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灾防治(最新版)

合集下载

2024年煤矿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建设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市矿井防治水有关制度,保证我市煤炭工业安全有序地发展,掌握矿井水害规律,研究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防治水害的方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每一受水害威胁的矿井都要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综合防水措施。

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二、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配备有效的探放水设备。

培训探放水设备操作人员。

三、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负责对本辖区内有水灾威胁矿井进行监督、督促各类防水煤柱设计、防治水措施的上报工作,并按审批权限上报审批。

市局负责检查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四、每一矿井每年雨季前要组织一次防治水全面检查工作。

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矿负责对重点受水患威胁矿井的检查工作。

五、矿井必须配足排水管路、排水设备、防洪抢险物资,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负责对该项工作的检查。

六、各类矿井必须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建立相关档案。

七、矿井应组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查明矿区内报废小井充水情况与矿区开采关系,查明地表水体、含水层与隔水层、小井老窖、各类导水构造等对矿井影响情况,并制定措施。

八、矿井应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建立观测台帐。

九、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水文情况不清的矿井,要进行补充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并按地质规程要求报批工程设计。

十、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包括,防顶板突水、防底板突水、老空水、断层水、冲积层水、钻孔水等,每一矿井必须根据该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探、放水措施,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一、凡在煤层露头风化带,含水、导水、与富水层相接触的断层,矿井水淹区,受保护的地表水体、井田技术边界等地段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各类防水煤柱必须经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尺寸大小和留设方法。

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二、矿井要建立水害预报上报制度,矿井每月向县(市)区局汇报一次,国有地方煤矿每季向市局汇报一次矿井水患情况。

矿井水灾防治

矿井水灾防治

矿井水灾防治在矿山生产中,水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容易造成生产设备损坏、矿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给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矿井水灾防治是防止矿山水灾发生,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

一、矿山水灾的原因水灾是矿山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地质构造矿山地质构造、断层、褶皱等地质因素引起水流方向改变、形成大量的地下蓄水体,导致水灾发生。

2、地下水文矿山地下水位较高,一旦发生暴雨天气,地下水流不畅会引起水灾的发生。

3、人为原因有些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为了提高采矿效率,清理矿床下方的块石或填矿灌浆,导致水流通道被封堵,引起了严重的水灾。

二、矿山水灾防治对于矿山水灾防治,应根据矿山各自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检测监测和对矿山地质、水文条件等进行定向、逐步调节,积极开展地下水治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降低水灾的发生,以保持矿山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地下水位的降低和控制一般情况下,调整矿山地下水位,使其落在必要的范围内,如在地表流向矿山内的主要水流领域内逐步降低地下水位。

对于局部地下水位高、水流不畅的地区,采取防渗堵水、抽水排涝等措施,避免矿泉水、洪水等外来水源注入矿山。

2、地下排水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传统的排水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矿山的要求,在矿山地下排水设备更新和改造的过程中,应根据矿山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设备,合理的布局,增加系统的自动控制。

给排水系统应采用光纤、无线通讯等新技术,建立远程监控管理平台,及时得到水工安全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灾防治能力。

3、地质探测技术和建模预测技术的应用矿山水灾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预测水灾的发生及其扩散情况。

预测技术包括:二次岩溶、地震监测、遥感技术、数值预测等方法。

通过这些技术可对矿灾时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精确预测,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

三、结论矿井水灾防治是矿山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综合运用水文地质、水文物理、工程力学、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理范文(二篇)

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理范文(二篇)

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理范文矿井水灾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涌入和积聚,导致矿井内部发生水灾的现象。

矿井水灾的发生不仅对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对矿井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矿井水灾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等方面对矿井水灾的防治进行探讨。

一、矿井水灾的原因分析1.地质因素:矿井所处的地质构造状况、岩石的渗透性和层位的破裂等地质因素是导致矿井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矿井开采过程中遇到含水层、裂隙岩层或渗水沉积层时,地下水会通过这些渠道进入矿井,引发水灾。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矿井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制度,没有及时清理矿井内的积水,疏于维护和检修矿井降水设备等,都会增加矿井水灾的发生概率。

