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安全策略

网络设备安全策略
网络设备安全策略

网络设备安全策略

一. 网络设备安全概述

设备的安全始终是信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攻击者往往通过控制网络中设备来破坏系统和信息,或扩大已有的破坏。只有网络中所有结点都安全了,才能说整个网络状况是安全的。网络设备包括主机(服务器、工作站、PC)和网络设施(交换机、路由器等)。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加固的目的是减少攻击者的攻击机会。如果设备本身存在安全上的脆弱性,往往会成为攻击目标。

二. 设备的安全脆弱性分析如下

(1)提供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提高了攻击者的攻击机会

(2)存在不安全的配置,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3)不适当的访问控制

(4)存在系统软件上的安全漏洞

(5)物理上没有安全存放,遭受临近攻击(close-in attack)

三. 针对网络设备存在的安全弱点,采取的方法和策略。(1)禁用不必要的网络服务

(2)修改不安全的配置

(3)利用最小权限原则严格对设备的访问控制

(4)及时对系统进行软件升级

(5)提供符合IPP要求的物理保护环境

四. 网络设备安全服务控制

利用IP 地址欺骗控制其他主机,共同要求Router提供的某种服务,导致Router 利用率升高。就可以实现DDOS攻击。防范措施是关闭某些默认状态下开启的服务,以节省内存并防止安全破坏行为/攻击。

(1)禁止CDP协议

(2)禁止其他的TCP、UDP Small服务

(3)禁止Finger服务

(4)建议禁止http server服务。

(5)禁止bootp server服务

(6)禁止代理ARP服务

(7)过滤进来的ICMP的重定向消息

(8)建议禁止SNMP协议服务。在禁止时必须删除一些SNMP服务的默认配置。或者需要访问列表来过滤

(9)如果没必要则禁止WINS和DNS服务

(10) 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对适合不同业务的网络协议端口进行相应的开放和封闭策略

五. 网络设备运行监控

对重要的网络设备,如核心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等进行时时的监控和报警措施,及时做好预防措施,保证公司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

网络设备安全策略

网络设备安全策略 一. 网络设备安全概述 设备的安全始终是信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攻击者往往通过控制网络中设备来破坏系统和信息,或扩大已有的破坏。只有网络中所有结点都安全了,才能说整个网络状况是安全的。网络设备包括主机(服务器、工作站、PC)和网络设施(交换机、路由器等)。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加固的目的是减少攻击者的攻击机会。如果设备本身存在安全上的脆弱性,往往会成为攻击目标。 二. 设备的安全脆弱性分析如下 (1)提供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提高了攻击者的攻击机会 (2)存在不安全的配置,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3)不适当的访问控制 (4)存在系统软件上的安全漏洞 (5)物理上没有安全存放,遭受临近攻击(close-in attack) 三. 针对网络设备存在的安全弱点,采取的方法和策略。(1)禁用不必要的网络服务 (2)修改不安全的配置 (3)利用最小权限原则严格对设备的访问控制 (4)及时对系统进行软件升级 (5)提供符合IPP要求的物理保护环境 四. 网络设备安全服务控制 利用IP 地址欺骗控制其他主机,共同要求Router提供的某种服务,导致Router 利用率升高。就可以实现DDOS攻击。防范措施是关闭某些默认状态下开启的服务,以节省内存并防止安全破坏行为/攻击。 (1)禁止CDP协议 (2)禁止其他的TCP、UDP Small服务 (3)禁止Finger服务

(4)建议禁止http server服务。 (5)禁止bootp server服务 (6)禁止代理ARP服务 (7)过滤进来的ICMP的重定向消息 (8)建议禁止SNMP协议服务。在禁止时必须删除一些SNMP服务的默认配置。或者需要访问列表来过滤 (9)如果没必要则禁止WINS和DNS服务 (10) 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对适合不同业务的网络协议端口进行相应的开放和封闭策略 五. 网络设备运行监控 对重要的网络设备,如核心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等进行时时的监控和报警措施,及时做好预防措施,保证公司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设备配置规范v1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规范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规范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规范 1防火墙 1.1防火墙配置规范 1.要求管理员分级,包括超级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日志管理员等, 并定义相应的职责,维护相应的文档和记录。 2.防火墙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 3.对防火墙管理的限制,包括,关闭telnet、http、ping、snmp等, 以及使用SSH而不是telnet远程管理防火墙。 4.账号管理是否安全,设置了哪些口令和帐户策略,员工辞职,如 何进行口令变更? 1.2变化控制 1.防火墙配置文件是否备份?如何进行配置同步? 2.改变防火墙缺省配置。 3.是否有适当的防火墙维护控制程序? 4.加固防火墙操作系统,并使用防火墙软件的最新稳定版本或补丁, 确保补丁的来源可靠。 5.是否对防火墙进行脆弱性评估/测试?(随机和定期测试)

