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架构介绍
PC结构

2.1 计算机基本结构在网吧工作的网吧网管可能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计算机组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脑组装"),因为在网吧中的电脑为了节省成本,通常是自己组装的,而不会去购买品牌原装机。
但是我们中的有些网吧在进网吧网管工作前对计算机内部结构都不是很清楚,甚至还没有真正打开过一台计算机,看看里面的究竟,更别说组装了。
于是,我们在正式讲解网吧网管技能前必须先事了解一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这不仅是为我们日后的计算机组装打基础,也是日后的计算机维护必备的基础。
如果从原理上来讲,现在的计算机(在这里仅是指主机部分),包括服务器都是遵循着一种称之为"冯·诺依曼"的存储结构。
"冯·诺依曼"是一个人名,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1957年2月8日在美国去世,是公认的现代计算机之父。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计算机之父,就以它的名字来命名我们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也称"普林斯顿结构"。
基本的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如图2-1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它包括5个基本的部分: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在,然后存储到电脑的存储器(仅指内存)中。
执行时,由控制器从存储器中取出编码"翻译"成控制指令,指挥计算机的其他各部件协调工作。
其中,运算器(也叫"算术逻辑单元")执行具体的计算工作,如加、减、乘、除算术运算以及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控制器"和"运算器"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央微处理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PU,内存为"存储器"(注意,硬盘并不是存储器(在当时也没有硬盘),鼠标、键盘这类是输入设备,显示器、打印机之类的就是输出设备。
冯·诺依曼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存储器结构,也就是程序指令存储地址和数据存储地址指向同一个存储器的不同物理位置。
PC方案架构

PC方案架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和提高性能,PC方案架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PC方案架构的概念、组成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概念PC方案架构是指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织结构的设计,旨在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操作。
PC方案架构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影响着计算机的成本和用户体验。
二、组成PC方案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处理器: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处理器包括Intel和AMD的x86架构系列,以及ARM架构的处理器。
处理器的选用对计算机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 主板:主板是计算机的主要电路板,负责连接处理器、内存、硬盘和其他各种外设。
主板的设计和布局直接影响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3.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的容量和速度对计算机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DDR4内存已逐渐取代了旧版本的内存,成为主流。
4. 存储:存储是计算机长期保存数据的介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存储设备的容量和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5. 显卡:显卡负责计算机的图形处理和显示输出。
对于游戏和图形设计等需求较高的用户,选择适合的显卡至关重要。
6.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提供用户界面和管理系统资源的功能。
常见的PC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和Linux等。
三、发展PC方案架构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1. 个人电脑初期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个人电脑逐渐进入家庭和办公场所。
IBM PC和Apple II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2. PC标准化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各大厂商推出兼容IBM PC的机型,PC方案架构逐渐趋于标准化。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产品是Intel的x86架构。
高性能计算机的架构与应用

高性能计算机的架构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
在很多领域,高性能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比如天气预报、地震模拟、医学研究等。
本文旨在探讨高性能计算机的架构与应用。
一、高性能计算机的架构高性能计算机的架构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处理器、内存、存储和网络。
1. 处理器处理器是高性能计算机的核心组件,它通过执行指令来计算数据。
常见的处理器包括Intel Xeon、AMD EPYC等。
这些处理器具有多核心、高速缓存、SIMD等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性能。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存储器的一种,用于存储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高性能计算机必须拥有大容量、高速度的内存,以支持复杂的计算任务。
常见的内存类型包括DDR4、HBM等,其中HBM内存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内存技术,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
3. 存储存储是计算机用于长期保存数据的存储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和磁带等。
高性能计算机需要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可扩展性的存储系统,以便存储和处理大规模数据。
常见的高性能存储系统包括Lustre、GPFS等。
4. 网络高性能计算机需要具有高速的网络互联,以便处理和传输数据。
常见的高速网络技术包括InfiniBand、Omni-Path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连接,以支持分布式计算和大规模数据交换。
