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

1 前言

多酚氧化酶(PPO)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果实和蔬菜收获后,PPO所引起的反应常常会使果肉发生褐变、产生异味和损失营养。本文总结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方法以及对其活性的控制,主要研究了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为果蔬贮藏和加工中酶促褐变的防治提供思路。

多酚氧化酶(PPO)作为一种植物酶类,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因素。鲜切果蔬因组织被切分使PPO与酚类底物的接触机会增加,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棕褐色的醌,导致产品褐变。抑制PPO活性取决于抑制剂的性质和浓度、底物的可利用性、pH值和温度。一些还原剂、酶类、螯合剂和蜂蜜等均已被用于防止果蔬酶褐变。本文主要总结了抑制剂对于控制果蔬PPO活性的研究。

2 主题部分

2.1 从果蔬中提取PPO(以莲藕为例)

2.1.1 丙酮法(丙酮法提取所得酶液比活力最高。适合需大量制样时使用)

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4倍量预冷至.18。C的丙酮(w/v为1:4)捣碎,搅拌3min,抽滤,冷风吹干残渣后,混匀,得丙酮粉。称取丙酮粉O.5 g,加入0.2 mol/L,pH为5.4的预冷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20ml,搅拌3min,8 000r/min离心10min,所得上层清液即为粗酶液。【1】

2.1.2 匀浆法(匀浆法提取的酶液没有活性)

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入0.05mol/L,pH5.4的预冷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含5%的PVPP),料液比为1:2.2,捣碎,搅拌,抽滤。向滤渣中加入0.05mol/L,pH5.4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溶液(W/V为1:1)再次搅拌,抽滤,两次滤液合并,8 000r/min离心10rain,所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2】

2.2.3 匀浆浸提法(匀浆浸提法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最高,操作简便,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

高,且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1)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入0.05mol/L,pH5.4的预冷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含5%的PVPP),料液比为1:2.2,捣碎,搅拌,4。C下静置4h,抽滤,所得滤液即为粗酶液。【3】

(2)每个处理准确称取莲藕20.0 g,切碎后加入50.0 mL磷酸缓冲溶液(pH6.5)冰浴研磨后,低温下离心5 mill(3000 r/rain),取上清液得粗酶液。【4】

(3)新鲜藕肉去皮打浆后,采用pH值为5.4的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液(含5%PVPP和10%NaCl)提取,料液比为l:2.2,置4℃冰箱中浸提4h,提取的莲藕PPO活性最大。【5】

2.2 PPO的分离纯化

取10℃下贮藏到第8天的鲜切莲藕片组织250 g,首先采用液氮速冻,按1:2质量比例加入经过预冷(4℃)的0.1 mol/L、pH6.8的磷酸缓冲液(内含5 oA的PVP),在高速组织捣碎机上捣碎,然后于4℃下浸提2 h,用4层脱脂纱布过滤,滤液于10 000 r/min、4℃下离心15rain,上清液即为多酚氧化酶粗酶液。向粗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固体硫酸铵至30%饱和度,4℃下静置2 h,于10 000 r/rain、4℃下离心10 min,弃沉淀,继续向上清液中加入硫酸铵至70%饱和度,4℃下静置过夜,然后于10 000 r/min、4℃下离心15 min,弃上清液,将沉淀用尽量少的0.1 mol/L、pH值为6.8的磷酸缓冲液溶解,得到酶的提取液。然后将酶提取液用0.1 mol/L、pH 6.8的磷酸缓冲液透析过夜,中间换透析液2次,然后用amicon超滤杯浓缩至10 mL。【6】

2.3 PPO活性的测定

2.3.1消光值法测定PPO活性

在l cm比色皿中,加入1.5 mL 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再加入O.1 mol/L邻苯二酚溶液1.0mL,迅速加入PPO粗酶液0.5mL,混匀。在420nm波长处测吸光度,每10 s记录1次吸光度(0/)420)随时间的变化值。最后确定30 s和l min时检测,在室温下测定PPO的活性(27℃),测定OD420值。以最初直线段的斜率(△OD/t,卜时间,min)计算酶活力。一个相对酶活性单位定义为:该酶液在测定条件下每分钟引起吸光度值改变0.001所需的酶量。PPO相对活性=各处理组吸光度值/同组最佳处理组吸光度值×100%。【7】

2.4 抑制剂对PPO活性的控制

2.4.1 核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控制

将硫代硫酸钠(Na2S2O3)、硝酸银(AgNO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抗氧化剂来防止核桃组培褐变,分别将其设定为X1、X2、X3。按照三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得到数学模型来达到精确控制褐变的目的,并且为核桃组织培养过程中如何控制褐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在抑制PPO活性方面,PVP作用最明显,其次是Na2S2O3、AgNO3。【10】

