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的形象分析全 (1)

合集下载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

11级师范一班尹宝玉 2011071026《玩偶之家》中娜拉形象分析《玩偶之家》的描写场面不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城堡,精致优雅的别墅,而是平凡普通的家庭,全剧是在海尔茂和娜拉的家里展开的,作品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小康家庭的日常生活图景,这样的图景很容易使读者拉近作品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娜拉她善良单纯,有热心肠,优雅可人,并且孝顺,更可贵的是她对海尔茂坚贞不渝的爱情。

首先,开场中娜拉对脚夫的赏赐,体现出她对于下层人民的同情与帮助,从侧面反映出了她的善良、质朴与纯真。

她的好友林丹太太向她求助,请求她劝说她的丈夫为自己在银行中寻求职位时,娜拉也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并且以实际行动帮助了林丹太太,这些都能够看出她的热心肠。

其次,在娜拉父亲重病期间,娜拉她遇到了困难麻烦,宁愿冒着名誉被毁的危险,自己假冒父亲签字,也没有把借据邮寄给她的父亲,她不想让她的父亲担心她,“难道法律不许女儿想法子让病得快死的父亲少受些烦恼吗?”这是娜拉说的话,足见她的孝顺。

但是这个优雅的可人,在家庭中却没有什么地位,她就连吃杏仁饼干都要藏着掖着,怕她丈夫海尔茂发现,这就暗示了她在家中的卑微地位。

从她的丈夫称呼她为“小鸟儿”、“小松鼠”、“乱花钱的孩子”和“不懂事的孩子”这些称呼中,就能够看出来,在海尔茂的眼中,自己的妻子就是一个大孩子,单纯可爱,不谙世事,这个“大孩子”的一切行动都要受他支配,听他指挥,他曾说“你的事情都由我做主,都由我指点”。

如果不是柯洛克斯泰以她伪造签名来要挟她的话,这长达八年之久的婚姻或许不会这么快分崩离析,娜拉她的确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孩子”,在面对债主的威逼利诱,她不知道如何应对,总说“没有的事,不会有的事”,来自欺欺人,最后她甚至想独自承担这一切的后果,以自杀来逃避现实的残酷。

其实,在娜拉身处险境的时候,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仍然祈祷着海尔茂能够坚定的同她站在一起,希望奇迹的出现,希望海尔茂是一个勇于为自己妻子承担责任的男子,但是海尔茂的表现,让娜拉彻底的明白了,她的丈夫从来就没有了解过她,她受尽了委屈,她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拯救她病危的丈夫,为了不让她的丈夫为此感到不安和耻辱,她独自一个人保守着这个秘密,后来为了还债,她做点轻巧的活计,像编织、绣花一类事情,她甚至还从事抄写工作,省吃俭用为还贷款,当她的丈夫知道真相后,却辱骂她,如同娜拉做了多么让他无法忍受的事情一般。

娜拉独立的本性特点和反叛过程

娜拉独立的本性特点和反叛过程

娜拉独立的本性特点和反叛过程娜(nuó)拉是话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觉醒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

她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反抗男权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观念,争取妇女解放的叛逆女性形象,追求人格独立,具有自由意志“精神的反叛”形象。

她也聪明活泼、美丽天真,富于诗意,追求理想。

坚毅倔强,诚恳善良,乐于助人,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同时她也富于人的尊严,具有精神反叛的特点,努力追求人格独立,平等的地位和生活的权利。

娜拉单纯善良,优雅可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海尔茂忠贞不渝的感情,她的爱是博大无私的,不求回报的。

婚后第一年,海尔茂得了重病,而医生告诉娜拉只有去南方的意大利疗养才能使他康复。

他们当时的境况十分艰难,娜拉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去借贷,并伪造父亲的签字,因为她同样不想烦扰当时已经垂危的父亲。

娜拉伪造签字触犯了法律,她无奈之下的举动却是人性中善的一面最直接的体现。

她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救治自己的丈夫,为了不让丈夫为此感到不安和耻辱,她独自保守着这个秘密。

