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性质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a.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
B.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氧气。
(4)、结论: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9、氢气
(1)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iiii)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三)氧气制取
1、工业制取: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氮气的沸点低,先分离出来
b镁带、铝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MgO 、Al₂O₃)。
c铜丝在空气中灼烧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CuO)。
(ii)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d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在烧杯壁上出现水珠(H2O)。
(iii)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加热液体的方法: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试管夹持试管,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纯碱的性质

Na2CO3能与酸反应,放出_C_O_2_气体。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 —+—H—2—O—+C—O—2↑
3.与澄清石灰 水反应:
产生白色 沉淀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鲁教版初四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二课时 纯碱的性质
你知道是什 么物质让这 些食品松软 可口吗?
猜谜语
• 小小白末用处大,工业生活离不了。 • 面团发酸它来和,蒸出馒头松又软。 • 多年使用靠进口,侯氏钻研破垄断。 • 从此改掉洋名字,请你猜猜我是谁?
谜底( 纯碱 / 碳)酸钠
(答一常见化学物质)
复分解反应实质的探究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Na+
Na+
CO32-
实质:
H+
CO2
旁观者: Cl-和Na+
H+
H2O
Cl-
H+
Cl-
结论:
有_气__体__和__水__生成时,
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
:温故知新 除去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Ba2+
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
Mg2+
Ca2+ Cl-
加入适量
பைடு நூலகம்
H+
的盐酸
CCOO232- H2O Cl-
Na+ OHH2-O
CO32Ca2+ OH-
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Cl-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①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②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③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④加热器皿:酒精灯。
⑤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空气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 2 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 、CO2 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 2 ,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第3节-酸和碱的性质》ppt课件(32页)

A、氢原子 B、氢离子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
B、用稀盐酸可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主要成分是
CaCO3和 Mg(OH)2
C、用含Al(OH)3的药物胃舒平可治疗胃酸过多
D、铁制零件在电镀前,放在盐酸池中浸泡时间越
长越好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① 铁制零件在电镀前,要放在盐酸池中浸泡。
Fe
•
实验探究
加入稀盐酸后的Biblioteka 象 镁条 生锈铁钉碳酸钙 氯化铜溶液
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 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过一会有气泡产生
产生无色气体产生 无现象 Mg + 2HCl = MgCl2 + H2↑ Fe2O3+ 6HCl = 2FeCl3 +3H2O 氯化铁 Fe+ 2HCl = FeCl2 + H2↑ 氯化亚铁 •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
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符合 GB622-89
•
符合 GB622-89
(一)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敞开瓶口 (g/cm3) 发生的现象 密度
1.19
溶质的 颜色 状态 气味 质量分数
浓盐酸 无色 液态 刺激性
气味 粘稠 38%
其他 挥发性
有白雾
浓硫酸 无色
液态 无气味
98%
1.84
无现象
•
溶质的 颜色 状态 气味 (g/cm3) 质量分数 浓盐酸 无色 液态 刺激性 1.19 气味
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稀盐酸和镁条(Mg)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稀盐酸和铁(Fe)反应 Fe+ 2HCl = FeCl2 + H2↑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一、两种变化、两种性质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区别:有新物质(新分子)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二、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1、定义:2、区别:举例:(1)有水生成的化合、分解反应(2)有水参与的化合、分解反应三、置换反应1、定义:2、不同种类的反应:(1)活泼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3)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四、复分解反应1、定义:2、条件:3、不同种类的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酸+碱→盐+水(3)酸+盐→新酸+新盐(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两种新盐五、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反应的基本类型)一氧化碳+氧化铁→铁+二氧化碳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还原反应;巩固提高: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作灭火剂C.天然气用来作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3、成语、诗词话科学——对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包含化学内容的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成语或诗词用化学知识解释A.唐代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运动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B.酿几多?”C.明代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是物理变化过程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D.成语“百炼成钢”含量4、下列镁条燃烧的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热 B.有耀眼的白光 C.白色固体生成 D.固体不断减少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H2CO3 ==H2O+CO2↑ B.NH3+HCl==NH4ClC.2HI+Cl2==2HCl+I2↓ D.NaOH+HCl==NaCl+H2O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7、2022年5月20日,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Synthia)”诞生。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知识解读】1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知识解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
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
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
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解读】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7.1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7.1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案单元教学计划节次教学课时主要知识点探究活动第1节 2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酸的腐蚀性;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共性;复分解反应与盐的概念。
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盐酸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硫酸和盐酸性质的比较。
第2节 2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碱的腐蚀性;碱的俗名。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1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溶液分别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测定溶液的pH。
第四节 2中和反应的探究;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应用。
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寻找酸和碱反应的规律;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到实验室去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单元复习 1 见单元综合课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节课课型:新授课课题: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常见的酸盐酸的化学性质课标要求:1.认识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溶液的稀释方法。
内容和学情分析:通过上册二氧化碳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碳酸、盐酸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学生也接触到不少酸性物质,也知道酸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什么是酸、酸有哪些性质,学生不是太清楚。
学习建议:1.温故知新,通过对二氧化碳内容的复习,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准备好实验用品,组织学生做好实验探究。
3.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的事物与现象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对酸知识的认识,增强学习积极性。
学习目标:1.了解浓盐酸与浓硫酸的特性,学习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复分解反应与盐的概念。
4.通过对盐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1__酸及其性质(物理性质)

2.(2012年四川自贡,5题,2分)实验室中 D 下列物质因没有密封保存而使质量减少的是__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烧碱 D.浓盐酸 3.(2012年四川自贡,6题,2分)酸具有酸 A 的通性的原因是____ A.酸都能电离出H+ B.酸都含有酸根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我的收获
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
浓盐酸 颜色状态 密度 气味 质量分数 无色液体
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 FeCl3而略带黄色 浓硫酸 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
1.19g/cm3 有刺激性气味
37% 瓶口有白雾 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1.84g/cm3 无气味
98% 无现象 有吸水性、脱水性和腐蚀性
打开瓶塞时的现象
其他
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气 体溶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盐酸小液滴。 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 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Nhomakorabea在生活中你接触过或知道一些有酸味的物质 吗? -----酸
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H+
酸性物质
柠檬酸
醋酸
盐酸
硫酸
碳酸
结论
酸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方程式
H2SO4 =2H+ +
HCl
=H+
+
HNO2 亚硝酸 H2CO3 碳酸 H2SO3 亚硫酸
无氧酸:“氢某酸” 如:HCl 氢氯酸 H S 氢硫酸……
小结:酸的分类和命名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命名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知识拓 展
关于氧气、二氧化碳,简述你知道的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1.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 示 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2. 变化是真实发生的客观事实,而性质只是一种能力的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化学性质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物理性质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物理性质 E. 木棒受力折断。 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
主讲:魏兰听
物 质 的
性 质
一、物质性质的定义
1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 导电、导热、挥发性、延展性等。
一、物质性质的定义
1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 金属活动顺序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稳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