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轮ppt课件
初中物理 课件(滑轮).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对于滑轮组,同学们一定要理解并熟记
下面的几个关系式:
⑴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
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 S= h
⑵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的
物体的重力G之间的关系(不计滑轮重、绳
重和摩擦)
F= G
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的
按照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位置是否改变, 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动滑轮: 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称为动滑轮
例:请判断下列各滑轮的种类
甲
乙
甲图中的A是 动 滑轮,B是 定 滑轮
乙图中的A是 定 滑轮,B是定 滑轮,C定滑轮
定滑轮与动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 应用呢?请同学们举一些例子。
例:指出下列各图中拉力F与物重的关系 (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
F
G
n= 2
F G
n= 2
F
G
n= 3
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探究s与h关系: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比较物体上升的高度h与绳 自由端上升高度s的关系
h= 20cm s= 60cm
S= 3 h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有 3 股
物体的重力G、动滑轮重G动之间的关系(不
计绳重和摩擦但考虑滑轮重)F= (G+G动)
首先要求同学们学会数吊起动滑轮绳子的
股数n
F
n= 3
G
n= 2
F G
判断依据: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
一条规律: 当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 的一端从动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为偶数时,绳子 的一端从定滑轮开始连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课件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2课“滑轮”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二章第一节“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与滑轮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理解滑轮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计算。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滑轮组演示装置、绳子、钩码、尺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滑轮、绳子、钩码、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1)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讲解滑轮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3)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滑轮,体验滑轮的省力效果;(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滑轮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滑轮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滑轮的原理;3.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方法;4. 典型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轮的定义及分类;(2)简述滑轮的原理;(3)计算给定滑轮组的省力程度。
2. 答案:(1)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2)滑轮的原理是力的传递和方向改变;(3)根据滑轮组的特点和公式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12.2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Leabharlann 轮1.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 验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设计实验 实验前先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实验表格
弹簧测力计的 实验序号 钩码的重力(G/N)
拉力(F/N)
1
钩码移动的 距离(h/m)
绳的自由端移动 的距离(s/m)
2
3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 验 ㈠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 测量钩码的重力并记录。
② 在定滑轮绳子的一端挂上钩码,选好参照 点,在刻度尺上标识钩码和绳的自由端移动前的 钩码
起点
起点并记录。 ③ 匀速向下拉动提起钩码,使钩码移动一段
距离( 如10cm ),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 和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并记录。
测力计 起点
分析记录的数据,看看钩码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之间有什 么关系,钩码移动的距离与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
2.(2017•绥化)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N的
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 的拉力为 100 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 离为 4 m.(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
⑵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对定滑轮特点的理解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思考:测量中,拉力F实际上比钩码的重力
略大一些,想一想,为什么? 绳子与滑轮之间存在摩擦力
重量分别为G1和G2,当滑轮平衡时,如
果忽略滑轮自重和摩擦,则G1、G2的比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二、滑轮》课件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二、滑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简单机械》中的《二、滑轮》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滑轮组的计算;以及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能够分辨定滑轮和动滑轮。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滑轮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计算器等。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轮模型进行简单的提重实验,让学生感受滑轮的省力效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详细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3)讲解滑轮组的组成、使用方法和计算。
3. 例题讲解以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为例,进行滑轮组计算的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搭建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3. 滑轮组的组成、使用方法和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举例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如图所示,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比。
图:滑轮组示意图答案:(1)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见课本P。
(2)例如:定滑轮用于升国旗、吊车等;动滑轮用于吊篮、电梯等。
(3)省力比 = 钩码重量 / 绳子拉力 = 5N / 2.5N = 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滑轮组的制作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3 滑轮 机械效率 课件

新知探究 斜面的特点
光滑的斜面
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F= —Gl h—
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新知探究
典例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使用轮轴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斜面 C.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轮上,轮的半径就是动力臂 D.使用轮轴一定省力
轮轴不一定省力,关键看动力 作用在轮上还是轴上
他的目的是: 把沙子运上三楼
• 对沙子做功 对人们有用必须做的功
• 对空桶做功 •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有用功 并不需要做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额外功
3 自主学习
1. 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
2. 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并非我们所需 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所有功。 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公式(1): W总 = W有 + W额
第12章 第2节
滑轮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 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掌握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并能根 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及根据情况分析滑轮组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A.省力,不改变施力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方向
新知探究 典例3 如图所示,小明用重为4N的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小明所用拉 力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则物体的重力为( C )
A.4N C.10N
B.6N D.14N
新知探究
初中物理滑轮课件

初中物理滑轮课件•滑轮基本概念与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滑轮实验与探究•滑轮相关物理量计算•拓展知识:高级物理中的滑轮滑轮基本概念与分类定义及作用滑轮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滑轮作用滑轮是变形杠杆,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用途很广。
滑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三种,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
滑轮的分类定滑轮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之为定滑轮。
定滑轮不能省力,而且不可以省距离,但是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滑动轮滑动轮也叫万向轮,指的是利用滑动摩擦来移动的轮子。
这种轮子可以随意改变方向,适用于各种需要灵活移动的场合。
滑轮组与复合滑轮滑轮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称为滑轮组。
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滑轮组可以分为省力滑轮组和增速滑轮组两种。
复合滑轮复合滑轮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一种复杂机械装置。
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时还可以调整速度和距离。
复合滑轮的构造比较复杂,需要仔细设计和制造。
滑轮的工作原理改变力的方向固定滑轮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使得施加在绳子上的力能够沿着需要的方向传递。
不省力也不费力使用固定滑轮时,由于滑轮本身的摩擦和重力等因素,实际上并不能完全省力或费力,但相对于其他简单机械而言,其省力或费力的程度可以忽略不计。
省力作用活动滑轮可以省力,当用较小的力拉动绳子时,可以使重物升起,实现省力的效果。
力的方向不变与固定滑轮不同,活动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而是将力沿着同一方向传递。
滑轮组的传动比计算传动比定义滑轮组的传动比是指输入力与输出力之间的比值,它反映了滑轮组的省力程度。
传动比计算对于由n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传动比i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 = n。
二、滑轮