后来,为了还债,她不得不从事一些劳累的抄写工作,省吃俭用,最后终于偿还了贷款。

始料不及的是,债主竟以她伪造签名来要挟她。

当她意识到自己保守的秘密即将暴露时,从当初的坚强果敢一下子转变为焦虑不安。

她的确是个不谙世事的“大孩子”,面对债主的威逼利诱,她不知道该如何应付,她甚至想独自承担这一切后果,以自杀来逃离现实的残酷,只为不让丈夫因此而受到任何牵连。

即使身处险境,在娜拉的内心深处,她仍然祈祷着海尔茂能坚定地同她站在一起,他们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当海尔茂从债主的第一封来信中了解到情况后,冲着娜拉咆哮不已,痛斥她是一个“爱撒谎的人”、“伪君子”,是个“下贱女人”、“犯法的人”,因为娜拉的丈夫意识到,他自己的名誉及地位受到了威胁。

娜拉的丈夫甚至觉得娜拉的“无耻”行为会影响到三个孩子,担心他们也会沾染母亲撒谎的“恶习”,还警告娜拉要远离他们的孩子。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娜拉的成长与觉醒的故事。

娜拉这个角色在剧中扮演着一个女性的角色,她是一个家庭主妇,妻子,母亲和朋友,她的形象展现出了一个富有争议性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我对娜拉形象的分析。

首先,娜拉被描绘成一个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女孩。

她经常被她的丈夫托尔维尔称为"小百灵鸟",象征着她的纯真和可爱的一面。

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都充满了乐观和善良。

她和孩子们以及好友克里斯蒂娜之间的简单而快乐的交流,展示了她天真无邪的一面。

其次,娜拉是一个勇敢的女性。

当她的丈夫生病时,她为了拯救自己的家庭甚至不惜挪用父亲的名字去借贷,这显示出了她的勇气和决心。

尽管这种行为会被一般社会所谴责,但娜拉是愿意为了自己的家庭去冒险的,她的行为提醒了观众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然而,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娜拉的形象逐渐展现出了她对于传统的反叛和对自由的追求。

在经历了与克里斯蒂娜的交谈后,娜拉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一直以来都是在过别人安排的生活。

她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被压抑在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之下,她想要寻找并掌握自己的命运。

此外,娜拉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

她开始对婚姻和家庭的概念进行反思,并质疑自己的角色。

她意识到自己一直在为别人的期望而生活,并没有真正过自己的生活。

娜拉开始寻找帮助和支持,并尝试逐渐接触外部世界的知识和态度,来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最后,娜拉的形象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最初的可爱而天真的女孩,到一个采取行动寻求自我自由的女性。

当她最终意识到她不再是孩子的玩偶,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决定离开她的家庭和丈夫时,她展示了她真正的力量和勇气。

综上所述,娜拉是一个复杂而富有争议性的女性形象。

她在剧中被描绘成天真无邪,勇敢,独立和真实的女性,她的形象演变和成长也带给观众们一些关于自由,权力和婚姻的重要启示。

娜拉的形象对于婚姻和社会地位的思考,以及对个体自由和价值的追求,都是非常有深度和意义的。

玩偶之家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

作于1879年。

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

她热烈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

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举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

如果需要,她甚至表示可以为丈夫而死。

但她的丈夫(过去的银行职员,现在的银行经理),却是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他平时管她叫“小鸟儿”、“小松鼠儿”,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举债,危及自己的社会名声和地位时,便一反常态,大骂她是“犯罪女人”,还扬言要剥夺他教育子女的权利,要对她进行法律、宗教制裁。

后来,当债主受女友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时,他又转变态度,表示要永远爱她和保护她。

经此转折,娜拉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

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恩格斯在给保尔,恩格斯的信中说:“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比起德国的小市民妇女来,简直是相隔天壤。

”这句话多半就是指娜拉这类挪威女人说的。

娜拉的形象表现了当时挪威社会的特征。

这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争取妇女独立人格而斗争的先进妇女形象,不仅是挪威文学中光辉的艺术形象,而且也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中著名形象之一,它至今仍然用以鼓舞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人民为争取自由权利而斗争。

