最新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

最新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
最新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

数量关系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数的加、减、乘、除关系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S圆环

S圆环=πR2—πr2

C半圆

C半圆=d+1/2πd

扇形弧长公式

L=n/360×2πr或n/360×πd

扇形面积公式

S=n/360×πr2

(n为扇形的圆心角度,r为扇形所在圆的半径)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πd)×高(h)

(2)表面积=侧面积(πdh)+底面积×2 (2πr2)

(3)体积=底面积(πr2)×高(h)

(4)体积=侧面积(πdh)÷2×半径(r)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πr2)×高(h)×1/3

和差问题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分数百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子)。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量。

◇百分数只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对应分率=具体量÷单位“1”的量

单位“1”的量=具体量÷对应分率

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量

分数乘法:□×3/4

具体: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3份简单:“□”的四分之三是多少?

分数除法:□÷3/4

已知两个数的积是“□”,其中一个数是3/4,求另一个数。

单位cm

比例

正反比例

◆什么是比例?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个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个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Y÷x=k(一定)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Y×x=k(一定)

比例的应用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单位进率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l公里 1千米=1000米 l米=lo分米 1分米=lo厘米 l厘米:10毫米◆(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l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奠垃及进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l立方分米=l升 1立方厘米=l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l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平年2月28天,润年2月29天) 1天=24小时1

小时=60分 1分=60秒一小时=3600秒

在繁花喧嚣的日子里

五月告别春风的季节

一颗颗晶莹剔透

纯洁无比的心翼翼的绽开翠绿色的幕幔缓缓开启

轻轻回首

童年已远走

岁岁年年

有谁在陪伴

拨动我的心弦

一遍又一遍

是谁,还在诉说逝去的童年人们天真,善良,不互相伤害即使吵架,也很快和好

即使哭泣,也很快停止

卧室里,操场上,江河边

堆积着我们共同的玩具

共同嬉戏共同玩耍

天空蔚蓝,大地洁白

走到哪里都充满童真。

可是时间不允许

我们已不是那个时候的小孩

不能做当时的事

我们只能缅怀过去

祭奠那逝去的童年

明天又是儿童节

我们只能

愿所有儿童节日快乐

愿所有怀念童年的人快乐

仅此而已、

祭奠逝去的童年

一至六年级里的所有数学公式和概念

一年级至六年级里的所有数学公式和概念公式集 一般运算规则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 圆形S面积C周长πd=直径r=半径 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最新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 数量关系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数的加、减、乘、除关系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概念(公式)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概念(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4、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 ■百分数与折数、成数的互化: 例如:三折就是30%,七五折就是75%,成数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牐闯砂俜质褪?0%,则六成五就是65%. ■纳税和利息: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率.由银行规定按年或按月计算.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纳税和利息: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率.由银行规定按年或按月计算.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如:可以说 1米是 5米的 20%,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如:犌Э恕米等. 2.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3.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不论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数的整除 ■整除的意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 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除尽的意义甲数除以乙数,所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而余数也为0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或者说乙数能除尽甲数)这里的甲数、乙数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乙数不能为0). ■约数和倍数 1、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 2、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它没有最大的倍数. ■奇数和偶数 1、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例如:0、 2、4、6、8、10……注:0也是偶数 2、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基数.例如:1、 3、5、7、9…… ■整除的特征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2、4、6、8.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 B C 微课堂 ■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素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 (1)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零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叫做负号 (3)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零的作用:①表示位数。读写数时,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零表示。②占位作用。③作为界限。如“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 2.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例如: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与分数相乘,用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三个数相乘,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分后的分子、分母相乘。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证书出发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位数不够要用0补齐)。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或小数位数多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把能约分的约分成最简分数。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轴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对于大小不同的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读pāi)表示。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 y=kx(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y与x成正比, y=k/x(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y与x成反比,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人教版数学一至六年级概念公式大全汇编

人教版小学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一、图形计算公式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2或S=a×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 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a3 1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1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12、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1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1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1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二、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减乘除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三、计算法则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 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精品】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定理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 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 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 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 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 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 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 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 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公式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概念汇总 数量关系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数的加、减、乘、除关系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S圆环 S 圆环=πR2—πr2 C半圆 C 半圆=d+1/2πd 扇形弧长公式 L=n/360×2πr或n/360×πd 扇形面积公式 S=n/360×πr2 (n为扇形的圆心角度,r为扇形所在圆的半径)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