二、滑轮
主讲教师: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段宏
一、设计思想
“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它是在同学们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由于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而且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
为了降低坡度,分散教学难点,我们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氛围中,去猜想、去设计实验验证,并和其他的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热烈情境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采用“问题——实验——交流”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和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初中物理《滑轮》(共36张)

A B
1、汽车陷入烂泥中,附近有一棵大树,车上有滑轮 两只,绳子一根,如何用最小的力把汽车拉出来?
F
2、用上图装置(可看作理想机械)拉出汽车,当 汽车被匀速拉出时,拉力为500N,求此时汽车受到 的拉力为多大?----留作课下思考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Fl < F2 < F3
• C.Fl > F2 > F3
• D.Fl > F2 = F3
ppt课件.
19
•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 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则该同学所用拉 力F的可能值是 (D)
• A.20N
B.25N
• C.30N
D.32N
拉力F 物重 大小 方向
G物G滑轮
物体上 绳端(拉力 升距离h 作用点)移
(cm) 动距离s (cm)
与动滑 轮相连 的绳子 段数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 以改变作用力的方ppt向课件. ,但费n倍距 17
实验结论:
1、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作 用力的方向,但费n倍距离。
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S=nh
ppt课件.
1
复习提问
• 什么叫杠杆? • 什么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
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是什么?
F ppt课件.
2
2
杠杆的五要素:
支 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 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pp时t课件不. 能省力
20
4、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物体,物体 与桌面的摩擦力为40N,匀速拉动物体(摩擦及 滑轮重不计)水平拉力应为( B ) A 200N B 20N
注(n: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h:物体上升的距离)
2、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 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 物重的几分之几。
滑轮组 F拉=(1/n)G物 = G物/n 注(n:与动滑轮相连的绳ppt子课件段. 数 h:物体上升的距离18)
• 1、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 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 的大小关系是( A )
天平
ppt课件.
6
起重设备上的滑轮
ppt课件.
7
o
F1
F2
示意图
特征:
1、轴固定不动
2、可 以改变作 用力的方向,但 不省力。
即动力和阻力的 大小是相同的。
ppt课件.
8
定滑轮的杠杆原理
L2 L1 O
L2 O
F2
F1
L1=L2
F2
ppt课件.
L1=L2 9
F1 o
F2 示意图
特征:
1、绳子的一端被固 定,滑轮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
2、不能改变作用力方向。
3、能省力、省一半的力。 由于阻力随滑轮一起移 动,所以滑轮受到的重 力也是一部分阻力。
ppt课件.
10
动滑轮的杠杆原理 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
省力杠杆
F1
F1
O
L1
O
L2
F2
ppt课件.
F2
L1 =2L2 11
滑轮组至少需2 个滑 轮才能称做滑轮组。
ppt课件.
特征:
1、由几个滑轮用不同 方式组合起来使用的 叫滑轮组;
L1
L2O
L1<L2 则 F >F 1 2 ppt课件. F2
5
• F1×L1=F2×L2
分类
特 点 实例
不 省力杠杆
等 臂
(F1<F2)
杠 费力杠杆
杆 (F1>FHale Waihona Puke )( L1>L2 )
省力费距离
( L1<L2 )
费力省距离
羊角锤 理发剪刀
等臂杠杆
( L1=L2)
( F1=F2 )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C 140N D 40N
5、用不同机械将同样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 和滑轮重,拉力F最小的是( C )
ppt课件.
21
6. 如图所示,物重100N,
不计摩擦、绳重及动滑 轮重,求拉力F的大小。
解:F= —G2 =50N
ppt课件.
22
中考连接
(09山东临沂).如图所示,用滑轮 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 升2m,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所施加的拉力F=__3_0__0__N,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ppt课件.
3
请标出杠杆五要素
( 力 的 作 用 线
)
动
力
阻力臂
支点 o
(
力
动力臂
的
作
用
线
)
ppt课件.
阻 力
4
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 乘以阻力臂
F1
• F1×L1=F2×L2
或
F1 F2
=
L2 L1
即 L1>L2 则 F1<F2
三、滑轮组的特点 即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省 力情况:F=G/n
ppt课件.
25
谢谢!
ppt课件.
26
课件可编辑版,如对课件有异 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ppt课件.
2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ppt课件.
15
判断依据: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
一条规律: 当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 的一端从动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为偶数时, 绳子的一端从定滑轮开始连
奇动、偶定 从里 向外
当绳子段数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动滑轮上; 当绳子段数为偶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
ppt课件.
16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 (匀速)
2、可以有定滑轮和动 滑轮混合,也可以全 部是动滑轮;
3、既可以改变作用力 的方向,又可以省力。
4、省力情况:有几
根绳子在承担阻力,
那么,动力就是阻力
的几分之一。(不计
滑轮重力和摩擦阻
力)。
12
ppt课件.
13
h
物体升高h相当于绳
子少了3h,则绳子端
在相等的时间移动的
距离为3h ppt课件.
14
绳子移动的距离S = __6_ m
ppt课件.
23
中考连接
(09山东淄博)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
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 5.4 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
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16.2 N。
ppt课件.
24
一、定滑轮的特点 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可以改变 作用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的特点 轴运动、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 作用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