1.3规则检查 1.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集是否和防火墙策略一致?应该确保访问控 制规则集依从防火墙策略,如严格禁止某些服务、严格开放某些服务、缺省时禁止所有服务等,以满足用户安全需求,实现安全目标。 2.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是否有次序性?是否将常用的访问控制规则 放在前面以增加防火墙的性能?评估防火墙规则次序的有效性。 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集的一般次序为: ?反电子欺骗的过滤(如,阻断私有地址、从外口出现的内部地 址) ?用户允许规则(如,允许HTTP到公网Web服务器) ?管理允许规则 ?拒绝并报警(如,向管理员报警可疑通信) ?拒绝并记录(如,记录用于分析的其它通信) 防火墙是在第一次匹配的基础上运行,因此,按照上述的次序配置防火墙,对于确保排除可疑通信是很重要的。 3.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中是否有保护防火墙自身安全的规则 4.防火墙是否配置成能抵抗DoS/DDoS攻击? 5.防火墙是否阻断下述欺骗、私有(RFC1918)和非法的地址 ?标准的不可路由地址(255.255.255.255、127.0.0.0) ?私有(RFC1918)地址(10.0.0.0 –10.255.255.255、 172.16.0.0 –172.31..255.255、192.168.0.0 –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实验: 网络设备基本配置 拓扑图 学习目标 ?配置 Cisco 路由器的全局配置设置。 ?配置 Cisco 路由器的访问口令。 ?配置 Cisco 路由器的接口。 ?保存路由器配置文件。 ?配置 Cisco 交换机。 背景 常见配置任务包括设置主机名、访问口令和 MOTD 标语。 接口配置极其重要。除了分配第 3 层 IP 地址外,还要输入一段描述,说明与目的地的连接可节省故障排除时间。 配置更改会立即生效。 但必须将配置更改保存到 NVRAM 中才能保持到设备重新启动后。 场景 在本实验中,学生将配置 Cisco 路由器和 Cisco 交换机的常用设置。 指定 IP 地址为,为子网预留 4 位,请使用下列信息填写下表: (提示:填入子网编号,然后填入主机地址。如果先填入子网编号,将更容易计算地址信息) 子网的最大数量:_______16______

任务1:配置 Cisco 路由器的全局配置设置。 图 1. 实验的电缆连接。 步骤 1:实际连接设备。 请参阅图 1。将控制台电缆或全反电缆的一端连接至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另一端通过 DB-9 或 DB-25 适配器连接到主机计算机的 COM 1 端口。在主机计算机的网卡 (NIC) 与路由器的接口 Fa0/0 之间连接交叉电缆。在路由器的接口 Fa0/1 与交换机的任意接口 (1-24) 之间连接直通电缆。 确保主机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均已通电。 步骤 2:通过超级终端将主机计算机连接到路由器。 从 Windows 的任务栏中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启动超级终端程序。使用正确的设置配置超级终端: 连接描述 名称:Lab 11_2_11 图标:自行选择 连接到 连接时使用:COM1(或适当的 COM 端口) COM1 属性 每秒位数:9600 数据位:8 奇偶校验:无 停止位:1 数据流控制:无 当超级终端会话窗口出现后,按Enter键直到路由器发出响应。 如果路由器终端处于配置模式,请通过键入NO退出。 Would you like to enter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dialog[yes/no]:no 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 Router> 当处于特权执行命令模式时,路由器会尝试将所有拼写错误或未能识别的命令解释为域名。因为未配置域服务器,所以当请求超时就会出现延迟现象。这可能会耗费几秒钟到几分钟时间。要停止等待,请同时按住6 键,然后放开,再按x键: Router>enabel 短暂按住6,然后放开,再按x 键 Name lookup aborted Router> 从用户执行模式进入特权执行模式: Router>enable Router# 使用特权执行命令show running-config验证配置文件是否为全新文件。如果之前保存了配置文件,则需将其删除。附录 1 所示为一种典型的默认路由器配置。根据路由器型号和 IOS 版本的不同,您的配置可能稍有差别,但应该未配置任何口令或 IP 地址。如果您的路由器不是默认配置,请要求教师删除该配置。 步骤 3:配置全局配置主机名设置。 可使用哪两个命令离开特权执行模式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87894

1.1 某市政府网络系统现状分析 《某市电子政务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个专网(政务通信专网),一个平台(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一个中心(安全监控和备份中心),七大数据库(经济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社会信用数据库、海洋经济信息数据库、政务动态信息数据库),十二大系统(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政务决策服务信息系统、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城市通卡信息系统、多媒体增值服务信息系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经济信息系统、金农信息系统、金水信息系统、金盾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政务通信专网 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安全监控和备份中心 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系统 政务决策服务信息系统 综合地理信息系统 多媒体增值服务信息系统