二、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勘探和设计:在矿井开采前,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全面了解地下水位、渗透性和压力等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支护方案,以减少地质因素对矿井水灾的影响。

2.强化矿井降水设备建设:完善矿井降水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及时排水。

矿井降水设备包括水泵、排水管道、矿井喷射压力泵等,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防止设备故障或堵塞。

3.加强巡查和监测:加强对矿井水位、地下水压力和渗流量等的巡查和监测工作,及时获取相关数据,做好预警工作。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灾发生。

4.加强矿井排水管理:对矿井内的积水要及时清理和处理,确保矿井的排水通畅。

要提高矿井中的排水效率,采用有效的排水方法,减少地下水的涌入。

三、矿井水灾的处理方法1.应急排水:当矿井出现水灾时,要及时进行应急排水。

首先,关闭进水口,防止更多的地下水涌入矿井;然后,利用矿井降水设备进行排水作业,将积水迅速抽出;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钻孔排水、井下堵水等,加快矿井水灾的处理速度。

2.灌浆固化:在矿井水灾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灌浆固化的方法来封堵地下水渗漏点和裂缝,防止地下水进一步涌入矿井。

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

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

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
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防治水害的措施可归纳为“查、探、放、排、堵、截”六个字。

(1)查: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强水害预测,制定并实施防治水的规则。

(2)探:“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接近水淹或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

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前进。

(3)放:将威胁性水源采用地面打钻抽水、井下巷道疏水、井下钻孔疏水、立井泄放水等方法,全部或部分疏放掉。

是消除水患的有效措施之一。

(4)截: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的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它地区,是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

(5)堵:是将水泥砂浆或化学浆堵水材料通过钻孔注入到渗水的底层裂隙、溶洞、断层破碎带,使其凝结硬化,将裂隙、裂缝和溶洞充填,达到堵水目的,是防治水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6)排:为防止矿井水灾,矿井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

煤矿地上井下的防治水的设备设施,如水泵、水管、水仓、防水煤(岩)柱、防水闸门、水闸墙以及疏水渠道等,对防治矿井水害十分重要,煤矿职工要爱护,发现
问题要及时或采取相应措施。

2024年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度范文1、矿井每年必须编制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2、矿井每年雨季必须对井上、下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安全程度评估。

评估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整改。

3、矿井必须有水文地质和矿区范围内老窑积水资料,对地下水进行探、防、堵、截、排综合措施。

4、地面防治水:(1)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井口,建筑物必须修筑堤坝、沟渠、疏通水路;(2)井口附近和塌陷区内外的积水或雨水可能侵入井下时,必须修筑排水工程;(3)有滑坡危险的地段,必须制定防止滑坡的技术措施;(4)地面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闭;(5)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6)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

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5、井下防排水制度:(1)井下主要水仓必须有主水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外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

新建、改扩建矿井或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

主要水仓的总有效容积不得小于4h的矿井正常涌水量。

采区水仓的有效容积应能容纳4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2)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能力要符合设计;(3)排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4)主要泵房至少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应高于水泵房地面____米以上,另一出口通井底车场,且应设防水密闭门、防火门;(5)泵房和水仓连接通道应设置防水闸门;(6)水仓沉淀池每年至少清两次淤泥;(7)在建矿井在永久排水系统形成前,各施工区必须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并保证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6、井下探放水制度:(1)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2)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3)探水作业必须编制操作规程;(4)用钻孔放水时必须设2024年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度范文(二)矿井水灾是指在采矿过程中由于矿井内部积水造成的灾害事件。

2024年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三篇)

2024年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三篇)

2024年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水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在煤矿建设和生产时期,常常会遇到水的危害,发生程度不同的透水事故。

轻者造成排水设备增多,费用大,原煤成本高,生产条件恶劣,管理困难,采区接续紧张,影响生产建设的发展;重者直接危害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造成伤亡或淹井事故。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对待矿井水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项防治水工作如果零打碎敲,水来堰挡,盲目施工,就不能取得优益的效果。

