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植物多酚对生物大分子的保护作用
多酚类提取物的作用

多酚类提取物的作用
多酚类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以下是其主要的作用:
1. 抗氧化作用:多酚类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2. 抗炎作用:多酚类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症状。
3. 抗菌作用:多酚类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口腔卫生、皮肤保护等有一定的益处。
4. 抗病毒作用:多酚类提取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对流感、艾滋病等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抗肿瘤作用:多酚类提取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预防和治疗肿瘤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6. 促进消化:多酚类提取物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7. 抗疲劳作用:多酚类提取物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有助于缓解疲劳和压力。
总之,多酚类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多益处。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同,使用多酚类提取物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使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植物多酚化学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植物多酚化学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植物多酚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叶子、根茎、花等各个部位中。
它们的化学结构复杂,包括黄酮类、类黄酮、黄酮异色素类、花青素类、类胡萝卜素、鞣质及单宁酸等多种类别和结构。
不同的植物多酚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具体表现为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降脂、降压、降糖等多种保健作用。
近年来,植物多酚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依据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特点,有学者将植物多酚分为黄酮类、类黄酮、花青素和鞣质等四大类别进行研究。
一、黄酮类黄酮类是一类具有类似于黄酮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这类化合物最早被发现存在于青豆、番茄和苹果等食物中。
现有研究证实,黄酮类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如降低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炎等。
在自然界中,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
尤以豆科植物、芸薹目和城市防护林树种中含量较高。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桥氧化反应进行生物转化,在体内可发挥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保护神经等。
二、类黄酮类黄酮是一类黄酮含有羟基和甲氧基的化合物,具有黄酮化合物的特征。
在植物体内,类黄酮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物质。
类黄酮不仅可以抗氧化,而且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抗炎,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目前,类黄酮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成分。
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富含色素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主要由环氧环、苷基、芳基和杂环等组成。
花青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花、叶子、种子和根茎等各个部位中。
花青素对于人体具有广泛的保健作用,例如抗氧化、抗炎、降压、降血脂等。
花青素具有黄酮类分子的特性,可以通过桥氧化反应和外加吸电子等反应进行生物转化。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花青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白内障等。
四、鞣质鞣质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鞣质的主要生物活性是抗氧化和抗炎。
这个性质使得鞣质在医学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2008年5月第5期(总第114期)广西轻工业GUANGXIJOURNALOFLIGHTINDUSTRY食品与生物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耿中华1,2(1.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222;2.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随着植物多酚化学的发展,植物多酚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已被深入揭示。
文章介绍了近几年研究较多的几种植物多酚,对其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天然g-,g进行了叙述,并介绍了植物多酚的应用。
【关键词】植物多酚;生物活性;应用【中图分类号】Q9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673(2008)05—04—02植物多酚是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为单宁,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豆类、谷物类、茶等植物中。
多酚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它一些列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与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学品以及保健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利用。
随着天然产物开发的逐渐兴起,植物多酚因其在植物界分布的广泛性、生理功能的多样性以及来源丰富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被形象地称为“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