某市政府中心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1.2 安全系统建设目标 本技术方案旨在为某市政府网络提供全面的网络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策略的制定、安全策略的实施体系结构的设计、安全产品的选择和部署实施,以及长期的合作和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目标是在不影响当前业务的前提下,实现对网络的全面安全管理。 1) 将安全策略、硬件及软件等方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防御系统,有效阻止非法用户进入网络,减少网络的安全风险; 2) 通过部署不同类型的安全产品,实现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网络安全问题的防护; 3) 使网络管理者能够很快重新组织被破坏了的文件或应用。使系统重新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具体来说,本安全方案能够实现全面网络访问控制,并能够对重要控制点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其次,对于通过对网络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对重要服务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控。 1.2.1 防火墙系统设计方案 1.2.1.1 防火墙对服务器的安全保护 网络中应用的服务器,信息量大、处理能力强,往往是攻击的主要对象。另外,服务器提供的各种服务本身有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因此,在实施方案时要对服务器的安全进行一系列安全保护。 如果服务器没有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而直接放在公网上提供对外服务,就会面临着"黑客"各种方式的攻击,安全级别很低。因此当安装防火墙后,所有访问服务器的请求都要经过防火墙安全规则的详细检测。只有访问服务器的请求符合防火墙安全规则后,才能通过防火墙到达内部服务器。防火墙本身抵御了绝大部分对服务器的攻击,外界只能接触到防火墙上的特定服务,从而防止了绝大部分外界攻击。 1.2.1.2 防火墙对内部非法用户的防范 网络内部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各子网的分布地域广阔,网络用户、设备接入的可控性比较差,因此,内部网络用户的可靠性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特别是对于存放敏感数据的主机的攻击往往发自内部用户,如何对内部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和安全防范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保障内部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必须要对它进行详尽的分析,尽可能防护到网络的每一节点。 对于一般的网络应用,内部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到网络内部几乎所有的服务,网络服务器对于内部用户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特别是在内部网络上,大部分的主机没有进行基本的安

校园网络安全策略.doc

校园网络安全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信息化技术的不变提高,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校园网作为公共网络的一部分,同样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威胁,在此之下,如何维持高强度安全性的校园网络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定期的预防,查找,以及维护校园网络。网络安全策略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预防和维护校园网络,如防火墙以及VPN技术,以及加密技术的应用等等。 【关键词】防火墙;VPN;身份认证 前言 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等几个方面包含在内的网络信息安全性是网络安全的本质。它的体现是通过网络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来得以完成的。在防病毒软件、防火墙或智能网关等构成的防御体系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可以防止对于来自校园网外的攻击。内外网之间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便是防火墙。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是安全管理,配合安全管理的辅助措施则是安全技术。一套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建立对于整个校园来说是十分之必要的。网络安全策略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预防和维护校园网络,除防火墙外,VPN技术,以及加密技术的应用等等也十分有效,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下防火墙外,VPN技术,以及加密技术的应用。 1.防火墙 防火墙,也称防护墙,它是一种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5部分组成,现代网络中防火墙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校园网络中防火墙可以过滤外来所有数据包,

决定拦截或是放行哪些数据包,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止网络黑客的攻击,如果数据流不通过防火墙,学校内部的人员就无法访问外部的网络,外部的人员也无法和学校内部的人员进行通信。 防火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包过滤防火墙 包过滤防火墙是指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析、选择和过滤,其特点是速度快、逻辑简单、成本低、易于安装和使用。 1.2应用代理防火墙 应用代理防火墙应用在网络层,其主要作用是实现监视和控制应用层数据通信流的作用。 1.3状态检测防火墙 状态检测防火墙其作用是能够根据协议、端口及IP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等来决定数据包是否能通过。我感觉这种防火墙应该更适合于对网络要求更严格的地方,如银行,国家机关部门等。 2.VPN虚拟专用网络 VPN是建立在公用网络上的专用网络,在远程访问中非常实用。其也可以应用到学校网路中,简单的说就是当有老师外出出差时,只需要在学校搭建一台VPN服务器即可访问学校网络,对于租用DDN专线和通过远程拨号的方式来说,这种方式既价格低廉又可以保障通信的安全,VPN其虚拟性主要表现在它利用加密技术在公网上封装出了一条隧道。 VPN主要可以分为3种 2.1PPTP点对点隧道协议 这种协议可以支持多协议虚拟专用网络,这种VPN的主要优点为配置比较简单,对于网络安全不太严格的地方足以应用。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