在戏剧《玩偶之家》中,易卜生着重描写了她的“精神叛逆”。

娜拉和海尔茂生活了八年之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可悲的社会地位:结婚前,她是属于父亲的;结婚后,她是属于丈夫的。

她对海尔茂说:“你们何尝真爱过我,你们爱我只是拿我当消遣……我在家跟父亲过日子的时候,他把他的意见告诉我,我就跟着他的意见走。

……他叫我‘泥娃娃孩子’,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就象我小时候玩儿我的泥娃娃一样,后来我到你家来住着,……我从父亲手里转移到你手里。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解读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解读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解读《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解读《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于1879年首演。

该剧以家庭和婚姻关系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妇女地位的压迫和奴役。

而本文将聚焦其中的女主角娜拉的性格解读。

首先,娜拉勇敢独立的一面是人们熟知的。

在剧中,娜拉从一开始就以勇敢的态度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也勇敢面对内心的真实感受。

尽管她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里,有限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依赖使她被迫妥协和伪装自己,但是她并不甘心被束缚。

她渴望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能力,追求真正的自由,不愿沦为被操纵的玩偶。

换句话说,她具备强烈的个人主张和追求真实自我价值的决心。

正是这种勇敢独立的一面构成了娜拉深入人心的形象。

其次,娜拉天真无邪的一面也是她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可爱活泼、天真无邪。

她像一个孩子一样单纯纯真,对人对事始终保持着天真烂漫的态度。

在和家人沟通时,她总是散发出一种天真无邪的纯净善良之气。

她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梦想充满热情,对爱情充满幻想。

她的天真无邪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也让人们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关爱。

然而,娜拉也是一个善于伪装的女人。

在玩偶之家的舞台上,娜拉表现得柔弱温顺,遵从乖巧,甚至有些娇滴滴。

她故意迎合丈夫和父亲的意愿,委曲求全地满足着他们的要求。

这是她为了生存和社交需要而不得不做出的调整和变化。

她知道在男权社会里,女人需要学会如何隐忍和运用巧妙的手段去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她的伪装往往是出于无奈和保护,而非真实的内心想法。

尽管她追求着真实的自我,但她知道每一个阶段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不同的应对方式。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的性格逐渐发生了变化。

她逐渐从一个顺从温顺的妻子变成了追求内心呼唤的个体。

她通过自学读书,积极地寻找生活的意义,并逐渐觉醒了自己在婚姻中的被剥夺和束缚。

她逐渐变得有主见、有思想,对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娜拉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娜拉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简析摘要:我们都知道,在《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她的自我觉醒的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然而我们在思考对造成娜拉在家庭中玩偶地位原因时,也不难发现一些新的线索,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其人物形象和更加深入的探索其人物形象的悲剧性,而这些探索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现实启迪。

关键词:娜拉、觉醒、人性自私、悲剧命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同时也是一部社会问题剧, 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

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娜拉的性格特征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首先,娜拉的性格起初表现为无忧无虑、单纯任性。

从剧作开始她瞒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的细节中,就体现出她十足的孩子气。

娜拉出身于中等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天真、热情而美丽的女子。

她在没有出嫁之前,父亲叫她作什么,她就作什么,好似父亲的泥娃娃。

在结婚八年后,她仍然像个大孩子一样,喜欢唱歌,喜欢吃糖,有时还难免要撒娇。

她对丈夫是体贴的妻子,对父亲是孝顺的女儿,对孩子是慈爱的母亲。

她除了吃一点杏仁饼干和同阮克大夫聊聊天外,没有自己的嗜好和要求。

娜拉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合乎理想的女性,是幸福家庭的标本和象征。

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家庭,丈夫,孩子。

她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冒着违法的危险去救过丈夫。

这件事情她自己不愿意告诉别人,埋藏在心中,这是女性的喜悦和骄傲,不愿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就像一个小孩嘴里含着一颗糖一样甜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的形象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坚定、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女性。

