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浙美版

合集下载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内容丰富,既包含了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到绘画、雕塑等创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但对于兵马俑这一特定主题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兵马俑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雕塑等创作技巧表现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演示绘画、雕塑等创作技巧。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4.评价法: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雕塑等工具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兵马俑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让学生对兵马俑有更深入的了解。

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绘画、雕塑等创作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兵马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审美能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规模和艺术价值,知道它是世界闻名的古代文化遗产。

观察和认识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包括人物的外貌特征(发型、面部表情、服饰等)、姿态(站立、跪射等)以及不同类型兵马俑(武士俑、军吏俑等)的区别。

掌握运用彩泥或绘画工具表现兵马俑形象的基本方法,能够创作简单的兵马俑主题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以及对人物造型、比例和细节的把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古代艺术的魅力,感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意义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其写实的造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表情。

学会用彩泥塑造兵马俑的基本造型,或用绘画表现出兵马俑的外貌、姿态和服饰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兵马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不仅仅是形象的模仿,更具有文化深度。

在创作过程中,准确把握兵马俑人物的比例和动态,生动表现出其威严庄重的气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示范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内容涵盖兵马俑的发掘现场、不同坑的布局、各类兵马俑的特写等,展示其壮观场面和精湛工艺。

实物教具:小型兵马俑仿制品,让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其质地、色彩、细节。

创作材料:彩泥、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画纸等)、雕塑工具(如竹签、滚子等,若条件允许可准备陶泥),用于示范。

展示作品的展示架或展板。

2.学生准备每人一套彩泥或绘画工具。

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兵马俑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发掘现场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成千上万的兵马俑排列整齐,栩栩如生,考古人员在其中忙碌地工作。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秦始皇陵兵马俑》说课稿5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秦始皇陵兵马俑》说课稿5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一课内容选自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本课主要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通过学习兵马俑的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以图片、文字和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欣赏兵马俑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绘画和制作技艺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古代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艺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兵马俑的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提高自己的绘画和制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艺术。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兵马俑的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提高自己的绘画和制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和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兵马俑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兵马俑。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浙美版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浙美版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2.学习绘制兵马俑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3.发挥想象力,自主创作兵马俑。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主题,结合浙美版的课本内容,介绍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并通过绘画创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兵马俑。

2.1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镇住天下,建立一个万世一系的超绝墓库而铸造的。

兵马俑总共有三部分,分别是:士兵陪葬坑,地宫及陵墓。

素以规模宏伟和技艺精湛而名扬天下,深受全球各地参观者的喜爱。

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造物,兵马俑代表着古代社会中的一种壮观、高度发展的工艺和文化产物,也是现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2.2 兵马俑的构造和特征兵马俑的构造按出土的次序可分为:先驱坑、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依不同的尺寸和造型,又可分为:骑兵俑、步兵俑、车驾、器物、马俑和官吏俑六种。

每一只兵马俑雕刻出来,都各自有不同的表情和造型,但整体上所有的兵马俑在细节上都表现出极高的相似度。

一般的,兵马俑都有以下几个特征:1.每种兵马俑的尺寸、比例和姿态都是近似相同的;2.按兵种分布的地方,它的面部表情、发髻等细节都基本相同;3.每一只兵马俑都展示出高超的雕刻技艺。

3.1 学习内容与设计1.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2.分析兵马俑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3.通过绘画创作兵马俑。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和讲解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简介、构造和特征。

第二步:教学演示教师现场创作一只兵马俑,并详细示范每一步的绘画方法。

第三步: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绘制兵马俑。

第四步:自主创作学生在掌握了兵马俑基本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发挥想象,表现自我。

3.3 教学风格以互动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形态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自主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艺术所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9课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9课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9课秦始皇陵兵马俑教
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2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2.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不同造型,用水墨形式表现兵马俑。

3.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新设计
4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文物鉴赏能力,通过展示不同的兵马俑造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过水墨画。

5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特点,提高对雕塑的欣赏能力
难点:让学生了解兵马俑造型特点基础上,用水墨形式表现
6教学过程
6.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印象
首先让大家才一个人,他统一了中国,文字还有货币,但他又是一个暴君,你们知道这位伟大的君主是谁吗?
学生一起说:秦始皇
师:好,大家都知道是秦始皇,一说到秦始皇你们就能想到什么?
生:是不是兵马俑,这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那么今天让我们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去了解一下秦始皇。

2【讲授】了解特点
1.展现秦始皇陵照片
师: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这是秦始皇的陵墓。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秦始皇陵兵马俑丨浙美版(2012)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秦始皇陵兵马俑丨浙美版(2012)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秦始皇陵兵马俑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主题,通过欣赏、讲解、制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以及制作工艺。

