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监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评估总结PPT课件

循环系统评估总结PPT课件

.
3
(一) 视 诊
1、心前区外形 隆起:先心、心包积液、鸡胸 凹陷:马方综合症
部分二尖瓣脱垂
.
4
2、心尖搏动(正常) 位置 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cm 范围 2-2.5cm 意义 心尖向外搏动时提示心脏处于收缩期
.
5
心尖搏动的位置变化
生理: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向 左移2.0-3.0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肥胖 体形者、小儿及妊娠时,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可在第 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主动脉瓣听诊区 胸骨右缘第 2 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
三尖瓣听诊区
胸骨体下端左或右缘处
.
22
顺 序 : 逆 时 针 听 诊
.
23
心率

心律

心音


杂音
心包摩擦音
.
24
(一)心率:
正常 60-100次/分
(二)心律:
规整
不规整(窦性心律不齐、早搏、房颤 )
(三)心包摩擦音:
.
11
3、心包摩擦感
机制:炎症 纤维蛋白 心包表面粗糙 特点:(与胸膜摩擦感相鉴别) ①胸骨左缘第 4 肋间,如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②收缩期、坐位前倾呼气末更明显 ③与心跳一致, 闭气时不消失
.
12
(三)叩 诊
心界
.
13
1、叩诊方法
体位 仰卧位——板指与肋间平行 坐位——板指与肋间垂直
顺序 先左后右 自下而上 由外向内
.
9
2、震颤
特点:手感觉到的细微颤动,又称猫喘 产生机制: 血流形成涡流

《循环系统》PPT课件

《循环系统》PPT课件

眼静脉 海绵窦
眼上静脉
内眦静脉
面静脉
颈外静脉
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后静脉 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汇合面成 ,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至该肌下 端后缘处,穿过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 脉。
颈外静脉位置 表浅,是静脉 穿刺的重要部
位。
颈外静脉
上肢的浅静脉是静脉输 液常用的血管。其中, 肘正中静脉还是静脉采
血液流动方向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动脉瓣 房室瓣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肌 普通心肌细胞: 细胞 收缩功能
特殊心肌细胞: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支(His束)、浦肯 野纤维。
功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
ppt课件
13
心的传导系统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 窦房结 之间心外膜深面
毛细血管 静脉
新生儿心脏重量约20~25克,占体重的 0.8%
1-2岁: 60克,新生儿的2倍, 5 岁: 4倍 9 岁: 6倍 青春后期: 12~14倍
不同年龄的心率
(1)心脏的位置
心脏的位置
• 位于胸腔纵隔内,外围裹 以心包
• 正中线:2/3位于左侧, 1/3位于右侧
• 两侧:纵隔胸膜、胸膜腔静脉 ,它借其各级属支收集腹、盆 及下肢的静脉血。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 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体 右前方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 右侧上行,经肝的腔静脉沟, 穿膈的腔静脉孔至胸腔,注入 右心房。
大隐静脉
为人体最长的浅静脉。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 内踝前方,沿小腿、膝关节 和大腿内侧上行,穿大腿深 筋膜注入股静脉 。
结间束心正常节律运动的起搏点
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 间的心内膜深面

第七章 循环系统 PPT课件

第七章 循环系统 PPT课件



2.心动周期中各瓣膜的开闭与心音
(1)瓣膜的活动:房室瓣 半月瓣 * 肺静脉无瓣膜 静脉管内的瓣膜
11
(2)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低,历时长(0.14-0.16s) 第二心音:音调高,历时短(0.08s) 六、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心电图,ECG) P波 QRS波 T波 P-R间期 S-T段 七、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每分输出量 心输出指数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率 心肌收缩力 静脉的回流血量


Na+内流-快Na+内流-反极化


1期:+30mv-0mv
(先短暂的Cl-内流,后K+外流)
4
2期:平台期(缓慢复极化期)为0电位,100ms Ca2+内流,K+外流引起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0mv--90mv,100ms-150ms 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 4期:复极化完毕,膜恢复到静息电位水 平,靠离子泵转运,把Na+、Ca2+ 泵出膜外,K+泵入膜内 (二)特殊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特殊心肌细胞的4期是舒张电位,能发生 自动去极化。

