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 35页)
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

l
。
主领的事社发 目 落村确门从起, 展 智保翥 会 义建力障嚣适_ 实设投理 规 农导一,会应 季村具管而展瞄 新,件 ,立划 经体纳经社 分 明部 建 业 的资入济 农 管 薹济大 案 和 农
四 、农 民科技 教 育 培 训存 在 的 问题
1设施农 业培 训组 织管理 不 力 目前 ,各级 政府 职 能部 . 门对 农 民的培 训工 作 缺乏统 筹 安排 ,出现政 出多 门 ,职 能 分散 ,资金分 散 ,各 自为营 的局 面 ,最 终导 致培 训 项 目交 叉 、重复 培训 、培 训资 源浪 费 、针对 性不 强 等 问题 。部 门 多 、组织 散 、内容杂 ,很 多培 训不依 照农 民需求组 织开 展 ,
无的放矢 、搞 形式 、走过 场 ,浪费 了人力物 力和财 力 。 2农 民教育培 训 项 目资金投 入不 足 针对 农 民的科 技培 . 训项 目 ,除扶 贫 部 门 的培 训 有 较 足 的 资金 保 证 (0 8 0元 / 生)外 ,其 它部 门大 都缺 乏投 入 ,受 地方财 政 财 力不 足 影 响 ,未 能把 农 民科技 培训 配 套资金 纳 入财政 预 算 。我 县 的 现 实情 况是 ,农 民科 技教 育培 训 中心 已成立 多年 ,工作 一 直 开展 ,业 务量逐 年 增大 ,农 民培 训 的预算 资金 却没有 增 加 ,对 培 ̄l 作影 响较大 。 ]I l 3缺乏 浅显易懂 的教 材 由于农 民文化 水平 低 ,浅显 易 . 懂 的教材 非常 少 ,特 别 是地 方有 针对 性 自编 教材 极 少 。这 样 ,我们 就应 当做 好培 训教 材的 修订 ,进 一 步完 善教 材 内 容 ,编 写出适合 农 民阅读和参 考 ,实 用性较 强的培 训教材 。 4农村 劳动 力整体 素质 偏低 ,参 训意识 淡 漠 据不 完 全 . 统 计 ,南双 庙村 全村 劳动 力农 村 劳动 力 中小学 文化 程 度和 文 盲 、半 文盲 占 4 .1 03 %,初 中文化 程 度 占 4 .7 80 %,高 中 文 化程度 占 1 .2 16 %,系统 接受农 业职 业教 育的农 村劳 动力 不到 5 %。外 出打 工 人 员学 历 、素质 较 高 都 ,在 家从 事 农 业生 产的 留守人员 ,他 们对 科技术 的吸 引力 与承 受 力不足 ,
开展水稻高产创建 增强科技兴农效果论文

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增强科技兴农效果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滦河上游燕山北麓接坝深山区,全县总面积5479 km2,常用耕地面积67.2万亩,粮食总产量在30万t左右,是河北省54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
按照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要求,2011年隆化县继续在张三营镇建设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在总结过去高产攻关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圆满完成了高产创建任务目标。
一、基本情况项目区选择在隆化镇张三营镇的5个村,该镇是我县水稻主产区,农业生产基础较好,主要稻区位于河流两岸,地势相对开阔,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农田水利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良。
平均海拔750m,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冀北山地气候,≥10℃积温2200~3400℃,无霜期110~145d,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相对的低纬度,高海拔,更适宜水稻生产。
二、取得成效1.增加了水稻产量2011年9月26日,河北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张三营镇实施的水稻“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了产量验收,东风村6670㎡高产攻关田产量714.8㎏,河东村千亩示范片平均产量709.6㎏,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产量为709.4㎏/亩,比前三年平均产量每亩增产35㎏,增产幅度4.9%。
2.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方的农户提供水稻良种补助30元/亩,测土配方肥100元/亩,通过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每亩减少农药投入10元,以上各项,每亩减少投入140元。
通过综合技术措施的集中应用,高产创建示范方比其他水田增产水稻 35㎏,增加产值70元,每亩可增收节支210 元。
示范区内农户数量2155户,共可减支增收21万元。
3.推动了水稻传统种植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隆化县结合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将主推技术有机集成,强化入户,引导农民进行规范化旱育稀植,科学进行水稻本田管理。
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一、目的:在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种植及高效加工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扩大优质水稻、优质果蔬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二、任务分工和措施:主要是对原有低效水稻种植区的调整、改造与提升。
按照土地综合利用率100%,高效益栽培技术到位率90%以上的要求,开展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建立种植示范基地,加快高效特色水稻产业园建设步伐。
三、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115万元。
四、项目实施时间:从2009年4月开始至2010年底结束。
五、项目实施步骤:项目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1、组织实施阶段( 4月— 9月):制定并完善项目实施计划;做好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开展宣传发动,对项目所涉及到的农户全部签订合同;采取“五统一”措施开展工作。
2、全面实施阶段( 10月— 12月):抓好项目实施、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水稻单产,努力实现水稻种植亩产1100公斤;加强新品种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积极开展有机水稻认证。
3、检查验收阶段( 2011年1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成功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奖励。
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前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围绕全市农业发展目标,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选择20个水稻主产乡镇开展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具体安排如下:一、项目实施目标:项目区内水稻平均单产达到830公斤/亩,高产示范片亩产达到1100公斤/亩,建成优质高产高效水稻产业示范带,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构建起优质高效水稻生产和加工体系,使优质高效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
水稻千亩示范片实施方案

水稻千亩示范片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生产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我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水稻千亩示范片,以示范引领全市水稻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示范片的建设,推广高产优质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单产水平。
2. 保障水稻质量:引进先进的水稻种质资源,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提高水稻的商品化质量。
