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

合集下载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Terracotta_ArmyTerracotta_Army1. 背景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内的一组重要文物,它们是秦始皇陵墓室的守护者和军事陪葬品。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于1974年被偶然发现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目前,这些兵马俑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

2. 兵马俑的规模和结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一组规模巨大的陶俑,用于模拟古代的军事阵列。

根据考古发现,整个兵马俑遗址占地面积约20,000多平方米,包含三个坑道和数千个陶俑。

根据现有发掘情况,主要有三个陶俑坑:坑一、坑二和坑三。

•坑一:位于秦始皇陵的东部,占地约14,000平方米。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已经发掘了一部分坑一内的兵马俑,发现了数千个兵马俑和战车。

这些陶俑栩栩如生,按照军事阵列的形式排列。

•坑二:位于坑一的北侧,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在坑二中,发现了一组战车和士兵陶俑。

士兵们栩栩如生,手持不同的武器,并按照军事阵列的形式排列。

•坑三:位于坑一的北部,面积为约5,000平方米。

坑三相对较小,其中发现了数个战车和士兵陶俑。

3. 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秦始皇陵兵马俑精细的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陶俑采用了几何测量,使用不同模具进行生产。

各个陶俑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构造模型: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和尺寸要求,制作出木质的轮廓模型,模型上标示出各个身体部分的位置和比例。

2.分工制作:接下来,根据模型,将陶塑师分工制作,每个人负责制作不同身体部分的陶俑。

3.组装:完成各个部分后,将各部分进行组合。

陶俑的身体通常是分部位进行制作,如头、手、躯干、腿等,然后通过卡榫或焊接等方式进行组装。

4.修整与雕刻:陶俑的组装完成后,人工进行修整和雕刻,使其形象更加逼真。

5.上色与装饰:最后,对陶俑进行上色和装饰,增加其细腻度并体现不同军队的服饰和标志。

秦始皇兵马俑详细介绍

秦始皇兵马俑详细介绍
二、兵马俑的规模
秦始皇兵马俑共分为三坑,分别是壶口遗址、坑中遗址和坑外遗址。其中坑中遗址是规模最大的一块,包含数千个精美绝伦的陶俑,代表着秦代的军事力量和陵墓建筑技术。这些陶俑栩栩如生,造型逼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陶俑雕塑艺术水平。
三、兵马俑的发现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陕西省农民在地下打井时偶然发现的。此后,历经数年的严格考古挖掘,使得这一伟大的古代文化遗产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六、兵马俑的旅游价值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秦始皇兵马俑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国传统的陶俑艺术,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探寻古代帝王陵墓的秘密,感受历史的厚重。兵马俑周边建有完善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
七、兵马俑的未来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镇国之宝”,将继续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添新的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秦始皇兵马俑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继续为世人所瞩目和传颂。
秦始皇兵马俑详细介绍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陶俑群,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该项建筑规模宏大,历经两千多年仍保存完好,堪称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巅峰之作。兵马俑是中国第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遗址之一。
一、兵马俑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研究,秦始皇兵马俑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始建于前221年至前208年时数十年。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守护者,在当时被用来驱逐邪恶、保护陵墓,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
四、兵马俑的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不仅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不仅展示了秦代的军事装备和战争方式,更反映了古代中国封建帝制的政治形态和统治制度。因此,兵马俑被誉为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代表作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军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秦始皇兵马俑资料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资料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资料简介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博物院内。

它们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代陶俑群。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艺术和军事科技都具有重要意义。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始创者,为了保护自己在来世的统治地位,秦始皇下令建造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被安置在秦陵附近的地下临时宫殿内,按照系统的阵列方式,分为三批并逐渐完善。

第一阵容约于公元前246年开始建造,第二阵容于公元前206年开始建造,第三阵容因公元前210年秦朝的灭亡而未能完成。

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庞大,据考古学家估计,整个陶俑群共有8000多个陶俑,包括步兵、骑兵、车俑和军官俑等不同类型。

这些陶俑高度逼真,规模各异,最大的陶俑达到等身高的1.8米。

它们被制作精细,每个陶俑都有独特的面部表情、服饰和装备。

这些陶俑是通过对封建社会的人身体特征进行塑造而完成的,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士兵的外貌特征,还为历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的宝贵资料。

