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ICU患者管道脱落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ICU患者管道脱落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发表时间:2016-12-06T14:45:42.4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作者:秦春丽[导读] 发生滑脱的主要因素是对患者的滑脱危险度估计不准确、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足、管道的固定不够牢固或固定方式欠妥。
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永州 425000【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分析影响管道脱落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为临床ICU护理奠定基础。
方法自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管道脱落治疗的ICU患者,针对管道脱落的原因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发生最多的是气管插管滑脱占全部滑脱的69.4%;2015年患者管道滑脱数量显著低于2014和2013年的患者数量;滑脱发生最多的时间段为23:00~8:00;就护理人员而言发生滑脱的护理人员主要是初级和初级以下职称的护士。
结论发生滑脱的主要因素是对患者的滑脱危险度估计不准确、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足、管道的固定不够牢固或固定方式欠妥、与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沟通不到位以及安全意识的缺乏等,应当从加强护理人员配备、加强人员培训、充分与家属和陪护人员沟通以及强化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不断强化改进护理措施,减少管道滑脱的发生,提升患者的医疗质量。
【关键词】ICU;管道滑脱;根本原因;护理对策各种插管措施是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维护患者生命和促进患者康复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管道的使用在消毒灭菌技术的成熟以后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疾病的诊断或者治疗,其对于重大疾病特别是危重病症以及ICU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1]。
但是在临床的实际治疗中,ICU患者时常会发生管道滑脱的情况,这既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负担。
因此,在临床的护理中,研究如何防止管道滑脱,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节约患者的医疗费用显得相当的重要。
为此,本研究旨在ICU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分析影响管道脱落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为临床ICU护理奠定基础,详细报道如下。
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ICU中高龄危重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在这一特殊群体中,意外拔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为了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高龄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需要对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一、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1. 生理因素:高龄患者由于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肌肉力量下降、咳嗽反射减弱,从而增加气道堵塞和分泌物潴留的风险。
2. 心理因素:高龄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等问题,导致对气管插管的不适应和忽略。
3. 护理因素:不恰当的气管插管护理、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当、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增加意外拔管的风险。
4. 其他因素:包括病情变化、意外碰撞、不当移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护理对策1. 提前评估风险:对高龄危重患者进行入院初评时,要重点关注其生理和心理状况,评估气道管理的风险,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2. 优化护理措施:加强气道护理,定期清理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通过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对气管插管的适应性。
3. 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气管插管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操作标准,避免护理操作不规范导致意外拔管。
4. 积极应对并发症:针对高龄危重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问题,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降低意外拔管的风险。
5. 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形成协作机制,提高对高龄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
三、结语针对ICU中高龄危重患者的意外拔管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
通过提前评估风险、优化护理措施、规范操作流程、积极应对并发症以及加强团队合作,可以有效降低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需要不断加强对ICU护理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护理技术和护理理念,为高龄危重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方法: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408例患者,记录发生意外拔管的次数,当时的人工气道方式和可能的原因,发生意外拔管后对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方式。
结果:有26例发生意外拔管,占5.8%。
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对意外拔管的预防,肢体约束、适度镇静、充分沟通、正确固定气管套管及呼吸机管道、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型号和置管深度是有效的护理对策。
标签:危重病人治疗;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意外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及未符合拔管指征自行拔管,为重症监护室(ICU)常见问题之一,发生率为10.8%。
针对ICU意外拔管发生率较高现象,现将我科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发生26例次意外拔管发生原因、发生时间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患者408例,男248例,女160例;年龄2~96岁,平均年龄45.6岁;置管1 485例次,其中深静脉置管346例次,气管插管328例次,胃管357例次,尿管392例次,其他62例次。
共发生意外拔管28例次,其中深静脉导管5例次,胃管8例次,尿管6例次,气管插管7例次,其他导管2例次。
