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论文

合集下载

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雅思写作范文

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雅思写作范文

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雅思写作范文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篇关于缩小城乡差距的雅思写作范文。

城乡差距的存在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

城市的发展迅猛,经济和社会资源集中在城市中,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生活条件较差。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例如修建公路、桥梁、电网等,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提高对农民的补贴和福利待遇,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农民脱贫和改善生活质量。

教育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资源。

政府可以推出一些补贴措施,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政府还可以推动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教育交流,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相对落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政府还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建设,通过农业合作社的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推动城乡人口的流动。

目前,城市地区的人口过于密集,而农村地区的人口过于稀少。

政府可以推出一些政策,鼓励人口从城市地区流向农村地区。

政府可以提供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优惠政策,吸引城市人口到农村地区就业和生活。

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

教育、农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够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的对策研究

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的对策研究

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的对策研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怎样缩小这一差距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需要多方联合,制定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

比如加强农村道路、桥梁、水利、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二、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农业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支持农业的方式可以包括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益。

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比如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四、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教育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比如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师待遇,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执教等。

五、加强城乡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就业加强城乡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就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城乡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就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比如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在实施以上对策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农民等多方联合,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社会组织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村居民提高收入水平,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雅思写作范文

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雅思写作范文

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雅思写作范文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几种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落后于城市,使得农村居民面临诸多困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的土地制度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机会,加大了城乡差距。

政府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民的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发展土地经营权,提高农民的土地收益,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促进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支持。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素质低,技术含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强农村劳动力的竞争力。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条件,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差距。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支持,鼓励农村居民参与社会组织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只有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支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才能真正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山东省是中国的一个地区性大省,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中国居于较高水平。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社会保障因素和教育水平因素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山东省城市经济发达,拥有一批大中城市,市场资源及经济增长潜力较大,而农村地区相对较为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此外,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待遇也相对较高,这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产业结构是影响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山东省城市经济以制造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行业为主,技术密集度较高,劳动力需求少,工资待遇较高;而农村地区的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劳动力需求量较大,但农业产出相对较低,工资水平也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三,社会保障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山东省,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高,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等,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居民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来维持生活。

这种社会保障的差别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最后,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山东省,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有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培训机会,这有利于城市居民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其收入。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这也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综上所述,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社会保障因素和教育水平因素等。

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公平与均衡发展。

加大城乡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缩小差距

加大城乡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缩小差距

加大城乡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缩小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亟需加大城乡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城乡收入差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分配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大约是3:1,这使得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不公平感。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着社会稳定,也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原因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分配不均:城市资源集中,相对较多的机会和福利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享受的权益不平等。

2.产业结构差异: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倾向于重工业和制造业,而农村地区则主要以农业为主。

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薪酬差异:农村居民主要以务农为主,而城市居民在工资和社会保障方面享受着更好的待遇。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解决方案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善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城市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就业机会。

2.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此外,还应增加对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便利性。

3.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有效流转,增加农民的土地收入。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土地产权保护机制,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并引致有效需求不足、影响社会稳定、威胁人权公平等不良后果。

人们在分配起点环节所享有的机会均等成为城乡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然而,目前城乡居民所面对的机会却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拥有生产要素和资源程度的差异、户籍制度造成的机会不平等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等三个方面。

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如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平衡教育发展、促进人力资本均等,取消户籍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别,使人们在进入分配过程之前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尽量均等,并实现无障碍的自由流动,从而扭转城乡居民收入拉大的趋势,建设和谐山东。

关键词:收入差距;机会均等;生产要素;户籍制度;社会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山东省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步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

然而,山东省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并由此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引起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正确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务之急。

从分配起点的机会均等视角出发,把握问题根源,寻求合理调整城乡收入分配的方法,对建设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山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不良影响(一)城乡收入差距情况1.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简单的指标。

表1和图1给出2000年至200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并计算出各年份城乡收入比率,以描述近年来山东省城乡分配差距的变动过程。