因此,在《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矿务局、矿都必须编制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由矿务局局长、矿长负责组织实现,每年在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在规划治水工作时,应在调查矿区或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防治与井下防治、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分别采取防、疏、堵、截的方法,予以治理。

对于排出地面的矿井水,统一规划,综合利用。

同时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别轻重缓急安排防治水的各项工作,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研究矿井水的最终目的是搞清水的来龙去脉并与之作斗争,以便根据矿井具体条件,订出合理的措施,从而预防和消除矿井水的威胁。

矿井水的防治措施虽有多种,但是概括起来,可分为矿井防水和矿井排水两大类型。

前者是用各种方法不让水流入矿井或尽时减少它的流量,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措施;后者是利用巷道排水沟、水仓、水泵及其它管路来排队矿井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措施。

矿井防水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措施,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可以解决只靠排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在经济上更为有利,这正是在矿井水防治工作中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因所在。

如,防水可以减少矿井涌水量,节省排水费用,为采掘工作创造安全有利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能防止一切偶然事故的发生。

2024年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二)一、引言近年来,矿井水灾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最新矿井水灾防治

最新矿井水灾防治

7、工作人员要熟悉透水预兆和 避灾路线,当发现透水预兆或发 生大量涌水时,应立即报告调度 室采取措施,并安全撤退
(四)放水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1、放水前应进行水量、水压及 煤层透水性试验;
2、应根据矿井排水能力的大小, 用闸门控制放水量,以免造成水 灾;
3、放水时应注意水量变化,当 放水眼停止出水时,应分析情况, 如果顶眼、中眼都不出水时,应 在底部打眼放水,如底眼没有水, 方可掘进巷道;
水珠由煤岩壁裂隙渗出,而不是 空气中水分遇低温煤岩壁形成的, 则是真挂汗
水叫
水叫声是高压水向煤体裂隙挤压 时与煤体摩擦发出的声音,说明 采掘工作面与高压承水区接近了
空气变冷、出现雾气
空气变冷、出现雾气说明距地下 水体不远
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
顶板来压、淋水加大
溶洞水、老窑积水
如果出水有臭味、发黄、发红等, 说明离溶洞水、老窑积水不远
4、放水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瓦 斯和通风情况,防止硫化氢、二 氧化碳和沼气等有害气体危害。
(五)《煤矿安全规程》对排 水系统的要求
1、水仓:主要水仓必须有主仓 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 一个正常使用。
矿井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 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 8小时正常涌水时
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m3/h时,主 要水仓有效容量
5、打钻过程中,如发现煤、岩 变松或沿钻杆向外流水超过正常 打钻供水量时,必须立即停钻, 不得移动或拔出钻杆,派人监视 水情,并报告调度室。情况危急 时,必须立即通知所有受水威胁 地点人员撤离,采取紧急措施
6、钻孔接近老空区,估计有可 能涌出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时, 必须有瓦斯检查员或救护队员现 在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发 现有害气体超过规定时,立即停 电、撤人,并报告矿调度室处理

矿山防治水(最新)

矿山防治水(最新)