教学内容包括: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情况介绍;2.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分析;3. 学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过程;4. 学生通过绘画,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形象。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2. 培养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3. 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的讲解;2. 学生对手工制作和绘画技巧的掌握;3. 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陶土、颜料、画笔等);3. 绘画的纸张和画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情况;2. 课堂讲解: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3. 手工制作: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体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过程;4. 绘画表现:学生通过绘画,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形象;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情况;2.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3. 手工制作和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短文;2. 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手工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手工制作和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3.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绘画技能,但对古代雕塑艺术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关于秦始皇和兵马俑的资讯,但对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缺乏系统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兵马俑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难点: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制兵马俑,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图片、视频、绘画工具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兵马俑的独特之处。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制兵马俑,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绘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5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5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9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欣赏兵马俑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并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有过简单的绘画经验,但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能够用语言和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对兵马俑的看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兵马俑的图片,发现其艺术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表达对兵马俑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兵马俑。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艺术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兵马俑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语言和绘画方式分享自己对兵马俑的理解。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2.通过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中不同类型的雕塑,感受秦始皇陵后马陵的气势恢宏和时代特征。

3.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难点:学生参与兵马俑的欣赏评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科书上安排了4页的版面。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课本上最大的图片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的局部,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秦俑兵阵,让学生感受兵阵庞大的气势。

第43、44页的图片还展示=了身份不同、姿态各异的军俑形象:“将军俑”双手互握,稳健风雅。

“跪射俑”身穿战袍,夕「披铠甲,左腿蹲曲,右膝着地,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驭手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

秦俑艺术手法细致、明快,手势、脸部枣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器、铜马车的图片更是让学生对秦兵为俑阵有了」个较全面的认识。

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庞大,教科书上的图片是非常有限的,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获得更多的图片和兵马俑的知识,进一步感受其艺术性。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搜索兵马俑有关图片和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导人。

教师:了解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吗?
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统一了文字和货币。

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始皇帝,希望通过建造陵墓来完成和延续他生前所拥有的一切。

他动用全国众多的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规模空
前的陵墓,同时还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
出示课题:《秦始皇陵兵马俑》。

2.欣赏、感受兵马俑。

(1)认识俑。

教师:什么是俑?
教师: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

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

1974年,西安的一位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吵武士头,从而发掘出了现在的秦陵兵马俑。

内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

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1由模拟的军阵,卜可以想象在2000多年前堕夕木国:统t申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

秦俑的发现吐以称橱上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让我们也到西安,去欣赏毒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吧!
(2)初步欣赏兵马俑。

(课件展示地图中的地理位置以及兵马俑实景。


①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秦俑特点:大、多。

②具体体会大和多的特点。

大:场面大,形体高大。

三个兵马俑坑和50个篮球场面积差不多。

教师介绍:这个山一样的坟丘就是秦始皇的陵墓。

兵马俑坑在它鞠东侧,共由三个俑杭组成。

其中亍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平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

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3)再次欣赏兵马俑。

教师:兵马俑有刻有塑,立体感很强。

除了场面大、数量多外,秦俑述具有精和美的艺术特点。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展示兵马俑图片,感知兵俑的不同发型、姿势和表情。

①发式不同。

教师:首先来看发式,有的戴着帽子,有的扎起来直接挽了一个发髻。

在军中戴帽子的代表官员,』一般的士兵就挽起一个发髻。

发式是区分兵俑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表情不同。

教师:我们再来看他们的表情,可谓是千人千面。

③动作和服饰。

教师:着装一样吗?都是士兵,有的穿布衣,有的穿铠甲,不同的人物他们的着装也不同。

那兵俑大体上绷为士卒俑、军吏俑和将军俑。

士卒俑指的就是一般的士兵;军吏俑,吏指的是官吏,军中的小官;将军俑是大将军,高级的将领。

教师总结:说秦俑“精”,是指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须发眉耗,都精雕细刻,一丝坏苟。

说业俑“美”,是指它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他们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陶’兵。

这是古代艺术家们赋予了他们生命和灵魂,使他们升华为中国古代军人的永恒纪念碑。

(4)感受秦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艺,体会陶俑烧制的难度。

教师:兵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每一个的个头也很高大,他们的平均嚷高达到了1;8米,是目陶世界上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教师:8000多件兵马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工程啊,在那个时代,每一件是怎么做的呢?这里面该凝聚丁多少人的心甽啊!
你们看这些兵俑像不像真的士兵?
教师:是的,他们完全是模仿着真人(士兵)来塑造的。

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以及铠甲上面历历可数的甲钉、富有质感的衣服褶皱、生动逼真的表情刻画,都给令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艺。

(5)整体欣赏,谈感受。

课件兵马俑整体欣赏。

教师:每当我看到这个庞大的地下宝库的时候,都有可一种被震撼的感觉,一种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那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说一说。

3.拓展小结。

教师:在我们的课本中还有一个铜车马的图片,这是一组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彩绘铜车马。

它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

俑坑中还发现了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

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

总之,兵马俑值得我们欣赏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对待这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你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它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