3.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示范片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水稻种植,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
三、项目内容1. 地块选址:选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土壤条件适宜的地块,打造水稻种植的示范片区。
2. 种植技术:引进高产优质水稻种子,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包括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3. 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水稻种植管理模式,包括信息化管理、精准农业、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等。
4. 示范推广:定期组织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吸引周边农户参观学习,推广示范片的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项目保障1. 资金支持:市政府将拨付专项资金支持示范片的建设和运营。
2. 技术支持: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将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
3. 市场保障:市农业扶持政策将给予示范片的水稻产品一定的价格优惠和销售渠道支持。
五、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2. 社会效益:推广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
3. 生态效益:科学种植水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六、项目推进1. 确定责任人:市农业局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各相关部门配合协作。
2. 制定时间表:明确项目建设的时间节点和目标,确保项目按时推进。
3. 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示范片的建设成果和经验,树立示范效应。
七、总结水稻千亩示范片的建设,是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水稻生产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南方水稻育种与栽培提质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南方水稻育种与栽培提质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学科分类:作物遗传育种和农学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目录一、总论 (3)二、项目的必要性和条件分析 (5)1、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5)1.1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5)1.2提高单产是粮食增产的必然选择 (5)1.3发挥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1.4 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保障和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提高制种效率 (6)1.5加快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重要保障 (7)1.6基地建设有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 (7)2、项目的条件分析 (8)三、项目目标 (9)四、项目内容与方案 (10)1、项目内容 (10)1.1南方水稻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 (10)1.2南方水稻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建设 (11)1.3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11)2、项目实施方案 (11)2.1南方水稻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 (11)2.1.1实验室规模化辅助育种设施的完善 (12)2.1.2 福州杂交水稻亲本原原种繁殖基地 (12)2.1.3福建省沙县育种基地建设 (12)2.1.4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海南)建设 (13)2.2南方水稻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建设 (15)2.3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17)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9)1、投资估算 (19)2、资金筹措 (19)六、效益分析 (19)1、经济效益 (19)2、社会效益 (20)七、结论 (20)南方水稻育种与栽培提质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一、总论“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以稻为先”,稻米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
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
水稻不仅担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并肩负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也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三农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三农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农业科技创新背景分析 (3)1.1.1 政策支持 (4)1.1.2 技术发展趋势 (4)1.2 项目目标与意义 (4)1.2.1 项目目标 (4)1.2.2 项目意义 (4)第2章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分析 (5)2.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5)2.1.1 产业结构与布局 (5)2.1.2 生产方式与效率 (5)2.1.3 市场需求与供给 (5)2.2 农业科技创新需求 (5)2.2.1 优质、高产、抗病农作物品种选育 (5)2.2.2 精准农业技术 (5)2.2.3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5)2.2.4 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 (5)2.2.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 (5)2.2.6 农业信息化技术 (6)2.2.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6)第3章项目总体思路与布局 (6)3.1 总体思路 (6)3.2 项目布局 (6)第4章农业科技研发创新 (7)4.1 新品种选育 (7)4.1.1 耐旱、抗病性强的粮食作物选育 (7)4.1.2 优质、高产经济作物选育 (7)4.1.3 短周期、抗逆性强的蔬菜作物选育 (7)4.2 新技术集成创新 (7)4.2.1 转基因技术 (7)4.2.2 生物育种技术 (8)4.2.3 精准农业技术 (8)4.3 农业装备研发 (8)4.3.1 高效节能农业机械 (8)4.3.2 精准农业设备 (8)4.3.3 智能化农业装备 (8)第5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8)5.1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8)5.1.1 推广目标 (8)5.1.2 推广策略 (8)5.1.3 推广措施 (9)5.2.1 培训目标 (9)5.2.2 培训内容 (9)5.2.3 培训方式 (9)5.3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9)5.3.1 平台功能 (9)5.3.2 平台架构 (9)5.3.3 运营管理 (10)第6章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10)6.1 产业链优化升级 (10)6.1.1 产业链现状分析 (10)6.1.2 产业链优化升级策略 (10)6.2 产后处理与储运技术创新 (10)6.2.1 产后处理技术创新 (10)6.2.2 储运技术创新 (10)6.3 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 (10)6.3.1 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10)6.3.2 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10)第7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7.