2.4.2纯化的莲藕多酚氧化酶(PPO)与底物和抑制剂相互作用时的二级结构变化

园二色谱分析表明莲藕PPo主要含有α一螺旋和β一折叠结构。与抑制剂作用后,莲藕PPO活性显著降低,同时伴随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明显减少,表明莲藕PPO的活性中心可能位于α-螺旋结构中。荧光分析表明,莲藕PPO与邻苯三酚(pyrogallic acid,PA)作用后,酪氨酸残基荧光强度略有降低,入max位移不明显,色氨酸残基荧光强度略有降低,入max红移2 nm;而与莲藕多酚(Lotus root polyphenol,LRP)作用后,莲藕PPO分子中酪氨酸(Tyr)和色氨酸(Trp)残基荧光强度显著提高,且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蓝移6nm和红移5nm。当加入异Vc钠后,Tyr和Trp残基最大发射峰显著红移,说明Trp和防残基位于一定的疏水环境对维持PPO催化活性的优势构象至关重要。【11】

2.4.3 磁场对莲藕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莲藕PPO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Km 为0.775mol/L,Vmax为11.150U/min。Vc对PPO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反应动力学参数Km为0.081mol/L,Vmax为3.243U/min,呈现反竞争性抑制,表现为褐变出现滞后,随Vc浓度的增大滞后时间逐渐增长,且呈现S型趋势,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方程。不同磁场强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PPO活性呈现波动性。3.17A/m磁场强度下处理4h的酶液其反应动力学曲线表现为S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方程。【12】

2.4.4 南湖菱果中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

南湖菱PPO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 0C ,最适pH 6.5 ,最佳吸收波长420 nm ,最大反应速度Vmax=33.67 unit/min,米氏常数Km= 0.286 mol/L。在3种抑制剂抗坏血酸、EDTA和柠檬酸中,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佳浓度为0.3 mmol/L。【13】

2.4.6 二氧化氯(ClO2)对鲜切莲藕在低温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

ClO2具有消毒、杀菌、防腐、漂白、除臭等多种功效,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荐的A1级广谱、高效、安全化学消毒剂。【14】用100mg/L浓度的ClO2处理鲜切藕片5min、10 min、15 min后,在贮藏期间能抑制PPO的活性,而10 mg/L浓度对PPO的活性不起抑制作用反而促进了PPO的活性.100 mg/L ClO2处理鲜切藕片10 min抑制PPO的活性效果最好。【15】

2.4.7 底物浓度、pH、温度对鲜切莲藕中PPO酶的影响

鲜切莲藕的PPO活性最适反应底物浓度为0.02 mol/L,并且底物浓度与PPO活性的关系完全遵循Michealis-Menten的酶促动力学性质。PPO最适pH值为7.O,pH对PPO的影响显著,当pH<4.0时,PPO活性显著下降,可见,调节pH值可有效地抑制PPO活力。PPO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在0℃-5℃之间,莲藕的PPO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16】

2.4.8 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添加抑制剂可使莲藕PPO反应速率发生变化。苯甲酸I可与酶E结合生成无活性的二元复合物EI,减小可供邻苯二酚进攻的游离酶E的浓度,也就降低了酶一底物ES的浓度,而且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都不可能达到无抑制剂时的最大速率ymax,从而破坏了莲藕PPO的正常催化氧化反应系统【12】。

2.4.9护色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对鲜切莲藕褐变抑制的最佳囚子组合为EDTA浓度为0.25% , Vc浓度为0.1%、草酸浓度为0.25%半胱氨酸浓度为0.7%、处理时间为8min。【17】采用0.15%柠檬酸+0.05%D异抗坏血酸钠+1.0%氯化钠作组合护色液护色40min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莲藕的酶促褐变的作用。【18】

3 展望

莲藕中酚类物质的氧化与其褐变程度密切相关,但莲藕中主要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在褐变中的主要作用,以及与PPO的作用方式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对莲藕色素前体物质的报道较少,因此深入分析莲藕中酚类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从而阐明其与莲藕贮藏保鲜和加工质量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潘永贵,陈维信.鲜切莲藕组织中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27(2):55-59

[2]姚显伟,郭祯祥,马洪娟,张杏丽.在线粉流中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5):4-6

[3]张晓,田纪春. 不同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山东农业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9( 1): 15- 18

[4]胡青霞,陈延惠,李洪涛,张艳,王林忠.石榴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测定最佳试验条件的确定.河南农业科学,2007,(2):81-84

[5]胡婉峰. 莲藕多酚氧化酶的纯化及环境因素对其溶液构象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2008屈硕J:学位论文,2008

[6]王清章,彭光华,金悠. 莲藕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分析及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4,20(1):38-40

[7]李春美,胡婉峰,杨立,杨杰. 莲藕多酚氧化酶与底物或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分析试验室,2010,29(8):14-16

[8]高梦祥,胡翠翠,严奉伟,张长峰.磁场和抑制剂对莲藕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78-81

[9] 王向阳,姜丽佳,王忠英. 莲藕的酶促褐变及其贮藏中褐变的控制. 农业工程学报, 2009,25(4):276-280

[10] 张燕,何晖,吴国良.核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控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 10553-10556

[11]高愿军,郝亚勤,南海娟,吴广辉,高雪丽.莲藕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食品研究与并发, 2006,27(7):17-18

[12] 许金蓉,周明全,何建军,胡中立,王清章.莲藕不同部位的酶活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5,(3):89-90