最新人教版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干货 | 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个字,全!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到六年级的数学概念

一到六年级的概念 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公式 基本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π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2×π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三至六年级数学概念公式

三至六年级数学概念公式 1.乘法 a×b=b×a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后两个数,积不变。 (a×b) ×c=a×(b×c)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 ×c=a×c+b×c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单价×数量=金额(总价)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分数除法 分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4.小数除法 一个小数,荣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以此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混合运算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6.分数的认识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0) a÷b=a/b(b≠0)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比1小。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一个整数(0除外)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部编六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

一、负数 1.正数负数的意义: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2.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写正数,一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 省略不写;读正数,有正号的读正几,没有正号的直接读数。写负数,在数字前面加负号“-”;读负数,读作负几。 3.认识数轴:在数轴上,0左边的数是负数,右边的数是正数。 二、百分数 1.折扣: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商品现价= 原价×折扣 2.成数: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3.税率: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应纳税额=总价×税率 4.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5.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圆柱与圆锥 1.圆柱特征:底面:两个底面完全相同,都是圆形。 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 2.圆锥特征:底面:一个底面,是圆形。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 3.面积:(1)底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字母公式:S=πr2。 (2)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字母公式:Sπdh。 (3)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4.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Sh或V=πr2h。 底面积×高×3/1, 字母公式:V=3/1Sh或V3/1πr2h。 四、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1)用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 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x/y=k。 (2)用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关系式及公式 数量关系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数的加、减、乘、除关系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S圆环 S圆环=πR2—πr2

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及规律列表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表 由数学教师李再野搜集整理 类型 公式 字母表示 长方形 (长+宽)×2 (a+b)×2 正方形 边长×4 a ×4 圆 直径×π 或 2×π×半径 π×d 或 2×π×r 类型 公式 字母表示 长方形 长×宽 a ×b 正方形 边长×边长 a ×a 平行四边形 底×高 a ×h 梯形 (上底+下底)×高÷2 (a+b)×h ÷2 三角形 底×高÷2 a ×h ÷2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a ×b+a ×h+b ×h)×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a ×a ×6 圆面积 π×半径的平方 πr2 圆柱体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c ×h 圆柱体表面积 侧面积+2×底面积 c ×h+2×πr2 类型 公式 字母表示 长方形 长×宽×高 a ×b ×h 正方体 棱长×棱长×棱长 a ×a ×a 圆柱体 底面积×高 s ×h 圆锥体 底面积×高×13 13 ×s ×h 补充说明: 长方体棱长与=(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与=棱长×12 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1. 正比例关系: (1)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2) 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成正比例关系 (3)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4)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5)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常用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一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积单位: 1立方千米=1000000000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时间单位: 一世纪=100年 一年=四季度 一年=12月 一年=365天(平年) 一年=366天(闰年) 一季度=3个月 一个月= 3旬(上、中、下) 一个月=30天(小月) 一个月=31天(大月) 一星期=7天 一天=24小时 一小时=60分 一分=60秒 一年中的大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七个月) 一年中的小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四个月)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1天= 24小时 特殊分数值: 12 =0、5=50% 14 = 0、25 = 25% 34 = 0、75 = 75%

一到六年级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一到六年级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一到六年级常用数学概念和公式大全,是考好数学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备考,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概念公式大全,快来学习学习吧! 算术 1、四则运算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4、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5、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6、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9、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10、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列法及计算。即列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1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2、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3、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4、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5、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6、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数学一至六年级概念整理

总复习概念整理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5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7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 1.1数一数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 2.1认识上下和前后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1 1-5的认识 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 比多少 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 几和第几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

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 分与合 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 3.5 加法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6 1~5的加法 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 3.7 减法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 以内的减法. 3.8 5以内的减法 1、进一步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5 以内的减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3.9 加减法的练习 1、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2、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渗透辨证统一的思想,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10 0的认识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能较工整的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11 有关0的加减法 1、知识目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