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
最新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爬山虎的脚》自学指导

10 爬山虎的脚课文风景线篇章秀【结构图示】 爬山虎的脚⎩⎪⎨⎪⎧⎭⎪⎬⎪⎫样子⎩⎪⎨⎪⎧位置:长在茎上形状: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爪子颜色:嫩红怎么爬:触,变,巴,拉,贴变化⎩⎪⎨⎪⎧没触着墙:萎,没有痕迹触着墙:灰色(牢固)抓住特点细致观察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激发人们产生探究的愿望,以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感悟:读了课文,我受益匪浅。
爬山虎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要学习爬山虎踏踏实实、努力向上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像爬山虎那样勇于攀登、敢于挑战的人。
【疑难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答:爬山虎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儿空隙”;三是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写作特点】抓住事物的特点,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由整体到部分描写。
写爬山虎的叶子,不仅写了叶子的颜色、形状、排列等方面,还写了叶子的动态和静态。
如写叶子的变化,从形状上看,是由小到大;从颜色上看,是由嫩红到嫩绿。
对于长大了的叶子,作者写了静态中的叶子是:第一,“绿得那么新鲜”;第二,“一顺儿朝下’;第三,铺设均匀,没有重叠;第四,“不留一点儿空隙”。
动态中的叶子是:“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再如写爬山虎的脚就抓住特点,描写了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颜色怎样,又是怎样巴住墙向上爬的;巴住墙和没巴住墙的脚有什么不同结果。
这些内容联系紧密,比较全面地写清楚了爬山虎脚的特点。
【写作点津】由整体到部分描写景物“整体”就是总写,即先把景物总体写出来;部分就是分写,即分别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的写法使得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如文中只有整体观察叶子的特点“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进一步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三篇】

【导语】童话是⼩学⽣最感兴趣的体裁,教学时不必在激发兴趣上花太多功夫,重在引导学⽣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章的思想感情,明⽩⼈⽣道理。
⽆忧考整理了⼈教版⼩学四年级上册语⽂《语⽂园地三》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语⽂园地三》教案⼀ 学习⽬标:1、进⼀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 2、练习创变编童话,培养学⽣丰富的想象⼒,采⽤对话和拟⼈的⽅式构思作⽂情节。
3、激发学⽣创编童话的积极性,体验童话的魅⼒,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学习重点:进⼀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练习创变编童话。
学习难点:培养学⽣丰富的想象⼒,采⽤对话和拟⼈的⽅式构思作⽂情节。
学情分析:孩⼦们通过第三组⼏篇课⽂的学习,已经对童话的特点有了⼀定的了解,本次习作,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孩⼦们通过编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的环节,科学地依照思维特定安排教学流程,分层训练,最终达到提⾼学⽣写作童话能⼒这⼀⽬标,让他们体验童话创作的喜悦和乐趣,激发学⽣进⾏童话创作的积极性。
学习流程: ⼀、知识链接: 在我们学过的第三组课⽂中,你最喜欢哪篇童话?为什么? 出⽰童话特点,加深学⽣对童话的认识。
⼆、指导写作⽅法: 1、出⽰幻灯⽚《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全⽂⼀共有四次对话。
第⼀次是鸟与树的对话。
第⼆次是鸟与树根的对话。
第三次是鸟与门先⽣的对话。
第四次是鸟与⼩姑娘的对话。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师:这篇童话中鸟会说话,树会说话,称门为门先⽣,作者运⽤了拟⼈的修辞⽅法,增添了童话故事神奇的⾊彩,增强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引导学⽣以对话和拟⼈⽅法写童话。
) 2、⽣回忆《⼩⽊偶的故事》这篇课⽂,在⼩⽊偶⾝上都发⽣了哪些事? 三、⽣创编童话: (⼀)出⽰⾃学提⽰: 之前在⼩⽊偶的⾝上都发⽣了什么事? 在⼩⽊偶的⾝上⼜会发⽣哪些事呢? 主⼈公可以是原来课⽂⾥的,你也可以加⼊新的主⼈公。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胆的想象,⽆拘⽆束的想象。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及反思最新版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及反思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自然奇观》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黄果树瀑布》、《雨西湖》和《雪乡》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奇,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型,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基本句型。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果树瀑布、雨西湖和雪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2)解析课文内容,讲解关键句型;(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些典型的语文题目,如仿写句子、修改病句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自然奇观》2. 生字、新词:黄果树、瀑布、雨西湖、雪乡、神奇、魅力等。
3. 句型: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4.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将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我眼中的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1)略;(2)例:黄果树瀑布如同一幅画卷,美不胜收;(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的课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在词语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另一部分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日积月累”是积累、背诵古诗。
二、教学目标:1.借助交流平台,再次引领学生体会细致观察与准确表达的关系,并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体会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2.感知动物“家”的独特名称,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中华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3.借助两组句子的辨析,感知词语的准确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积累民间俗语,要让学生在感受到民间俗语趣味的同时,体会到俗语中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深切体会到有观察才有所见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动物“家”的独特名称,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中华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借助两组句子的辨析,感知词语的准确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民间俗语。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长期观察后创作的经典之作。