[13] 黄建韶,田宏现. 莲藕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 吉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3(2):82-84[13] 詹丽娟,赖齐贤,朱祝军,葛志平.南湖菱果中多酚氧化酶一般特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2006,6(5):59-62 [14] Anonymous Nutrition,U.S.FDA allows use of chlorine dioxide antimicrobial for fruits,vegetables:2004(11)

遥感数据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大概)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遥感数据管理系统 姓名:古力古拉.约力瓦司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071班 学号:074631102 指导教师:蒲智职称:硕士 2011年12月2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遥感数据管理系统的文献综述 古力古拉蒲智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的遥感影像资料也越来越多,而如何有效地存储及管理好这些海量数据,成为当前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遥感接受数据是遥感影像应用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对待特殊格式的遥感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环节。基于VB开发技术建立遥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属性数据的自动入库等高效管理功能。 关键词: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存储;VB开发;数据查询; 引言 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其基础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使得如何有效地存储并管理遥感基础数据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遥感数据信息大多以数字形式存储,包括各种格式和不同级别的影像数据,但是大量数据资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影像数据应用的瓶颈。如何有效的存储,管理和利用不断增多和更新的遥感数据是遥感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数据管理难题。因此必须理顺数据接受,处理,存储,管理和应用各个环节的流程,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以快速获取和解译更加丰富的,有价值的空间数据信息,发挥卫星遥感影像的实时性和快速性优势。 1遥感数据管理的概述 遥感卫星成像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部分为信息获取,一部分为数据下传信息获取是指当卫星运行轨迹经过用户要求的观测区域上空时,针对用户圈定的地物目标,安排遥感器在指定工作模式下,获取指定时间内的图像数据下传是指将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卫星的数据传输系统,在地面接收站的覆盖范围内传回地面遥感卫星计划管理的任务就是将众多用户的观测申请,转换为满足用户需求符合卫星约束的遥感卫星工作计划卫星遥感数据管理系统是以卫星遥感接受数据作为数据基础,对多种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卫星接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系统,解决卫星遥感接收数据管理混乱和查询困难的技术难题,建立卫星接收原始数据库,卫星接收预处理数据库和卫星接收后处理数据库三个空间子数据库实体,开发遥感数据管理软件平台,实现接收数据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数据入库和多种方式查询的业务化功能。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在民用方面随着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广泛用于灾害防治,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作物生长预报,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遥感的特点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 1 前言 多酚氧化酶(PPO)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果实和蔬菜收获后,PPO所引起的反应常常会使果肉发生褐变、产生异味和损失营养。本文总结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方法以及对其活性的控制,主要研究了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为果蔬贮藏和加工中酶促褐变的防治提供思路。 多酚氧化酶(PPO)作为一种植物酶类,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因素。鲜切果蔬因组织被切分使PPO与酚类底物的接触机会增加,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棕褐色的醌,导致产品褐变。抑制PPO活性取决于抑制剂的性质和浓度、底物的可利用性、pH值和温度。一些还原剂、酶类、螯合剂和蜂蜜等均已被用于防止果蔬酶褐变。本文主要总结了抑制剂对于控制果蔬PPO活性的研究。 2 主题部分 2.1 从果蔬中提取PPO(以莲藕为例) 2.1.1 丙酮法(丙酮法提取所得酶液比活力最高。适合需大量制样时使用) 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4倍量预冷至.18。C的丙酮(w/v为1:4)捣碎,搅拌3min,抽滤,冷风吹干残渣后,混匀,得丙酮粉。称取丙酮粉O.5 g,加入0.2 mol/L,pH为5.4的预冷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20ml,搅拌3min,8 000r/min离心10min,所得上层清液即为粗酶液。【1】 2.1.2 匀浆法(匀浆法提取的酶液没有活性) 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入0.05mol/L,pH5.4的预冷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含5%的PVPP),料液比为1:2.2,捣碎,搅拌,抽滤。向滤渣中加入0.05mol/L,pH5.4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溶液(W/V为1:1)再次搅拌,抽滤,两次滤液合并,8 000r/min离心10rain,所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2】 2.2.3 匀浆浸提法(匀浆浸提法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最高,操作简便,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文献综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综述学生姓名:李嘉伟 学号:11209080279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夏峰二零一三年十月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加密;防火墙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但公开化的网络平台为非法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正文 1.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1]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如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都属于这种情况,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2021年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题目: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报告人:通信与控制工程系柳敬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 ___通信业的高速成发展, ___部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级 ___的高度重视。为了使通信网络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代替低效、繁琐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对 ___通信设备进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时 ___通信网本地 ___系统就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 Infor ___tion System,简称GIS。它能够处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数据信息,使你可以简单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关系,而不必不断地访问数据库。

