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合集下载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PPT 、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

“俑”是什么?(俑是木头、泥土做的像,供陪葬用。

也就是说,是葬墓中的陪葬品。

)2、释题: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用泥制成的兵马形状的如: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

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摘录了很多课文的四字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些词语中,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是哪些词语?2、交流预习情况:(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这个句子在课文里有没有?4、分析过渡段A、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B、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C、“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过渡段)三、精读课文(一)、教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写上批注。

2、交流:(学生说句子——说感受——作比较想象比较——通过读来表现感受)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学校一个篮球场有多大,慢慢地,2个、5个、10个、20个、40个、50个,差不多跟校园一样大了。

现在开始在上面放兵马俑了,一个、2个,100个、1000个、5000个、8000个,啊,看见没有,竟有8个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多呀。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对古代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2.教学难点: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视频资料、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秦始皇吗?知道他的哪些事迹?(2)简要介绍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3)引入话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秦始皇兵马俑,了解一下这个震惊中外的历史奇迹。

2.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1)讲述秦始皇陵的历史背景: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之一。

秦始皇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和荣耀,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

(2)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发现了一处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里面埋葬着成千上万的兵马俑。

3.分析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1)观看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兵马俑的艺术魅力。

(2)讲述兵马俑的艺术特点:1.形象逼真:兵马俑的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展现了秦代军队的英勇风貌。

2.工艺精湛:兵马俑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无论是服饰、武器还是面部表情,都十分细腻。

3.规模宏大:秦始皇兵马俑的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体现了秦朝的国力强盛。

4.讨论秦始皇兵马俑的价值和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兵马俑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历史价值:秦始皇兵马俑是研究秦朝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旅游价值: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景点。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包括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兵马俑的发现过程。

学习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雕塑技巧和装饰风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兵马俑的见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例如绘制或制作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价值。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雕塑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思考。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教学资料。

准备绘画或制作兵马俑的器材和材料。

第一章: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1.1 引入:介绍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兵马俑的发现过程。

1.2 教学内容: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兵马俑的挖掘过程。

1.3 学生活动:听讲并提问,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

第二章: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一)2.1 引入:展示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2 教学内容:讲解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如比例、表情和服饰。

2.3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记录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二)3.1 引入:继续展示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2 教学内容:讲解兵马俑的雕塑技巧和装饰风格。

3.3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记录兵马俑的雕塑技巧和装饰风格,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引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例如绘制或制作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4.2 教学内容:提供绘画或制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3 学生活动:进行创意表达,绘制或制作自己的兵马俑作品,并进行分享和展示。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引入:总结秦始皇兵马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秦兵马俑的教案(9篇)

秦兵马俑的教案(9篇)

秦兵马俑的教案(9篇)优秀的老师通常都要撰写教案 ,通过教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秦兵马俑的教案,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秦兵马俑的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秦兵马俑的发觉发掘过程,认得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强酷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本身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二、教学思路本课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有两大学习重点,一为了解考古常识,扩大学问面,并形成崇尚文明、珍惜文化遗产的态度;二为把握赏识评述宝贵文物的一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进展审美本领。

“活动一”教学程序可为:交流讨论——赏识分析——仿照捏制——小结评述。

课前可让同学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关于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和考古相关的故事资料。

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结合教材,了解秦兵马俑的发觉、发掘、清理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

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如:宝贵的文物是从何而来的?考古工作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兵马俑的发觉者是谁?兵马俑在造型上有何特点?秦俑兵阵除了造型各异的兵马俑外还有一些什么宝贵文物?等等。

老师结合本身课前收集的资料,针对同学叙述不完整、不精准的地方进行小结。

接着老师可为同学供给不同造型的“兵马俑”图片,进一步了解关于兵马俑的学问,赏识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赏识后就可让同学仿造兵马俑造型开展泥塑活动。

制作完成后老师可将全班同学制作的兵马俑集中构成方阵,讲评小结。

“活动二”教学程序可设计为:收集资料——尝试评述——描绘细节——交流讨论——赏识评述——拓展延长。

课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教材上供给的文物的资料。

小组同学依照书上供给的评述方法,相互尝试评述其中感受最深、了解最多的文物。

接着还可用线描的方法,描绘文物的精致细节或外形,进一步感受文物的艺术性。

然后再交流感受,选一名同学做代表总结发言。

(完整版)《秦始皇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秦始皇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秦始皇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文化意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背景和历史意义。

- 掌握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 分析秦始皇兵马俑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介绍-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

-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统治应延续到死后,因此下令制作兵马俑陪葬自己的陵墓。

2. 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使用陶土制作,每个兵马俑都具有独特的面部特征和服装装备。

- 采用模具制作,经过一系列烧制和彩绘工艺。

- 分为士兵、将军和车马等不同类型。

3. 秦始皇兵马俑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反映了秦朝追求权力和统一的精神。

- 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艺术审美观念。

4. 团队合作项目:制作兵马俑模型- 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小型兵马俑模型。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面部特征和服装装备。

- 在模型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和互动:通过问题引导讨论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视觉展示和解说: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素材制作小型兵马俑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学生报告和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兵马俑模型,并讲解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 兵马俑模型:评估每个小组制作的兵马俑模型的创意和质量。

- 学生报告:评估学生展示和讲解兵马俑模型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

教学扩展- 考察秦朝的其他文物和历史事件,拓宽学生对秦朝和秦始皇的认知。

- 参观博物馆、展览或实地考察相关文化遗址,加深学生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体验和感悟。