表1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乡收入比20006490.0 2659.2 2.4420017101.1 2804.5 2.5320027614.4 2947.7 2.5820038399.9 3150.5 2.6720049437.8 3507.4 2.69200510744.8 3930.6 2.73200612192.2 4368.3 2.79200714264.7 4985.3 2.86200816305.0 5641.0 2.89200917811.0 6119.0 2.91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山东统计年鉴》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山东统计信息网,。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不少于1000字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差异的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突出,山东省也不例外。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多个因素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山东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比高达37.9%。

而与之相比,工业占据了更多的资源和经济收益。

因此,城乡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策:山东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农村建厂,吸纳更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工作。

二、教育资源差异因为城市教育条件更好,因此城市居民相对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而农村居民受教育条件差、就业机会少,因此接受不到足够的培训和教育,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财政投入,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条件,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其参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同时,培养健全农村教师力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三、农民性格倾向不同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不同,农村居民更加传统和保守,心态相对封闭,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而城市居民的心态更开放,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工作环境,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文化交流,在城乡之间建立更好的互动平台,提高各自了解的度。

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参加城市劳动力市场,提高他们自己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收入。

四、政策倾斜不合理政策扶持是一样重要的因素。

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的福利待遇受到了限制,例如就业和卫生福利等,导致农民持续受到影响。

对策: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区别,实现各地区之间的平等待遇,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总之,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策分析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策分析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策分析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江西省进贤县为例,分析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原因有城乡二元经济先天性的原因外,还有其他社会政策原因,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和谐社会1城乡居民收入现状的对比1.1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职工人均工资的差距2000年以来,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首先,从增长速度看:2000年至2005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6.1%,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10.1%,二者相差6个百分点;其次,从增长的绝对值看:2005年,全县城镇职工人均工资比2000年增加632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加1412元,二者相差4908元;其三,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看:2000年,全县城镇居民职工人均工资为57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二者的差距为3430元。

到2005年,全县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达1205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712元,二者的差距却高达8338元。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年均19.4%的速度在扩大。

从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缩小,而是呈现出逐年扩大的发展趋势。

1.2城乡居民收入的内部差距一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中高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差距。

我们从专项抽样调查中发现,农村居民中高收入户的年均纯收入达5560元,是低收入户1862元的2.98倍,而城镇居民中高收入户的人均工资达到13854元,是低收入户4602元的3.01倍。

二是不同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

据2005年全县劳动工资统计调查:我县制造业、教育卫生文化娱乐业的人均工资分别为16727元、15646元。

而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7622元、5594元。

在岗职工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2.99倍。

由此看出:制造业、社会事业等拉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普遍较高,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小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011-02摘要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也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现已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展开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解剖,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缩小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改革二元户籍制度、调整财政政策、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经济等。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山东省财政支农政策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居民收入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虽然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但也和全国一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扩大的趋势。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8年的2.19扩大到2008年的2.87,十年增长了0.68个百分点,而2009年,这一趋势还在不断扩大,达到了2.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11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6119元。

这仅是名义收入差距,如果把每年国家对城镇居民的各种福利、补贴和优惠措施考虑进去,实际的差距会远大于以上的数据。

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会引起社会动荡,阻碍经济的发展。

本文试从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入手,分析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状况的分析(一)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其数值的变化能直观地表明山东省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情况。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缩小阶段。

这一时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1984-1994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在此阶段迅速拉大,此时的改革从农村转入了城市,国企改革,职工收入增长较快,城镇经济快速增长,而农村改革的激励效应有所下降。

第三阶段,1995-1998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阶段,此阶段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及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开放了农产品市场,农民现金收入增加。

同时,农民外出打工增多,增加了收入。

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内部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下岗工人增多,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滞后。

第四阶段,1999-200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阶段。

这是因为国家在此阶段下调了粮食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镇管理模式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的要求,发展踯躅不前。

而此时,国家财政政策刺激城镇居民消费和投资,带动了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完善,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

(二)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收入差距过大,会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动摇改革的信心,引发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1.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过大的收入差距会破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扭曲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经济效率。

中国自古以来都秉承着“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见,繁荣并不足以保障社会稳定,贫富鸿沟却可以使整个社会断裂,造成人们之间的矛盾。