实验:网络设备基本配置 拓扑图 学习目标 ? 配置Cisco路由器的全局配置设置。 ?配置Cisco路由器的访问口令。 ? 配置Cisco路由器的接口。 ?保存路由器配置文件。 ? 配置Cisco交换机。 背景 1. 常见配置任务包括设置主机名、访问口令和MOTD标语。 接口配置极其重要。除了分配第3层IP地址外,还要输入一段描述,说明与目的地的连接可节省故障排除时间。 配置更改会立即生效。 但必须将配置更改保存到NVRAM中才能保持到设备重新启动后。 场景 在本实验中,学生将配置Cisco路由器和Cisco交换机的常用设置。 指定IP地址为,为子网预留4位,请使用下列信息填写下表: (提示:填入子网编号,然后填入主机地址。如果先填入子网编号,将更容易计算地址信息) 子网的最大数量: _________ 16 _________ 每个子网内可用主机的数量:—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1 :配置Cisco路由器的全局配置设置。 图1.实验的电缆连接。

步骤1:实际连接设备 请参阅图1。将控制台电缆或全反电缆的一端连接至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另一端通过DB-9或DB-25适配 器连接到主机计算机的COM 1端口。在主机计算机的网卡(NIC)与路由器的接口FaO/O之间连接交叉电缆。 在路由器的接口FaO/1与交换机的任意接口(1-24)之间连接直通电缆。 确保主机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均已通电。 步骤2 :通过超级终端将主机计算机连接到路由器。 从Windows的任务栏中单击“开始”| “程序” | “附件” | “通讯” | “超级终端”启动超级终端程序。 使用正确的设置配置超级终端: 连接描述 名称:Lab 11_2_11 图标:自行选择 连接到 连接时使用:COM1 (或适当的COM端口) COM1属性 每秒位数:9600 数据位:8 奇偶校验:无 停止位: 1 数据流控制:无 当超级终端会话窗口岀现后,按Enter键直到路由器发岀响应。 如果路由器终端处于配置模式,请通过键入NO退岀。 Would you like to en ter the in itial con figurati on dialog?[yes/no]: no 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 Router〉 当处于特权执行命令模式时,路由器会尝试将所有拼写错误或未能识别的命令解释为域名。因为未配置域服务器,所以当请求超时就会出现延迟现象。这可能会耗费几秒钟到几分钟时间。要停止等待,请同时按住vSHIFT>6 键,然后放开,再按x键:Router>e nabel 短暂按住vSHIFT>6 ,然后放开,再按x键 Name lookup aborted Router> 从用户执行模式进入特权执行模式: Router> en able Router# 使用特权执行命令show runnin g-c onfig 验证配置文件是否为全新文件。如果之前保存了配置文件,则 需将其删除。附录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默认路由器配置。根据路由器型号和IOS版本的不同,您的配置可 能稍有差别,但应该未配置任何口令或IP地址。如果您的路由器不是默认配置,请要求教师删除该配置。 步骤3 :配置全局配置主机名设置。 可使用哪两个命令离开特权执行模式? 可使用什么快捷命令进入特权执行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使用命令con figure 进入哪几种配置模式?写下配置模式及其描述的列表: 从特权执行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 con figurati on termi nal Router(c on fig)# 可使用哪三个命令离开全局配置模式并返回到特权执行模式? 可使用什么快捷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将设备的主机名设为Router1 : router(c on fig)# host name Router1 Router1(c on fig)# 如何删除主机名?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doc

目录 1、网络安全问题 (3) 2、设计的安全性 (3) 可用性 (3) 机密性 (3) 完整性 (3) 可控性 (3) 可审查性 (3) 访问控制 (3) 数据加密 (3) 安全审计 (3) 3、安全设计方案 (5) 设备选型 (5) 网络安全 (7) 访问控制 (9) 入侵检测 (10) 4、总结 (11) 1、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 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

2、设计的安全性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案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即, 可用性:授权实体有权访问数据 机密性: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修改 可控性: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操作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 访问控制:需要由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不可信任的网络隔离,对与外部网络交换数据的内部网络及其主机、所交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同样,对内部网络,由于不同的应用业务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也需要使用防火墙将不同的LAN或网段进行隔离,并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防止非法窃取、篡改信息的有效手段。 安全审计:是识别与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追查网络泄密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二是对信息内容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 针对企业现阶段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业务流程,结合企业今后进行的网络化应用范围的拓展考虑,企业网主要的安全威胁和安全漏洞包括以下几方面:(1)内部窃密和破坏 由于企业网络上同时接入了其它部门的网络系统,因此容易出现其它部门不怀好意的人员(或外部非法人员利用其它部门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进入内部网络,并进一步窃取和破坏其中的重要信息(如领导的网络帐号和口令、重要文件等),因此这种风险是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范的。 (2)搭线(网络)窃听 这种威胁是网络最容易发生的。攻击者可以采用如Sniffer等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在INTERNET网络安全的薄弱处进入INTERNET,并非常容易地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获取所有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的内容。对企业网络系统来讲,由于存在跨越INTERNET的内部通信(与上级、下级)这种威胁等级是相当高的,因此也是本方案考虑的重点。 (3)假冒 这种威胁既可能来自企业网内部用户,也可能来自INTERNET内的其它用户。如系统内部攻击者伪装成系统内部的其他正确用户。攻击者可能通过冒充合法系统用户,诱骗其他用户或系统管理员,从而获得用户名/口令等敏感信息,进一步窃取用户网络内的重要信息。或者内部用户通过假冒的方式获取其不能阅读的秘密信息。 (4)完整性破坏 这种威胁主要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或者存储期间被篡改或修改,使得信息/