7
2.相对不应期:-60mv--80mv 3.超常期:-80mv--90mv(阈电位为-70mv) *无低常期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 不应期较长(约为0.2-0.3s),几乎与 心肌整个收缩期相当,保证心脏不出现强 直收缩。 (四)收缩性 1.机能合胞体性收缩 2.“全或无”现象 3.期外(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5
(三)根据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分四类 1.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 心室肌 2.快反应自律细胞:蒲氏细胞 房室束 (有快Na+和慢Ca2+通道) 3.慢反应非自律细胞:房室交界的细胞 4.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 (无快Na+通道,有慢Ca2+通道)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 来源于特殊心肌细胞在复极化后具有自 动、缓慢地去极化的能力(Ca2+内流)。

循环系统 ppt课件

循环系统  ppt课件

★口径在2mm以上的静脉壁上 常有静脉瓣( valve vein )。
3、 静 脉
由于管壁中结缔组织较多,弹性纤维很少,所以静脉血管 易于扩张变形、血管容积大。微小的压力变化即可引起较 大的容积变化。正常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约有60~70% 容纳在静脉中。故又称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
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膜上有孔。 ★中膜:最厚,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构成肌纤维间,有少量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和基质。故又称肌性动脉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小动、静脉。在外膜与中膜交界 处有外弹性膜。
②大动脉(large artery)
★内膜:较厚,内弹性膜与中 膜弹性膜相移行,分界不清。 ★中膜:很厚,由40-70层有孔 的弹性膜构成,每层之间有少 量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细胞。故 又称弹性动脉 ★外膜:较薄,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
连续毛细血管
连 续 毛 细 血 管 ( continuous C.): 基膜完整;内皮细胞厚约 0.1 ~ 0.2um ;相邻内皮细胞 间有紧密连接和桥粒;细胞内 有吞饮小泡。分布于肺、CNS 内等。
有孔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 基膜完整;细胞间隙有紧密连接 和桥粒;内皮细胞厚约0.05~ 0.1nm有直径为 60~100nm的小孔, 孔周有隔膜。胃肠粘膜、肾小球 等。
★小静脉(small vein):口径0.2-1mm;
★微静脉(venule):口径50-200um;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口径10-50um
3、静脉Vein
⑵结构特点:管壁也分三层。 与同级动脉相比有以下特点
★管腔大,管壁薄;
★管壁结缔组织成分多、平滑 肌成分少,排列疏松; ★内、外弹性膜不发达,三层 膜分界不太清楚。

循环系统 课件 PPT

循环系统 课件 PPT
内皮细胞连续,由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 胞质中有大量质膜小泡。
以质膜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胸腺和CNS等处
质膜小泡 细 胞 连 接
周细胞
气-血屏障电镜图
连续毛细血管电镜图
周细胞
细胞连接
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肝血窦(电镜)
脾血窦(电镜)
不同部位的血窦
四、静脉(vein)
静脉由细至粗逐级汇合, 管壁也逐渐增厚,根据管 壁直径大小,静脉也分为 大、中、小、微四级。
静脉结构特点
静脉管壁大致也可分为内膜、 中膜、外膜三层。与相应动脉比 较具有如下特点:
1. 静脉数量多,管径大,管壁薄, 弹性小,常塌陷呈不规则形。
淋巴导管是最大的淋巴管,管壁的结构与大静脉 相似,但管壁较薄,瓣膜较多。
毛细淋巴管起源于组织中的盲端,管径大小变异大。(a)图为毛细淋巴管的 显微照片,可见薄的内皮(E),其内液体称为淋巴(L); X200,Mallory三 色染色法。(b)图为示意图,显示内皮之间的开口,开口锚定于主要成分是 弹性蛋白的锚丝上。
第10章 循环系统
概述:
循环系统组成示意图
-是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
功能:
-循环输送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具有内分泌功能
循环系统的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静脉
大动脉(弹性动脉)
中静脉 淋巴导管 小静脉
中动脉(肌性动脉) 小动脉(肌性动脉)
微静脉
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
毛细 血管
小静脉光镜图
中静脉(Medium-sized vein)