在借债为丈夫治病,伪造保人签字、靠自己的努力按期偿还债务,在债权人的要挟和丈夫的管制夹缝中周旋的过程中,她表现得镇定、有主见,在还债过程中,她能够吃苦受罪,这些显然才是娜拉真正的性格。

玩偶之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玩偶之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玩偶之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摘要:《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影响世界文坛的重要戏剧作品,作品主要以女主角娜拉在家庭中的遭遇为主线,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男权主义的丑恶。

本文以娜拉的性格、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意识的觉醒为主线,分析娜拉的举止和思想进化对于现代家庭女性意识进步的积极意义。

一、《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分析娜拉女性意识的崛起与她优秀的人格潜质是分不开的。

这些性格基础是隐藏在娜拉心底深处的,只不过没有被激发,当矛盾冲突没有发生时,自我也未曾察觉。

但这些却是构成娜拉女性意识崛起和与玩偶之家决裂的性格基础。

娜拉对丈夫是无私的。

当娜拉得知丈夫海尔茂即将升职为银行经理时,确实也愿意表现得像个小鸟,她开心轻快的语句活脱脱地展现出一个不谙世道、天真烂漫、活在自我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并且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但其实娜拉的内在是非常善良、聪明果断,并且有担当的。

尽管海尔茂升职之前的生活困苦艰难,她还是帮助丈夫打理这个家庭。

在丈夫病重的时候借钱让他出国治病,仿冒父亲签名,用生活费补贴家用,自己找抄写工作还债。

在后来被柯洛克斯泰以此威胁的时候,她害怕连累丈夫,决定自己挺身而出独揽责任,甚至想通过自杀来承担罪名。

娜拉对朋友是真挚的。

在林丹太太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投奔于她的时候,娜拉仍然对她不离不弃,不断地说服丈夫帮忙,为林丹太太谋取一个职位,相比海尔茂对老同学柯洛克斯泰的蔑视和逃避,娜拉可谓尽心尽力地帮助自己的朋友,对患绝症的阮克医生也真诚地给予热切的关怀和帮助。

娜拉对他人富有同情心。

在脚夫拉她回家之后会多给一倍工钱;在外出买东西准备过节的时候,会捎上几块衣料、几块手绢给用人。

由此可见,娜拉是具有同情心和爱心的,而不是只顾个人利益的家庭主妇。

娜拉有强烈的自尊心。

当阮克医生向她表白的时候,她看出阮克医生爱她,但是她没有利用这样的感情做金钱的交易。

二、娜拉女性意识的出现(一)娜拉的家庭意识最初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的生活非常平静,海尔茂的经济收入水平可观,能满足娜拉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娜拉也经常向别人炫耀丈夫的能力。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1)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1)

叛逆的生命——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摘要: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叛逆女性典型。

二者之间既有着相似的处境,也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本文将对安娜和娜拉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安娜娜拉矛盾觉醒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新女性,然而,在当时伪善丑陋的上流社会,她被视为不道德的有罪的抛夫弃子的坏女人,所以托尔斯泰采取的是一种很矛盾的复杂态度。

与安娜相比,《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爱情的幻灭而产生失落感,她的觉醒和离家出走是其主体意识的复归和对自我的寻找,表现了她的精神觉醒,也是“易卜生式‘精神反叛’的体现。

一、形式上的婚姻(安娜的木偶式婚姻和娜拉在婚姻中的玩偶地位)安娜的不幸在于她和卡列宁生活宗旨的对立。

就像狄更斯说过的:“在婚姻中没有比宗旨不合更大的不幸了。

”安娜崇尚精神生活,她视真诚的爱情为精神生活的宗旨,以爱情幸福为生活的目的。

可卡列宁一出校门便托身官场,他热衷功名,那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使他变成了缺乏人的正常感情的“官僚机器”。

安娜逐渐认识到自己婚姻的不幸,于是她开始挣扎,渴求一份真诚自由的爱情。

安娜的婚姻虽然不是由父亲或者哥哥决定的,但是她的婚姻也不是爱情的产物,而是被上流社会的思想所左右的,是被别人影响的。

所以安娜起初的生活是过着一种单调乏味的木偶式的生活,可以说主宰生活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自己反倒成为受人支配的木偶。