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安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安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查。每台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至少保证每周检查两次,每次检查的结果要求进行登记记录。 第二条 数据备份工作。定期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备份,每次更改配置、策略后,都要及时更新备份文件,保证当前为备份最新数据。 第三条 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监控工作。每天正常工作期间必须保证监视所有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状态,一旦发现服务器、网络设备或安全设备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条 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相关日志操作。每台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保证每周或依据数据情况对相关日志进行整理,整理前对应的各项日志如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统日志等应进行保存。 第五条 要及时做好服务器的补丁升级和漏洞修复工作。对于新发布的漏洞补丁和应用程序方面的安全更新,要及时分发给每台服务器。 第六条 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CPU利用率、运行状态、性能、网络流量等方面。安全管理员必须保证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次的检查结果必须做好记录,并生成检查报告。 第七条 不定时的相关工作。每台服务器如有应用软件更改、需要安装新的应用程序或卸载应用程序等操作,应提前告知所有管理员。 第八条 密码定期更改工作。每台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保证至少每一个月更改一次密码,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且要满足复杂度要求。

第九条 系统管理人员要定时对系统服务器进行病毒检查,发现病毒要及时处理。 第十条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新软件,若确实需要安装,安装前应得到授权并进行病毒例行检查。 第十一条 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第十二条 定时对硬件进行检查、调试和修理,确保其运行完好。 第十三条 关键设备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进行单独操作。 第十四条 所有设备未经许可一律不得借用,特殊情况须经批准后办理借用手续,借用期间如有损坏应由借用部门或借用人负责赔偿。 第十五条 硬件设备发生损坏、丢失等事故,应及时上报,填写报告单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业务系统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管理(登记)与维修由系统、网络管理员负责。设备管理人员每半年要核对一次设备登记情况。 第十七条 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应由相关管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和维护,并详细记录检查过程及检查结果。 第十八条

常用网络设备设备

物理层设备 1.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的英文名称为modem,来源于Modulator/Demodulator,即调制器/解调器。 ⑴工作原理 调制解调器是由调制器与解调器组合而成的,故称为调制解调器。调制器的基本职能就是把从终端设备和计算机送出的数字信号转变成适合在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模拟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器的基本职能是将从模拟信道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恢复成数字信号,交给终端计算机处理。 ⑵调制与解调方式 调制,有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之分。模拟调制是对载波信号的参量进行连续地估值;而数字调制使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的信息,在接收端对载波信号的离散参量进行检测。调制是指利用载波信号的一个或几个参数的变化来表示数字信号的一种过程。 调制方式相应的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方式。 调幅:振幅调制其载波信号将随着调制信号的振幅而变化。 调频:载波信号的频率随着调制信号而改变。 调相:相位调制有两相调制、四相调制和八相调制几种方式。 ⑶调制解调器的分类 按安装位置:调解解调器可以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 按传输速率分类:低速调制解调器,其传输速率在9600bps以下;中速调制解调器,其传输速率在9.6~19.2kbps之间;高速调制解调器,传输速率达到19.2~56kbps。 ⑷调制解调器的功能 ?差错控制功能:差错控制为了克服线路传输中出现的数据差错,实现调制解调器至远端调制解调器的无差错数据传送。 ?数据压缩功能:数据压缩功能是为了提高线路传输中的数据吞吐率,使数据更快地传送至对方。 ⑸调制解调器的安装 调制解调器的安装由两部分组成,线路的连接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线路连接: ?将电话线引线的一端插头插入调制解调器后面LINE端口。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一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2009-03-27 23:02:39 标签: IDC网络系统安全实施方案 1 吉通上海 IDC网络安全功能需求 1.1 吉通上海公司对于网络安全和系统可靠性的总体设想 (1)网络要求有充分的安全措施,以保障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要把网络安全层,信息服务器安全层,数据库安全层,信息传输安全层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 网络系统可靠性:为减少单点失效,要分析交换机和路由器应采用负荷或流量分担方式,对服务器、计费服务器和DB服务器,WWW服务器,分别采用的策略。说明对服务器硬件、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安全运行保障、故障自动检测/报警/排除的措施。 对业务系统可靠性,要求满足实现对硬件的冗余设计和对软件可靠性的分析。网络安全应包含:数据安全; 预防病毒; 网络安全层; 操作系统安全; 安全系统等; (2)要求卖方提出完善的系统安全政策及其实施方案,其中至少覆盖以下几个方面: l 对路由器、服务器等的配置要求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l 制定妥善的安全管理政策,例如口令管理、用户帐号管理等。l 在系统中安装、设置安全工具。要求卖方详细列出所提供的安全工具清单及说明。 l 制定对黑客入侵的防范策略。 l 对不同的业务设立不同的安全级别。 (3)卖方可提出自己建议的网络安全方案。 1.2 整体需求 l 安全解决方案应具有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扫描三项基本功能。 l 针对IDC网络管理部分和IDC服务部分应提出不同的安全级别解决方案。 l 所有的IDC安全产品要求厂家稳定的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持队伍。服务包括产品的定时升级,培训,入侵检测,安全扫描系统报告分析以及对安全事故的快速响应。 l 安全产品应能与集成商方案的网管产品,路由,交换等网络设备功能兼容并有效整合。 l 所有的安全产品应具有公安部的销售许可和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的安全认证。