二. 矿井水害的形成条件
2 矿井充水通道
2.1.断裂构造(断层)
断层是矿井充水的重要通道,地下水、地表水,甚至大气 降水都可能沿导水断层渗入或涌入矿井。
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断层的导水和储水作用 (2) 断层缩短了煤层与对盘含水层的距离 (3) 断层降低岩层的强度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治理矿井水的重要原则。 矿井水的防治处理方法很多,总起来讲有地面防水、 井下防水等。
三、矿井水的综合治理及实例
(一)地面防治水 地面防水是指在地表修筑排水工程或采取其他
措施,以防止大气的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含水层或直 接渗入井下,从而减少了矿井涌水量,防止井下灾 害事故的发生。
三、矿井水的综合治理及实例
(二)井下防治水—1、地下水
疏放地下水是从消除水源威胁着手防治矿井水的积 极措施,包括老窑、采空水的探放;矿床顶板水的疏 放;矿床底板水的疏放。从而把地下水水位降低到安 全水位以下,或者予以疏干,达到矿井安全生产的目 地。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与“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2、留设防水矿柱
在受水害威胁的地 段,预留一定宽度和 高度的矿层不采,使 工作面和水体保持一 定的距离,以防止地 下水溃人工作面,这 部分不采的矿层叫防 水矿柱。
三、矿井水的综合治理及实例
(一)地面防治水 3.挖沟排(截)洪
位于山麓或山前平原的 矿区,雨季常有山洪和潜 流进入矿区,淹没露天坑、 井口和工业广场,或大量 渗入造成矿井涌水。一般 应在矿区上方,垂直来水 方向修建大致沿地形等高 线布置的排洪沟,拦截泄 水和浅部地下水,并利用 地形的自然坡度将水引出 矿区。
流、湖泊、水池、水库等地表水.可通过一 定的通道进入矿井,成为矿井充水的水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水灾防治(最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397矿井水灾防治(最新版)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地下水进入采掘工作面的过程称为矿井涌水。

矿井涌水的形式有缓慢的进入,也有突然的涌入。

后者因水量大、来势猛,故称矿井突水,危害极大。

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会发生水灾。

水灾的危害极大,不仅可能淹没工作面、巷道,甚至可能淹没整个矿井,造成伤亡事故。

防治矿井水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矿井正常涌水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经济有效地预防水灾,首先应查明矿井的涌水水源。

一、矿井涌水水源1、地表水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以及水库、山洪等,这些水源一旦进入井下都可能形成水灾。

地表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雨季降雨量猛增,河、湖水位上涨,山区就可能形成洪水,威胁矿山生产。

因此,应向气象部门咨询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雨季来临的时间、地区最大降雨量、历史洪水位标高和波及范围等,同时要弄清地表水与矿体的相对关系,以及水体下部岩石的透水性等。

在开采距地表近的上部矿体时,地表水有淹井的危险,它多从井口和塌陷区进入矿井,有时雨水和黄泥一起涌入采场,对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地表水如通过断层,裂隙,石灰岩溶洞等与巷道相通。

则可能造成突然透水事故。

2、含水层水含水层水包括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是矿井涌水最直接最常见的主要水源,特别是岩溶水。

其水量大、水压高、来势猛、涌水量稳定、不易疏干。

因此其危害性大,应予以特别注意。

在矿区范围内有石灰岩层,砾石层及流砂层时。

都有可能含有大量的地下水、特别是厚的纯质灰岩,岩溶现象十分发育。

含有更多的积水,如奥陶纪石灰岩,长心组及茅口组灰岩都是主要强含水层、当掘进巷道时。

遇到这种积水就会造成突然透水事故。

3、大气降水的渗入大气降水是很多矿井涌水的补给水源。

特别是开采地形低洼埋藏深度较浅的矿体更是如此、大气降水的渗入量与地区的气候,地形,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有关。

当成为矿井涌水水源时矿井涌水的程度与地区的降水量大小、强度和延续时间有关,矿井涌水量随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4、废旧巷道及空区积水过去的采空区及废弃巷道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常常有大量积水,这种涌水的特点是:水量大、来势猛、破坏性大、酸性强、具有腐蚀性。

而且常伴随有毒有害气体涌出。

是防水灾工作中应重点注意的防治对象。

对某一矿井来说可能是上述某一种水源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水源同时起作用。

因此在分析矿井涌水水源时。

应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找出主次关系以便对症下药。

二、矿井涌水通道矿井水只是构成矿井涌水的一种潜在威胁,矿井是否涌水关键还取决于是否有通路把水源和矿井沟通。

一般来说矿井涌水通道有以下几种、(1)、岩层的孔隙岩层孔隙的透水性能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和连通的情况。