在通信网络中,大量的设备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时,有大量的处理如果通过地图来进行,则会又方便又直观。因此在 ___系统中,引入GIS系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基站、小区等各类通信网元的分布情况,并对网元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浏览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出自项目“ ___通信网本地 ___系统”。该系统立足于TMN,以操作维护、环境监控工作为重点,实时监测全网的运行情况,快速响应网上的各种 ___,提供性能分析报告,不仅为设备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术手段,而且为网络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理视图作为本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使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将各类通信网元按地理位置显示成一个分布图。用户可以对图进行操作,也可以对网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进行查看和分析处理。地理视图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前台界面,其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可见地理视图在此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诸如交通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的软件 ___中,因此,研究和 ___GIS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实验二十六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一、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产生醌。用分光光度法在525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和比活性。反应式如下: 多酚氧化酶 邻苯二酚(儿茶酚)+1∕2 O 2 ——————→ 邻醌+ H 2 O 三、材料、仪器及试剂 1. 材料:马铃薯块茎等 2. 仪器:UV-1206或UV-1240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或匀浆机;试管;移液管;纱布袋等。 3. 试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1mol·L-1pH 6.5磷酸缓冲液;0.1m mol·L -1pH6.5磷酸缓冲液;0.05 mol·L-1pH5.5磷酸缓冲液;30%饱和度硫酸铵;0.1 mol·L-1儿茶酚; 20%三氯乙酸。 四、实验步骤 1. 粗酶液的制备 称取马铃薯块茎5g于研钵中,加入0.5g 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事先用蒸馏水浸洗,然后过滤以除去杂质)和100ml 0.1mol·L-1pH6.5磷酸缓冲液,磨成匀浆,用几层纱布袋过滤,滤液加入30%饱和度硫酸铵,离心除沉淀,上清液再加硫酸铵使达60%饱和度,离心收集沉淀。将所得沉淀溶于2~3ml 0.01mol·L-1 pH6.5磷酸缓冲液中,即为粗制酶液。 2. 活性酶的测定

在试管中加入3.9ml 0.05 mol·L-1 pH5.5磷酸缓冲液,1.0ml 0.1 mol·L-1儿茶酚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然后加入0.5ml酶液(可视酶活性增减用量),迅速摇匀,倒入比色杯内,于525nm波长处以时间扫描方式,在1~2min 内测定吸光度变化(A)值。 五、酶活性的计算 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按下式计算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以每min内A 525 和比活性。 A 酶提取液总量(ml) 酶活力(0.01A·min-1)=———————×——————————— 0.01×反应时间测定时酶液用量(ml) A 酶提取液总量(ml) 酶的比活性(0.01A·g-1Fw·min)=————————×—————————— 0.01×W×反应时间测定时酶液用量(ml) 公式中:A —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值;W为样品鲜重(g)。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前言 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以及家庭设施中。传统意义上传感器间通常电缆与计算机或显示器相连,有线连接虽然可靠性好但其制造工艺复杂且不易变动。传统有线数据采集系统多采用单点测量,无法给出被监测区域内准确数据,不能满足精确测量的要求。同时对于布线和电源供给困难的区域、人员不能到达的区域(如受到污染、环境恶劣的地区)和一些临时场合(如发生自然灾害时)等传统有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变得难以实现[1]。 近年,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推动了低成本、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点在于低成本、结构改变快、操作灵活。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关节点,以实现复杂的指定范围内的目标检测与跟踪,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军事侦察、环境科学、医疗护理、工业自动化和商业应用等。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是还有必要的。 2主题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称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种先进现代技术,通过各类集成化微型传感器协作能够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和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这些信息以无线自组多跳网络方式传输到用户终端的网络技术。WSN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的灵活性连接任何有通讯需求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指令发送,具有一定的移动和动态

基于GOOGLE的地图开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GoogleMaps的社区通开发 在过去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电子市场的热门话题非智能手机莫属,而处在这个话题风口浪尖上的则非iphone 4和安卓莫属,天才乔布斯带来的震撼席卷了全球,而活跃的安卓市场也不容小觑。由于人们需求的服务范围的宽广,加之安卓系统的开源性使得很多安卓用户与程序爱好者的加入,造就了安卓应用市场的兴盛,例如为安卓系统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与应用程序的安致网、安卓网、机锋网等专业网站。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地理信息服务需求也不断膨胀,迫切要求一种具有移动性且能够以5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thing,Anydevice)方式进行工作的GIS(Geographic Inform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在此背景下,移动GIS(Mobile GIS,MGIS)近几年破土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移动GIS的发展,现阶段主要运用核心仍然是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系统提供了未来空间信息服务的蓝图[1]。 一个典型的基于LBS的服务是地图信息服务,而谷歌作为较早推出电子地图的服务商,在近年也推出针对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GoogleMaps API,为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开创新的开端提供了便利。 一、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1.1定义与简介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如找到手机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然后在上海市6340平方公里范围内寻找手机用户当前位置处1公里范围内的宾馆、影院、图书馆、加油站等的名称和地址。所以说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2]。 1.2构成 总体上看LBS由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而成,两个网络之间通过网关实现交互。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出请求,经过网关传递给LBS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根据用户请求和用户当前位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通过网关返回给用户。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计算机(Pocket PC),也可以是通过Internet通讯的台式计算机(desktop PC)。服务平台主要包括WEB服务器(Web Server)、定位服务器(Location Server)和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服务器[2]。 1.3 发展现状