4浅谈企业网络安全设备之其他设备篇

鉴于很多设备不太好分类,所以把它们都归属到这里 (1)上网行为管理 定义:顾名思义,就是对上网行为进行管理 功能:对上网用户进行流量管理、上网行为日志进行审计、对应用软件或站点进行阻止或流量限制、关键字过滤等 部署:网关部署、透明部署、旁路部署 网关部署:中小型企业网络较为简单,可使用上网行为管理作为网关,代替路由器或防火墙并同时具备上网行为管理功能 透明部署: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选择透明部署模式,将设备部署在网关与核心交换之间,对上网数据进行管理 旁路部署:仅需要上网行为管理审计功能时,也可选择旁路部署模式,在核心交换机上配置镜像口将数据发送给上网行为管理 个人觉得上网行为管理应该属于网络优化类产品,流控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微信认证、防便携式wifi等功能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了网络管理员的最爱~ (2)负载均衡 定义:将网络或应用多个工作分摊进行并同时完成,一般分为链路负载和应用负载(服务器负载) 功能:确保用户的业务应用能够快速、安全、可靠地交付给内部员工和外部服务群,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部署:旁路模式、网关模式、代理模式 旁路模式:通常使用负载均衡进行应用负载时,旁路部署在相关应用服务器交换机上,进行应用负载 网关模式:通常使用链路负载时,使用网关模式部署 随着各种业务的增加,负载均衡的使用也变得广泛,web应用负载,数据库负载都是比较常见的服务器负载。鉴于国内运营商比较恶心,互联互通问题较为严重,使用链路负载的用户也比越来越多。 (3)漏洞扫描

定义:漏洞扫描是指基于漏洞数据库,通过扫描等手段对指定的远程或者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进行检测,发现可利用的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渗透攻击)行为。 功能:根据自身漏洞库对目标进行脆弱性检测,并生产相关报告,提供漏洞修复意见等。一般企业使用漏洞扫描较少,主要是大型网络及等、分保检测机构使用较多 部署:旁路部署,通常旁路部署在核心交换机上,与检测目标网络可达即可。 (4)异常流量清洗 定义:看名字吧 功能:对异常流量的牵引、DDoS流量清洗、P2P带宽控制、流量回注,也是现有针对DDOS攻击防护的主要设备 部署:旁路部署

3《中国石化网络安全设备管理规范》(信系[2007]17号)

3《中国石化网络安全设备管理规范》(信系[2007]17号).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本文由CAPFy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石化网络安全设备管理规范网络安全设备管理规范管理 V 1.1 2007 年 5 月 16 日 - 1 - 目 1 2 3 4 录 目的…… - 4 目的范围…… - 4 范围术语…… - 4 术语管理员职责…… - 4 4.1 4.2 系统管理员职责……- 4 信息安全管理员职责……- 5 - 5 管理员账号和权限管理…… - 5 5.1 5.2 5.3 5.4 管理员账号……- 5 系统管理员权限……- 5 信息安全管理员权限……- 6 管理员身份鉴别……- 6 - 6 策略和部署管理…… - 6 6.1 6.2 制定安全策略……- 6 安全设备统一部署……- 6 - 6.2.1 6.2.2 6.2.3 7 7.1 7.2 7.3 7.4 7.5 7.6 7.7 8 8.1 8.2 8.3 8.4 8.5 8.6 8.7 9 9.1 9.2 9.3 安全网关类设备部署…… - 6 入侵检测类设备部署…… - 7 漏洞扫描设备部署……- 7 - 配置和变更管理…… - 7 配置和变更授权……- 7 防火墙设备配置……- 7 VPN 设备配置……- 8 代理服务器设备配置……- 8 IP 加密机设备配置……- 9 入侵检测设备配置……- 9 漏洞扫描设备配置……- 9 运行维护管理…… - 10 安全设备的检测和维护…… - 10 安全设备的监视和记录…… - 10 安全设备配置备份和恢复…… - 10 安全设备的审计…… - 10 安全事件处理和报告…… - 11 漏洞扫描设备的专项要求…… - 11 安全设备的维修…… - 11 安全数据管理…… - 12 安全设备的数据…… - 12 检测获得数据的管理…… - 12 审计获得数据的管理…… - 12 - - 2 - 9.4 9.5 10 11 配置数据管理…… - 12 存储空间管理…… - 12 设备选型管理…… - 13 附则…… - 13 - - 3 - 1 目的 中国石化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范围的下属企业,成为中国石化系统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根本,网络安全设备是保障中国石化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为保障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统一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内所有网络安全设备的管理和运行。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所属部门和单位参照本规范执行。本规范中所指网络安全设备包括各种安全网关类设备(防火墙、VPN、代理服务器、IP 加密机等)、入侵检测类设备、漏洞扫描类设备等。