(2)、岩层的裂隙岩层的各种裂隙包括风化裂隙、成岩裂隙和构造裂隙都能构成矿井涌水的通路。

对矿井威胁最大的是构造裂隙(断裂),其中包括各种节理、断层和巨大的断裂破碎带。

构成断裂不仅本身具有较强的富水性而且往往是导致各种水进入矿井的良好通道,因此其危险最大,应予以高度重视。

(3)、岩层的溶隙溶隙主要出现在碳酸岩类岩石中沿断裂、节理裂隙的层面。

其中可赋存大量的水或沟通其它水源,当巷道接近或揭露它们时易造成突水事故。

(4)、人为因素造成的通道如勘探中一些未封闭或封孔质量不高的钻孔,可能把矿层顶、底板含水层或地表水体沟通引起矿井水量增大,又如采矿活动使岩层顶板产生冒落从而使上覆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甚至地表水流入坑道。

三、影响涌水量大小的因素1、覆盖层的透水性和围岩出露条件覆盖层的透水性好则补给水量和井下涌水量大,一般认为矿区内若分布有大于5米的稳定的弱透水层时,就可有效地阻挡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下渗;透水的围岩在地表出露面积越大,则接受降水和地表渗水就越多,井下涌水量也越大。

2、地形条件矿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时涌水量通常较小,由于排泄条件良好,水可以由平硐流出,补给水渗透对矿井涌水的影响也不大。

而开采深度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矿体,或位于河谷凹地以及地形低洼地区的矿床时,涌水量会比较大,特别是在暴雨期间,矿井涌水量可能大为增加。

3、地质构造条件断裂面力学性质的不同和同一构造体系不同部位对矿井涌水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如张性断裂面对矿井涌水的影响大于压性断裂面的影响,又如断层交叉点导水性好,突水性强。

四、地面防水地面防水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地面河流、池沼等积水以及暴雨季节的洪水突然灌入井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井下。

1、制定防水计划、建立防汛组织在制定防水计划时,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对矿区的地貌、地质构造、地面水流系统、降雨量、融雪量以及山洪的水流分布、最高洪水位等都要作详细的调查,也要探明各种透水通路,建立由矿领导负责的专门防汛队伍,其职责是向领导提出各种可能发生水患因素的调查报告和防水计划,并且要组织防水工程的施工以及准备防洪抢险的物资和设备。

2、合理确定井口位置矿井的井口、平硐出口以及矿井出口的标高、以及地面主要建筑物的地基的标高、都应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以免在雨季山洪暴发时地面洪水灌入井内或冲垮地面建筑物。

如果受其它条件限制,井口标高在最高洪水位以下时,必须修建防洪堤坝、排水沟等工程,确保井筒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3、修建引洪工程为了截断山洪、防止大量雨水汇集矿区、可在矿区边缘或漏水区的上方迎着来水方向修建人工河道和引水工程,把山洪引出矿区。

4、河流改道当矿区地表有河流经过时、河流渗水会对井下构成威胁,河流改道是防止河水渗入井下的最有效的方法。

所谓河流改道、就是在河流流入矿区以前、选择合适的地点修筑堤坝,截断原有河道,使河水绕开矿区而行,但是河流改道的工程量大、投资多、影响面大,要慎重考虑,要注意河流改道后河水不会再渗入井下。

所以坝址和人工河道的位置都要选在矿区隔水岩层的上部或外侧,修建人工河道时要注意河道的坡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冲刷或淤塞。

在确定河流改道方案时,还应考虑矿区的发展远景和工农业布局,要考虑矿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问题。

在不能或不宜采用河流改道方法时,则可在漏水地段铺设人工河床。

人工河床一般由三个分层构成:底层是防漏层、用黄土压实而成,中间层是伸缩层、其作用是防止底层翻浆,在冬季干枯时则可防止河床冻裂、用砂夹石(砂石比为3:7)铺设而成,上层是水泥砂浆及河卵石构成、能抗水流的冲刷。