参考资源- 图书:《秦始皇兵马俑》, 作者:李明华。

《秦兵马俑》优秀教案6篇

《秦兵马俑》优秀教案6篇

《秦兵马俑》优秀教案《秦兵马俑》优秀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秦兵马俑》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秦兵马俑》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2.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3.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1.同学们,祖国60华诞国庆大阅兵大家观看了吧,那真可以称为雄壮之师、威武之师。

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它在地下沉睡了20xx多年,于1974年苏醒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

见过它的人,都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将人们带到了秦朝的古战场。

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2.板书课题。

“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会读书的孩子,总是善于发现。

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找一找,划下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个句子一方面介绍了规模宏大,另一方面介绍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是的,兵马俑大到整体的军阵阵容,小到个性鲜明的各类型兵马俑,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

)三、学习“规模宏大”部分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到规模宏大?抓住它,想象气势,然后读出来。

2.汇报:“宏大”就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作者是怎么介绍的?●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⑴面积大:“20000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篮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教室相比照,教室约50平方米,那么相当于多少个?(约400个教室)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语文教案秦始皇兵马俑

语文教案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2)通过观察兵马俑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兵马俑,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2)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背景的联系。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兵马俑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影像资料和相关信息。

(2)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简要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课:(1)详细讲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

(2)分析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

3. 课堂讨论:(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画作,要求体现兵马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和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秦始皇兵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兵马俑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课题: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占有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同学们,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
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听音
乐:(音乐《兵马俑幻想曲》),
师: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
么?(千军万马,严正以待
的战争场面)看他们来了[课
件起] 学生看视频,感受情境。

师:这支威武之师正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说到秦始皇,同学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课件音乐循环]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

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

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板题]
二、发展阶段:
1、谈话解决:什么是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师: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

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教师出事实物模型]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

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
好,让我们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无
双的秦兵马俑[课件:西安—兵马俑]。

2、初步欣赏:(课件秦兵马俑)
①初谈感受。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能谈谈吗。

生谈自己的感受:大,多,威武,宏
大。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秦俑“规模宏大,
数量众多”的特点,总结板书:大,
多。

②具体体会大和多的特点。

师:有谁知
道,兵马俑的规模有多大?(生说)观
看课件(秦陵和兵马俑简介):这个山
一样的坟丘就是秦始皇的陵墓。

兵马俑
在它的东侧,有三个俑坑组成。

总面积
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
么大呢!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
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
部队。

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魂宝,
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
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这是在
空中俯拍的照片)再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课
件:教师和兵俑比高的照片]。

师: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出了什么?生:秦俑
非常高大。

师总结: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之外,每一个个头也很高大,他们平均身高1.80米,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三个俑坑,密密实实的排列着高大威猛的兵马俑想知道他们有多少吗?(生:他的兵俑和马俑共计8000件)
师:同学们,多么宏大的工程啊,这样众多的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

教师总结或补充:古代劳动人民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

这么多陶俑,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这太让人感到震惊了,
所以在8000件陶俑中每一件都不完全相同。

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师引导: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他们之间又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从桌上的兵马俑小模型中找找看。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兵俑:头发:发丝清晰可见。

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马俑:两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喘着粗气的鼻孔、马嘴
象发出嘶鸣一般。

师:这么多的细节说明兵马俑还有什么特点?(生:细致、精美、逼真……)
教师总结板书:精美
兵俑之间又有哪里不同呢?
学生汇报:发式:有的戴帽…,有的绾起…。

表情:有的严肃…,有的轻松…。

服装与动作:……学生充分汇报。

教师肯定总结:总起来说兵俑之间有三个方面的不同,(观看课件):1、发式:帽子与帽子不同,发髻与发髻。

军队中的军官都带着帽子,一
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髻。

发式是
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2、表情:那更可谓是千人千面[课件]:他
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
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喜怒哀乐,
表情各异。

能说出这两位人物在想什么
吗?
学生谈。

3、服装和动作:①服装不同,铠甲和布衣,铠甲不同。

②兵俑分类。

师:不同的人物着装自然不同,兵俑大致分为三类[课件]士卒俑(士兵)军吏俑(军中的小官)将军俑(将军)
学生辨认课件中的人物身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说明理由。

③体验动作。

兵马俑动作个个神武,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教师组织体验:将军俑,手握宝剑,气度不凡,士卒俑军吏(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第三个左手握剑右手持戈第四个:跪射俑。

单腿跪立,手扶弓箭。

师总结:同学们的模仿惟妙惟肖。

这些兵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

看课件总结:看,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历历可数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起的写实技艺(板书,写实)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4、整体欣赏,谈感受。

1987年联合国
教科文国组织把秦陵兵马俑确定为世
界文化遗产。

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
的心情,再来对他做一次整体的欣赏,
(课件欣赏:兵马俑整体欣赏)
谈感受。

你有什么感受和感想吗?(也可先给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你的感受,)学生汇报:兵马俑太宏大了;兵马俑象活的一样;古代劳动人民太了不起了……。

三、拓展阶段
师:这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
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秦陵
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只是着重地欣赏了兵俑,
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欣赏的。

[观
看课件课本铜车马]:课本中的铜车马是1980年在秦陵两侧出土的,是用金、银、青铜制造的,显示了精湛的余属加工技艺。

被誉为青铜之冠,国之魂宝。

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它让我们不由的呼唤:[点击课件:出现“珍爱国宝”字样]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结束本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