其中因护理评估不足、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拔管26例次,占92.8%,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拔管2例次;占7.2%。
2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2.1医护方面2.1.1插管方式许多资料显示ICU 病房住院患者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经鼻气管插管多,原因是经口气管插管压迫舌根部易引起患者不适,镇静减浅后,易诱发患者烦躁而将气管导管拔除,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压迫感较轻,但经口气管插管比经鼻气管插管容易操作。
另外经口插管不易固定,长时间放置牙垫使口腔疲劳不适,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而经鼻插管则较易固定,不影响口腔护理,有的患者甚至在清醒状态下也可耐受,相对不易拔管。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应急预案

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意识不清或失 去意识而误拔引流管。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未及时巡查
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患者自 行拔管或未能及时发现引流管脱落的 情况。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在给患者更换引流袋或调整引流管时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引流管意外 脱落。
引流管因素
引流管固定不当
引流管固定不牢固,导致患者在活动时引流管意外脱落。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应急预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 •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危害 •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应急预案制
定
目录
•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应急处理措 施
• 预防引流管意外脱管的措施和 建议
01
引言
目的
制定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应急预案,确保在意外脱管发生时能 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降低患者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影响医护人员的形象和信誉
引流管的意外脱管可能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和投诉,影响医护人 员的形象和信誉。
对医院的影响
影响医院声誉
需要额外的资源投入
引流管的意外脱管可能引起患者和家 属的不满和投诉,影响医院的声誉和 形象。
为了应对引流管的意外脱管,医院可 能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如人力、物 力等,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在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时,要注重多学科 协作,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
强调可操作性
强调持续改进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注重其可操作性,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
在实施应急预案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 教训,持续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其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5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应急处理措 施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安慰工作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应急预案

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应急预案引流管是在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用于引导气道通畅的一种医疗器械,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脱管的情况。
意外脱管一旦发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急性呼吸困难和氧供不足的情况,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引流管意外脱管的紧急情况,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
一、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1.患者动作剧烈或生理状态不稳定,导致引流管被拉扯或脱出。
2.人为操作不当,如插管固定不牢固、松脱或脱落。
3.插管管型设计不合理,无法保持良好的固定。
二、引流管意外脱管的严重性分析1.气道堵塞:引流管脱落后,患者的气道可能会被阻塞,导致严重呼吸困难。
2.氧供不足:脱管后,患者无法正常呼吸,可能会导致氧供不足,引起缺氧等问题。
3.误吸:引流管脱落后,患者可能会误吸咽部分泌物,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引流管意外脱管的紧急情况,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引流管意外脱管应急预案的示例:1.应急指挥部的成立:在引流管意外脱管的情况下,医院应成立一个指挥部,由呼吸科、麻醉科、急诊科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指挥协调救治工作。
2.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患者的引流管脱管,立即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并组织救治。
3.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首先,通过抬头位、托颏法等手法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4.提供氧气和急救药物:在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同时,应立即给予氧气供应和必要的急救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氧供。
5.固定呼吸道: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确保呼吸道的畅通。
6.重新插管: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可尝试重新进行气管插管。
在此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引起进一步的并发症。
7.监测和观察: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包括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症状。
8.记录和报告:对引流管意外脱管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以确保能够正确、迅速地应对引流管意外脱管的紧急情况。
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1)

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目的:分析我院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方法:通过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ICU意外脱管8例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采取胶布贴标示再固定,反复宣教,适当约束、止痛镇静等护理干预措施,ICU 引流管意外脱出明显改善。