几乎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女的时候,安娜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 20 岁的卡列宁。

但是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

相反,安娜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

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

卡列宁把安娜仅仅当成女人和孩子的母亲,是他面子的象征,而不是一个知心爱人,他从来也不知道安娜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他们在婚姻当中应享受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更应该互相给予爱和呵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拉的形象分析10级汉本一班蒲瑞雪摘要本文对《玩偶之家》女主角娜拉在不同场景的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婚姻背后的种种矛盾,使得她离家出走的根本原因以及觉醒后心理的变化。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79年创作的戏剧,她是一部及其卓越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教育剧,也是女权主义的宣告书。

它是柯洛克斯泰被娜拉丈夫海尔茂辞退为由,柯洛克斯泰为了保全职位,用借据要挟娜拉,从而引起了诸多矛盾。

短短三天,娜拉从平静的生活到最后的离家出走,人物性格变化的如此之快,甚至让人难以置信,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变化。

这就要从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来分析,所以,在这里,我来谈谈个人对娜拉的形象理解。

一.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的娜拉。

戏剧的主角,托伐·海尔茂的妻子——娜拉。

起初娜拉就给观众的影响是个美丽,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家庭主妇。

1,戏剧一开始,娜拉给脚夫小费的举动,就可以说明她善良。

本来娜拉只需要给脚夫50欧尔(挪威的一种货币单位)。

可能是因为她的心情受节日气氛的影响,她却给了她双倍小费。

在第一幕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她热心帮助昔日的同学(克里斯替纳)林丹太太找工作。

即便多年不见,也愿意把她当做多年好姐妹一样看待。

同样在得知阮克大夫在死亡线上挣扎时,她犹如亲人一样鼎力相助,并在精神上给以极大的安慰。

这一切都可以说明她的善良。

其实娜拉有这般热心并不是没有根据。

曾经在她丈夫生病后,大夫督促他们去南方休养一段时间,又提醒她不能让托伐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有性命之虞。

娜拉想说服托伐去南方,然而托伐不想为此行举债。

当时娜拉的父亲也很病重,娜拉无人能靠,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属于男权主义,女人根本就没有地位,除了欠债,娜拉也别无它法。

娜拉筹到了钱,明明是她自己借来的,却告诉托伐是她爸机会发现钱不是娜拉父亲给的,因为娜拉的父亲去世了,娜拉对钱的来路守口如瓶。

就因为娜拉有这些亲身经历。

遇到过困难,也知道这一切的悲伤与无助,所以当她看见自己好朋友无依无靠时,她愿意立马站出来为朋友排忧解难。

2,娜拉拥有传统女性的美。

娜拉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她没有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对丈夫和孩子的爱使她任劳任怨,无私地奉献自己宝贵的青春。

为救丈夫的命,她不顾自己的声誉假冒父亲的签名,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借钱一事她不想让托伐知道,因为她不想丢托伐“男人的面子”,后来林丹太太知道此事,并怀疑娜拉秘密借钱之举是否正确时,娜拉回答说:“托伐要是知道受了我的恩惠,那得多惭愧,多难受啊!”这次举动就足以说明娜拉把托伐看的多么重要。

记得有人说过“爱情是男人的一部分,却是女人整个生命的存在”。

在娜拉眼里爱情大过于天。

结婚以后娜拉的家境并不富裕,她从不埋怨丈夫,丈夫主外,她主内。

她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

她她每个月还要定期还债,她不能告诉丈夫,只有自己偷偷做一些刺绣,抄写之类的事赚取额外费用。

就如托伐回想起去年圣诞节前,一连三周娜拉都是闭门不出,独自布置房间忙到深夜。

他强调尽管娜拉费尽心思去布置,可屋里变化甚微,体现不出她的一番心血。

其实他并不知道娜拉在房间里偷偷赚取外快用以还债。

娜拉所做的这些都是因为她爱这个男人,爱惜这个家庭。

其实她像所有女人一样,也有公主病。

她喜欢托伐叫她“小松鼠”“小鸟”这些充满情趣的爱称。

她也喜欢穿新的,漂亮的衣服。

因为她知道“人靠衣裳马靠鞍”这一道理,但她为了这个家庭她不得不委屈自己,不能经常买新衣服和贵衣服,只能靠自我欺骗来安慰自己,就像她曾经对林丹太太说:“幸亏我穿什么都好看”。