自动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从20世纪4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动化随着工业发展和军事技术需要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广泛应 用于工业控制中,在军事、农业、航空、航海、核能利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例如,电厂中锅炉的温度或压力能够自动恒定的不变,机械加工中数控 机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军事上导弹能准确地击中目标,空间技术中人 造卫星能按预定轨道运行并能准确地回收等,都是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结果。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对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就是自动控制技术在液位控制方面的应用。其在化工,能源(电厂)等工业工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层次的深入,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并日趋完善的过程。 1过程控制装置的发展 1.1基地式控制阶段(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是凭借生产实践经验,局限于一般的控制元件及机电式控制仪表,采用比较笨重的基地式仪表(如自力式温度 控制器、就地式液位控制器等),实现生产设备就地分散的局部自动控制。在设 备与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中的不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联系,其功能往 往限于单回路控制。其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几种热工参数(温度、压力、流量 及液位)的定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1.2单元组合仪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单元组合仪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所谓单元组合,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仪表按功能分成若干 单元,依据实际控制系统结构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单元组合仪表之间用标准 统一的信号联系,气动仪表(QDZ系列)信号为0.02~0.1MPa气压信号,电动 仪表信号为0~10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系列)和4~20mA直流电流信号 (DDZ-III系列)因此单元组合仪表使用方便、灵活。由于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 传送,因而实现了集中监控和集中操纵的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设备效率和强化生 产过程有所促进,适应了工业生产设备日益大型化于连续化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WTT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王琨. Linux操作系统下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2]陆海波. 智能型掌上电脑(PDA)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 科技大学,2001. [3]高玉金. WINDOWS环境下并行容错局域网的研究及实现[D].燕山大学,2000. [4]陈军. 分布式存储环境下并行计算可扩展性的研究与应用 [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 [5]王霜. 瓦楞纸箱CAD系统开发[D].四川大学,2000. [6]王茂均. 织带机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7]郭朝华. 多处理器并行的星上计算机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8]刘胜. 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9]陈新昌. 冷藏、保温汽车静态降温调温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0]毛鹏军. 智能化温室环境参数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1]史志存. 电子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 [12]孟笛. 复合材料加筋板壳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可视化研究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0. [13]刘鹏民. 涡街电磁流量计机理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 [14]付岩. 通用脚本语言GSCRIPT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15]石争浩. 《计算机组成原理》CAI及其多媒体课件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16]姚彤. 农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7]吕康娟.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8]邱建民. 北工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0. [19]刘春明.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实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 [20]刘力力.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自动化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1f831462.html, 自动化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一、自动化控制系统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基于主动频率跟踪控制的发电机多点自动顺序同期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 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张辉.胡钋. [2].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民营科技》.2011年1期.李修伟.陈广文. [3].PLC的PID控制器在MPS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液压与气动》.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12期.王京.龚秋兰. [4].渠道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运行设计. 《水科学进展》.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5期.吴保生.尚毅梓. 崔兴华.陈植元. [5].探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制造业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4期.陶权. [6].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置及组态分析. 《制造业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6期.何富其. [7].OPC在啤酒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仪器仪表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4年z3期.林晟.张光新. [8].海上油田注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国海上油气》.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5期.邹万勤.谢祥恩.刘敏.张君.续伟.王瑶. [9].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新元煤矿的应用. 《中国煤炭》.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9期.何勇华.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

————————————————————————————————作者: ————————————————————————————————日期:

空间分析课程 文献阅读综述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当具有完备的空间分析功能,也就是说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本课程涉及空间数据,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和地统计学的内容,由于阅读有限,故只对部分阅读过的内容做出综述。 一、用加权多项式回归进行球状模型变差图的最优拟合【1】 中国地质大学的王仁铎教授提出了加权回归多项式法拟合参数,推进了地质统计学计算过程自动化的研究。在此之前,对于变差函数的拟合一般通过做实验变差函数图,通过肉眼观察来进行人工拟合。在地质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地质统计学及其在矿产储量计算中的运用》(候景儒,黄竞先)一书中介绍了两种理论变异曲线的构制,即手工拟合和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在最小二乘法拟合中,由于实验变异曲线的头几个点的可靠性要比尾部的点大得多,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所得到的理论曲线势必产生偏移。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纯数学的方法,它不能充分反映地质特征【2】。而人工拟合中,则是通过对实验变异函数散点图的观察来确定各参数的,过程耗时,费力,结果因人而异,主观性强,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3】。 地质统计学有个基本工具就是变差图r(h),在二阶平稳或本征(内蕴)假设下,其定义为: (1)其中h为沿一定方向的间隔(或称基本滞后),x 为空间点。由于变差图的性状能够同时反 映区域化变量的结构特征和随机特性,在计算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正则化变量的变差函数 和克立格方程组中的系数时都是以变差函数的计算为基础的。因此, 变差图确定得好坏就成为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 球状模型(spherical model)由地统计学理论奠基者——法国学者G.Matheron提出,也称马特隆模型。实践证明,实际工作中95%以上的实验变异函数散点图都可以用该模型拟合。其一般公式为: 其中c0为块金常数,a为变程,c为拱高,c0+c为基台值。要拟合出一条最优的球状模型变差函数曲线, 就是要确定最优的球状模型中的三个参数c0,a和c。 用加权多项式回归拟合球状模型变差图。设通过(1)式已算出n个实验变差函数值r*(hi)(i=1,2,…,n),它是用Ni对数据对计算出来的,则球状模型可写成: (2)