循环系统ppt课件

循环系统ppt课件
见于矮胖体型,胸廓宽而短,横膈位置高,心脏呈横 位,心脏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45º,心脏与膈的接触 面大,心胸比值>0.5,主动脉结明显,心腰凹陷
21
②斜位心:见于健壮体型,心脏呈斜位,心脏纵轴与水平 面夹角约45º,心胸比值约0.5,心腰平直,此 型多见
③垂位心:见于瘦长体型,胸廓狭长,膈位置低,心影小 而狭长,呈垂位,心脏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45º, 心胸比值<0.5。
⑶、左房增大: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左 心衰及PDA等
⑷、右房增大:常见于右心衰、ASD、三尖瓣病变等
36
37
38
39
40
41
42
(五)、肺血管改变:
※肺血减少: 指肺血流量减少,由于右室排血受阻所引起,常见于肺 动脉狭窄、三尖瓣狭窄和其他右心排血受阻的先心病。 X线表现: 肺门血管变细,肺门影缩小,肺纹理普遍细小稀疏,右 下肺动脉变细,肺野透明清晰
22
23
24
25
26
3、心胸比值:确定心脏增大而最简单的方法 心影最大横径:胸部最大横径≤0.5 心影最大横径取心影左、右缘最突出的一点与胸部 中线垂直距离之和 胸部最横径是在右膈平面最高点取两侧肋骨内缘之 间的最大距离
27
28
三、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一)、位置异常
29
(二)、形态异常:
45
肺 充 血
46
②、肺淤血: 是由于肺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致使肺静脉压力升高及 血管扩张,并依次引起肺毛细血管扩张。肺毛细血管 内的血浆较大量地渗透到肺间质组织或肺泡内引起肺 水肿。由于肺静脉压力增高和肺血管痉挛收缩后,使 肺循环阻力增大,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多见于二尖 瓣瓣膜病及左室衰竭等疾患

循环系统PPT课件

循环系统PPT课件

心脏传导系统(1)
• 特殊的心肌纤维:聚集成结或束
窦房结:起搏点,发出节律性冲动
• 组成 房室结:产生房室延搁
房室束及分支(浦肯野氏纤维)

分布
窦房结:右房心外膜 其它:心内膜下层
功能:产生和传导冲动,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具有节律性。
浦肯野纤维
Pukinye fiber
血管
• 动脉(A):大A,中A,小A,微A • 静脉(V):大V,中V,小V,微V • 毛细血管(Cap.)
纵位: 缝隙连接
• 心房,心室肌结构是否一致? •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心瓣膜结构?
心瓣膜
心内膜向腔内 凸起形成的 薄片.
表面为内皮. 中为CT.
***心室肌纤维的特点
粗而长
***心房肌纤维的特点
短而细, 心房特殊颗粒:
心房钠尿肽 (心房利钠尿多肽) 利尿,排钠,扩血管,降压.
5.毛细血管分为三类,即____,____和 ____.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左:铺片光镜图;右:模式图,↑内皮细胞核)
猴胰腺毛细血管网 (SEM)
毛细血管
• 定义: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是血液与细胞借
助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结构
管壁很薄,结构简单. 直径:6-8um.
–内皮 –基膜 –周细胞
淋巴管系统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导管
血液循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脏 心 室 壁 模 式 图
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HE
心外膜