在第一幕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娜拉像孩子一般的单纯。

如她第一次与林丹太太见面两人互相交谈着自己的情况,娜拉滔滔不绝地描述她自己的幸福生活,结果两人的交谈变成了她的独白,于是她向林丹太太道歉。

娜拉和林丹太太的第一次对话刻画人物性格起了关键作用,塑造了娜拉天真幼稚,以自我为中心和很少体恤他人的形象。

虽然她也想关心林丹太太的问题,却不断地把话题转移到她和托伐的生活上来。

娜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更明显的反应在她知道林丹太太的丈夫去世却没有给林丹太太写信这件事情上,直到三年后的今时今日,娜拉才表示同情和遗憾。

到此时她还没有意识去思考她个人之外的问题,她对林丹太太的丈夫之死表示同情,似乎也只是礼节。

娜拉就像是个意气用事的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全然不顾所言是否恰当。

比如她直言不讳的所林丹太太几年下来变苍老了。

而且她知道林丹太太生活拮据,她还为她和托伐有大堆大堆的钱而兴奋,意识不到她这么说可能会伤害老朋友的自尊。

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人们对她的讨厌,而是她独特的魅力使得大家包容了她的这些缺点,并从中可以看出她的天真与单纯。

从整篇《玩偶之家》中,我们可以看出可爱,活泼的外表掩饰不住娜拉的倔强,刚毅的性格。

俗话说的好:“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

”男人的成功和他的贤内助是息息相关的。

海尔茂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不仅与娜拉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分不开的,而且如果没有娜拉的倔强,刚毅的个性,海尔茂怎么会有今天,更不用说仕途的腾达了,恐怕连他的命也在那场病中搭进去了。

二,娜拉性格的弊端起初,我们看到的都是娜拉的完美小女人形象。

她的天真,贤惠,刚强。

但往文章的深处研究,我们不免会看见娜拉性格的弱点。

1,容易被海尔茂收买,贪慕虚荣。

娜拉喜欢花钱,认为买东西无需顾虑重重,而托伐花钱却比较实际,他开玩笑说娜拉是个“乱花钱的孩子”,说她一涉及居家理财的事一窍不通。

托伐断言娜拉没有金钱观念就是因为她是女人(“娜拉,娜拉,这就是女人”),这表现出他对女性的偏见。

在家中一手掌握财政状况的是丈夫海尔茂,每当娜拉不开心时,海尔茂就会给她钱,娜拉也便高兴了。

剧中这样的细节历历在目,“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啊,托伐,谢谢你!这又够我花一阵子了。

”“要是你肯答应我,我变个仙女在月亮下给你跳舞,”从娜拉抑制不住得到钱时的激动心情和低声下气地乞求的语言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地位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

娜拉没有工作,经济上完全依附于丈夫,为了要点钱支付家用,为了能多攒点钱还清债务,她不得不察言观色靠丈夫生活,完全失去了自尊和人格。

在娜拉没有结婚以前,她是父亲的意见“玩意儿”“泥娃娃孩子”,结婚以后是丈夫的“泥娃娃老婆”,从小成了玩偶的她,她或许已经打心眼里接受了这上天对女人的安排,她只好逆来顺受,习惯于这种生儿育女,夫唱妇随的小家庭幸福生活,生活中没有远大理想和追求,因而也谈不上有多大的自身价值了。

三,娜拉感情的危机第一幕出场娜拉的丈夫就温柔,宠爱的唤她“小鸟”·“小松鼠”,而且从第一幕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小女人的幸福,但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暗藏危机。