结论对留置引流管患者高度重视,对意外脱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确实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通、适度镇静和肢体约束是防止意外脱管的有效防护措施。
关键词意外脱管原因分析护理干预摘要 ICU患者由于手术后需在体内留置各种引流管,以保证治疗的需要。
但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 中常见的问题。
充分了解患者意外拔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原因分析1.1 宣教不到位 ICU患者病情重,治疗复杂繁琐,护士忙于技术操作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对所带引流管道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活动时不能采取有意识保护。
本组发生2例意外脱管,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被意外拔出。
1例胃管被拔出。
1.2 个别患者主观意识较强,对所置管道引起的不适如恶心,疼痛、刺激感不能忍受,强行将引流管拔出,本组意外拔管者以胃管,尿管者居多。
一旦尿管被强行拔出,将会对尿道造成很大的损伤。
1.3 管道固定方式不妥常用的固定方式有胶布緾绕引流管后与皮肤粘贴、缝线固定等,胶布常被汗渍、分泌物污染失去粘性而致管道易于脱出,缝线过浅过早脱落,患者活动时不慎将导管脱出。
因引流管标示不清,不了解胸腔引流管深度致脱出者1例.悬挂在身体两侧的引流管置于患者手能够到的地方,意识不清的患者无意识将引流管拔出者2例。
引流管过长或者过短也是导致引流管脱出的原因之一。
1.4 ICU特殊的医疗环境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同时在环境陌生、没有家属陪伴,各种治疗操作、有创检查和机械通气等不良刺激下,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谵妄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容易导致拔管的意外发生.{1}1.5 缺乏适当的止痛镇静措施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患者,因伤口疼痛、留置尿管不适等原因出现烦躁未能采取止痛镇静措施,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患者多处于意识不清烦躁状态,不能给予有效的镇静药物,引流管易被拔出。
ICU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脱管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ICU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脱管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摘要:ICU为危重患者的集中救治场所,导管繁多,如果处理不当,出现意外拔管会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ICU机械通气意外拔管脱管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及心理因素、镇痛镇静不、保护性约束不足、导管不合理固、交流与沟通障及护理人员自身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机械通气;意外拔管;护理干预意外拔管指的是患者未符合拔管指征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就将气管插管自行拔除或气管脱落[1]。
ICU是医院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导管较多,任何一根导管脱落都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特别是气管插管,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病情加重、呼吸困难,甚至会诱发死亡。
研究指出,意外拔管在ICU病房的发生率约为10.8%,找出意外拔管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笔者通过对我院ICU病房近几年意外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找出意外拔管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1拔管原因1.1环境及心理因素患者手术后麻醉尚未完全清醒,再加上ICU封闭环境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噪音、被迫体位干扰,加上伤口疼痛、插管引起的咽喉疼痛与不适、口腔分泌物增加、吸痰刺激及患者对病情的担心等都可能会导致意外拔管。
1.2镇痛镇静不足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性比较差,再加上舒适度的改变,交流困难,睡眠障碍等原因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而医护人员容易低估患者疼痛,在镇痛镇静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顾虑,导致镇痛镇静不足,从而出现意外拔管。
1.3保护性约束不足未使用保护性约束带或者约束带使用不到位都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拔管。
特别是清醒患者,如果不配合,虽然医护人员可以将其肢体约束,但是患者人体能够抬起胸部、头部,将头部靠近手部进行拔管,或者挣脱约束而拔管。
1.4导管不合理固定临床上一般采用胶布进行气管插管固定,因为插管会刺激口腔黏膜,导致患者口腔的分泌物增多,再加上皮肤油脂、汗液等的刺激会使胶布粘性不足,出现脱落。
经口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经口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而气管插管是实施这一措施的重要方法之一。
意外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无拔管指征的患者,人工气管意外脱出,是气管插管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造成气道损伤和影响气道通畅而发生窒息,严重者呼吸暂停,直接导致患者死亡[1]。
因此,做好气管插管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科室共为108例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其中7例患者出现意外脱管。
现就意外脱管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防止意外脱管发生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7例脱管患者年龄45~78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插管时间1d~7d,5例行机械通气;发生时间多为插管后的1~3d;患者意识状态:清醒3例,意识模糊2例,昏迷1例,镇静状态1例。
其中外科手术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Ⅱ型呼吸衰竭1例,重症肺炎1例,脑出血1例。
气管导管均为海宁绿健医疗用品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气管插管包。
脱管判断标准:气管导管口距门齿距离明显延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SPO2下降,PO2下降、PCO2上升,或自主呼吸明显加快、呼吸费力;人机对抗明显;呼吸机监测显示:呼出潮气量低于设置潮气量10%以上;听诊两肺呼吸音较低,但对称;导管完全脱出。
本组6例患者经上述判断标准判断后,立即积极处理,更换气管导管后再次插管,处理后患者缺氧和CO2潴留情况及时得到改善,证明判断正确,1例患者观察生命征、病情平稳无再插管,改鼻塞给氧。
2 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2.1舒适的改变气管插管多在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躁动状态下进行,如果患者意识清楚,气管插管是很难让患者接受的,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伤口疼痛、心情紧张,使气管插管有意或无意间脱出。