1近年来已经开发的植物多酚苹果多酚:苹果多酚包括多种酚类物质,可分为酚酸及其羟基酸酯类、糖类衍生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如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二羟基查耳酮、黄酮醇配糖体等1。
成熟苹果中的多酚主要为绿原酸JL茶素以及原花青素等,而未成熟苹果中则含有较多的二羟基查耳酮、黄酮醇类化合物。
未成熟的苹果与成熟苹果相比,成分组成相似,但成分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多酚类物质的含量高出成熟苹果含量的10倍以上。
苹果的品种不同,各主要成分的含量也有差异。
茶多酚: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简称为TPfreaployphenols),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一30%。
饲料中植物多酚成分对牛牛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饲料中植物多酚成分对牛牛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牛是人类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它是人们获取奶制品、肉制品等重要食品的主要来源。
在养殖牛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牛奶的品质和产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饲料中植物多酚成分对牛的牛奶品质与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植物多酚成分的作用植物多酚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植物提供了重要的防御机制。
植物多酚主要包括花青素、黄酮类、类黄酮、酚酸类、大豆异黄酮等。
这些成分在饲料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抗氧化作用植物多酚可以在体内与自由基结合,消除体内的氧化应激,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损伤。
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容易因氧化而产生异味和变质,因此,饲料中添加植物多酚可以延长牛奶的保鲜期,提高其品质。
2.促进消化吸收植物多酚可以提高牛体内酶的活性,促进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此外,植物多酚还能抑制牛肠道细菌的生长,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3.提高免疫力植物多酚可以激活牛体内的免疫细胞,提高牛的免疫力。
牛体内免疫力的提高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还能减少因药物治疗而对牛奶产生的影响。
二、植物多酚成分对牛奶品质的影响饲料中添加植物多酚不仅可以提高牛的免疫力,还能对牛奶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1.提高牛奶的营养成分含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植物多酚可以提高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增加牛奶的营养价值。
此外,植物多酚还能促进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增加牛奶的蛋白质含量。
2.改善牛奶的味道和质地牛奶中存在的味道和质地问题一直是消费者们关注的重点。
饲料中添加植物多酚可以改善牛奶的口感,降低异味,提高牛奶的口感和品质,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
3.提高牛奶的质量稳定性牛奶中存在着许多易氧化的成分,如脂肪和蛋白质,这些成分容易受到氧化影响而产生变质,降低牛奶的品质。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多酚可以延长牛奶的保鲜期,提高牛奶的质量稳定性,降低产业损失。
三、植物多酚成分对牛奶产量的影响提高牛奶产量一直是养殖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植物多酚化合物的生理作用

植物多酚化合物的生理作用
植物多酚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光合作用和生理活性,可以被植物用来保护其免受日常环境影响。
植物多酚化合物可以抵抗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伤害,如昆虫、真菌、病毒和放射性污染物。
它们还可以抑制农作物病害,维持植物的表现力,增强植物抗逆性。
植物多酚化合物可以降低植物对环境的敏感性,减少耐热性和耐寒性的效应,从而增强植物的适应性。
多酚化合物能够抑制植物体内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同时有效地抑制叶绿素的损失,并可以防止丙二醛的产生。
多酚化合物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增加植物的气体交换量和CO2的吸收量,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多酚化合物在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抑制植物体内的自由基,减少DNA的损伤,促进植物体内的营养转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多酚化合物还可以抑制植物内的紫外线损伤,防止植物损伤,抵抗病害侵害。
植物多酚化合物还有助于提高植物抗氧化功能,促进植物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从而减少植物体内抗氧化物质的流失,降低氧化损伤。
此外,还可以促进植物体内的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植物多酚化合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其生理作用不容忽视。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导言: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定义、分类、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是指存在于植物中的含有多个酚类结构的化合物。
根据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差异,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类、鞣质类、类黄酮类、花青素类等几大类。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最常见的一类植物多酚,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二、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 抗氧化活性: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延缓细胞老化和疾病的发生。
2. 抗炎活性: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抗炎作用。
3. 抗肿瘤活性:许多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4. 抗菌活性: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三、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应用1. 药物研发:植物多酚类化合物作为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2. 护肤品开发: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的研发中。
