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的赏析
鲁迅写景片段赏析

鲁迅写景片段赏析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风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他对景物的描写更是独具匠心,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鲁迅作品中的几个经典景物描写进行赏析,探讨其在文学表达中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出自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描写:“太阳渐渐地落了,一束残阳射入他的眼睛,他不得不低下头去。
他的头发又长又油,显出一种很坏的黄色,好像是用腐草割下来的一样。
他的头发总是很长,也很油,好像是一种很坏的习惯。
他的头发上有很多白色的小屑,好像是面粉,也好像是盐,又好像是一种很坏的病。
他的头发上有一种很坏的味道,好像是鱼腥味,又好像是醋味,还有一种很坏的酒味。
”。
这段描写以对狂人头发的细致描绘为主,通过对头发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细节的刻画,展现出了狂人的邋遢、肮脏和破败。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读者仿佛可以看到狂人那一头长发上白白的小屑,闻到他头发上的鱼腥味和酒味。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使得狂人形象更加鲜活,也为小说的氛围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现实。
其次,我们来看一段出自鲁迅散文《野草》的描写:“太阳落山了,天边的青烟已经变成淡红色,地上的草也是一片淡黄。
有些地方,已经看不见了草,只有一片土,还有一些裸露的石头,或者是一些破烂的瓦片。
这时候,田野里的声音也渐渐地小了,只剩下了一些蝉鸣和鸟叫,还有一些牛羊的叫声。
这时候,田野里的气味也渐渐地变了,不再是一种清新的气味,而是一种浓烈的气味,好像是一种很坏的味道。
”。
这段描写以对田野景物的描绘为主,通过对太阳落山后田野的变化进行细致描绘,展现出了一种萧条、荒凉的景象。
作者通过对天边青烟、地上草、裸露的石头等细节的刻画,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田野之中,感受到了太阳落山后的寂静和凄凉。
同时,作者对田野气味的描写,也为描绘的景象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写景散文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文体,其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写景散文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
它要求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知,将景色的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当描写春天的花朵时,可以用“粉嫩嫩的桃花盛开在枝头,如云彩般轻柔,散发出阵阵芳香”来表达。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花朵的美丽与芬芳。
写景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描写的艺术效果。
通过比喻,可以将景色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如,描写秋天的树叶可以用“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仿佛整片大地都笼罩在一层金色的神秘之中”。
通过拟人,可以赋予自然界的景物人的特质,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例如,描写大海时可以说“海浪如同巨人的呼吸,一波波汹涌而起,翻滚着奔向岸边”。
排比则可以将多个景物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连续的美感。
例如,“山峦起伏,水波荡漾,花朵盛开,鸟儿歌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写景散文还注重情感的表达。
通过描写景色,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例如,描写雨后的彩虹时可以说“彩虹如同一道神奇的桥梁,连接着天空和大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又传递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写景散文强调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
它要求作者运用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使文章富有韵律感。
例如,描写夜晚的星空时可以说“星星点点,繁星闪烁,宛如天空中点缀的明珠,熠熠生辉。
”这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星空的浩瀚和神秘,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星空的赞美之情。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
通过这些特点,写景散文能够将美丽的景色展现给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使其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
《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赏析范文《荷塘月色》赏析范文1夏天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让人感觉舒服的季节。
我觉得夏天是热并且有些烦躁的,有时让人心情不安。
在读过《荷塘月色》后,让我对夏天有了另一种向往,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过月色下的荷塘。
作者也用了心情不宁作为开头,然后去荷塘散心,却发现了荷塘别样的美。
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方面来写荷塘的景色,他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刚出浴的美人,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灵动的荷塘美景。
而最美的是他所描写的月光下的荷叶、荷花,有一种朦胧的美,在这感觉宁静的氛围里,却又有蝉声、蛙声的合奏,似乎让荷塘充满了生气。
最好的是他居然把嗅觉比听觉,这种比喻非常奇妙,竟然把清香比喻成了歌声。
读过文章,我仿佛也站在开满荷花的荷塘边,清风徐徐吹来,感觉到一阵凉意,还看到了月光下的荷叶、荷花,嗅到了荷花的淡香,听到了蝉和青蛙的合奏。
原来,夏天也是这么美妙的!《荷塘月色》赏析范文2《荷塘月色》写于一九二七年二月。
这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他一面教书,一面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而对大革命失败后严酷白色恐怖的血污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然而又终不能闭目塞听,因此思想上总存有许多矛盾的苦闷。
他的这篇著名散文主要是写月夜下荷塘的幽美景象的,其中也反映出他矛盾苦闷心境的一些影子。
全文可划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点明题旨,同时创造了一种安静优美的气氛,引出全文。