2.2缺乏有效的约束 7例患者均未包裹双手,3例未使用肢体约束或约束带变松、位置过高而拔管、脱落,2例患者自行解开手而拔管,2例因其烦躁而脱管。
2.3导管固定不牢固定气管导管采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或两侧面颊, 由于胶布的粘性容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胶布容易受患者油渍、汗渍和口鼻腔分泌物的影响,使黏性下降,固定不牢松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我院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方法:通过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ICU意外脱管8例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采取胶布贴标示再固定,反复宣教,适当约束、止痛镇静等护理干预措施,ICU 引流管意外脱出明显改善。
结论对留置引流管患者高度重视,对意外脱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确实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通、适度镇静和肢体约束是防止意外脱管的有效防护措施。
关键词意外脱管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摘要 ICU患者由于手术后需在体内留置各种引流管,以保证治疗的需要。
但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 中常见的问题。
充分了解患者意外拔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原因分析
1.1 宣教不到位 ICU患者病情重,治疗复杂繁琐,护士忙于技术操作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对所带引流管道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活动时不能采取有意识保护。
本组发生2例意外脱管,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被意外拔出。
1例胃管被拔出。
1.2 个别患者主观意识较强,对所置管道引起的不适如恶心,疼痛、刺激感不能忍受,强行将引流管拔出,本组意外拔管者以胃管,尿管者居多。
一旦尿管被强行拔出,将会对尿道造成很大的损伤。
1.3 管道固定方式不妥常用的固定方式有胶布緾绕引流管后与皮肤粘贴、缝线固定等,胶布常被汗渍、分泌物污染失去粘性而致管道易于脱出,缝线过浅过早脱落,患者活动时不慎将导管脱出。
因引流管标示不清,不了解胸腔引流管深度致脱出者1例.悬挂在身体两侧的引流管置于患者手能够到的地方,意识不清的患者无意识将引流管拔出者2例。
引流管过长或者过短也是导致引流管脱出的原因之一。
1.4 ICU特殊的医疗环境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同时在环境陌生、没有家属陪伴,各种治疗操作、有创检查和机械通气等不良刺激下,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谵妄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容易导致拔管的意外发生.{1}
1.5 缺乏适当的止痛镇静措施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患者,因伤口疼痛、留置尿管不适等原因出现烦躁未能采取止痛镇静措施,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患者多处于意识不清烦躁状态,不能给予有效的镇静药物,引流管易被拔出。
护理患者的护士缺乏相关经验,对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的患者未使用镇静剂或不合理运用镇静也能导致患者意外拔管,本组意外拔出腹腔引流管2例。
1.6 约束措施不力未能及时采取约束措施或约束带过松,患者烦躁时自行脱开而将导管拔出。
1.7 护士操作不当推患者到功能科检查时未能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致脱出者1例。
1.8 巡视不及时多发生在患者病情趋于平稳或睡眠状态的患者,夜班护士缺乏主动巡视,患者看不到护士,自行将导管拔出往往在管道已经脱出才被发现。
在进行交接班或抢救工作时,无暇顾及其他患者致导管拔出,此原因意外拔出插管者1例。
2 护理干预
2.1 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对清醒患者尤其是不合作患者,应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告知所带管道的目的、意义和管道意外脱出的危害,讲解防范管道脱出的注意事项。
对语言交流有障碍的患者通过非语言交流技
巧进行沟通,如打手势、用笔写,让其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满足患者的需求。
对ICU特殊的医疗环境、探视制度、限制进食水的原因给予耐心解释,对主观意识强不能配合的患者耐心解释,劝说,如果是尿管不适,汇报医生后试拔管,防止强行拔出损伤尿道。
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因此,给病情稳定、清醒的置管患者听一些曲调舒缓的音乐,以减少其恐惧、焦虑心理,减轻由置管所致的烦躁情绪。
2.2 采用有效的固定技巧用标有引流管名称和时间的胶布在引流管口处做标示,固定胃管时取长10 cm、宽2cm胶布,将胶布上1/3贴于鼻翼上,下2/3剪成两条,一条沿胃管出鼻孔端环形缠绕,另一条也是沿出鼻孔端反方向环形缠绕,然后再将胃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和耳廓外上方,每天更换一次胶布,对带有引流瓶和负压引流器的引流管采用双固定法,既在离管口25cm左右的引流管上用绷带打一结再固定在身体上患者活动时不会因为引流管远端较重而拔出引流管。
将引流管置于手够不到的地方或和相对安全的地方,如偏瘫患者将尿管置于患侧,在为患者翻身或做检查时多人协作,将解除约束的手抓紧,管道妥善安置后再进行操作。
2.3 有效的止痛镇静患者烦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休克、伤口疼痛、尿潴留、药液外渗局部胀痛感等原因致烦躁,护士要细心分析患者烦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存在可能因为烦躁会带来拔管危险的患者尽早给予适当的药物止痛镇静,防止意外拔管。
2.4 保护性的约束措施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发紫,破损,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及引流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
约束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谅解和配合{2}。
2.5 加强责任心医护人员的粗心、观察巡视不及时,往往是引流管意外脱出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要细心、密切观察病情,定时巡视病房以减少和及时发现这一险情。
在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患者出现腹胀、切口疼痛、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及时认真检查引流管标示是否移位,缝线是否有脱开,尽早发现预防引流管脱出。
2.6 在意外拔管的多发时段加强巡视和看护如果护士实在因抢救工作繁忙、人手短缺的时候,有预见性地对有可能脱管的患者采用约束或镇静措施;但当班护士不应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略对患者的巡视,应能及时发现自行拔管倾向和脱管的危险。
护士长也有针对性地在多发时段和工作繁忙的时侯适当增加值班护士,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总之,ICU高新技术的应用对患者产生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相互影响,不能完全分开的,意外脱管存在主客观因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责任心,认真、切实做好各种预防引流管滑脱的观察和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罗杨洪碟玫黄嘉佳国际护理学杂志。
ICU病人镇静治疗的护理对策 2009 5 700
李淑迦巩玉秀护士三基训练丛书。
病人保护性约束 2009 1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