例如,茶多酚被用于开发抗衰老、美白和抗皱等功能性护肤品。
3. 食品添加剂: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氧化和防腐的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4. 农业生产: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生物农药,具有抗菌、杀虫和抗逆境的作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结语: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化学成分。
它们在药物研发、护肤品开发、食品添加剂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被发掘出来,为人类健康和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多酚

植物多酚的分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现代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医学研究者发现,植物多酚对此类病症有良好治疗和预防效果,因此,植物多酚的研究引起全球极大的关注。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茶多酚、葡萄多酚、苹果多酚、石榴多酚等。
植物多酚是指来源于莽草酸途径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化合物,它具有芳环结构并结合有1个或多个羟基。
植物多酚又称植物单宇,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抵御紫外线的辐射和病原体的侵染,主要存在于植物体果实、皮、根和叶中。
1 植物多酚分类人们最初研究的植物多酚是单宁。
1920年K·Frendenberg按照单宁的化学结构特征,将单宁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两大类,这类方法得到公认并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多酚来源的不同,也有人将其分为茶多酚、葡萄多酚、苹果多酚、石榴多酚等。
此外,按照酚环的数量以及其他环结合的结合元素的作用不同分成酚酸、类黄酮、木聚素和木酚素等,还有人将植物多酚按照其化学结构中碳原子的骨架结构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掌握植物多酚的结构。
植物多酚的主要类别见表1。
表1 植物多酚的主要类别2植物多酚生物活性多酚是重要的风味物质和呈色物质,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可调节大部分酶和细胞接收器的活性,对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组织退化具有积极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2.1抗氧化合清除自由基作用随着自由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日趋深入和发展,研究者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植物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性体现在:①通过还原反应降低环境中的氧含量;②作为氢供体释放出氢与环境中的自由基结合,中止自由基引发的连锁反应,从而阻止氧化过程的继续进行。
同时,植物多酚能有效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自由基诱发的生物大分子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减缓人体组织器官的衰老。
2.2抑菌消炎、抗病毒作用多酚对多种细菌、真菌、酵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能力,且在相应的抑制浓度下不影响动物的生长。
植物多酚对多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植物多酚对多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第一章:引言植物多酚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自然产物,包括单宁、黄酮、类黄酮、花青素等。
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抗病、抗氧化、抗衰老的主要物质。
研究表明,植物多酚具有多种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多酚的分类、生物活性以及其在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章:植物多酚的分类植物多酚是一类化合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单宁、黄酮、类黄酮和花青素四大类。
单宁:单宁是一种具有强大抗氧化能力的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常见的单宁有儿茶素、咖啡酸、芦丁等。
黄酮:黄酮是一类常见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
常见的黄酮有大豆黄酮、芦丁、花青素等。
类黄酮:类黄酮是一类黄酮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常见的类黄酮有槲皮素、芹菜素、芦丁等。
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具有强烈的抗氧化能力和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
常见的花青素有白藜芦醇、类花青素等。
第三章: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植物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抗氧化作用:植物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炎作用:植物多酚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生成和释放炎症介质,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抗癌作用:植物多酚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降血压作用:植物多酚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担等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降血脂作用:植物多酚可以通过促进脂质代谢、抑制脂肪吸收等作用,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第四章:植物多酚在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植物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植物多酚可以通过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方式,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肥胖症:植物多酚可以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抑制脂肪吸收等方式,减少脂肪累积,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第1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No.12007年3月 J OU RNAL OF HUAZHON G NORMAL UNIV ERSIT Y (Nat.Sci.) Mar.2007收稿日期:20062102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74034);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3Email :nwnuming @.