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总局-河北赵县化工厂爆炸共致25死46伤
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案例分析

举例1:序号783氟乙酸甲酯(剧毒),2002版和征求意见稿没有。 2013年11月29日“毒快递”事件发生,山东东营刘兴亮收到网 购的鞋,几小时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抢救无效死亡。医 院诊断刘死于氟乙酸甲酯中毒。原因是11月27日,荆门市某化 工企业通过圆通物流公司,为山东潍坊某制药厂寄氟乙酸甲酯, 途中发生泄漏污染了同批快递,导致1人死亡,8人中毒。
第4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 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第7类 放射性物质 第8类 腐蚀性物质 第9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危险化学品基本概念和分类
《危险化学品目录》
列入我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的危险化学品有2828种(不包括放射性物质) , 其中剧毒化学品有148种。
危险化学品基本概念和分类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
我国最早的相关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 志》(GB13690-1992)将常用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2008 年修订为《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 -2009),从理化危险(16)、健康危险(10)和环境危险 (2)三个方面,将危险化学品分为28大类。其中的“分 类”和“危险性公示”部分必须强制执行。
自燃液体
急毒性物质
自燃固体
自热物质 禁水性物质 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固体 有机过氧化物 金属腐蚀剂
腐蚀/刺激皮肤物质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物质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物质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物质 致癌物质 生殖毒性物质
特异标的器官系统毒性物质(一次接触) 特异标的器官系统毒性物质(反复接触)
吸入性危害物质
水环境危害 物质
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案例分析
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精心整理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2年2月28日9时4分,位于石家庄市赵县境内的河长、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李万春副主任赴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2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张杰辉副省长任组长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和由省安全监管局高圣先局长任组长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全面调查。
事故调查组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总工会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指导该公司年产10000吨恶二嗪、1500吨2-氯-5-氯甲基吡啶、1500吨西林钠、1000吨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项目由赵县发展改革局备案(赵发改投资备字〔2008〕31号),总投资2.17亿元。
该项目列入2009年度和2010年度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一车间(硝酸胍)、二车间(硝基胍)及相应配套设施,由河北渤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工程设计乙级资质,证书编号:)设计,河北华飞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第一类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化学品及医药制造业甲级安全评价资质,资质编号:APJ-(国)-0394-2006)进行竣工验收安全评价。
一期工程分别于2009冷却、切片,制得产品硝酸胍。
该工艺生产过程简单,是国内绝大多数硝酸胍生产厂家采用的工艺路线。
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方程式为:(1)(NH2CN)2+NH4NO3=NH2C(NH)NHC(NH)NH2·HNO3-Q(2)NH2C(NH)NHC(NH)NH2·HNO3+NH4NO3=2NHC(NH2)2·HNO3+Q总反应为:(NH2CN)2+2NH4NO3=2NHC(NH2)2·HNO3+Q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抢险救援过程釜完整。
赵县爆炸事件真相

赵县河北克尔化工“2·28”重大爆炸事故真相2012年2月28日9时4分,位于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号车间发生爆炸,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
整个车间被全部炸毁,北侧地面被炸成一个中心深度位3.67米的椭圆形爆坑。
车间主题横梁被炸飞116.6米。
一车间西侧的20立方米半挂罐车,撞在二车间二层框架顶部后翻转坠下。
北侧相邻60米的围墙被推倒。
经计算,事故爆炸总量相当于6.05吨TNT(三硝基甲苯,即黄色炸药)。
这是一起因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擅自提高导热油温度,导热油泄漏着火后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最严重的伤亡事故。
一次次违规“催生”事故根据事故调查报告,该公司硝酸胍的生产为釜式间接操作。
一车间8台反应釜初始安装时,均装有釜内温度指示计。
而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工投入的硝酸铵物料块大,在反应釜搅拌器的带动下,块状硝酸铵对温度计套管频繁撞击,导致温度计套管弯曲或温度指示不准。
对此,企业不仅未采取措施控制投料硝酸铵的粒径,而且在2010年4月,即投产试运行仅一个月左右,就擅自拆除了温度计,这样,反应釜物料温度的即时监控没有了,爆炸的发生也就失去了控制。
在每次有监管部门来检查时,操作工又都临时装上温度计去应付检查。
操作工在记录反应釜内温度时,不进行测定,只根据以往的经验填写。
企业技术、设备、仪表、安全管理人员也均未对此进行纠正。
这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第一步。
一车间8个反应釜下部原来分别布置一台粉碎机,硝酸胍经放料阀直接排至放料槽,待冷却后再有人工用楸挖出,送粉碎机粉碎、包装。
2010年,德国拜耳公司对该公司做供应商评估时,提出改进建议。
据此,公司分别于2010年冬季于2011年10月,由一车间主任组织安装的两台切片机,分别用于1至5号和6至8号反应釜的放料、切片,布置在反应釜的西侧。
一车间放料系统改造后,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粉尘浓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化工安全与环保》