那么,在这两篇课文中,你积累了哪些经典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二)、交流互助,共享经验1.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佳句。
2.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下列句子:(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及全套参考答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
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2.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观察对象1.感受变化,导入话题。
(1)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请学生欣赏。
教师导入:春雨夏日秋风冬雪,四季轮回,万物变幻,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事物是变化的吗?(学生交流)(2)引导: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况。
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板书话题:写观察日记)2.明确习作任务。
(1)请读一读课本第44页的习作提示,想一想习作要求有哪些。
(2)师生共同梳理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主要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可以附上图片或照片。
·整理观察日记,在小组内分享。
评一评,谁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
3.选定观察对象。
(1)引导:同学们准备连续观察什么事物呢?听听学习小伙伴是怎么说的——①课件播放微课。
(课本第44页图文结合的示例,采用4位同学对话的形式呈现)②提问:你从学习小伙伴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③预设:可以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可以观察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可以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可以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④小结: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事物的变化。
我们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连续的观察。
(2)引导:你准备选择的观察对象是什么?你将从哪些方面、在什么时间观察比较好?(3)师生讨论,完成观察计划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达标卷2套,附本单元知识小结)第三组达标检测卷(1)一、基础训练营 (33分)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7分)童话为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阅读童话时我们感到特别愉快。
那冷酷的巨人在孩子们的感化下,拆除了围墙,使他的花园又充满欢乐。
三个牧羊的孩子挖开覆盖在泉口上的树叶,智慧的女儿引导着他们,并让他们去寻找幸福。
这些童话都让人百读不厌。
2.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8分)1)孩子们的欢笑给花园增添了欢乐。
近义词:增加反义词:减少2)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近义词:允许反义词:禁止3)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近义词:谦虚-谦逊美丽-漂亮善良-仁慈反义词:谦虚-骄傲美丽-丑陋善良-邪恶4)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近义词:巨大-庞大宝库-珍宝反义词:巨大-微小宝库-荒地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5分)1)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2)那个小偷连夜逃离了本市。
3)你有权利发表你的意见。
4)每个班干部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5)赡养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9分)鲜果(果实) 青草(青青草原) 野花(野花烂漫) 可怜(可怜天下父母心)梨花飞雪(梨花带雨) 绿树成荫(树木参天) 清风徐来(微风不燥)1)形容植物的词语有:鲜果青草野花2)描写冬天的词语有:梨花飞雪3)描写风的词语有:绿树成荫 XXX来5.按要求写句子。
(4分)1)树对鸟儿说:“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改为转述句:树说要鸟儿明年春天回来,还唱歌给它听。
2)春天来了,巨人的花园很美丽。
改为感叹句:多么美丽的巨人花园啊,春天来了!3)学了这几篇童话,深受教育。
修改病句:学了这几篇童话,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喂!你赶快滚出去!改成礼貌用语:请问,您能不能离开一下?6.爸爸生日礼物祝福语XXX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爸爸买了一条漂亮的领带,售货员阿姨问她想在包装盒上写什么祝福语。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连续观察(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连续观察建议时间:30分钟小小蜗牛的秘密①今天下午,我在院子的草坪里捉到了10只蜗牛。
②这10只蜗牛,外壳很薄,软软的身体在地上蠕动着,两只触角一伸一缩,一旦发现有“敌人”,就马上把身子缩进“屋子”里。
总之,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慢吞吞,反应迟钝。
③我为它们准备了一个纸盒子当作屋子,几片菜叶是它们今天的晚餐。
我()地看着它们,期待它们毫不客气、()地享受我的款待。
④可是,没想到它们只是碰了碰菜叶就调转头爬走了。
我很失望,心想:这些小东西怎么这么不领情!⑤我生气地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又回来看它们。
咦?这回我发现,那菜叶边上缺了一个大角。
哈哈,小东西,原来刚才你们是怕羞,见我在旁边不好意思吃呀!⑥不久,菜叶全被蜗牛吃光了。
饱餐一顿之后,它们开始悠闲地散步。
就在它们移动的时候,我看到它们的身后留下一条“银带子”。
我好奇地把几粒沙子撒在上面,发现沙子都被黏住了。
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⑦我赶紧查阅了《儿童百科丛书》,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黏糊糊的东西是蜗牛的排泄物,它们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⑧为了知道蜗牛的眼睛和嘴巴在哪里,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把一片白菜叶放在蜗牛的面前。
只见蜗牛很快地伸出一对较长的触角碰了碰,接着便()地吃起来。
这下我才知道:蜗牛的大触角有眼睛的功能。
⑨真没想到,小小的蜗牛也有那么多的秘密啊!1.【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中。
(填序号)A.狼吞虎咽B.目不转睛C.慢条斯理2.【归纳方法】作者在观察蜗牛时,所运用到的方法有()(多选)A.用眼看B.用耳听C.用心想D.查阅资料3.【品析内容】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蜗牛的外壳很硬,身体很软,两只触角可以伸缩。
B.蜗牛开始不吃白菜叶,是因为它不喜欢吃。
C.蜗牛身后的黏糊糊的东西是它的排泄物。
D.蜗牛的触角有嘴巴的功能。
(2)作者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时间的学习所得 3、进一步归纳童话的基本特点 4、收集资源 5、整理资料并进行创作
学习工具包
《童话之美》作品评价量规 演示文稿模版 小册子模版 演讲稿写作大纲 自编童话故事大纲
学生作品范例 《童话之美你我共享》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
单元概述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成为“童话小讲场” 的组织者,在读书节上向大家展示童话之美。我 们需要以分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多种途径阅读多 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学习分析童话这一文学作品, 在分工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童话的美的体验, 并选择使用创作童话、演童话、讲童话、演讲等 形式,把自己学习到的关于童话的一些认识与领 悟,整合成展板、演示文稿、网页、录像短片或 排练成小剧场等通过活动与众多的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