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1)7.1.1 生态农业理念普及 (11)7.1.2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1)7.1.3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11)7.2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11)7.2.1 农业资源合理配置 (11)7.2.2 农业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1)7.2.3 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11)7.3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摸索 (12)7.3.1 生态农业模式 (12)7.3.2 绿色农业模式 (12)7.3.3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融合发展 (12)第8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制度保障 (12)8.1 政策环境分析 (12)8.1.1 国家政策 (12)8.1.2 行业政策 (12)8.1.3 地区政策 (12)8.2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制定 (12)8.2.1 目标导向 (12)8.2.2 系统集成 (13)8.2.3 动态调整 (13)8.2.4 政策制定建议 (13)8.3 农业科技创新制度保障 (13)8.3.1 法律法规保障 (13)8.3.2 管理体制保障 (13)8.3.4 人才保障 (13)8.3.5 成果转化与应用保障 (13)第9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14)9.1 项目组织架构 (14)9.1.1 项目领导小组 (14)9.1.2 项目执行办公室 (14)9.1.3 技术研发团队 (14)9.1.4 产业推广团队 (14)9.1.5 专家咨询团队 (14)9.2 项目运行机制 (14)9.2.1 项目协调机制 (14)9.2.2 资源共享机制 (14)9.2.3 信息沟通机制 (14)9.2.4 风险防控机制 (15)9.2.5 成果共享与激励机制 (15)9.3 项目监测与评估 (15)9.3.1 监测指标体系 (15)9.3.2 评估机制 (15)9.3.3 反馈与改进机制 (15)9.3.4 公示与监督机制 (15)第10章项目实施与展望 (15)10.1 项目实施计划 (15)10.1.1 项目启动阶段 (15)10.1.2 项目实施阶段 (16)10.1.3 项目验收与总结阶段 (16)10.2 风险预防与应对 (16)10.2.1 技术风险 (16)10.2.2 市场风险 (16)10.2.3 政策风险 (16)10.3 项目成果与展望 (16)10.3.1 技术成果 (16)10.3.2 经济效益 (17)10.3.3 社会效益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农业科技创新背景分析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及农村稳定。
项目实施方案范文合集六篇(模板)

项目实施方案范文合集六篇项目实施方案篇1为深入推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强化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推广,根据省农委《关于印发20__年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实方案的通知》(皖农明电[20__]44号)及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要求,今年我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规模扩大到30万亩。
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主体功能区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特制定如下建设方案。
一、总体思路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以优势区域和产粮大乡、大片和大户为重点,以主导品种和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为支撑,结财政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和高产创建活动,强化政策投入和“五统一”(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配方、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服务。
推进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布局理、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水稻优势产区。
充分发挥示范区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单产、质量、品牌、效益全面提升,促进全县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和增强稻米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本着“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原则,依托政策投入和科技支撑,主攻单产,提高质量,促进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努力实现核心示范区水稻单产比前三年平均产量提高5%以上。
与非示范区相比,实现亩产增收100斤和100元的“双百”目标。
核心示范区要全部实现良种化,品种优质率90%以上。
三、实施范围20__年全县建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30万亩,安排在13个水稻主产乡镇的重点村实。
具体见附件:20__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面积分解表。
四、建设内容(一)集中连片,形成规模。
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依据“布局理、品种对路、连片推进、产业开发”的原则,将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到村、组,落实到地块,并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实行档案管理和目标考核,切实做到集中连片、规模推进,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规模小的问题。
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方案(二篇)

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方案为了确保今年我镇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整乡制”推进活动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___年“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结合地理位置条件,实际种植水平和发展潜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及耕地面积连片___亩以上的村为主进行整镇推进实施。
二、目标任务项目区实现双季稻产区平均亩产量目标___公斤,其中早稻亩产___公斤,晚稻亩产___公斤。
单季晚稻目标___公斤以上,比项目实施前三年(___)年亩产增___%,年纯收益___元以上。
三、实施内容1、创建水稻高产示范片、示范方。
西片管理区创建桥伍村___亩、珠山村___亩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种植早稻加育253,晚稻甬优___号,带动水澄、株松等___个村的万亩示范片。
牧屿管理区创建章袁村___亩甬优___号,池里村___亩甬优___号晚稻超高产攻关示范,带动牧屿片___个村万亩示范片。
东片管理区创建三衙桥村___亩甬优___号超高产攻关示范,西岸村___亩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带动湖亭、新秋、横泾等___多个村万亩示范片。
