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概况,包括其历史背景、规模、结构等。
(2)认识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雕塑技巧、表情等。
(3)学会欣赏古代雕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运用比较、联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艺术、追求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概况、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难点:兵马俑雕塑技巧的分析,以及对古代雕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案、课件、学习任务单等教学材料。
(3)提前参观博物馆或查阅相关书籍,了解兵马俑的实物特点。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信息。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浏览课件,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规模、结构等基本信息。
(2)教师分发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引导学生分析兵马俑的雕塑技巧,如造型、表情等。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兵马俑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感悟。
5. 欣赏与实践:(1)教师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尝试模仿兵马俑的造型和表情,进行雕塑创作。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学习任务单,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评价。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二、发展阶段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三、探索评价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一、教材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课以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切入口,通过欣赏,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规模宏大的陪葬坑内的兵马俑雕塑艺术特点,掌握兵马俑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宝贵艺术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规模宏大的陪葬坑内的兵马俑雕塑艺术特点。
2.难点:用绘画或泥塑形式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宏伟气势和人物的神态。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
2.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或泥塑用具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探究学习:(1)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分组汇报收集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互相交流并归纳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顺序、兵马俑雕塑的特点及神态、兵马俑的制作过程等。
(3)小组讨论:通过本课学习,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互相交流并记录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关键点。
3.作业设计:(1)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或一件泥塑作品,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宏伟气势和人物的神态。
(2)要求作品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3)时间:20分钟左右。
4.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交流:(1)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和表现内容。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教学设计4:第2课时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第2课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穿越千年梦回大秦”——寻秦之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
了解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概况并感受其富有震撼力的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
联系身边的文化遗产,感受遗产的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学情分析:神秘而古老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高一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的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的比较粗浅,所以课前要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更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多引用事例说明,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纪念品,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二、教学流程导入:“穿越千年,梦回大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西安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说它古老,因为它是13朝古都,说它神秘,因为这座城市至今还有很多谜团未被揭开,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开始神秘的寻秦之旅。
过程:首先第一站,我们要去的是迷雾重重的秦始皇陵第一站迷雾重重的秦始皇陵(课件)说起秦始皇陵,不得不讲到它的设计者秦始皇。
这个13岁即位、22岁亲政、39岁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在为后人留下万里长城的同时,也为自己修建了骊山陵墓,也就是秦始皇陵,如果说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那么中国秦始皇陵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它的修建历时38年,动用了72万人力,占地面积达到56.25平方公里(78个故宫,7800个标准足球场),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什么是“事死如生”),同学们能想象这座皇陵的样子吗?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秦始皇陵区平面示意图解说:陵园大体呈回字形。
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的教案教学

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的教案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通过学习与研究,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教学的教案:
第一节:介绍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
介绍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背景、历史渊源、特点和形态。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这两个遗址的相关资料,并展现在课堂上以便全班同学可以参与到搜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
第二节:了解秦始皇陵的历史
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秦始皇陵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背景。
同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秦始皇陵的特点和美丽。
第三节: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
这一部分的重点是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背景。
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秦兵马俑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它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军事实力。
第四节:欣赏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美丽
这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美丽,了解它们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含义。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设计一些有关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艺术作品。
第五节:收获总结和分享
在这个部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总结和分享自己在这次课程中收获到的知识和体会。
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案,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这个教学方案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意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6篇)《秦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二、教学思路本课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有两大学习重点,一为了解考古常识,扩大知识面,并形成崇尚文明、珍惜文化遗产的态度;二为掌握欣赏评述珍贵文物的一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活动一”教学程序可为:交流讨论——欣赏分析——仿照捏制——小结评述。
课前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关于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和考古相关的故事资料。