就如娜拉喜欢吃甜东西,但托伐不喜欢,所以她只能偷偷的吃,每当托伐发现,娜拉便拼命否认,直到托伐相信。

娜拉吃杏仁饼干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我个人认为为此撒谎无关要紧,也可以认为吃杏仁饼干只是细枝末节而已,而然娜拉却连这种小事都的不厌烦地撒谎。

为无关紧要的事情都需要撒谎足以深刻说明她对托伐的愧疚和他们之间紧张的关系。

情节更为严重的隐瞒真相的例子就是娜拉为了救托伐而非法借债,虽然这种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比吃杏仁饼干严重的多,是违法行为(娜拉伪造签名),但我还是可以理解和原谅娜拉的行为,因为她是出于高尚和无私的目的才会欺骗丈夫。

她之所以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托伐,她也是没有足够的信心说服自己托伐会接受这一切。

这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他俩婚姻的危机了,相爱的两个人本应该坦诚相待的,但娜拉遇到困难却没有告诉托伐,托伐也没有做到用爱去真正包容娜拉。

在第三幕中,托伐收到了柯洛克斯泰的信以后,得知娜拉借债一事,大发雷霆,不听娜拉解释,怒气冲冲地咆哮着朝娜拉吼道;“这八年的工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个犯罪的人。

真是可恶极了!哼!哼!”。

娜拉告诉托伐她爱他胜过一切,托伐让她闭嘴。

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托伐的妻子是为了救他一命才违法的,托伐却对妻子的命运漠不关心,他自私自利的性格暴露无疑,他担心娜拉一旦罪行暴露他自己会身败名裂。

托伐非但没有对娜拉高尚的动机表示理解和感激,反而吓唬她,责备她,羞辱她。

当柯洛克斯泰再来信说不在威胁娜拉时,托伐大喊:“我没事了!”反映出他在慌乱之中只顾及自己的自私行为。

表面上一对恩爱的夫妻,在遇到困难时候的所作所为就无疑的暴露了他们关系的紧张,所以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危机总会在一定的时间爆发出来的。

四:娜拉的觉醒娜拉从抱有幻想到它的破灭,思想从幼稚,单纯到成熟,从安于玩偶到奋起抗战,离家出走,这些转变表现了她思想变化的历程,促使她追求自由和独立,最终自我觉醒,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

1,幻想的破灭娜拉对生活没有什么远大目标,她只是希望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丈夫爱她,理解他,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直到危机来临时丈夫给她的是责备和漫骂,剥夺了她对孩子的教育权,甚至绝情的想把她赶出家门。

她原本以为丈夫深爱他,遇到困难他可以像男人一样挺身而出。

然而,一切和她的想象都不一样,虽然事情平息以后他又信誓旦旦的对娜拉说;“你放心,一切事情都有我。

我的翅膀宽,可以保护你。

”这戏剧性的变化更是让娜拉看清了这么多年来她一心一意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男人到底是有多么令人恶心。

她的梦碎了,她悔恨的说:“我简直跟一个生人同居了八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

喔,想起来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这时的娜拉已经看清楚自己只是这个男人多年来的玩偶,她不能再这样没自尊的攀附着一个男人过活。

2,对法律,宗教信仰的思想在第一幕中,柯洛克斯泰告诉娜拉伪造签名无论是多么高尚的原因都是违法的,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她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没有人性,不讲理的法律,“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的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

”在娜拉心里情大于理。

在海尔茂企图借宗教来说服娜拉时,她不屑一顾的说:“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

……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3,追求自由,平等的个性娜拉觉醒后意识到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并且迫切去寻求自由的个性,体现当时女性拜托家庭束缚,追求自由的思想,体现了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潮。

一系列的事情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承重的打击,平静的心里起了波澜,原本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变成了一个安静成熟,坚强,觉醒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

当她认清自己的玩偶地位,她向海尔茂及身后的社会发起了独立宣言:“首先,我是一个人。

和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娜拉反叛传统的婚姻道德,走出不自由的家门,试图在未来的生活中,实现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总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一个美丽,善良,热情,倔强,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新女性形象,是值得我们每个读者好好去品读的一个典型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