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安全策略 1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全球信息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中国目前已有近8 000 万互联网用户, 互联网在越来越深入地进入人们生活的同时, 也成为社会诸多领域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络也正在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同时, 资源的共享和地域的分布增加了网络受攻击的机会。计算机的开放性和标准化等结构特点, 使计算机信息具有高度共享和易于扩散的特性, 导致计算机信息在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过程中很容易被泄露、窃取、篡改和破坏, 或者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为了保证网络中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 必须制定符合实际的高效的信息安全策略。 2 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指一个特定环境中, 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安全策略包括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相关的法律。安全策略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和手段来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即首先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制定恰当的满足需求的策略方案, 然后才考虑技术上如何实施。信息安全策略反映了维护信息安全的方式和手段, 是高层对下层的命令。 3 网络安全策略原则 传统的安全策略仅局限在局部和静态层面上, 现代的安全策略更注重安全领域的时代性, 在进行系统安全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 1) 体系性: 制定完整的安全体系, 包括管理体系、技术体系(2) 系统性: 整个安全系统避免安全设施各自独立进行配置和管理, 应体现从运行到管理的统一特性, 确保安全策略实施的正确性与一致性。( 3) 层次性: 安全设计在各个层次采用的安全机制来实现所需的安全服务, 从而达到网络安全的目的。 ( 4) 综合性: 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包括完备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的技术方案, 根据技术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 5) 动态性: 网络系统的发展是飞速进行的, 而安全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所以, 安全策略的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 体现最新的安全技术。 4 网络安全技术介绍 网络安全包括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两部分。系统安全指网络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 信息安全指信息数据在存储传输过程的安全。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知识点汇总.docx

2019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知识 点汇总 ? 一、防火墙、防毒墙、入侵防御、统一安全威胁网关UTM 1、防火墙(Firewall) 定义:相信大家都知道防火墙是干什么用的,我觉得需要特别提醒一下,防火墙抵御的是外部的攻击,并不能对内部的病毒( 如ARP病毒) 或攻击有什么太大作用。 功能: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是两个网络之间做边界防护,企业中更多使用的是企业内网与互联网的NAT、包过滤规则、端口映射等功能。生产网与办公网中做逻辑隔离使用,主要功能是包过滤规则的使用。 部署方式:网关模式、透明模式: 网关模式是现在用的最多的模式,可以替代路由器并提供更多的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企业透明部署是在不改变现有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将防火墙以透明网桥的模式串联到企业的网络中间,通过包过滤规则进行访问控制,做安全域的划分。至于什么时候使用网关模式或者使用透明模式,需要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没有绝对的部署方式。需不需要将服务器部署在DMZ区,取决于服务器的数量、重要性。

总之怎么部署都是用户自己的选择! 高可用性:为了保证网络可靠性,现在设备都支持主- 主、主- 备,等各种部署。 2、防毒墙 定义:相对于防毒墙来说,一般都具有防火墙的功能,防御的对象更具有针对性,那就是病毒。 功能:同防火墙,并增加病毒特征库,对数据进行与病毒特征库进行比对,进行查杀病毒。 部署方式:同防火墙,大多数时候使用透明模式部署在防火墙或路由器后或部署在服务器之前,进行病毒防范与查杀。 3、入侵防御(IPS) 定义:相对于防火墙来说,一般都具有防火墙的功能,防御的对象更具有针对性,那就是攻击。 防火墙是通过对五元组进行控制,达到包过滤的效果,而入侵防御IPS,则是将数据包进行检测(深度包检测DPI)对蠕虫、病毒、木马、拒绝服务等攻击进行查杀。 功能:同防火墙,并增加IPS 特征库,对攻击行为进行防御。 部署方式:同防毒墙。