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测试

江南大学-食品化学实验讲义茶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測定 茶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測定 一、目的要求 通過實驗,掌握茶葉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測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茶葉多酚氧化酶是茶樹體內最重要的酶類之一,它不僅在茶樹生理代謝 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在茶葉加工,尤其在紅茶製造過程中,催化 多酚類物質的氧化也起著主導作用。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檢測方法,包括檢壓法、分光光度法、氧電極法和滴 定法等。多酚氧化酶是一種含銅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溫度、pH條件下, 有氧存在時,能使催化鄰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質,單位時間內有色物 質在460nm處的吸光度與酶活性強弱成正相關,即可計算出多酚氧化酶 的活力和比活性。反應式如下: 多酚氧化酶 鄰苯二酚(兒茶酚)+1∕2 O2——————→ 鄰醌+ H2O 三、材料、儀器及試劑 1、材料:茶樹鮮葉。 2、儀器:721型分光光度計;離心機;恆溫水浴;研缽或勻漿機;試管;移液管;紗布袋等。 3、試劑: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1M磷酸緩衝液(pH6.5);硫酸銨;1%鄰苯二酚溶液;0.1%脯氨酸溶液;6M尿素溶液或20%三氯醋酸。 四、操作步驟 1、粗酶液的製備 稱取洗盡茶樹鮮葉5.0g於研缽(或勻漿機)中,加入2g 不溶性聚乙烯吡 咯烷酮(事先用蒸餾水浸洗,然後過濾以除去雜質)和100ml 0.1M pH6.5磷酸緩衝液,磨成勻漿,用幾層紗布袋過濾,濾液加入30%飽和度硫酸銨,

離心除沉澱,上清液再加硫酸銨使達60%飽和度,離心收集沉澱。將所 得沉澱溶於2~3ml 0.1M pH6.5磷酸緩衝液中,即為粗製酶液。 2、活性酶的測定 取酶液1ml於離心管中,加入3ml反應混合液(2.0ml 0.1M pH6.5磷酸緩 衝液,0.6ml 1%鄰苯二酚溶液;0.4ml 0.1%脯氨酸溶液),在37℃恆溫水 浴中保溫10min,立即加入6M尿素溶液3ml或20%三氯醋酸1ml終止反應。 4000rpm離心10min。取上清液,用1cm比色皿,在460nm波長處,在1~2min內測定吸光度值(A)。空白對照用緩衝液代替反應液中的鄰 苯二酚,其它條件相同。 五、酶活性的計算 以每克樣每分鐘內A460增加0.1為1個酶活力單位。 A460×酶提取液總量(ml) 酶活力(0.1A?g-1?min-1)=—————————————————————————— 0.1×反應時間(min)×樣品鮮重(g)×測定時酶液用量(ml) 六、注意事項 1、反應混合液必須現配現用,否則會因鄰苯二酚自動氧化而失效;鄰苯 二酚還可用兒茶素代替。 2、脯氨酸是用作有色氧化產物形成的穩定劑和加速劑。