文章编号:100021190(2007)01201172034种植物多酚对生物大分子的保护作用刘国安3,杨庆明,杨 红,丁 兰,候国鹏(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70)摘 要:为了研究多酚类化合物对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MDA 测定、SDS 2PA GE 、琼脂糖电泳,检测了4种多酚对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降解、DNA 断裂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在抑制脂质过氧化中作用最突出,在保护蛋白质氧化降解中香草醛作用最强;芦丁在保护DNA 的氧化性损伤中最有效.说明4种化合物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有不同的活性.关键词:植物多酚;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DNA 损伤;抗氧化作用中图分类号:R963文献标识码:A 自由基是人体中的正常代谢产物,如果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少,过量的自由基就会攻击生物大分子,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因此,自由基是人类衰老和许多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的重要诱因[1].寻找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而无毒副作用的抗氧化剂,预防和减轻上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实验用丙二醛(MDA )测定、蛋白质凝胶电泳、DNA 电泳技术,测定了槲皮素、芦丁、香草醛、姜黄素对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和DNA 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保护作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抗氧化机理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1材料与方法1.1试剂槲皮素、姜黄素、AA P H (2,22偶氮二(2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B H T (2,62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琼脂糖、溴化乙锭均购自Sigma ,芦丁为西安惠丰生物工程公司产品,牛血清白蛋白(BSA )、质粒pBR322DNA 均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购自Serva ,实验用鼠由甘肃省肿瘤医院动物房提供,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1.2脂质过氧化的测定微粒体的制备参照文献[2]的方法.Lowry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脂质过氧化的测定参照文献[3],稍作修改.1mL 反应体系中含有0.2mol/L PBS ,240~400μg 的微粒体蛋白,加入0.1m mol/L 抗坏血酸及10μmol/L FeSO 4启动反应.于37℃振荡孵育1h后,1.0mL 20%三氯醋酸终止反应,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 ,所有实验重复3次.1.3蛋白质氧化实验方法蛋白质氧化测定按H.Y.Kwon 等[4]的方法稍加改进.10μg 牛血清白蛋白(BSA )的氧化在0.2mol/LPBS 中由水溶性偶氮引发剂20m mol/L AA P H 启动.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物.37℃水浴孵育24h 后,加入0.02%B H T 以防止氧自由基的进一步形成.样品按常规SDS 2PA GE 电泳,0.05%考马斯亮蓝R 2250染色.1.4D NA 氧化断裂实验方法pBR322质粒DNA 主要以超螺旋型存在,当受到氧化损伤时,质粒超螺旋的DNA 会打开1条核酸链而降解为环状,当损伤程度进一步加强时,2条核酸链会被同时打开而降解为线型的DNA ,电泳后位于超螺旋和开环之间[5].将100ng pBR322质粒DNA 与溶于0.15mol/L PBS 的10m mol/L AA P H 混匀,使终体积为25μL ,37℃孵育1h.抗氧化剂在加入AA P H 之前加入.孵育后立即上样电泳.0.8%琼脂糖凝胶以TA E 缓冲液(40m mol/L Tris 、20m mol/L 冰乙酸、2m mol/L ED TA p H11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1卷8.0)配制.于1μg/mL EB 中染色30min ,于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中观察照相.2结果2.1对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槲皮素对脂质过氧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 50=5.1μmol/L );芦丁(26.0)和姜黄素(26.9±)相近;香草醛的抑制作用最弱(表1).表1 槲皮素、芦丁、香草醛和姜黄素对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 x ±s ,n ≥8)Tab.1 protections of lipid peroxidation by quercetin ,rutin ,vanillin and curcumin抗氧化剂IC 50/(μmol ・L -1)槲皮素 5.1±0.5芦 丁26.0±2.3姜黄素26.9±1.6香草醛89.1±11.02.2对蛋白质氧化的保护作用在10m mol/L AA P H 引发的氧化体系中,香草醛(V )对BSA 的保护作用最强,当浓度为12.5μmol/L 时,即有微弱的保护作用(图1D ).当浓度为50μmol/L 时,芦丁(R )和槲皮素(Q )出现与12.5μmol/L 的香草醛相同的保护作用(图1F ).当浓度升高时,芦丁的保护作用较槲皮素强(图1H 、I ).姜黄素(C )对BSA 的保护作用最弱,在800μmol/L 时才具有微弱的保护作用(图1H ).所以其保护作用从强到弱的顺序为V >R >Q >C.图1 槲皮素(Q )、芦丁(R )、香草醛(V )和姜黄素(C )对20m mol/L AAP H 引起的BSA 氧化的保护作用Fig.1 Protection of BSA oxidation induced with 20m mol/L AA P H by quercetin (Q ),rutin (R ),vanil 2lin (V )and curcumin (C )A :BSA ;B :20m mol/L AAP H +BSA ; Q 、R 、V :C —I :20m mol/L AAP H +BSA +6.25、12.5、25、50、100、200、400μmol/L ; C :C —I :20m mol/L AAP H +BSA +25、50、100、200、400、800、1600μmol/L.2.3对DNA 氧化的保护作用如图2、3所示,在10m mol/L AA P H 引发的氧化体系中,芦丁对质粒pBR322DNA 超螺旋的保护作用最强,当浓度为6.25μmol/L 时,即开始有保护作用(图2J ),而在同样的浓度下,其它几种化合物均没有保护作用.