在兵马俑的陪葬坑中,陶俑们被有序地摆放成军队的阵型,每个陶俑都有明确的角色和职责。

兵马俑们穿着精美的铠甲,手持不同的武器,包括刀、剑、戟等。

他们分布在地下空间的不同位置,其中一些甚至是有序地埋伏在地面上方以提供战术优势。

这种三维的战术布局对于研究古代军事战争的智慧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秦始皇兵马俑的陪葬坑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包括铜剑、古代兵器、疑似军事或礼仪用具等。

这些陪葬品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貌。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从建造的规模和精细程度来看,它是古代社会最具代表性和技术成就的产物之一。

它们的发现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艺术和军事科技有着重要的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总结起来,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代表了古代中国封建时期的士兵形象和战争技术。

秦陵与汉陵的比较

秦陵与汉陵的比较

秦始皇陵与西汉帝陵异同的比较分析作者:袁仲一来源:《秦文化论丛》第八辑汉承秦制已是学术界公认的定论,但反映在帝王陵的建制上,汉陵有哪些是承袭于秦?又有些什么新的创建?这对于进一步了解汉承秦制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拟根据文献及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现将秦、汉帝陵的异同分述如下:一、陵墓秦始皇陵和西汉诸陵的墓穴均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土圹,四面有斜坡形的墓道,主墓道在东边,墓向坐西面东。

墓穴上部有高大的封土,封土的形状呈覆斗形。

始皇陵的封土中腰有两层阶梯,西汉帝陵的平陵、康陵及李夫人和孝宣许皇后陵等的封土亦明显地看出为层台状。

这种形状,有的先生认为“可能是仿造山形筑坟所致”。

我觉得也有可能是模仿层台建筑。

因为整个陵墓是象征死者生前的宫殿。

秦、汉帝陵的封土上再无其他建筑,这与以前各代在墓上建有享堂的情况完全不同。

陵墓规模,秦始皇陵较西汉诸陵大。

根据考古资料,秦始皇陵原封土基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原高115米(现高76米)。

西汉诸陵现存封土以武帝的茂陵最大,底部每边长230米,高46.5米。

其他诸陵的封土一般为底部每边长170米,高30米左右。

始皇陵墓的占地面积为茂陵的4.7倍,为其他诸陵的8.6倍;高度为茂陵的2.5倍,为其他诸陵的3.8倍。

二、陵园秦、汉帝陵在陵墓的周围都筑有夯土城垣,城的四面有门,门上建有门阙,正门在东边,整个陵园坐西面东。

以往人们多认为始皇陵园为南北向,考古资料证明为东西向,这也是秦国自春秋战国以来陵墓墓向共同的规律,并为汉代所继承。

秦、汉帝陵陵园的形制略有不同,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

西汉帝陵目前仅发现一重方形城垣,高祖与吕后的墓位于同一城垣内,文帝以后的帝陵和后陵各有一个城垣。

始皇陵城垣的规模远远大于西汉诸陵。

在西汉诸陵中高祖长陵陵园的规模最大,城垣每边长780米,其他帝陵陵园的城垣每边长410—430米。

而始皇陵的内城垣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外城垣南北长2188米,东西宽976米。

中国古墓文物景点

中国古墓文物景点

中国古墓文物景点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古墓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墓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墓文物景点。

一、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山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最为著名的文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陶俑中的杰作。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它们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之精美,都是中国古代陶俑中的绝佳之作。

兵马俑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秦朝的军事制度、军事装备、军事技术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汉阳陵汉阳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汉阳陵是中国古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汉阳陵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铜车马”。

“铜车马”是汉阳陵中最为著名的文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铜器中的杰作。

它们是汉武帝陵中的陪葬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之精美,都是中国古代铜器中的绝佳之作。

铜车马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汉朝的交通运输、军事制度、军事装备、军事技术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三、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是中国古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群之一。

明十三陵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神道”。

秦始皇陵兵马俑名词解释

秦始皇陵兵马俑名词解释

秦始皇陵兵马俑名词解释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它们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作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秦朝的象征。