智能家居的安防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家居的安防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智能小区,已成为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中,安全性是首要目标。智能小区安全性的实现,除了人为的因素外,主要依靠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 关键词:智能小区/住宅/安防系统 为了完成本次毕业设计,我通过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智能家居的安防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中外文献,这些文献为我本次毕业设计提供了很多帮助,以下这些文献就是我在本次毕业论文书写过程中所用到的参考文献,现将其列举如下: 文献[1]以保障安全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技术防范系统,称为安全防范系统。它包括以现代物理和电子技术及时发现侵入破坏行为、产生声光报警阻吓罪犯、实录事发现场图像和声音提供破案凭证,以及提醒值班人员采取适当的物理防范措施的各种设备。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根据智能小区内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护级别,满足小区全面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应根据智能小区的建设标准、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形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技术体系。 文献[2]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系统设计及其各子系统的配置,须遵照国家相关安全防范技术规程及智能化居住小区的规范、标准,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的集成应以结构化、模块化、规范化的方式来实现,应能适应工程建设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文献[3]智能小区一般通过在小区周界、重点部位与住户室内安装安全防范装置,并由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范水平。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由下列子系统构成。 住户室内安装家庭防盗或紧急求助报警装置,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联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邬伦等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1.书和专著 [德]阿.赫特纳(王兰生译),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1997,北京:商务印书馆 [俄]K.A. 萨里谢夫(李道义译),地图制图学概论,1982,北京:测绘出版社 [美]A. H. 罗宾逊,R. D.塞尔,J.L.莫里逊,P.C.墨尔克(李道义、刘耀珍译),地图学原理,1989,北京:测绘出版社 [美]D.J.沃姆斯利、G.J.刘易斯(王兴中、郑国强、李贵才译),行为地理学导论,1988,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美]R.哈特向(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1997,北京:商务印书馆 [美]T.哈默格兰(曾增强译),数据仓库技术,199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美]丹尼斯.伍德(王志弘、李根芳、魏庆嘉译),地图的力量,200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特(张金成译),成功的项目管理,1999,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尼葛洛庞帝(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1997,海口:海南出版社 [日]遥感研究会(刘勇卫、贺雪鸿译),遥感精解,1993,北京:测绘出版社 [英]大卫.哈维(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地理学中的解释,1996,北京:商务印书馆 Andrej Vckovski, Interoperatable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in GIS, 1998, London: Taylor & Francis Andrew S. Tanenbaum,Computer Networks,199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Andrew S. Tanenbaum,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199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C. Dana Tomli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artographic Modeling,1990,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Christopher B. Jone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mputer Cartography,1997,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td. D.R.F. Taylor, Policy Issues in Modern Cartography, 1998,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Ltd Grady Booch,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s,1994,Redwood City,CA: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Inc. Hilary M. Hearnshaw & Divid J. Unwin,Visualization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94,Chichester:John Wiley & Sons Ian Masser,Harlan J. Onsrud,Diffusion and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Dordrecht, 1992,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effrey D. Ullman & Jennifer Widom, A First Course in Database Systems, 1998,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Jonathan Raper,Three Dimensional Applications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89,London: Taylor & Francis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 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 PPO) 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 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 同时研究了Vc、EDTA、NaCl、柠檬酸4种添加剂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板栗仁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 最佳反应时间为3min, 最适反应温度为30℃ , 最适pH 值为6. 0, 米氏常数Km = 0.0694mo l/L, Vmax = 3.918OD/min。95℃水浴处理5min该酶已基本失活, 其中V c和EDTA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板栗; 多酚氧化酶; 褐变; 抑制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 idase, PPO ) 是由核基因编码的铜金属酶, 其酶促褐变机制是: 内源性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醌, 醌再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从而导致褐色素的生成。它能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 可以使一元酚羟基化, 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也可以氧化邻苯二酚生成醌[ 1]。而酚类物质是果疏组织褐变的物质基础, 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 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发育期, 其褐变的主要酚类物质均有所不同, 导致酶褐变活性也有所差异。云南富产板栗, 但对板栗仁PPO 的活性及影响活性因素的研究则未见报道。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板栗市场购外观良好, 无病虫害, 无机械损伤新鲜的云南板栗。 1.2试剂与仪器 主要试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P)、邻苯二酚、乙酸钠、冰乙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甲醇、乙醛、盐酸、维生素C ( V c)、EDTA、柠檬酸、氯化钠等, 均为国产分析纯。 主要试验仪器: TGL - 16G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722W 型分光光度计、HH - 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冰箱等。 1.3试验方法 1.3.1粗酶液的制备 酶液提取参照文献[ 2] 的方法, 有所改进。称150g 冷冻鲜样, 加入PH 值6.0 的0.05mol /L冷冻磷酸缓冲液150mL 和15gPVPP, 打浆, 过滤, 于3℃下12000r /min 离心15min, 取上清液置于0~ 4℃保存备用。 1.3.2褐变度( BD) 的检测 称5g 样品加入15mL 蒸馏水中研磨, 离心( 14000r/min、15min)。沉淀溶于15mL 甲醇甲酸溶液(体积比1:1), 充分浸提15min 后离心。 将两次所得上清液混匀后用蒸水定容为25mL, 离心, 取上清液检测410nm 下的吸光值An ×10 表示。 1.3.3总酚( TP) 的提取和含量检测 称取5g 样品, 加入15mL 乙醛- 盐酸溶液( pH3.0) 研磨, 在恒温水浴中震荡1h, 取出离心15000r /min, 30min, 量取滤液体积, 吸取5mL, 用蒸水定容到50mL, 测定A 值, 用邻苯二酚做标准曲线。 1.3.4酶活性的测定 取2mL 0.2mol/L 邻苯二酚溶液和2mL一定pH值的磷酸缓冲溶液加入到试管中, 然后加入0.5ml的粗酶液, 水浴保温3min后立即倒人比色管中, 在410nm波长处测定反应混合液的吸光值变化(△A), 每30s读数1次, 共记录3min。空白用

茶鲜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3学时)解析

实验一茶鲜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3学时)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2、理解酶活性测定常规方法及一般原理。 二、基本原理 茶叶多酚氧化酶是茶树体内最重要的酶类之一,它不仅在茶树生理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茶叶加工,尤其在红茶制造过程中,催化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也起着主导作用。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检测方法,包括检压法、分光光度法、氧电极法和滴定法等。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条件下,有氧存在时,能使催化邻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单位时间内有色物质在460nm处的吸光度与酶活性强弱成正相关,即可计算出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和比活性。反应式如下: 多酚氧化酶 邻苯二酚(儿茶酚)+1∕2 O2 ——————→ 邻醌+H2O 三、仪器及试剂 1、材料:茶树鲜叶。 2、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或匀浆机;试管;移液管;纱布袋等。 3、试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1M磷酸缓冲液(pH6.5);硫酸铵;1%邻苯二酚溶液;0.1%脯氨酸溶液;6M尿素溶液或20%三氯醋酸。 四、操作步骤 1、粗酶液的制备:称取洗尽茶树鲜叶5.0g于研钵(或匀浆机)中,加入2g 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事先用蒸馏水浸洗,然后过滤以除去杂质)和100ml 0.1M pH6.5磷酸缓冲液,磨成匀浆,用几层纱布袋过滤,滤液加入30%饱和度硫酸铵,离心除沉淀,上清液再加硫酸铵使达60%饱和度,离心收集沉淀。将所得沉淀溶于2~3ml 0.1M pH6.5磷酸缓冲液中,即为粗制酶液。 2、活性酶的测定:取酶液1ml于离心管中,加入3ml反应混合液(2.0ml 0.1M pH6.5磷酸缓冲液,0.6ml 1%邻苯二酚溶液;0.4ml 0.1%脯氨酸溶液),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立即加入6M尿素溶液3ml或20%三氯醋酸1ml终止反应。4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1cm比色皿,在460nm波长处,在1~2min内测定吸光度值(A)。空白对照用缓冲液代替反应液中的邻苯二酚,其它条件相同。 五、结果计算 以每克样每分钟内A460增加0.1为1个酶活力单位。