这一段以一个悬想(“忽然想起……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紧扣文章题目,点明了描写的内容;接着从“月亮”、“孩子们的欢笑”,“迷迷糊糊的眠歌”几个方面记述了夜深人静的时间,而且把读者逐步引入一种静谧的境界,成为全文一个极好的引起。
全段中有心情、景色、时间、地点的交代,眉目非常清爽,行文极为自然。
第二段(第二至六自然段),着力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
先写来路(第二、三自然段)。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小路“幽僻”、“寂寞”,而且被“蓊蓊郁郁”的树木包围,再笼以“淡淡的月光”,形成一片静悄、幽寂的氛围,这也正是统照全文的气势。
叶圣陶的写景散文集

叶圣陶的写景散文集在叶圣陶的写景散文集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叶圣陶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将自然界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对他的几篇作品的赏析。
《山水之美》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山水为主题,以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他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比喻,将山峦、江河、瀑布等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把山水之美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田园风光》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农田里的美景。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田里的繁忙场景和丰收的喜悦。
他描述了田间的金黄稻穗、翠绿的蔬菜和忙碌的农民,使读者感受到农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湖光山色》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湖泊和山峦为主题,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
他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将湖泊的碧波、山峦的雄伟和天空的明亮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壮美,体验到心灵的宁静与舒畅。
《花开花谢》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花朵为主题,描绘了花开花谢的美妙景象。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朵的绚丽多彩和生命的脆弱短暂。
他通过对花朵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思考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林中清泉》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林中的清泉为主题,描绘了清泉的潺潺流水和周围的静谧环境。
他用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清泉的清凉和生命的活力。
他通过对清泉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恢弘,以及清泉给人带来的宁静与舒适。
通过这些散文作品,叶圣陶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细腻之处。
他用精湛的笔触和丰富的词汇,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他的写景散文集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读者通过阅读叶圣陶的写景散文,不仅可以享受到美景带来的愉悦,还能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写景散文的特点

写景散文的特点
写景散文的特点
写景散文是文学上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以描写自然季节变化的变化,或表达人们的情感,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景象真实:通过清晰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真实;
二、感情抒发:写景散文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不论是愉悦、忧郁,还是伤感,都要有其表达;
三、想象有趣:写景散文可以借助自己的想象,将景象放大、美化,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四、叙述吐露:写景散文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就像朋友谈话一样,缓缓吐露出来;
五、语言优美:写景散文的语言往往是优美的,抚以涤荡读者心灵,令其感受到一种安息感;
六、句式多样:写景散文可以灵活的使用不同的句子,合理的使用句子的长短,使景象更生动。
总之,写景散文的特点是表达真实感情,想象有趣,叙述吐露,语言优美,句式多样,从而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写景散文三层级解读

写景散文三层级解读
一、基本层:
我曾经站在山意外裂开的口,从此在空旷的大地上欣赏了大自然的壮阔。
满眼所见,一种绝美的景色展现在我的眼前:高耸入云的山峰距离我只有几步之遥,山腰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藏匿着四季的灿烂,配以一条清澈见底的湖水,绚丽的彩色云朵缓缓升起,遮掩了半边山腰;而远处,蔚蓝的天空依旧洁净,云彩飘过,满天星星点缀,映衬着层层叠叠的山峦,美不胜收。
随着风儿拂过,让我也随之飘荡,感受到大自然的绝佳景象。
二、解读层:
这段景色带给我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瞬间陶醉在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之中,对人来说,除了恒久的美丽,这片天地更是灵性的化身:被长满树木的山脉拥抱的湖水,便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无比的静谧之感,藐小的人类,站在山口,有一种被宇宙接纳的满足。
而云朵在这里更像是天神仙子们满怀热情彩装而来,含情脉脉把这美妙之景浓浓渲染着,让这里充满了灵动和谐。
三、深层意象层:
在逆光中,看到所有照进视野里的风景,都像是灵魂的旅途,有起伏,有浮光掠影,有芳草青青,有金灿灿的月光洒满一切:不同的地方,
带给我们的都是不同的情境,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前行,去体验属
于不一样的思想与心境,最终都将融入大自然的教诲,感受到宇宙的
和谐之美。
走遍天涯海角,都只为得到灵性的洗礼,放弃那些束缚,
走出自我孤独的乏味,只争一丝绚丽光彩将这满世界色彩绚烂!。
优美散文句子赏析写景的

优美散⽂句⼦赏析写景的1. 要⼀篇⽐较优美的写景散⽂,+句⼦赏析,,拜托⼤家啦~春天慢慢地⾛着它优美的舞步,势不可挡地来到了世间,把寒冬取⽽代之。
春意将掩去岁⽉东逝的⼀切⽆奈。
因为,春天,毕竟是⽣机⽆限!春风在阳光下跳舞,舞动了⼀池碧⽔,舞动了少⼥裙褶,舞动了随着⼭泉游来的⼀条鱼,舞动了朵朵⽩云……它更舞动了⼩草的⼼事,让⼩草⼼急如焚地疯长,⾮要⽤最快地速度钻出被寒冬久久封锁的⼟地,赴这春天之约。
你看:⼩草顶着花伞⼉,⼀旦露出地⾯,漫天遍野的花⼉、草⼉争先恐后地都来到了⼈间。
似乎,是春节时⼈们⽤鞭炮声给春绿发出的集结信号——这些绿⾊是如此集中!柳垂⽔暖,春风忽然间在运河沿岸变得有迹可寻。
岸边的垂柳如⼀位含羞的少⼥,春风正如她淳爱的母亲,⽤慈爱的双⼿把柳发梳理的迎风飘逸。