Epicardium




心肌膜

4 循环系统 PPT课件

4 循环系统 PPT课件

肘 正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
中 静
注入腋静脉。

2)浅静脉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 注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起于头静脉,注入 贵要静脉
3 、胸部的静脉
(1)奇静脉 (2)半奇静脉 (3)副半奇静脉 (4)脊柱静脉
奇静脉
(5)胸前壁及脐以上腹前壁的浅层静脉: 胸腹壁静脉、胸廓内静脉
4、静脉之间有丰富吻合 5、特殊结构如硬脑膜窦等和板障静脉。
二、肺循环的静脉
分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起自肺门,注入左心房,
含动脉血。
三、体循环的静脉
右静脉角
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左颈内静脉
左锁骨 下静脉
( 一)上腔静脉系
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1、上腔静脉:
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注入右心房。
心尖
心底
右 冠 状 动 脉
冠 状 沟 膈 面
/
(二)心腔
1、右心房 三个入口, 一个出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右心耳
上、下腔静脉口
界 嵴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2、右心室 入口为右房室口 出口为肺动脉口 (动脉圆锥)
室上嵴
右 房 室 口 三 尖 瓣
腱索 乳头肌
肺动脉瓣 肺动脉口 肉柱
(三)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 心
(一) 心的位置
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
前方:胸骨体和2-6 肋软骨 后方:5-8胸椎体 心包裸区: 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 和胸膜所遮盖,只下 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 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 4-5类软骨相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测量方法
无创血压监测:
有创测量血压法(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 压)
2021/2/5
6
循环系统监测
无创伤性:血压(NIBP)监测、心脏超声 心动图检查、心电图(ECG)、心电监护
创伤性: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 压监测、动脉压监测、肺动脉压监测、 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 血管阻力监测等。
测压管连接压力传感器,通过监测仪测压,同时可以观察到中
心静脉的波形变化。三通的尾端与输液器相连,不测压时可作
输液用。
2021/2/5
22
循环系统监测
零点调节:将测压管刻度上的“0”调到与右心房相平行(相 当于平卧时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处,或者用水平仪标定右心 房水平在测压管上的读数,该读数就是零点。如用仪器测压, 则可直接按调零钮,仪器会自动调定零点。
确定管道通畅:①回血好。②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 测压时:先将输液管与测压管相通,待液体充满测压管后,夹
紧输液管;再使静脉导管与测压管相通,可见测压管内液面下 降,至液面稳定时,所指刻度数据即为中心静脉压。
2021/2/5
23
循环系统监测
2021/2/5
24
循环系统监测
CVP管可作为输液途径,因此不测压时可持续输液以保持通畅。 只能通过液面下降测压,不可让静脉血回入测压管使液面上升
正常值为6cmH2O~12cmH2O。
2021/2/5
17
循环系统监测
1.监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
2.区别低血容量循环障碍还是非低血容 量循环障碍
鉴别少尿或无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 是肾衰竭所致
需要大量输液的病人,作为指导输液量 和速度的参考指标
2021/2/5
18
循环系统监测
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同时监测,比较其动态变化, 更有意义。
抢救休克时,确定输血、输液量是否适当,防止循环 超负荷的危险。
当病人血压正常而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帮助区别是血 容量不足,还是肾功能衰竭,以避免输血、补液的盲
目性。
2021/2/5
21
循环系统监测
用三通接头连接好侧压装置。三通的前端与套管针相连,
侧也连接测压管,并将测压管垂直固定在有刻度的标尺上,或
2021/2/5
11
循环系统监测
2021/2/5
12
循环系统监测
用于测定心率,发现和诊断心律失常、 起搏器功能和心肌缺血
一般使用12导联心电图机
2021/2/5
13
循环系统监测
2021/2/5
14
循环系统监测
心率与心律监测通过有线或无线装置将病人 心电图信息输入床旁和(或)中央监护台的示 波装置。
循环系统监测
海医附院急诊科
2021/2/5
1
循环系统监测
(一)心率
1.正常值
2.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1)判断心输出量:心率对心输出量影响很大,心输 出量等于每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在一定范围内,随 着心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心率太快>160次/分时, 由于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每搏出量减少, 而使心排血减少。心率减慢<50次/分时,由于心搏 次数减少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3)估计心肌耗氧(MVO2):心率的快慢与MVO2大小 成正相关。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反映了心肌耗氧的情况,Rpp=SBP×HR,
正常值应小于12000,若大于12000提示心肌耗氧增加。
2021/2/5
5
循环系统监测
(二)动脉压监测
1.影响血压的因素:心排血量、循环血 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的弹性和血 液粘稠度等。
中心静脉压下降,血压低下,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升高,血压低下,提示心功能不全。 中心静脉压升高,血压正常,提示容量负荷过重。 中心静脉压进行性升高,血压进行性降低,提示严重
心功能不全,或心包填塞。 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低下,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
量不足,可予补液试验。
2021/2/5
进行性的心率减慢是心脏停搏的前奏。
2021/2/5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1//5
4
循环系统监测
2.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2)求休克指数:失血性休克时,心率改变最敏感,故 严密监测心率的动态改变,对早期发现失血极为重要。
休克指数=HR/SBP
血容量正常时,两者之比应等于0.5,休克指数等于1时, 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30%。休克指数大于1时, 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30-50%。
19
循环系统监测
补液试验: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给予静脉注入。
若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若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3~5cmH2O,提示心功能 不全。
2021/2/5
20
循环系统监测
危重病人手术,既可快速输液、输血,又能协助了解 是低血容量休克,还是心功能不全。
标Ⅱ导联是最常用的监测导联,因易见P波。
发现致命性与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现可 能影响血流动力功能的心律失常;及时进行 心肺复苏、直流电复律或除颤、心脏电起搏 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止和预防发作。
2021/2/5
15
循环系统监测
2021/2/5
16
循环系统监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
来测压,以免影响测量值。 防进气:管道系统连接紧密,测压时护士不要离开,因为当
CVP为负值时,很容易吸入空气。 防感染:穿刺部位每日消毒换敷料1次,测压管每日更换,有
污染时随时换。
2021/2/5
2021/2/5
7
循环系统监测
2021/2/5
8
循环系统监测
2021/2/5
9
循环系统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 :大多限用于监测血压 不稳定的低血压或休克病人。最常选用 的动脉为左侧桡动脉,也可用肱动脉或 腋动脉,股动脉虽然易于穿刺成功
2021/2/5
10
循环系统监测
穿刺 测压系统的准备 压力传感器的连接 测压系统的通畅及冲洗 调零 测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