2012~2013年化工厂爆炸、燃烧事故总结2·28河北赵县化工厂爆炸事故2012年2月28日午9点20分左右,位于河北石家庄赵县生物产业园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一号硝酸胍车间发生爆炸。
据了解,现场作业一共有13人,当场发现7具尸体,还有6人正在搜救中。
随后经初步核查,已造成13人死亡,43人受伤。
截止2012年2月29日下午,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43人受伤。
2012年3月13日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监总局通报了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情况。
通报称,该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共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
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农药、医药中间体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企业,主要生产产品:硫酸铵、硝酸胍、硝基胍等。
据中广网报道,消防调度中心人员介绍,此次爆炸物主要为硝酸胍和其他尚未明确物。
硝酸胍为化学物质,助燃,具刺激性,该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具有刺激作用,高温下释放出氮氧化物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因是强氧化剂,助燃,目前抢救现场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排除有二次爆炸危险事故发生前,一车间有5个反应釜投入生产。
2月28日上午8时,该车间当班人员接班时,2个反应釜空釜等待投料,3个反应釜投料生产。
8时40分左右,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9时4分,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被夷为平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周边设备、管道严重损坏,厂区遭到严重破坏,周边2公里范围内部分居民房屋玻璃被震碎。
国家安监总局通报指出,经初步调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河北克尔公司一车间的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造成釜内反应产物硝酸胍和未反应完的硝酸铵局部受热,急剧分解发生爆炸,继而引发存放在周边的硝酸胍和硝酸铵爆炸。
事故的详细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该事故暴露出河北克尔公司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工厂布局不合理。
河北克尔228爆炸事故及原因

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 2012年2月28日上午9时4分左右,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克尔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
这起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
1、事故简要经过河北克尔公司一车间共有8个反应釜,依次为1-8号反应釜。
原设计用硝酸铵和尿素为原料,生产工艺是硝酸铵和尿素在反应釜内混合加热熔融,在常压、175-220℃条件下,经8-10小时的反应,间歇生产硝酸胍,原料熔解热由反应釜外夹套内的导热油提供。
实际生产过程中,将尿素改用双氰胺为原料并提高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缩短至5-6小时。
事故发生前,一车间有5个反应釜投入生产。
2月28日上午8时,该车间当班人员接班时,2个反应釜空釜等待投料,3个反应釜投料生产。
8时40分左右,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9时4分,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被夷为平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周边设备、管道严重损坏,厂区遭到严重破坏,周边2公里范围内部分居民房屋玻璃被震碎。
2、事故原因分析硝酸铵、硝酸胍均属强氧化剂。
硝酸铵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遇火时能助长火势;与可燃物粉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受强烈震动或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硝酸胍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加热至150℃时,分解并爆炸。
直接原因是:河北克尔公司一车间的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造成釜内反应产物硝酸胍和未反应完的硝酸铵局部受热,急剧分解发生爆炸,继而引发存放在周边的硝酸胍和硝酸铵爆炸。
3、事故反应的问题1)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工厂布局不合理。
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反应温度缺乏有效、快捷的控制手段;加料、出料、冷却等作业均需人工操作,现场操作人员多。
河北克尔化工公司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河北克尔化工公司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2年2月28日9时4分,位于石家庄市赵县境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459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张德江副总理,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骆琳局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孙华山副局长,省委张庆黎书记,省政府张庆伟省长,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孙瑞彬书记,省政府张杰辉副省长,省安全监管局高圣先局长等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等工作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张庆伟省长第一时间赶赴医院看望慰问受伤人员,并对事故应急处置作出重要指示。
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孙瑞彬书记,省政府张杰辉副省长,省安全监管局高圣先局长,石家庄市政府姜德果市长等领导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协调有关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搜救和清理工作。
国家煤监局彭建勋副局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王浩水司长、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李万春副主任赴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2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张杰辉副省长任组长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和由省安全监管局高圣先局长任组长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全面调查。
事故调查组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总工会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事故调查组严格按照国务院领导、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领导和省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求以及“四不放过”原则,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查阅资料、调查询问等,查清了事故发生经过,查明了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2017-2018年重要事故案例分析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易燃气体(分为2.1类易燃气体;2.2类不燃 气体;2.3类有毒气体); 3.易燃液体(分为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3.2类中闪点易 燃液体;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分为4.1类易燃固 体;4.2类自燃物品;4.3类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5.1类氧化剂;5.2类有机过氧 化物);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6.1类毒害品); 7.放射性物质(很少见,一般情况不涉及); 8.腐蚀品(8.1类酸性腐蚀品;8.2类碱性腐蚀品;8.3类其 他腐蚀品)。
三是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包括车间主任 在内的绝大部分员工为初中文化水平,对化工生产的特点 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处理异常情况能力低,不能适应化 工安全生产的需要。 四是厂区内边生产,边建设。事故企业边生产,边施工建 设,厂区作业单位多、人员多,加剧了事故的伤亡程度。 五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2011年6月,国家安全监 管总局公布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对重点监 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臵原则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求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将其作为重点进行排查,切实 消除安全隐患。但从此次事故的初步调查情况来看,该企 业在隐患排查中没有发现生产工艺所固有的安全隐患和变 更生产原料、提高导热油最高控制温度等所带来的安全隐 患。
2012年4月18日19时30分左右,安徽中升药业有限公
司发生一起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导致3人中毒死亡,4 人受伤。
安徽中升药业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香隅化工 园区,成立于2007年8月,占地面积86余亩,员工118人, 注册资本1800万元。目前该公司有每年500吨对氨基苯胂 酸(阿散酸)生产线(2010年3月6日取得安徽省安全监管局 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目前处于停产状态)和尼卡巴嗪 生产线。尼卡巴嗪在设计和建设阶段未落实安全设施“三 同时”要求,也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属于违法生产。 2012年4月18日19时40分左右,安徽中升药业有限公司二 车间(尼卡巴嗪生产车间)当班工人在配制釜(500L)中 先投入250公斤甲苯,后投入150公斤固体三光气,盖上投 料盖后启动搅拌器并升温,随即出现不明有毒气体从搅拌 器机封口中喷出,导致3人中毒死亡,4人受伤。
赵县爆炸事故心得体会000