柳绿了,花红了,就连运河⾥的鸭⼉,也扑闪着带⽔的双翅。
听河⽔哗哗击打船舷,远远地望,春风忽然间在运河沿岸变得有迹可寻,分明是期盼它的照燿能让这万物在春天来⼀个竞赛,如诗,⽤慈爱的双⼿把柳发梳理的迎风飘逸,舞动了⼀池碧⽔,还写着⼈间的味道。
⼀切,真还以为是在仙境呢,湖⾯缓缓升起如烟淡雾,吻醒了树梢上的鸟⼉归巢,就连运河⾥的鸭⼉,却有了如此美丽的⾐着,春风正如她淳爱的母亲。
这份春阳的照燿,赴这春天之约,那是春天与冬寒相争后春的胜利,懒洋洋地在春风中沉睡,伴着它⽆眠的主⼈;也像极了难以托付积雪储存的岁⽉,吻湿了渔⼈的梦……远远地。
春风累了,向静谥地夜打了个招呼。
⼩鸟栖上柳枝。
每点每滴的⾬都闪烁了那点烛光?夜宿渔⾈,花红了,都被它的⽆私与温暖所泽被。
春⾬贵如油。
只留⼀湖渔⽕、纯静地沁⼈⼼脾。
、草⼉争先恐后地都来到了⼈间,是⼤⾃然所沏泡的⼀杯新茶。
那啥,舞动了少⼥裙褶。
如果没有春⾬的来访,舞动了朵朵⽩云……它更舞动了⼩草的⼼事,如⼀曲催眠的⼩调飘荡江湖,⾮要⽤最快地速度钻出被寒冬久久封锁的⼟地,势不可挡地来到了世间。
然后,留待主⼈醒时察看那⼀路程,呆在树梢上睡了,毕竟是⽣机⽆限,谁的窗⼦还没有⼊睡;渔⼈摇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语言,从语言修辞角度赏析。
• 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集中体现了散文语言 之美, “赏析美景”可以通过品味语言进 行,“体会美情”也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来 进行。
品味语言,一是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 “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有时,一个词甚至是一个 字的使用,就能让景物变得鲜明生动。品 味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 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 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
• 【赏析】“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 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 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 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品味语言,二是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
• 写景状物中,作者多运用比喻、拟人、通 感等来加强景物的形象性,让读者留下鲜 明具体的印象。
•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 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 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
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
“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
“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
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
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体会深情,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 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 得逼你的眼。……
这一段景物描写中,作者从触觉、嗅觉、
听觉、视觉多个角度来写景。“吹面不寒”、 “母亲的手抚摸”、“微微润湿”、“‘轻’ 风”,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轻柔细腻;“新 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 花的香”,从嗅觉角度写春天的清香气息; “繁花嫩叶”,从视觉角度写春天红花绿叶、 五彩缤纷的美景;“呼朋引伴地卖弄”、 “唱”、“应和”、“响”,“清脆的喉 咙”、“宛转的曲子”、“轻风流水”、 “牧童的短笛”,“嘹亮”,从听觉角度写 出春天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雨”像“牛 毛”“花针”“细丝”,“密密斜织着”, 描绘出了春雨的细密轻柔。整幅画面有形有
• 梁衡《夏感》
• 文章起笔连用三个比喻,“一锅冷水”“密密厚 发”“黛色长墙”看似扑拙,却从感觉和视觉上 贴切地再现了“整个夏天”“芊芊细草”“淡淡 绿烟”的特点,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 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 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 着夏的热力,却绝不沉闷;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 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烘托着一种“蝉噪林 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 厚重。于是,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作者 已经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
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止于摹状,还
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
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
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
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
• “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 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 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 以慈母之情。
• 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 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这其实也 是济南冬天之所以“温晴”在地理上的原 因>。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 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 天温晴的特点。
•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范希文 《对床夜语》),景物呈现于作家眼中, 经过艺术化的选择提炼,再用文字描写出 来,不能不带上作者的主观感受。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景物 描写的特点。透过景物描写,看其中抒发 了怎样的情,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应是我 们赏析的重点。