兵马俑是一种古代中国的陶俑,它们以秦朝军队的形象为基础。

整个陵墓区域分为三个坑,每个坑中都陈列着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兵马俑。

第一坑是最大的,也是最早被发现的,其中有大约6000个兵马俑,包括步兵、骑兵、弓箭手等不同兵种。

第二坑和第三坑也分别有更小规模的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的制造非常精细,每个兵马俑都有独特的面部表情、服饰和武器。

它们的造型栩栩如生,展示了秦朝军队的严谨和战斗力。

这些陶俑的制作技术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的,采用了模具和多段组合的方式进行制作。

而且,每个兵马俑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两个陶俑的面部表情完全相同。

除了兵马俑本身,陵墓区域还有其他重要的发现。

其中包括一条长约1.5公里的陶制兵马俑坑道,这条坑道连接了各个兵马俑坑,并以精密的陶质房屋结构覆盖。

还有一些陪葬品,如细腻的陶制马车和铜制兵器等,用于装饰陵墓和展示秦始皇的权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展示了秦朝的军事力量和工艺水平,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和制度的珍贵资料。

同时,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浅谈秦汉陶俑艺术____

浅谈秦汉陶俑艺术____

16雄姿勃发 王者气象——浅谈秦汉陶俑艺术张玉菲(河北美术学院)收稿日期:2013-04-08俑,是中国古代用来作为殉葬的一种造型奇特的器物。

而所谓的陶俑,则专指代替人殉、禽兽殉的泥俑。

这些陶俑,与其它的艺术品相比有着不同的社会意义,它们反映出了在一定社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成就,反映出了当时的丧葬制度和社会生活等。

一、秦俑艺术众所周知,秦代的陶俑艺术,以陕西省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最为壮观,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在之前的西北行中,笔者有幸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秦始皇陵兵马俑共有三个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的陶马、陶俑。

兵马俑每一个坑的平面布局都不相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规模最大的一号坑。

根据秦始皇陵博物馆内的介绍,它东西长230米,宽约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截止目前已发掘4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近2000件,木质战车20辆。

估计一号坑里埋藏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战车约50多辆。

兵马俑一号坑所再现的是秦朝军队宏伟的作战方阵,是秦代军队的真实写照。

坑中数量众多的兵马俑有着严谨的布局,一律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壮观的军队场面,再现了秦国兵强马壮、勇猛善战的雄伟阵容。

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可以知道,秦始皇兵马俑是写实风格的代表。

其中的秦俑、陶马、战车均是按实物大小制成的,形体近于真人真马。

但是秦兵马俑的写实决不仅仅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

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职阶层,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

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秦俑中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现了不同的个性,“有的凝神深思,有的昂首眺望,有的怒目雄视,有的面带笑容”。

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朝军队中的各种人物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

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古代帝王的陪葬品

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古代帝王的陪葬品

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古代帝王的陪葬品中国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陪葬品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陵墓中的众多陪葬品之一。

兵马俑的巧妙设计和精细制作展示了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力和财富,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

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附近,被发现于1974年。

这些精美的陶制俑像代表着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军事力量,以及古代中国丰富的手工艺和陶器制作技术。

兵马俑的数量之大和规模之宏伟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

兵马俑被分为战士俑、武官俑和文官俑三种类型。

战士俑是最常见的类型,代表着秦始皇陵墓中的军队。

这些壮观的战士俑栩栩如生,根据不同的兵种和等级分为步兵、骑兵、车兵等。

这些兵马俑都按照实际的军队组织和装备进行精细制作,展示了古代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兵马俑的制作工艺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每尊兵马俑都是根据真实人体比例制作而成,且每尊俑像都有不同的面部表情、发型、服饰和武器。

这些细节的呈现使每尊兵马俑都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制作兵马俑的工匠们还使用各种矿石和天然色料对这些陶俑进行彩绘,使其更加绚丽多彩。

兵马俑的发现不仅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揭示了古代中国帝王的统治思想和宗教信仰。

据现有考古资料推测,秦始皇修建兵马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陪葬,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来世中继续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相信,只有拥有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他才能在来世中继续统治他的国家。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们为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统一帝国的巨大成就,也揭示了军事科技和艺术制作在古代中国的高度发展。