河北赵县化工厂爆炸事故心得体会将事故事件消灭在发生之前,一直是我们强调和狠抓的关于安全生产的不变主题和核心,然而现实生产中生产事故依旧屡屡发生,可以说是常挂在嘴边却常常在发生。
充分说明我们有好多生产单位依然只是在走形象工程路线。
就拿最近河北赵县发生的这起爆炸事故来说,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该事故的发生在各大媒体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想我们在沉浸痛苦的同时也该深思经过对本次事故案例的学习得到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此次事故发生之前,一车间有共5个反应釜投入生产。
2月28日上午8时,该车间当班人员接班时,2个反应釜空釜等待投料,3个反应釜投料生产。
8时40分左右,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9时4分,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被夷为平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周边设备、管道严重损坏,厂区遭到严重破坏,周边2公里范围内部分居民房屋玻璃被震碎。
经国家安监总局初步调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河北克尔公司一反应车间的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造成釜内反应产物硝酸胍和未反应完的硝酸铵局部受热,急剧分解发生爆炸,继而引发存放在周边的硝酸胍和硝酸铵爆炸。
”事故的详细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根据事故案例分析,对其中存在问题分析:国家安监总局通报指出,根据目前事故初步调查的情况,该事故暴露出河北克尔公司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工厂布局不合理。
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反应温度缺乏有效、快捷的控制手段;加料、出料、冷却等作业均需人工操作,现场操作人员多。
一车间与二车间厂房均采用框架砖混结构,同向相距约25米布置,且中间建有硫酸储罐。
一车间爆炸后波及到二车间,造成厂房损毁和重大人员伤亡。
(二)、企业安全管理不严格,变更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河北克尔公司在没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况下,擅自改变生产原料、改造导热油系统,将导热油最高控制温度从210 提高到255 。
(三)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监总局:河北赵县化工厂爆炸共致25死46伤
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安监总局通报了河北克尔化
工有限责任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情况。
通报称,该事故是近
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共造成25
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
2012年2月28日上午9时4分左右,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北
克尔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
这起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
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
据悉,事故发生前,一车间有5个反应釜投入生产。
2月28日
上午8时,该车间当班人员接班时,2个反应釜空釜等待投料,3个
反应釜投料生产。
8时40分左右,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
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9时4分,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被夷为
平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周边设备、管道严重损坏,厂区遭到严
重破坏,周边2公里范围内部分居民房屋玻璃被震碎。
经初步调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河北克尔公司一车间的1
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造成釜内
反应产物硝酸胍和未反应完的硝酸铵局部受热,急剧分解发生爆炸,继而引发存放在周边的硝酸胍和硝酸铵爆炸。
事故的详细原因正在
进一步调查。
通报指出,根据目前事故初步调查的情况,该事故暴露出河北
克尔公司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工厂布局不合理。
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反应温度缺乏有效、快捷的控制手段;加料、出料、冷却等作
业均需人工操作,现场操作人员多。
一车间与二车间厂房均采用框
架砖混结构,同向相距约25米布置,且中间建有硫酸储罐。
一车间
爆炸后波及到二车间,造成厂房损毁和重大人员伤亡。
二是企业安全管理不严格,变更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河北克尔
公司在没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况下,擅自改变生产原料、改造
导热油系统,将导热油最高控制温度从210℃提高到255℃。
三是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包括车间主任在内的绝大部分员工为初中文化水平,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处理异常情况能力低,不能适应化工安全生产的需要。
四是厂区内边生产,边建设。
事故企业边生产,边施工建设,厂区作业单位多、人员多,加剧了事故的伤亡程度。
五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
从此次事故的初步调查情况来看,该企业在隐患排查中没有发现生产工艺所固有的安全隐患和变更生产原料、提高导热油最高控制温度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