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1.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1)(识节日)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B.圣诞、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2)(品民俗)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答案】(1)C(2)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解析】【分析】(1)C全是传统节日。
A“元旦”“国庆”不是传统节日。
B“圣诞”不是传统节日。
D“建军”不是传统节日。
(2)抓住前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的句式结构。
内容要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且写出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要与前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 C;⑵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腐朽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先进文化.据此作答;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读新闻】阅读下面资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9月6日,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雷希颖在新浪微博发起这样的倡议:“拍张与五星红旗的合影,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我和国旗合个影’为主题,用我们的微博传递一个声音:我爱你,中国!”倡议一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和海外留学生纷纷响应,截至9月23日,“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话题已突破6000万阅读量,6万余条讨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作文汇编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作文汇编训练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汇编1.请以“我喜欢_______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我喜欢自信的自己XXX成长的岁月像一个摇曳的风铃,摇醒着我的记忆——我总是希望优美的舞姿、动人的琴声、丰富的学识、动人的歌喉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掌声……XXX在生活中,常会遇上一些烦恼;研究上,你的成绩不如他人。
但仔细想想,其实自己有很多地方也值得别人羡慕,自己也有某些方面比别人更出色,为何不相信自己,为自己喝彩呢?XXX在我小时候,不会溜冰,一滑就摔跤。
不过,我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一步一步的练。
一步一步的学,摔倒了就爬起来,跌下了就站起来。
在这段时间,我听到了无数个嘲笑,嘲笑我不会溜冰,嘲笑我学得慢。
但是,我并不去理会这些嘲笑。
我相信,我一定能学会的,并且滑得比他们还要好!有了这个信念,我更加努力地学。
最终,我不但学会了,而且滑的比那些学的早、个子高的同学还要快,还要好!这全靠我的自信心。
如果我没了自信心,认为自己真的学不会,没有别人滑的好的话,哪能换来今天的成就呢?所以,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实力,成功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了!想想看,一个人如果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不相信自己而放弃了,那所有的努力将会化为灰烬,也不就是一切都重新开始了吗?也许,我长的没有他人漂亮,也许,我的歌声没有他人的动听,但我总有本人的长处。
一朵小小的野花虽然比不上艳丽的玫瑰,但是它的生命力要比玫瑰强很多;一支淌油的蜡烛虽然很丑,但在燃一烧时发出的迷人光芒和温馨,是刺眼的电灯永远不能代取的。
只有不服输,才能胜利;只有相信自我,才能成功。
一只不起眼的鲤鱼在经过千辛万苦后跳过龙门时,就能变成一条光彩夺目的金龙;一朵朵杂草的花一苞在经过努力开放之后,也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现代文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1)十多年前,作者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感到失落悲痛:如今,作者见到一株怎样的紫藤萝?又是怎样的心情?(2)将文中加下划线的“挑逗”一词换成“嬉戏”好不好?为什么?(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2.诗歌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作文汇编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作文汇编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汇编1.亲爱的同学,当你放学回家饥肠辘辘时,妈妈已为你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当你遇到挫折愁眉不展时,老师的开导使你重现灿烂的微笑;当你心事重重而闷闷不乐时,同学的关心和热情会扫去你心头的乌云——这些小事,你可能不曾留意,不曾动心,但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请以“我感恩,我”为题,写一篇的文章。
【答案】【参考例文】我感恩,我幸福经常有人问我:“你妈妈最常唠叨的一句话是什么?”我总是笑而不语,因为我不用想都知道,那句常萦绕在我耳边,让我听得有些烦躁、有些无奈的最普通的一句话:多喝水,别上火,你嗓子不好。
从小到大,我的嗓子一直不好,扁桃体经常发炎,也经常发烧。
在我小时候最深、最多的记忆便是妈妈带着我奔波于大大小小的医院。
直到我十岁那年,因为我的扁桃体已经达到三度肿大再也无法恢复,我在中心医院做了扁桃体摘除手术。
本以为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嗓子发炎和发烧了,可是直到现在,我只要缺水或者大声喊的时间太长,我的嗓子还是会发炎。
正因为如此,妈妈总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地重复地唠叨着那句话。
“妈妈真得好烦啊!”我时常在心里这么想。
现在我已经上初一了,已经是一个一米七的大小伙子了,但在每天上学的路上,妈妈依旧不厌其烦地唠叨着那句话,丝毫不顾忌在我的身旁还有一个同班级的女生,这让我很没有面子,更让我感觉妈妈好烦。
直到前几天,一个下雪的早晨发生了一件小事,才让我体会到了妈妈的用心良苦,也让我重新体会那句极为厌烦的唠叨。
下了两天雪的路面,结了冰,很滑,而妈妈开车的技术也很差,好不容易才把我送到了学校门口,在我下车准备上学的时候发现我又忘记带水壶了。
我对妈妈说:“刚刚下过雪,天气也不是很干燥,路上滑太危险了,你就别再来给我送水壶了。
”因为我了解妈妈,我每次忘记带水壶,她都会不嫌麻烦地给我送到学校,她怕我缺水。
吃完早饭准备上课的时候,贾老师让我去学校门口取水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期末全套专项复习 含答案.doc

人教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专项复习(一)语音与汉字第一单元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齐舍牙硕的一项是(C) A •奠基(dian) 选 W(ping) 遥言(yao) 鞠躬尽^(cui) B■硕果(shud) 卓越(zhuo) 迭起(di6) 马革事尸(gu6) C ■洗浄(逍)咳嗽(kesou)调 #(geng)飓然勒功(yNn)D -草率(shuQi)攀带(ying) i^W(pengbai ) 鳞为人知(xi 沁)2 •下列词语字形有谡的一项是(B)A •元勋 薪金可歌可泣 当之无愧B ・挚友 深霄 截然不同 锲而不舍C ・昼夜 吩咐 锋芒毕露 兀兀穷年D •碟疙瘩群蚁排衙迥乎不同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己——已) (2) 佩服、仰暮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暮一慕)(3)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迥迥目光。
(迥迥一炯炯) (4)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的。
(瑕——暇)(5) 徐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遏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遏——竭)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⑴仰之郵(mi)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够(qi6)而不舍。
(2)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4(ddu)牛,声震天地!(3)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勾(hu^n)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第二单元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寿舍正硒的一项是(C)A •气 it (pd )ill ^(dian) 狂 i®(lan) 踱来踱去(葩)B■喧闹(xuNn) 找尺(jiG) 话异(zhQ) 一浮万丈(xi 。
)C ■祈祷@)呻 U^(ym)字 fe(tie) 宛转(W&1) D ■丰 ^(nao)污秽(hui) 山迥(jian) 哼鸣(hao) 2 -下列词语字形无课的一项是(B)A •屏嶂 榜样 劈成 滋长B •哺育 誓言 田垄 懊悔C •惩罚胸膛 土壤 默锲 D •斑斓高梁埋葬亘古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积累(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课外文言文积累【考点】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疏通文意的能力,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要能读懂文言文,首先是对文言词语以及语句的理解。