二、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高性能计算机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需要对气象数据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以便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模拟,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美国国家气象局就拥有一台名为“超级计算机”的高性能计算机,可以用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等。
2. 地震模拟地震模拟是一项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模拟。
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支持高精度的地震模拟,以便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影响。
例如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拥有一台名为“地震模拟器”的高性能计算机,可以用于地震预测和灾害管理。
笔记本基本架构简介分析

北桥、南桥在主板上的位置
CPU
笔记本电脑专用的CPU英文称Mobile CPU(移动 CPU),它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低热量和低耗电,最早 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但是随CPU主频 的提高, 笔记本电脑内部狭窄的空间开始无法迅速的散 发热量,笔记本电脑小得可怜的电池也无法负担台式 CPU庞大的耗电量, Mobile CPU的制造工艺往往比同 时代的台式机CPU更加先进,因为Mobile CPU中会集成 台式机CPU中不具备的电源管理技术,而且往往比台式 机CPU先采用更高的制造工艺。笔记本电脑的刚面世时 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
LCD的相关名词解释
VGA:英文全称是Video Graphics Array,这种屏幕现在一般在本本里面已经绝迹了, 是很古老的本本使用的屏幕,支持最大像素为640×480,但现在仍有一些小的便携设备 还在使用这种屏幕。
SVGA:全称Super Video Graphics Array,属于VGA屏幕的替代品,最大支持 800×600像素,屏幕大小为12.1英寸,现在仍有部分本本还在使用
“蓝牙”接口 它是一种传输范围在10米左右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与红外技术不同的是它没有方向的限制,比较广泛的应用于手机与计算 机的连接。可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全方位特性,如果设备过多, 识别和速度就会出现问题。假如你带着一台装有蓝牙模块的设备来到一 个装备无线网卡的局域网络环境中,就会发生干扰。
“S-Video”接口 想在更大的屏幕上看影碟吗?S-Vedio接口可以很方 便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这个接口,你就可以把游戏和DVD传输到更大 的显示屏幕上
“USB”接口 Windows 98系统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都内置了对USB 接口的支持。很多设备,比如优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摄像机,鼠 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都广泛的采用USB接口,它已经是台式机和 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了。
计算机硬件架构设计概述

计算机硬件架构设计概述计算机硬件架构设计是计算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计算机各个硬件组件的设计、配置和连接方式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概述计算机硬件架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并探讨一些与硬件架构设计相关的常见问题。
一、硬件架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硬件架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在满足计算机性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硬件选型和配置,以及良好的硬件连接方式,提高计算机的效率和性能表现。
硬件架构设计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可伸缩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二、硬件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 中央处理器(CPU)设计: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处理数据和指令。
在硬件架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CPU型号和架构,并考虑CPU的速度、缓存大小、流水线设计等因素。
2. 主板设计:主板是连接各个硬件组件的重要部分。
它包括主板芯片组、内存插槽、扩展槽等,需要根据计算机的需求选择适当的主板,并考虑主板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3. 内存设计: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组件。
在硬件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内存的容量、速度和接口类型等因素,以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和快速的数据访问能力。
4. 存储设备设计: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包括硬盘、固态硬盘等。
在硬件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速度和可靠性等因素,以满足用户对大容量、高速读写和可靠性的要求。
5. 显卡设计:显卡用于计算机的图形处理和显示输出。
在硬件架构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显卡,并考虑显卡的显存容量、GPU性能和显示接口类型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图形显示效果。
6. 电源设计:电源是计算机的能源供应系统,需要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在硬件架构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电源,并考虑电源的功率、效率和稳定性等因素,以满足计算机各个组件的需求。
三、与硬件架构设计相关的常见问题1. 如何选择合适的硬件组件?在硬件架构设计中,需要根据计算机的性能需求和预算限制,选择适当的硬件组件。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本概念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它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方式、性能表现以及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述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织,包括硬件和软件。
主要由计算机硬件、指令系统、运算方式和数据流组成。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目标是提供高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高效能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通常以指令集架构和微架构为基础。
二、指令集架构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定义了计算机系统处理信息的方式。