•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曲折地表达情感。比如 第二段“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 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这是不是 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 圈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 含笑的。”用精彩的描写创设优美的意境, 不知不觉流露出深情。
•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赏析】“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 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洋溢 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 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赏析】“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 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
•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第三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微微 露出点粉色。”第四段“这是张小水墨画, 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第五段“看 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整 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在这些美丽的 画面和意境中,饱含了作者的喜爱与欣赏 之情,表现了他内心深处对济南的热爱。
•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 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 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 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 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 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 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 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调动感官,从景物的形声色味等角度赏析。
•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 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 形、变色、变味。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调 动感官、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 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 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 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 嘹亮地响。
• 【赏析】“晒”“睡”“醒”等词语的准确 运用,烘托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 “理想”境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赋予老城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 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 城给写活了。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
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 儿准保暖和。
• 多角度写景可以写出景物的不同层次不同 特点,因此角度越多景物的立体感越强, 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细致地分析写作 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感受写景状物的层次 之美,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灵感受。
体味艺术特色,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 为了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鲜明,作者常 常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景物,常见 的如动静结合、烘托渲染、虚实相生、象 征等等。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能让我们 更深入地感受景物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 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 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 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 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 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 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 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 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 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 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 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 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 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 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 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 最高境界。
• 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就要对这些景物 描写片段多加体会揣摩,从形、声、色、 味等角度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 感官去感受自然景物之美。
选择写景角度,从空间的变化角度赏析。
• 景物一般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作者 总是多角度状写景物,有远景、近景,有 俯视之景、仰视之景,定点观景、移步换 景……这样的写景更加富有变化而不显呆 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