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九年级下人美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合集下载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小班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知识,如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

2. 认识兵马俑的不同种类和特点,如将军俑、步兵俑、马俑等。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制作属于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热爱美术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建造原因、历史地位和考古发现等内容。

2.2 兵马俑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将军俑、步兵俑、马俑等不同类型兵马俑的外观特征和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兴趣。

3.2 讲解详细讲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兵马俑。

3.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兵马俑的步骤和技巧,学生跟随操作。

3.4 创作学生动手制作兵马俑,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3.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图片或视频素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

4.2 制作材料:陶土、画笔、颜料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作品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质量,给予肯定和建议。

5.2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5.3 学生满意度评价: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秦始皇陵兵马俑与其他朝代陶俑的异同,加深对兵马俑特点的理解。

6.2 文化传承介绍兵马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七章:教学实践7.1 课前准备收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书籍等。

7.2 课堂实施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进行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了解并学习兵马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关于兵马俑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兵马俑。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增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1. 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

2. 分析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分析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式封建帝国的背景和意义。

2. 兵马俑的制作过程:介绍如何制作兵马俑,包括材料的选择、制作技术和规模等。

三、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展开讨论,例如兵马俑的造型、表情、服饰和姿势等,让学生分析它们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四、展示与展览(2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发表个人观点。

然后,让学生共同设计一个兵马俑展览,利用纸板、彩纸等材料模拟兵马俑的展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兵马俑的历史和艺术特点,并思考兵马俑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意义。

【课后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艺术品或文物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相关的作文。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兵马俑博物馆或其他相关展览,深化对兵马俑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以上教案的课堂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综合应用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

美术九年级下人美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美术九年级下人美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九年级美术下册《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及教学反思人美版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人物特征表现上继承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认识秦始皇陵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

从而培养学生欣赏与评述问题的意识。

2、情感与价值:向学生渗透保护当地建筑历史遗迹、民间文物的思想意识,通过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与意识。

3、过程与方法:课前先查阅资料,然后设计有层次性问题,让学生分析、欣赏、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得到情感与体验,挖掘其内在潜艺术感并产生共鸣,萌生爱好美术的兴趣与思想,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设计。

兵马俑美术教案初中

兵马俑美术教案初中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兵马俑题材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2. 欣赏和分析兵马俑作品3. 创作兵马俑题材的美术作品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2. 欣赏和分析:教师展示兵马俑作品,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兵马俑的细节,如服饰、表情、姿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创作实践:教师发放兵马俑制作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出改进意见。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表现、创意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他评,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兵马俑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

3. 学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精神。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1. 兵马俑图片和作品。

2. 兵马俑制作材料(如陶土、画笔、颜料等)。

3.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上课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上课教案

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这则消息指的是什么吗?(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板书课题并齐读。

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出示课件)2、交流资料,释题引趣。

根据查找到的资料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介绍。

(1)俑:古代殉葬的偶像.在奴隶社会,奴隶产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的后期,随着社会的发情,奴隶渐渐获得了人身自由,用奴隶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来进行。

(2)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我国陕西西安临潼城东5000米处,有一处显赫的皇陵,这就是秦始皇陵。

它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

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被誉为“世界第入大奇迹”。

3、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反响?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关键词语。

(“盛赞”)(结合内容理解“盛赞”)过渡: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一起学习一下,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会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1、自由读课文。

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难读的字词做上记号。

把文章中你主为比较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地下大军高超艺术制作技术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师:同学们,让我们展开快乐搜索行动,看书阅读“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哪些关键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给我们概括出这支地下大军的特点吗?1、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2、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谁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1)、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班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陶土材料创作兵马俑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介绍。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分析。

3. 陶土材料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4. 兵马俑作品的创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陶土材料、工具等制作用品。

3. 准备展示用的桌子和展示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欣赏: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其艺术特点。

3. 讲解:讲解陶土材料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创作做好准备。

4.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陶土材料进行兵马俑作品的创作。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台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陶土材料制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创作的兵马俑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运用直观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兵马俑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兵马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

3. 欣赏:教师展示更多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对兵马俑艺术特点的理解。

4. 实践:教师演示陶土材料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篇一:四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课堂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二、发展阶段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三、探索评价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美术下册《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及教学反思人美版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人物特征表现上继承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认识秦始皇陵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

从而培养学生欣赏与评述问题的意识。

2、情感与价值:向学生渗透保护当地建筑历史遗迹、民间文物的思想意识,通过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与意识。

3、过程与方法:课前先查阅资料,然后设计有层次性问题,让学生分析、欣赏、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得到情感与体验,挖掘其内在潜艺术感并产生共鸣,萌生爱好美术的兴趣与思想,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