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文言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与练习加深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精选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外文言片断,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及练习,巩固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教学难点:课外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六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那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的“一词多义”掌握情况。
(二)大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
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
(1)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义)②信用③相信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
(2)出示“信”的例句: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
(3)成语巩固: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①信口开河②信口雌黄③信手拈来④信以为真⑤背信弃义⑥言而无信2、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
(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①缘故,原因(本义)②旧的③故意④所以(2)学生造句,分析评价。
(3)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
①一见如故②明知故犯③故弄玄虚④革故鼎新⑤欲擒故纵⑥非亲非故⑦平白无故⑧不经世故3、师:其实,除了刚才的联想造句法,成语助记法之外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拼音归类法、话题记忆法等。
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三)巩固训练师:我们记住实词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内的文言语段,更要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多义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为进一步的答题奠定基础。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

1.教学重点
(1)全文理解:《桃花源记》的情节梳理,理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及寓意;
(2)词汇掌握:重点词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运用;
(3)句式解析: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等)的理解与翻译;
(4)文学鉴赏:分析《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举例:
-故事情节: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桃花源中的生活景象,以及渔人离开后的变化;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课本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中《桃花源记》的全文理解与赏析;2.《桃花源记》中重点词汇、句式、文学常识的复习与巩固;3.通过对《桃花源记》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际运用,针对性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桃花源记》的相关知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鸡犬相闻”、“遥知兄弟登高处”等。对于难点部分,如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桃花源记》中一个最有感触的情节或句子,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桃花源记》的理解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展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知识时,部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翻译仍然感到困惑。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采用更多实例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
精准备考: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精准备考: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外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理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法。
2. 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外文言文,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 熟练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篇目1. 《岳阳楼记》范仲淹2. 《醉翁亭记》欧阳修3. 《出师表》诸葛亮4. 《捕蛇者说》柳宗元5. 《岳阳楼记》范仲淹(修改版)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外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句式、词汇和语法。
2. 难点:理解课外文言文的文章大意和主题,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外文言文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篇目分析1. 对每篇篇目进行详细分析,讲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法。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3. 案例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11文言文比较阅读教案

11.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记诵积累文言文知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记诵积累文言文知识。
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大意,把握文章主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
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共同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吧。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
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文言文。
二、要点回顾常见考点:(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对比阅读)1. 词语解释题:2. 句子翻译题:3. 内容理解题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意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有三中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应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中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技法点拨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课外阅读题的答案一定要从课内找,“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2)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言文篇目,说明喜欢的原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式;(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进行翻译和解读;(2)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共同完成翻译和解读任务;(3)各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解答;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复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和解读,提高翻译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文言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文章以简洁优美的语言,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并能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家庭观念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常用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自主阅读文言文。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家庭观念和人生观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
3.分组合作的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封信是谁写的?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写这封信给他的儿子?这封信传达了什么样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表格,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回答表格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3、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夯实课内文言知识,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一、导入:课前让学生练习2017—2018年绍兴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并归纳文言文考试分值、形式、题型特点。
二、明确课外文言文试题考查要求:1、分值:20分2、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②顺畅朗读,断句停顿;③句子的翻译和理解;④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考查的选文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材料由短小逐渐增加内容,文意由浅显上升阅读难度,选段由一篇文言文和一首古诗词对比性阅读,注重考查生的文言迁移能力。
三、具体考查内容复习及应试策略:(一)、字词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一词多义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古今词义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文言文篇目,包括《师说》、《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这些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言文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长篇文言文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所学文言文篇目,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难点:对长篇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炼文章主旨。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备好相关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复习本学期所学文言文篇目,提前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文言文阅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其含义和用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炼文章主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
2、了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会翻译文言句子并把握文章大意。
4、能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方法:总结归纳法、实战演练法
课前自学导思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说中考文言文有哪几个考点?
2、请分别谈谈你把握的文言虚词“则、而”等有哪些意义用法?
3、请同学们能够迅速回答解释文言词语、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4、请同学们仔细回忆,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概括文言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态度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
百事也尽然。
探究点一:请同学们解释下列三个文言虚词,并根据所学文言文,举出例句归纳这些虚词的其他用法。
则:1、入则羞对其家室()
2、()
3、()
4、()
而: 1、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2、于是退而疾耕()
3、()
4、()
5、
()
其: 1、出则愧对其知友()
2、()
3、()
乃:1、乃狗劣也()
2、()
3、()
4、()
5、()
之1、于是猎兽之获()
2、()
3、()
4、()
5、()
探究点二:解释下列文言文实词,并翻译句子,体会解释、翻译的方法。
思考1:解释下列三组加黑加粗词语,体会释词方法。
A、人不对家富则市得良犬
B、乃狗劣也人曰
C 、常过人矣疾耕则家富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做题经验,用几个字简要概括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
思考2: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同学们用来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有哪些?能否用几个字简要概括
探究点三:把握文章内容中心,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态度。
思考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是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思考2: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简要谈谈你是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的
思考3: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以往的阅读中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如何呈现,你是如何作答的?
总结归纳,回扣目标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请同学们复习七---九年级文言文,通过例句归纳总结出以下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以
者
于
2、请完成《全程突破》文言文阅读五、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