2.对经济的影响当收入差距拉大时,财富会集中于少部分人的手中,这就导致了社会总体的消费倾向较低,制约了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也导致了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农业生产收益低,导致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收入水平高的城市地区。

收入落差越大,流动速度越快,从而推动城市地区经济迅速增长。

而农村地区,由于优质生产要素的流失,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缩小,农业经济增长乏力,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山东省农业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33.3%,降低到了2008年的9.6%,降幅达23.7%。

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限制了山东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破坏了城乡之间实现功能互补,城乡各经济要素配置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发展机遇,从而不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健康发展的城乡经济体系。

二、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一)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二元经济结构存在于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对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经济政策,以及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政策长期向城市、工业、市民倾斜,致使二元经济结构产生。

山东省受国家政策影响,在大环境下城乡之间的发展也受到了二元结构的制约。

首先,在产业体系上,实行城乡二元产业政策,以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的经济发展格局;其次,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城乡差别的分割政策,在财政支出上实行二元财政供给体制。

虽然改革开放后,这一格局有所改变,但农业的剩余价值还是源源不断流向了城市,削弱了农村的资本积累,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二)财政政策影响城乡产业的差异决定了财政政策体系对城市制造业高投资回报率的偏爱,而农业生产效率滞后,整体效益并不明显,很多地方政府为完成经济指标,必然会把有限的经济资源投入到城市。

从山东省政府各年的财政支农情况来看,虽然财政支农的力度在加大,总量在增加,从1978年的4亿多元增加到2007年的133亿多,增长了33.2倍,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的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2000年—2007年,最低为5.9%。

现阶段,山东省农业发展亟需资金的支持,而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资源分布不均,劳动报酬差异过大。

山东省2008年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结构为9.6%、57%、33.4%,而就业结构为37.4%、31.6%、31%,由此得出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率为0.26:1.8:1.08。

可见,山东省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的。

三、缩小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一)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促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

因此,山东省政府应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以制度创新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

这种新型城乡关系,就是要在处于山东省不同城乡空间的经济活动主体中确立起基于市场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建立城乡之间相互贯通和融合的市场体系,实现山东省城乡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融合度。

(二)调整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要增加财政支农的力度,首先必须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山东省政府应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和转移支付,减少农村行政事业的管理费用。

在山东省地方财政规模有限的情况下,财政支农应支持农业发展重点项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农业信息系统、完善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最后为了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应对农产品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予以财政支持,可考虑设立财政基金专门用于农业研发费用,推进农产品品种结构的优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其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基础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应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的注入;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鼓励农民自愿投资建设,以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为重点。

2.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积极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农民是庞大的弱势群体,其基本利益要靠社会保障来维护,逐步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首先应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筹、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村低保、新农合和新农保等。

最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使农民收入增加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首先要推进乡镇企业的改革,改变乡镇企业目前产品质量低、品牌意识差、管理不规范等现状。

其次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落实现有的关于扶持农村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私营企业通过收购、控股、转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经济改革,并加大对农村企业在税收、投融资、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最后繁荣小城镇经济。

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可持续的特点,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作为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

2.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针对山东省区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山东省政府应该发挥各地市的产业规划,鼓励和支持各区县在产业上进行集约化经营,扶持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在税收上予以扶持。

全省形成中西部平原优质粮棉产区,鲁东南及鲁北优质蔬菜产区,胶东半岛优质果品产区等优势产业带,并相应扶持优势产品的发展,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的集中。

3.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是目前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应重视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提供就业信息平台,方便农民快速、便捷的获得相关的就业信息,引导促进就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同时提供多种就业形式,拓展劳动力的转移渠道。

此外,应注重对山东省西部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东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做好对接工作,使全省各地经济共同发展,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1]周文兴.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路铭,陈昭.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4(26).[3]钱梦燕.城乡收入差距原因与对策.合作经济与对策.2007:6-7.[4]卢美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科技信息.2007.[5]郭文杰.国外学者关于二元经济理论的研究综述.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6).[6]陶纪坤.国内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观点综述.经济纵横.20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