兵马俑的发现不仅仅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的发掘,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

总结来说,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陪葬品之一,代表着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力和财富。

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巨大的数量规模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班级:08级装潢环艺班学号:200821130443姓名:周桓屹自评分:85俑,也即人偶,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通的一种随葬明器。

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到清代初年销往绝迹,延续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各类俑像数量相当巨大,质地多种多样,有陶、泥、木、银、铜、石、瓷、铅、铁等。

造型形象则伴随历史的演进尚不断嬗变扩展,有奴仆俑、仆役俑、侍从俑、武士俑、歌舞伎乐俑、镇墓俑、文吏俑、武官俑、士卒俑、部曲俑、天王俑、力士俑、四神俑、生肖俑、仪仗俑、压胜俑等等,还有鞍马、牛、骆驼、虎、熊、猴、猪、羊、犬、鸡、鸭等动物,品种繁多,举不胜举。

俑,在产生和使用它的时代可能并不重要,然而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历史的载体,不仅极其珍贵,而且具有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

从艺术的角度看,俑,即是古代人物雕塑,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民族的人的造像,是古代工匠根据随葬要求,依照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那个行当的人物创造的。

这一特征也使古人中“下人”的形象以随葬俑的形式保存下来。

而各个俑的造型形象,雕塑手法,也体现了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和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俑的形成、发展、衰败史中,秦汉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葬俑在秦代空前发展,其中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随葬了陶制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同的兵马俑7000余件,还有驷马战车,排列成雄伟壮观的军阵,其磅礴气势和宏大规模,真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奇迹。

而汉代俑的随葬益加普通,进入其第一个发展高峰。

庞大的军阵依然存在,但俑的形体大大缩小,形象则较秦俑更为生动。

大量服务于墓主人生活的家内奴仆俑的出现,是两汉时期随葬俑的突出特点。

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的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在随葬俑的整体比较上来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的制作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各具自己的特点。

秦始皇执政,肃法清纪,严纪明律,言必行,行必果,刑明鼎而执法峻,整个社会崇尚严谨、务实、本份,忠实于原来面目,这种大气候决定了秦朝的居民在艺术欣赏和创作方面推崇写真和手法严谨。

这就形成了秦代雕塑的第一个鲜明的特点:严格的模拟现实。

例如秦俑坑里出土的陶马陶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形貌服饰皆仿原物,举凡花样繁多的发簪,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系腿部的裹腿,系在鞋背上的鞋带,穿纳鞋底的针眼,马匹上披挂的马鞍等等,无一不是以一丝不苟的刻画来表现的。

在崇尚务实写真的前提下因人物本身的性格、年龄、气质、身份、长相的不同,秦时的匠人对以上诸种情景都要反映出来,于是产生了秦时雕塑的第二个鲜明的特点:造像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如秦俑坑里的各种俑,为了表现其彼此之间的不同,匠人首先从职务上将其进行区分,于是便有了军吏俑、著甲步兵俑、轻装甲步兵俑、立式弩弓俑、蹲式弩弓俑、骑兵俑等等;其次,匠人又从眉眼、胡须、鼻翼、嘴唇等细部来刻画人物的个性。

由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权财集于一身,国家拥有巨大的财力物力,在这个背景下,秦时雕塑又形成了第三个鲜明的特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而在汉景帝时期,各地都封刘氏郡王,刘氏诸王除一定的赋税外,一般都不向国家交纳其他赋税,这就决定了西汉国家财政收入不如秦廷。

由这一点决定,汉时雕塑规模不如秦时宏大,气势不如秦时磅礴。

汉阳陵中虽然也有兵马俑,但数量上不如秦陵,雕塑尺寸也小于秦俑,制作工艺上也不如秦俑精湛。

这是汉阳陵俑不同于秦陵俑的第一特点。

汉景帝时期,政策开明,没有严刑峻法威胁居民,思想不再受到过重的制约,于是雕塑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较为活泼的风格,出现了小巧、精致和生动。