5、填堵漏洞和排除积水对可能通向井下的裂隙、洞穴、废弃的钻孔以及小范围的塌陷坑,可以用土填堵、夯实并使其稍高出地面,防止水流渗入。

对于面积较大的塌陷洼地,可开凿疏水沟渠、修筑围堤,必要时可安设水泵排干积水,消除威胁。

6、留安全矿柱如果矿区地表有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不能排出或疏导时,可考虑留安全矿柱的方法隔断透水通路。

五、地下防水在采掘过程中有可能掘透压力大和固定水源相沟通的含水层和水体,形成突然大量涌水。

因此应该在坑道内采取防水措施,防止灾害的发生。

1、查明水源地下水源在没有揭露以前是看不见的。

因此应通过详细的勘测工作,掌握矿区水文地质资料,了解含水层及老窿积水情况,查明地下水源。

为查明地下水源,应通过地质水文资料,弄清冲积层的厚度及其组成,各分层的含水透水性能,掌握断层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含水及导水性质、破碎带的范围,查明矿井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数量、厚度、含水性能,以及含水层及隔水层与采掘工作面的距离,了解老窿的开采时间、深度、范围、积水区域及其分布状况等。

收集地面气象资料,降水量和河流水文地质资料,查明地表水的水量和分布范围。

在开采过程中,应观测顶板破坏和地表陷落情况,分析涌水变化并进而判断透水的可能性。

通过对探水钻孔和水文观察孔中的水压、水位和水量变化的观测,了解矿井水来源,矿井水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等。

2、超前探水超前探水,是指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用打超前钻孔的方法,对掘进与回采工作面顶板、底板、侧帮和前方端头的地质构造,含水层及废弃坑道积水的具体位置,产状和突水的可能性等做事先探查工作。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溶洞、含水层、导水断层、可能有积水的废旧井巷或空区以及其它可能突水的危险区时,都必须打超前探水钻孔,探水前进。

一般在距可疑突水源70米以外,在推进中的工作面打探水钻。

钻孔深度应经常使工作面前方保持5-20米厚的岩壁,钻孔数目一般不少于3个(断层水和强含水层水可用1个),成扇形布置。

钻孔直径应小于75mm,以便遇水时能及时加以控制。

探水作业要加强安全管理,施工中要注意下列安全事项:(1)、探水巷道一般为双巷交替前进,便于通风和抢险。

要加强巷道支护,保证探水地点、避灾路线、泄水巷道不会发生冒顶事故。

(2)、清理好泄水路线的排水沟,配置一定容量的水仓和排水设备,以便及时排出涌水。

安排好避灾路线,以便出现险情时作业人员能及时撤出。

探水地点和相邻工作点以及井口调度室要保持信号联系,一旦出水、要马上通知受水害威胁地区的工作人员撤离危险地区。

(3)、准备好木塞,以便必要时堵塞钻孔。

在积水量多水压大的地方探水时,要设套管。

钻杆通过套管打探水孔,套管上安有水压表和阀门,探到水源后利用套管放水。

(4)、探水地点随时可能涌出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因此要保证通风良好,加强对有害气体的检查,有害气体的突然出现,往往是接近积水区的先兆。

(5)、在钻进中、要密切注意钻孔情况,如发现孔内显著变软沿钻杆向外流水以及冲洗液突然增加等透空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但不能取钻、以防有害气体和大量积水突然涌出,人员不要直冲钻杆站立,待情况查明各项安全措施准备完毕确认无危险后,才能用旋转钻杆的方法,慢慢把水放出。

3、堵水堵水的目的是堵截水源使其不能涌向工作区或者使局部地区的涌水不致波及其它地区,经常采取的堵水措施是安设水闸门或水闸墙。

水闸门是用于防止井下突水威胁矿井安全而设置的一种特殊闸门,一般设在可能发生涌水需要截断而平时仍需行人和行车的巷道内,如井底车场水泵房和变电所的出入口等地点。

水闸门正常情况下应不妨碍运输通风和排水,一旦井下发生水害就可关闭,阻断水流把水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留设防水矿柱对于地面或地下的各种水源、当不能或不宜堵塞或疏干时可考虑采用留设防水矿柱的方法防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