指令集架构包括计算机的指令集、寄存器、数据类型和地址模式等。
根据指令集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体系结构分为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和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
三、微架构微架构是指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实现方式。
它包括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数据通路、控制流和存储相关的电路设计。
微架构的设计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常见的微架构包括超标量、乱序执行和流水线等。
四、存储结构与存储器层级存储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层级分为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等。
不同层级的存储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容量、速度和价格等。
存储结构的设计旨在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访问速度和运行效率。
五、总线结构总线结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连接各个组件的通信系统。
它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
总线结构的设计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可扩展性。
六、并行处理与多核技术并行处理是指多个处理器或计算单元同时执行指令,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多核技术则是将多个处理核心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实现并行运算。
并行处理和多核技术在高性能计算、科学计算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七、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指通过软件将计算机资源抽象为多个逻辑实体,实现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隔离和共享。
pc构建的方案

PC构建的方案1. 引言在当今社会,个人电脑(PC)已成为现代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的必备工具。
PC构建是指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硬件组件,自行组装一台完全满足个性化要求的电脑。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种常见的PC构建方案,并提供详细的硬件配置和操作指南。
2. 硬件选购2.1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电脑的大脑,决定着电脑的计算能力。
对于一般的办公和娱乐需求,推荐选择英特尔的i5或AMD的Ryzen 5系列,这些处理器性价比较高且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
2.2 内存(RAM)内存的大小直接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8GB或16GB的内存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
如果经常进行图形处理、视频编辑等需要较高性能的任务,可以考虑选择16GB以上的内存。
2.3 硬盘(HDD/SSD)硬盘的选择主要有传统的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两种。
HDD容量较大,价格相对便宜,适合存储大量数据;而SSD读写速度更快,能够提升系统和软件的响应速度。
建议选择一个较大容量的HDD用于数据存储,再配以一个较小容量的SSD用于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
2.4 显卡(GPU)显卡是处理图形和视频的关键组件。
如果只是一般的办公、网页浏览和轻度游戏,集成显卡已足够。
如果需要进行图形处理、视频编辑或者玩大型游戏,可以选择性能更强劲的独立显卡,如NVIDIA的GeForce系列或AMD的Radeon系列。
2.5 主板(Motherboard)主板是各硬件组件的连接中枢,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作。
在选购主板时,需要考虑CPU和内存的兼容性,以及是否具备足够的扩展接口和插槽满足未来的升级需求。
2.6 电源(Power Supply)电源的质量和功率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
建议选择品牌知名度高、功率在所需范围内并具备风扇散热的电源。
2.7 机箱(Case)机箱是保护和组织各硬件的外壳。
在选购机箱时,需要考虑是否具备足够的散热空间和扩展接口,以及外观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PC基本架构

Computer Systems Division
2
Note PC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 形成背景
-
CONFIDENTIAL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 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第一台计算机:1945年3月 冯. 诺依曼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1946~1959),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1959~1964),开始用于生产 20世纪70年代, 集成电路开始大规模使用,开始有了微型计算机. 目前的计 算机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并且大规模运用于各行各业.
ODD
CONFIDENTIAL
ODD:光驱.目前分为DVD-ROM, Combo, DVD-RAM, Super Multi等,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蓝光DVD
Battery
电池,笔记本可便携的主要原因.主要根据容量的大小来区别,从3 cell~12cell不等,主要厂商:Samsung, S anyo, Sony等
BIOS 升级:现在的BIOS芯片都采用了Flash ROM,都能通过特定的写入程序实现BIOS的升级,升级BIOS
主要有两大目的: 免费获得新功能, 修正已知Bug.
目前市面上较流行的主板BIOS主要有 Award BIOS、AMI BIOS、Phoenix BIOS三种类型。Phoenix BIOS 多用于高档的原装品牌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其画面简洁,便于操作。 MICOM :Micro Computer,微型处理器,其实作用跟EC (Emended Controller)芯片是一样的,主要控制Keyb
DIA, SIS, VIA etc.
LCD LCD是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 主要的参数: 对比度,亮度,信号响应时间,可视角度等, 目前的发展趋势LED取代L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97 Codec
PCI Sockets
PCI bus 33MHZ 32bit
FLOPPY
Parallel Part
Serial Port A
Serial Port B
SMSC LPC
Keyboard/mous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PU CPU是PC的主控部件,.它主要和CHIP SETS聯 系,內部集合有高速的 Cache .