当浓度为12.5μmol/L 时,槲皮素(图2F )和香草醛(图3D )的保护作用与6.25μmol/L 的芦丁相同.姜黄素对质粒DNA 超螺旋的保护作用最弱,在100μmol/L 时才具有微弱的保护作用(图3J ).故在对DNA 的保护作用,其由强到弱的顺序是:R >Q =V >C.图2 槲皮素(Q )和芦丁(R )对10m mol/L AAP H引起的pBR322DNA 链断裂的保护作用Fig.2 Protection of pBR322DNA strand breakage inducedwith 10m mol/L AA P H byquercetin and rutin A :pBR322DNA ;B :pBR322DNA +10m mol/LAA P H ;C —G:10m mol/L AA P H +1.56、3.125、6.25、12.5μmol/L Q 、25μmol/L Q ;H —L :10m mol/L AA P H +1.56、3.125、6.25、12.5、25μmol/LR.图3 香草醛(V )和姜黄素(C )对10m mol/L AA P H引起的pBR322DNA 链断裂的保护作用Fig.3 Protection of pBR322DNA strand breakage induced with 10m mol/L AA P H by vanillin and curcumin A 、G:pBR322DNA ;B 、H :pBR322DNA +10m mol/L AA P H ;C —F :6.25、12.5、25、50μmol/L V ;I —L :50、100、200、400μmol/L C.3讨论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6].槲皮素和芦丁是具有清除O 2-・和HO ・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低浓度槲皮素和芦丁可明显减少由丝裂霉素C 诱导的DNA 链断裂损伤,但当浓度升高时,均失去保护作用[7].本实验中,在保护脂质过氧化时,槲皮素的作用明显强于芦丁,而在保护蛋白质氧化降解和DNA 断裂损伤时,芦丁则强于槲皮素.但在细胞体系中[8],低浓度的槲皮素对由H 2O 2引起的DNA 损伤具有明显的作用.而芦丁在浓度为50μmol/L 时仍然无保护作用.所以,槲 第1期刘国安等:4种植物多酚对生物大分子的保护作用119皮素和芦丁虽同为结构相似的黄酮化合物,但在不同的体系中,抗氧化性明显不同.从结构上看,二者不同的是槲皮素在C环上含32羟基,而芦丁C环的3位上被O2芸香糖所取代,这可能是造成二者在不同体系中对生物大分子氧化的保护作用不同的原因.姜黄素药理作用广泛,具抗氧化、抗炎等活性.香草醛是医药化工中重要的原料或中间体.关于姜黄素和香草醛抗氧化性的报道较少.本实验中,姜黄素对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虽不及槲皮素,但明显强于香草醛.而香草醛对蛋白质的氧化降解和DNA的氧化损伤的保护则优于姜黄素,尤其对蛋白质的氧化降解,香草醛的保护作用甚至强于2种黄酮类化合物.综上所述,4种多酚类化合物对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及DNA的氧化降解有着不同的抑制作用,这一结果会对不同体系中抗氧化剂的使用有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方允中,郑荣梁.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ZHOU Yan2Chun,Zheng Rong2Liang.Phenolic compoundsand analog as superoxide anion scavengers antioxidant s[J].Biochem pharmacol,1991,42(6):117721178.[3] CAI Yu2J un,Fang Jian2Guo,Ma Lan2Ping,et al.Inhibitionof free radical2induced peroxidation of rat liver microsomes by resveratrol and analogues[J].Biochim Biophys Acta,2003, 1637(1):31238.[4] Kwon H Y,Choi S Y,Won M H,et al.Oxidative modifica2tion and inactivation of Cu,Zn2superoxide dismutase by2,2’2 azobis(22amidino propane)dih yd rochloride[J].Biochim Biophys Acta,2000,1543(1):69276.[5] L IN Xin,Yang Ding2Jian,Cai Wen2Qing,et al.Endomor2phins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provide antioxidant defense in t he brain against free radical2induced damage[J].Biochim Biophys Acta,2003,1639(3):1952202[6] 宋立江,狄莹,石碧.植物多酚研究与利用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化学进展,2000,12(2):1612171[7] Βlküündeˇg er,Sevtap A,Ahmet B A,et al.The modulatingeffect s of quercetin and rutin on t he mitomycin C induced DNA damage[J].Toxicol Lett,2004,151:1432149.[8] L IU Guo2An,Zheng Rong2Liang.Protection against dam2aged DNA in single cell by polyphenols[J].Pharmazie,2002, 57(12):8522854.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m acromolecu lars by fou r polyphenol compou ndsL IU Guoan,YAN G Qingming,YAN G Hong,DIN G Lan,HOU Guopeng(College of Life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Abstract:To examine t he protections to biological macro moleculars against oxidativedamage by several polyp henol compounds.Employ MDA determination、SDS2PA GE、agaro se gel elect rop horesis to research t he p rotections to lipid peroxidation,protein oxi2 dation,DNA oxidation induced by f ree radical of four compounds.The result s showed Quercetin,vanillin and rutin are t he most effective in inhibit lipid peroxidation,protein oxidative and DNA damage induced by f ree radical separately.These suggested t hat four compounds appear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ystems.This must take into accountin t he use of compounds t hat antioxidatant s as effective factors.K ey w ords:polyp henol compounds;lipid peroxidation;p rotein oxidation;DNA dam2 age;antio xi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