如塑衣式彩绘跽坐女俑表现了精致,陶鸡、园廓方孔的铜钱表现了小巧。

这是汉阳陵俑的第二个艺术特点。

西汉时期,人们开始将阳间的的一切搬入地下,这就使得雕塑题材变得丰富起来,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陶灶、兵器、衣饰、货币以及大量的动物陶俑。

这个可以视为汉阳陵俑的第三个特点。

或许是发掘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政治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汉阳陵俑中,用于雕塑的原材料较之于秦代为多。

在秦陵的兵马俑中,目前仅发现了铜质、陶质两种材料,而在汉阳陵中则发现了铜、陶、石、木等材质。

这可视为汉阳陵俑的第五个艺术特点。

下面将用几个具体的俑例来比较一下汉阳陵俑与秦陵俑的区别。

秦陵一号兵马俑坑与汉阳陵兵马俑秦陵一号兵马俑坑是秦陵中出土兵马俑最多的俑坑:出土陶俑、陶马约2000件,木质战车20乘,各种青铜兵器40000余件。

有人做过推测,如果全面揭晓,则一俑坑将出土6000件左右的兵马俑、战车40乘。

在数量及规模上,汉阳陵兵马俑是远远不及的,共500余件,通高也只有秦俑的三分之一,68厘米。

但是两兵马俑放在一起比较,却又许多有趣的问题:一,秦俑坑里,车马俑居于核心地位,骑兵俑的数量较少,居于次要地位,而在汉阳陵中车马俑数量很少,骑兵俑自己已经布成了严整的方阵。

说明秦时作战是以战车为核心的,而至汉景帝时期已经发生了变化,骑兵已居于主要地位,而战车则退居次要地位。

二,秦俑坑里,骑兵俑装备极好,多数骑俑身着铠甲,而且是重装装束,而在汉阳陵俑坑中,除了少数指挥俑之外,绝大部分骑俑都只是穿短褐,不穿铠甲。

发生这种变化,似应从部队的组成发面来考虑,汉景帝时,广大平民百姓也参加到了骑兵的行列,他们或能装备起马匹,但无力装备铠甲。

三,从艺术角度来理解,秦时锁塑造的马匹形象大多强调其浑圆、肥壮,故腿粗,足短,头前伸、尾下垂,这种马匹的特点是亦善走、亦善奔,是一种拖车。

乘骑皆适宜的马匹,而汉阳陵中所塑造的的马匹形象则发生了变化,其臀高隆、头高昂、腿细长、马嘴怒张,这是一种极善奔跑的跑马形象。

四,另外一个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秦俑所塑造的马匹形象与陶俑的形象是仿真的、等比例的,而在汉阳陵中,马匹与骑俑的比例是失调的,马匹过大,人物较小,这是由两个不同时代的不同创作艺术所决定的,秦时强调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而汉景帝时酝酿着诞生一种新的、非现实主义的写意手法,这种变化对后世有明显的影响。

五,秦俑是在一种政治高压的气氛中生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力图表现的是庄重、压抑、严肃、认真和铁的纪律,所塑造的人物或个个紧绷个脸,如各式甲俑,各个心怀忐忑,个个低眉吹目,画面没有给人以任何轻松格调的东西,而通过汉阳陵中的陶俑,我们就感到了另一种情景,这些陶俑神情悠然自得,颇为放怀,似乎无忧无虑。

汉景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整体居民的思想、情绪、环境不似秦时那么紧张和压抑,而是比较宽松。

两座陵墓的兵马俑给人的感受与历史上当时的政治气氛之完全吻合的。

秦始皇陵与汉阳陵中的动物俑不论是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还是布置精巧的汉阳陵,里面除了造型各异的士兵俑之外,还有一部分不可或缺的陶俑——动物俑。

在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出土的马俑头,通首高172厘米,身长200厘米。

是一匹完整马匹的一部分。

此马与真马大小相似。

双耳高耸而前突,表现出神情机警;马匹脖子上的鬃毛大多都被有意剪去了,这使人感到马匹特别精神。

在陶马的头上,匠人特意留下一撮马鬃,而又将这撮马鬃从双耳之间梳出,再分成左右两股分叉翘起使得马匹既精神,又漂亮。

从整个形体上看,秦人对马匹的雕刻是及其认真的,他们用曲形阴线来刻画眼皮、鼻翼、口角等处的折纹;眼珠的周围刻缕较深,用意在于使眼珠突暴而起,像是铜铃一样,这样可以使双目显得熠熠有神。