控制工程文献综述

工程控制基础文献综述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本学期初步学习了工程控制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该门课程,我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了十篇有关工程控制的期刊文献。深入阅读后,我进行了总结,并对工程控制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本文是对搜集和阅读的文献的综述,旨在简要的介绍工程控制的发展和应用。我所搜集的期刊均来自中国知网,其中包括工程控制的发展史和在车辆、电力及机器人方面应用的文献。 二、文献综述 1.智能控制工程研究的进展 自1985年在纽约召开第一届智能控制学术会议至今,智能控制已经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军事航空等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智能控制在控制机理和应用实践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遗传算法与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相互融合,通过模拟人类思维方式和结构来设计用于解决复杂的各种非线性问题的控制策略,并已在各种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Agent和Multi Agent System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构建基于Agent 的集散递阶结构的智能控制系统为智能控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理论研究取得进步的同时,国内外的研究者均意识到智能控制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计算仿真的层次上,智能控制应该直接面向传统控制难以或无法解决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面向实际工程应用。 2.车间运输小车的智能控制 工厂运输是协调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工厂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率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及生产率。目前,加工中小产品机械加工车间运输系统主要有空间运输和地面运输两种。空间运输主要是小吨位桥式起重机和电动葫芦,其控制方式多为下拉线式,这种方式有以下缺点:1)设备复杂,功率消耗大,投资高。2)操作不方便,运输效率低。3)只适应车间内部运输。 地面运输主要采用叉车及手推运料小车,叉车需专人驾驶且无固定轨道,在车间内运行极不安全,手推运料小车需人为动力,劳动强度大,运输效率低。本设计的有轨运料小车,利用了 PLC 的编程简单,工作可靠,硬件组合灵活,不增加外部控制电器即可实现任意复杂逻辑控制等特点,实现了运料小车的智能控制。 小车应具有两种控制方式,即:呼叫自动响应控制和手动点动控制,正常情况下应使用前一种控制方式。两种控制方式必须实现互锁。呼叫自动响应控制:每个机床处各设一个呼叫按钮。由于意外或故障导致小车在非呼叫工位处停车时,不响应任一工位处的呼叫信号,只能采用手动控制进行纠正。

文献综述-空间数据库

高级数据库(结课)文献综述 题目:空间数据库 姓名:张广元 学号:Y151021422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年级:2015级 任课教师:葛利 2015 年12 月15 日

【前言】 空间数据库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所谓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相联系的数据。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 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即空间对象隐含了空间分布特征。这意味着在空间数据组织方面,要考虑它的空间分布特征。除了通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的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需要建立空间索引。 2、非结构化特征 在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即它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第一范式要求,每一条记录是定长的,数据项表达的只能是原子数据,不允许嵌套记录。而空间数据则不能满足这种结构化要求。若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它的数据项可能是变长的,例如, 1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是不可限定的,它可能是2对坐标,也可能是10万对坐标; 其二, 1个对象可能包含另外的1个或多个对象, 例如, 1个多边形,它可能含有多条弧段。若1条记录表示1条弧段,在这种情况下, 1条多边形的记录就可能嵌套多条弧段的记录,所以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 3、空间关系特征 空间数据除了前面所述的空间坐标隐含了空间分布关系外。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空间关系。这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特别是有些几何对象,没有直接记录空间坐标的信息,如拓扑的面状目标,仅记录组成它的弧段的标识,因而进行查找、显示和分析操作时都要操纵和检索多个数据文件方能得以实现。 4、分类编码特征 一般而言,每一个空间对象都有一个分类编码,而这种分类编码往往属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每一种地物的类型在某个GIS中的属性项个数是相同的。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一种地物类型对应于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当然,如果几种地物类型的属性项相同,也可以多种地物类型共用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 5、海量数据特征 空间数据量是巨大的,通常称海量数据。之所以称为海量数据,是指它的数据量比一般的通用数据库要大得多。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可能达几十GB,如果考虑影像数据的存贮,可能达几百个GB。这样的数据量在城市管理的其他数据库中是很少见的。正因为空间数据量大,所以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块或者图幅,在垂直方向上划分层来进行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