AGP (圖形加速接口) AGP是由Intel開發的圖形加速接口,該接口讓視頻處理器与 系統主內存直接相連,避免經過窄帶寬的PCI總線而形成系
統瓶頸,而且系統主內存 可以共享給視頻芯片,在顯存不足
情況下,可調用系統主內存. 擴展槽規格 AGP 2X: 32位, 總線速度66MHZ*2, 帶寬508.6MB/S PCI總線
就是用來插AGP顯示卡用的.(短褐色的插槽)AGP插槽是顯示卡與 其他設備進行數據交換的橋樑.它的頻率是PCI頻率的兩倍.顯卡 的接口由ISA升級到EISA,VESA,PCI,直到目前廣泛采用的AGP. AGP 4X顯卡的引線分成三部分,而AGP 2X規格的顯卡只分成兩個 部分. 即加速圖形端口,它通過專用的AGP總線直接与北橋芯片相連, 所 以AGP顯卡的傳輸速率大大超過与其他設備共享總線的PCI 顯卡. 5. PCI插槽: 很多聲卡 网卡和SCSI卡都采用此接口, PCI插槽的工 作頻率為33MHZ.
PCI标准: 白色 长度:8cm 120引脚 数据传输率:132Mb/S (32*33/8=132Mb/S) (每秒可发出33/*106个脉冲,每个脉冲每次传送32个二进制数 据位.)
LPC部分:
在微机系统中, 中央处理机和主存传送信息流是最快的,外设和中央处 机传送信息相对慢一些.而LPC是负责外设与South Bridge之间的信息傳送. LPC:主要控制一些偏低速的外设.
FLOPPY Serial Port A Serial Port B
SMSC LPC
Parallel Part Keyboard/mouse
IDE接口 一個IDE接口可接兩個設備(如一个硬盘和一个光驱,或兩個硬盤 或兩個光驅.
顯示卡:
一說到顯示卡和顯示器,就不能不提到這幾個名詞:分辨率,點距,色深,刷新 率 分辨率:也解析度,是指顯示卡在顯示器屏幕上所描繪的點的數量. 點距:即顯示器上相鄰兩點間的距離.在屏幕大小不變的情況下,點距越小,能 顯示的點就越多.相應的所顯示的圖像的精度也就越高. 色深:是指某個確定的分辨率下,描述每一個像素點的色彩所使用的數據的長 度,單位是”位”(bit).它決定了每個像素點可以有的色彩種類. 刷新率:就是指顯示器每秒描繪多少次圖像.也就是圖像在屏幕上更新的速度 以HZ為單位.刷新率越高,我們眼睛所感覺到的閃爍就越小.一般認為 70~72Hz的刷新率即可保證圖像的穩定.
因此,芯片組的類型將直接影響主板的性能.
>主板上最重要的部分是CHIP SETS,它決定了主 板的性能 主要包括南,北橋..
CPU PGA Socket
Processor System Bus 133/100Mhz AGTL+
DVO Connector AGP Connector •AGP2.0 Compliant •4X Support Graphics Performance Accelerator VGA Connector
显卡性能指標: 1. 显示数据位数 2. 显示控制与加速芯片的数据处理能力. 3. 显示内存容量. 4. 显示速度.
微机自檢流程:
加电进入自检入口 Y 微处理器测试 Y ROM BIOS代码测 试 Y CRT接口测试 Y 中断控制器测试 Y 定时计数器测试 Y
N
停机 N
停机
一长两短报警 N 显示 ”101”Error N 显示 ”101”Error 显示 ”301”Error 显示"801"Error
集線器,I/O Controller Hub ), 將北橋芯片稱作GMCH.
南橋芯片管理IDE,PCI總線與硬件監控;北橋芯片負責管理 AGP總線以及內存間的數據交流.在英特爾的I81X芯片組 中,它們分別叫做GMCH和 ICH,而合稱就是芯片組.
3. 主板供電電路
4. AGP插槽: 這是一種為了提高視頻帶寬而設計的總線規範.AGP 插槽
MCHx
Memory
Hub Interface
GPIO
AC’97 Codec(s) Support 2/4/6 Channels LAN - 10/100 & PNA Enhanced SMBus/I2C
ICH2
Power Management Clock Generator Power Planes
5. 數据總線寬度 數据總線負責整個系統的數據流量的大小,數據總線寬度則決定了CPU与 內存及輸入/輸出之間一次數据傳輸的信息量. 6. L1 高速緩存&L2 高速緩存 CPU內置高速緩存可以提高運行效益. 芯片組部分 芯片組是主板的靈魂,決定了主板的性能,主板上的芯片組又稱之為控制芯 片組,提供了主板所需的完整核心邏輯.主板上的芯片組由北橋芯片和南橋 芯片組成,其中北橋芯片負責管理Cache 支持內存的類型及最大容量 是否 支持AGP加速圖形接口. 對USB接口和ACPI(高級電源管理)的支持以及是否包括KBC(鍵盤控制模 塊)和RTC(實時時鐘模塊)由南橋芯片決定.