网络设备安全规范和指南

网络设备安全规范和指南 1. 目的 本规范旨在确定网络设备最低的安全配置标准;本指南旨在为网络管理员选购和配置网络设备提供帮助。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运营平台所有网络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3. 规范 3.1. 选用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服务和应用具备适当安全的网络设备; 3.2. 将每个网络设备在本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至少记录如下信息: * 设备所在位置和联系人 * 硬件和操作系统版本 * 主要功能和应用 * 特权口令 3.3. 为每个网络设备配置合适的DNS记录; 3.4. 保证网络设备口令符合<<口令安全规范和指南>>的规定, 以安全的加密形式存放口令, 使用强健的SNMP 通信字符串; 3.5. 禁止在网络设备上创建本地用户帐号,应使用TACACS+, RADIUS 验证用户身份; 3.6.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应用; 3.7 设备间的信任关系只有在业务必需的情况下建立,必须作相应记录; 3.8. 限定只有网管工作站才能登录网络设备或使用SNMP协议获取设备信息; 3.9. 在支持SSH协议的网络设备配置SSH; 3.10. 使用安全的连接协议(SSH, IPSEC)执行远程设备管理; 3.11. 及时安装网络设备厂家和信息安全人员推荐的补丁和修复; 3.12. 为连接服务器的交换机配置端口安全; 3.13. 将安全相关的事件记录到特定的日志里。安全相关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事件: * 用户登录失败; * 获取特权访问失败;

* 违反访问策略; 3.1 4. 每天查看重要网络设备的日志,所有网络设备的日志至少每两周查看一次。 3.15. 改变现有设备的配置和配置新设备必须遵守变更管理制度; 3.16. 新设备必须在经过严格的安全审计后才允许投入产品环境; 3.17. 在网络设备上粘贴警告:“禁止非法访问本设备。你必须在得到明确的许可后才允许 访问或配置该设备。在该设备上执行的一切活动都会被记录,违反本规定会受到本公司的惩罚,甚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18. 定期审计网络设备; 3.19. 尽可能为重要网络设备配备备用设备; 4.指南 4.1. 禁用下列事项或确认设备的默认配置已经禁用了下列事项: * IP 定向广播; * 源地址无效的数据包; * 源路由; * Small 服务,路由器上的WEB 服务; * ARP proxy; * 与ISP网络连接的CISCO路由器/交换机上的CDP协议; * IP 重定向; 4.2. 配置默认ACL规则为DROP ALL ; 4.3. 严格限制DNS-TCP, DNS-UDP, ICMP协议数据包; 4.4. 集中存放网络设备产生的日志; 4.5. 订阅网络设备厂家及著名安全网站的安全邮件列表

浅谈如何建立有效得网络安全策略

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 银行业是国内最重要且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银行市场运作、金融创新、客户服务、量化管理的技术基础,银行电子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此,银行系统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基础,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将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接踵而至,计算机病毒、操作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屡见不鲜。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不可避免的使信息存在各种安全风险。 如何使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病毒的入侵,如何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是建设局域网网络安全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本文通过对网络安全成因的分析,结合自己了解的本单位网络实际情况,提出局域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威胁及攻击方式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威胁是对网络安全缺陷的潜在利用,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非授权访问、信息泄密、资源耗尽、资源被盗或者被破坏等。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指网络硬件的维护、使用及管理等;逻辑安全是从软件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指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 窃听。在广播式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输的数据,

如搭线窃听、安装通信监视器和读取网上的信息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广播性使得偷听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很容易而且不易发现。 假冒。当一个实体假扮成另一个实体进行网络活动时就发生了假冒。流量分析。通过对网上信息流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网上传输的流量信息,例如有无传输、传输的数量、方向和频率等。由于报头信息不能加密,所以即使对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也可以有效的进行流量分析。 破坏数据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或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拒绝服务。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对网络服务器不断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的程序,使得服务器超负荷工作导致拒绝服务,或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使合法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网络攻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被动攻击。攻击者通过监视所有信息流以获得某些秘密。这种攻击可以是基于网络(跟踪通信链路)或基于系统(用秘密抓取数据的特洛伊木马代替系统部件)的。被动攻击是最难被检测到的,故对付这种攻击的重点是预防,主要手段如数据加密等。 主动攻击。攻击者试图突破网络的安全防线。这种攻击涉及到数据流的修改或创建错误流,主要攻击形式有假冒、重放、欺骗、消息篡改和拒绝服务等。这种攻击无法预防但却易于检测,故对付的重点是测而不是防,主要手段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物理临近攻击。在物理临近攻击中未授权者可以在物理上接近网络、系统或设备,目的是修改、收集或拒绝访问信息。 内部人员攻击。内部人员攻击要么是被授权在信息安全处理系统的物理范围内,或对信息安全处理系统具有直接访问权的人。有恶意的和非恶意的(不小心或无知的用户)两种内部人员攻击。 分发攻击。是指在软件和硬件开发出来之后和安装之前这段时间,或当它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时,攻击者恶意修改软硬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