示范方内做到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实施水稻统防统治。
2、建立水稻高产示范户。
水稻高产示范方内建立___户以上(每户面积在___亩以上)攻关田开展高产技术攻关,其余水稻种植___亩以上的村要建立___户(面积___亩以上)高产攻关示范。
(范本)(范本)3、大力开展高产示范竞赛,提高示范竞赛的奖励力度。
对参加示范竞赛的示范方进行测产评选。
评出一等奖___个(早稻和单季晚稻各___个)每个奖___万元;二等奖___个(早稻、连作晚稻、单季晚稻各___个),每个奖___万元;三等奖___个(早稻、单季晚稻各___个),每个奖___万元。
对打破省农业吉尼斯水稻示范方记录的再奖励___万元。
高产竞赛示范户测产根据产量高低,按早稻、连作晚稻、单季晚稻分别评选出一等奖___名、二等奖___名、三等奖___名,奖励分别5000、3000、___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
1.1 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虎林市新乐乡优质水稻高产示范项目。
建设地点:虎林市新乐乡兴隆村。
项目主体技术:(1)水稻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2)水稻钵形毯式育秧栽培技术。
1.1.2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项目申报单位:虎林市农业开发办公室
申报单位负责人:张少华
1.1.3 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项目执行单位:虎林市盛联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执行单位负责人:崔仕财
1.1.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技术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乔广军
1.1.5项目建设地点
虎林市新乐乡兴隆村,距虎林市区7公里,地理位置北纬45°85′,东经132°93′。
1.1.6项目总体目标
通过引进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钵形毯式育秧技术,选用优质水稻新品种和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农艺农机相配套,探索适合虎林地区优质水稻生产新模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水稻产业的总体效益,努力把项目基地建成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区,现代化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区。
通过建设,基地将成为虎林市及周边市县农民参观学习的高产示范田,增加农民收入21万元,实现水稻亩产650公斤,并逐步形成品种优良化、催芽智能化、种植模式化、灌溉节水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环境生态化的新格局。
1.1.7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与示范、推广规模
1、主要技术内容
主体技术:
(1)水稻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
(2)水稻钵形毯式育秧栽培技术
配套组装技术
(1)寒地水稻隔寒增温技术
(2)水田节水灌溉技术
(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2、示范推广规模
建立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基地500亩,其中核心展示区150亩。
1.1.8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
辐射地点:虎林市各乡镇及周边国营农场
辐射规模:15万亩
通过项目建设,可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水平和生产标准化程度。
1.1.9主要配套工程建设
(1)新建育秧大棚20栋4800平方米,购置微喷设备10套,维修智能化催芽室600平方米。
(2)购置信息网络设备2台,技术培训400人次。
(3)维修道路1.5公里,维修涵洞2座。
(4)土壤改良400亩,生物培肥400亩。
(5)购农业机械3台。
(6)引进水稻优质品种3000公斤。
1.1.10项目的资金来源
(1)资金投向:项目总投资43.0万元,其中:良种引进投资3.0万元,技术引进投资3.0万元,技术示范推广投资7.0万元,配套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投资8.6万元,项目管理费用投资1.4万元。
(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3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财政投资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万元。
1.1.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达产期年平均销售收入91万元,总成本费用32.75万元,利润总额58.25万元,投资利润率73.8%,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78,内部收益率52.6%,财务净现值169.4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3年。
1.1.12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
通过优质水稻高产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加速水稻生产由单一高产向优质高产转化,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通过主体技术、配套组装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通过水稻标准化生产,可以示范带动项目区周边及其它乡镇开展现代化标准农田建设,使虎林市的水田生产提层次、上水平,逐步达到高标准农田的要求;通过推广引进良种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解决农产品卖粮难的问题,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选用优良品种,运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节水灌溉措施、喷施高效肥料,执行良种生产规程、标准化施肥方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水稻的种植,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水稻。
2、生态效益
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结合生物防治的综合性防治体系,减轻主要病虫危害;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解决目前水稻生产中重化肥轻生物肥,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水稻肥料利用率低,水稻倒伏、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实现水稻无公害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建成后,将加快虎林市水稻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对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它将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我市农产品在省内、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促进产业战略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1.2 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一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二是有关行业政策规程、定额标准和计算公式;
三是项目可行性报告以及省评估部门对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综合意见;
四是省下达的项目年度计划;
五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基本情况和有关基础资料;
六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编写大纲
第二章项目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