以下是APPLE主板架构圖:
PGA370 Processor
Host Bus 66/100MHZ ______ 64bit data DIMM socket AGP North Bridge (GMCH)
Hublink Bus 66MHZ Source
USB Parts
South Bridge (ICH)
•DATA •ADDRESS
•CONTROL
•POWER •GEND
以下對PC架構組成部分加以說明:
CPU的相關指標: 1. 主頻 倍頻和外頻
CPU的頻率就是主頻,是由系統總線的頻率(外頻)乘以一定倍數(倍頻)得
到的.一般說來,.主頻越高,CPU 的速度越快.外頻是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 倍頻則是指 CPU外頻与主頻相差的倍數.
常用存儲器分類,圖示如下:
存儲器
內部存儲器
外部存儲器
隨机存儲器
只讀存儲器
磁盤存儲器
光盤存儲器
SRAM
DRAM
EPROM
E2PROM 硬盤
軟盤
CD
DVD
內存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RAM(隨机存取存儲器),另一類是ROM(只讀存儲器)
電腦上用的內存條分別為SIMM接口類型和DIMM類型.SIMM是 Sing-in Line Memory Medule的簡寫,即單邊接觸內存模組, 用30針的SIMM接口,而在Pentium中,應用更多的則是72針的 SIMM接口.DIMM是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的簡寫,即 雙邊接觸內存模組,也就說這种類型接口的內存的插板的兩 邊都有數據接口的觸片.通常為84針,但由於是雙邊的,所以 一共有84*2=168線接觸,故而人們經常把這种內存稱為168 線內存.
6. AMR插槽: 全稱是(Audio/Modem Riser),用以插入聲卡 或Modem卡. 7. 內存插槽: 按所接內存划分,內存插槽包括EDO SDRAM和DDR等.目前常用的是SDRAM插槽,有168個 引腳. 8. IDE和軟驅接口: IDE接口用來連接硬盤和光驅,軟驅接 口則用來連接軟盤驅動器. 9. BIOS: 是一塊裝入了啟動和自檢程序的EPROM和 EEPROM集成電路.
2. 擴展總線速度
擴展總線指的是微机系統的局部總線,如PCI總線. 平時用戶打開電腦机箱 時,總可以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東西叫做擴展槽, 上面可以插顯卡 聲卡之類的模塊,擴展總線就是CPU用以聯系這些設備的橋梁. 3. 工作電壓 即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
4.
地址總線寬度
地址總線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換句話說就是CPU到 底能夠使用多大裕容量的內存 .
Muxed
GMCH 845
544 BGA
SDR Memory Bus 133/100Mhz
MCH MCH 815 815 SDRAM 544
544 BGA BGA
ICH2 Hublink I/F
AGP
USB 4 Ports/2 Controllers ATA-100 Primary Secondary
下面的針.
B.一類是SLOT結構,也可以稱為插槽,集成有CPU的電路板通過下方的金 手指和插槽相連.
現在的SOCKET插座都是ZIP(ZERO INPUT POWER零插力)插座SLOT
SLOT結构的CPU插槽,是豎立的插卡槽,安裝方法与插卡相 同.
2. 芯片組: Intel将他們的南橋芯片称作ICH(輸入輸出控制
PC 架構介紹
1. 了解主板的主要組成部分
目 的
2. 了解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計算机系統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 硬件部分包括主机和外設. 主机包括CPU 內存儲器 I/O接口 總線和電源.
軟件部分包括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主板的組成
1. CPU插槽:
CPU插槽的結構是與CPU的類型相吻合的,主要分為兩類. A.一類是SOCKET 結構,可以稱為插座,CPU和插座間接觸的部分是CPU
PC I總線能支持 32位 64位處理器,具有較高的處理能力,一
般稱為高端總線,它對CPU的依賴逐漸減弱,PCI總線甚至不 依賴于任何CPU.
PCI(Poripheral Connect Interface)总线,专为32位数据通道而 设计,总线帶载 能力強.
PCI總線頻率為33MHZ,可升級到66MHZ,PCI是32位數据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