显而易见,秦朝的匠人对马匹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只用一些简练的的刻画手段就将马鼻、马嘴、马的鼻翼刻画的栩栩如生。

在秦俑坑中马俑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马俑分为两种。

一种是拉战车的马俑,一种是骑兵所骑的马俑。

这匹马俑从备有鞍靴及附近出土的物品分析,应该是用于乘骑的战马。

而在汉阳陵的考古中发现,汉阳陵中除了人俑,马俑之外,还多了许多不同的动物俑。

彩绘陶鸡分雌雄两种。

公鸡长16.4厘米,高14.4厘米,母鸡长14.6厘米,高12.3厘米,通体彩绘,色彩艳丽。

公鸡朱红高冠,黑、红、黄三色羽毛丰满轻盈,双足纤细但强劲有力,昂首翘尾作啼鸣状。

母鸡双眼圆睁,尾短、无冠,作勾首栖息状,线条流畅传神,极富生活气息。

陶狗长30厘米,高20厘米,两耳直竖,双目略外鼓,嘴巴较粗短,身躯肥硕,四肢粗壮,尾巴上卷。

造型生动,刻画传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

陶山羊身长39厘米,高29厘米。

灰陶质,局部保留有白色彩绘痕迹。

柱形腿,扁圆身躯,竖耳,胡须下垂,小尾上翘,神态自若。

头上的木质犄角已朽,留有插角的两个圆孔。

陶绵羊身长36.5厘米、高44厘米。

身躯肥胖,四肢细长,两耳斜垂,口微张,臀肥大,尾下垂。

神态安详,呈现出一幅温顺可爱之态。

在两座陵墓之中,虽然都有动物却是表达了不同的意义。

秦始皇陵中的马俑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统治下的军队的威武雄壮,因此马的形态高大威猛,马的形象刻画得深刻而又充满战斗力。

而汉阳陵中的动物反映了当时墓主人的生活形态,等同于是将汉景帝是的生活方式,生活情境搬进了墓地中,表现了一片安宁祥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动物的雕刻上更为柔和放松,艺术形式更为贴近生活。

秦始皇陵与汉阳陵中的武士俑出土于秦始皇陵2号俑坑的立射武士俑,高195厘米,是一个比现代人还要高大的英勇武士形象。

立射武士俑因其采用立姿射箭姿势,故而得名。

身上没有穿铠甲,而只是穿了一件短褐,这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数千件陶俑中是极为罕见的,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短褐长及膝右掖衣,短褐的领子与其他俑的领子大体相同,只是款式更典型,为等腰倒三角形状。

中国古代居民的服装,特别是上衣,在宋代以前基本上是没有翻领的,和所有古代中原人的服饰一样,这种短褐也是没有设计翻领的。

与所有的兵俑一样,在这个俑的脖子上也系了一根汗巾,汗巾以左叠压形式掖在褐领内。

袖子平口,长及于手腕,腰间松松地扎系了一条宽带。

此俑头略略侧偏,下颌微微外突,双目注视前方,看看有没有敌人出现;头顶上扎高,使用的是盘扎法。

双膝微微外曲,右足前伸,左足微微横摆,双足呈丁字形而立足上穿平底皮鞋,小腿肚上裹护胫。

他的左臂下垂,左手自然张开,手指指背朝外;他的右臂向内弯曲,手掌平抬,掌心向下,手指前伸;整个形态很像在打太极拳;从其姿势,以及身边出土的铜剑镞,人们一致认为,这个俑是一个弓箭手。

而汉阳陵出土的着衣式武士俑,腰部弯曲,背部似乎背负沉重物,作行走状。

头发由额际中分至后脑,再上折编织于头顶绾髻,横插笄,笄已朽,孔犹在。

肩部两侧有竖直的圆面,中间有0.9厘米的圆孔横向穿过胸腔,此即当初安装木质胳膊之处。

因深埋地下,年代久远,致使衣物腐朽,木臂成灰,今天以裸体断臂状态面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