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结合教材,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清理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
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如:珍贵的`文物是从何而来的?考古工作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兵马俑的发现者是谁?兵马俑在造型上有何特点?秦俑兵阵除了造型各异的兵马俑外还有一些什么珍贵文物?等等。
教师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针对学生讲述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小结。
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造型的“兵马俑”图片,进一步了解关于兵马俑的知识,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欣赏后就可让学生仿造兵马俑造型开展泥塑活动。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制作的兵马俑集中组成方阵,讲评小结。
“活动二”教学程序可设计为:收集资料——尝试评述——描绘细节——交流讨论——欣赏评述——拓展延伸。
课前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教材上提供的文物的资料。
小组同学按照书上提供的评述方法,互相尝试评述其中感受最深、了解最多的文物。
接着还可用线描的方法,描绘文物的精美细节或外形,进一步感受文物的艺术性。
然后再交流感受,选一名同学做代表总结发言。
最后教JJ币可给学生看更多经典的文物,布置课后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物市场去了解几件最感兴趣的文物,并运用所学写一篇调查欣赏报告。
三、教学选择1、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直接到博物馆去参观学习,真实地、全方位地欣赏各种文物。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和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简介、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以及相关的思考与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美术课上接触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更加直观地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并从中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学会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国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学会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秦兵马俑艺术特点的认识和感受。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秦兵马俑题材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课件: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画材:水彩、彩笔、素描纸等4.参考资料:关于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艺术和文化研究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国宝级艺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占有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同学们,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听音乐:(音乐《兵马俑幻想曲》),
师: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战争场面)看他们来了[课件起] 学生看视频,感受情境。
师:这支威武之师正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说到秦始皇,同学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课件音乐循环]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
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
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板题]
二、发展阶段:
1、谈话解决:什么是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师: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
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教师出事实物模型]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
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
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
好,让我们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课件:西安—兵马俑]。
2、初步欣赏:(课件秦兵马俑)
①初谈感受。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能谈谈吗。
生谈自己的感受:大,多,威武,宏大。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秦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总结板书:大,多。
②具体体会大和多的特点。
师:有谁知道,兵马俑的规模有多大?(生说)观看课件(秦陵和兵马俑简介):这个山一样的坟丘就是秦始皇的陵墓。
兵马俑在它的东侧,有三个俑坑组成。
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呢!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
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这是在空中俯拍的照片)再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课件:教师和兵俑比高的照片]。
师: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出了什么?生:秦俑非常高大。
师总结: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之外,每一个个头也很高大,他们平均身高1.80米,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三个俑坑,密密实实的排列着高大威猛的兵马俑想知道他们有多少吗?(生:他的兵俑和马俑共计8000件)
师:同学们,多么宏大的工程啊,这样众多的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
教师总结或补充:古代劳动人民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
这么多陶俑,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这太让人感到震惊了,所以在8000件陶俑中每一件都不完全相同。
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师引导: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他们之间又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从桌上的兵马俑小模型中找找看。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兵俑:头发:发丝清晰可见。
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马俑:两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喘着粗气的鼻孔、马嘴象发出嘶鸣一般。
师:这么多的细节说明兵马俑还有什么特点?(生:细致、精美、逼真……)
教师总结板书:精美
兵俑之间又有哪里不同呢?
学生汇报:发式:有的戴帽…,有的绾起…。
表情:有的严肃…,有的轻松…。
服装与动作:……学生充分汇报。
教师肯定总结:总起来说兵俑之间有三个方面的不同,(观看课件):1、发式:帽子与帽子不同,发髻与发髻。
军队中的军官都带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髻。
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2、表情:那更可谓是千人千面[课件]: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喜怒哀乐,表情各异。
能说出这两位人物在想什么吗?
学生谈。
3、服装和动作:①服装不同,铠甲和布衣,铠甲不同。
②兵俑分类。
师:不同的人物着装自然不同,兵俑大致分为三类[课件]士卒俑(士兵)军吏俑(军中的小官)将军俑(将军)
学生辨认课件中的人物身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说明理由。
③体验动作。
兵马俑动作个个神武,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教师组织体验:将军俑,手握宝剑,气度不凡,士卒俑军吏(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第三个左手握剑右手持戈第四个:跪射俑。
单腿跪立,手扶弓箭。
师总结:同学们的模仿惟妙惟肖。
这些兵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
看课件总结:看,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历历可数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起的写实技艺(板书,写实)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4、整体欣赏,谈感受。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国组织把秦陵兵马俑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对他做一次整体的欣赏,(课件欣赏:兵马俑整体欣赏)谈感受。
你有什么感受和感想吗?(也可先给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学生汇报:兵马俑太宏大了;兵马俑象活的一样;古代劳动人民太了不起了……
三、拓展阶段
师:这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秦陵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我
们只是着重地欣赏了兵俑,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欣赏的。
[观看课件课本铜车马]:课本中的铜车马是1980年在秦陵两侧出土的,是用金、银、青铜制造的,显示了精湛的余属加工技艺。
被誉为青铜之冠,国之魂宝。
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它让我们不由的呼唤:[点击课件:出现“珍爱国宝”字样]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