【常见题型】1 文言词语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即“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如“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卖油翁》中“尝射于家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题中“廷式尝坐小谴的“坐”,结合语境可知“坐”应为“定罪”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内容理解与概括这类题型常常会作以下题目要求:(1)概括选文内容;(2)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3)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以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1、邓稼先
(1)写“我”与邓稼先、奥本海默的关系有何作用?
(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体会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4)文中写邓稼先处理的两个矛盾事件,有何作用?
2、说和做
(1)文章开头两段话是谁说的?引用这两段话有什么作用?
(2)“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3)文中“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就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4)请在文中找出对闻一多的任一处肖像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5)文章最后为什么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5、黄河颂
6、最后一课
(1)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韩麦尔先生今天与往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为什么会这样?
(3)小弗朗士的学校为什么不教法语了?
(4)在这节课上小弗朗士学会了什么?
9、阿长与《山海经》
(1)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2)课文为何要写那位“和蔼的的老人”?
(3)文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伟大的神力”指什么?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句中“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中的“伟大的神力”又有什么含义?
(4)作者写到许多后来自己得到的书有什么作用?
10、老王
(1)、怎样理解“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除了“直僵僵外”,对老王的描写用了“面色死灰”“僵直”“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作者说老王送来的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有限的鸡蛋怎么会数不完呢?你能说处其中的含义吗?
(3)对于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4)结尾句子说:“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结合实际。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4、驿路梨花
(1)我们没有立即赶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一起动手
修葺小屋,这说明了什么?
(2)梨花的妹妹讲述十多年前解放军盖小茅屋的事以及梨花坚持照料小茅屋的事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3)引用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含义?
17、紫藤萝瀑布
(1)面对开得这样盛开的藤萝,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下列诗句哪一句最能传神地表现出来?()
A、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宏)
B、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常建)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D、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冯廷巳)
(2)文章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哪些动词的运用与这一比喻非常切合?
(3)联系上下文,回答文中的问句“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4)赏析下面语句。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1、伟大的悲剧
(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却。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①但他随后有(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②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3)联系本文,分析“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
”中伙伴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程度不断加深的心理变化过程。
(4)请根据你对“伟大的悲剧”的理解,联系历史或现实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22、太空一日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火箭起飞时,为什么“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
(2)、起飞阶段的共振现象出于什么原因?是正常现象吗?
(3)、“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中的“26秒钟”具体指什么?为什么“我”觉等特别漫长,地面工作人员也空前紧张?
(4)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事后杨利伟对此事有何感受?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4、孙权劝学
(1)选自《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解释下列句子词语的意思。
初:谓:岂:孰:若:乃:士:卿:辞:务:治:经:见:但:及:过:更:遂:以为:就学:论议:今者:三日:非复:当涂:才略:博士:往事:涉猎: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⑤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故事情节: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5)孙权劝学的方法:
(6)孙权劝学的目的:
(7)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8)说说孙权劝学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9)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8、木兰诗
(1)选自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乐府双壁”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惟闻女叹息:愿为市鞍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木兰诗》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作为开头,有何作用?
(6)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现木兰怎样的内心情感?
(7)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8)写出本诗附文部分产生的成语并进行解释。
成语:扑朔迷离
解释: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9)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像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12、卖油翁
(1)选自《归田录》,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词语。
善:矜:尝:知:圃:释:睨:但:颔:熟:耳:安:轻:以:酌:之:覆:徐:杓:沥之:惟: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吴射!”
③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④汝亦知射呼?吾射不亦精呼?
⑤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⑥以我酌油知之。
⑦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⑧康肃笑而遣之。
(3)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4)卖油翁和陈康肃公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
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5)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1)选自《刘禹锡集》,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名:灵:斯:惟:馨:上:入:鸿: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案牍:形: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何陋之有?
(3)、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有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5)、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6)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爱莲说
(1)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蕃:独:予:淤泥:染:濯:涟:妖:益:亭亭:植:亵:焉:噫: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