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厢记赏析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7西厢记赏析期末考试答案

2017西厢记赏析期末考试答案

∙《《西厢记》赏析》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下列关于崔张故事的各版本中目前保留完整的是()。

(1.0分)1.0 分∙A、《刘知远诸宫调》∙∙B、《天宝遗事诸宫调》∙∙C、《雍熙乐府》∙∙D、《西厢记诸宫调》∙我的答案:D2金本《西厢记》中将莺莺许配给退兵之人的建议是()提出来的。

(1.0分)1.0 分∙A、张生∙∙B、老夫人∙∙C、红娘∙∙D、莺莺∙我的答案:B3“罗敷”是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1.0分)1.0 分∙A、杂剧∙∙B、传奇∙∙C、词赋∙∙D、乐府∙我的答案:D4《读莺莺传》是()的作品。

(1.0分)1.0 分∙A、王国维∙∙B、陈寅恪∙∙C、金岳霖∙∙D、鲁迅∙我的答案:B5相较于《莺莺传》,《董西厢》中的“惊人之笔”情节并不包括()。

(1.0分)1.0 分∙A、乱兵围困普救寺∙∙B、赖婚∙∙C、崔张私下结合∙∙D、崔张一见钟情∙我的答案:D6王世祯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王西厢》的语言,其中不包括()。

(1.0分)1.0 分∙A、骈俪中的景语∙∙B、骈俪中的情语∙∙C、骈俪中的诨语∙∙D、骈俪中的诗语∙我的答案:D7《董西厢》中的武戏在情节设置上是为了()。

(1.0分)1.0 分∙A、丰富情节∙∙B、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D、突出崔张的爱情∙我的答案:B8《寺警》之后崔莺莺对张生的感情是()。

(1.0分)1.0 分∙A、爱慕、感激∙∙B、敬佩∙∙C、爱慕、钦敬∙∙D、仰慕∙我的答案:C9元杂剧的黄金时代是在()。

(1.0分)1.0 分∙A、至治、泰定年间∙∙B、致和、天顺年间∙∙C、元贞、大德年间∙至元、元贞年间∙我的答案:C10“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是()的唱词。

(1.0分)1.0 分∙A、红娘∙∙B、张生∙∙C、崔莺莺∙∙D、老夫人∙我的答案:B11与《王西厢》不同,《董西厢》中的张生是一个()的形象。

(1.0分)1.0 分酸腐文人∙∙B、才子∙∙C、情场老手∙∙D、柔弱书生∙我的答案:B12下列版本的题目正名中提到“老夫人再次悔婚”的情节是()。

三.赏析题(每题40分,共40分) 7.试结合《西厢记》“长

三.赏析题(每题40分,共40分) 7.试结合《西厢记》“长

三.赏析题(每题40分,共40分) 7.试结合《西厢记》“长《西厢记》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是五本21折的连本戏。

《长亭送别》,共十九支曲文,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场面。

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别张生时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

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惜别目送:【一煞】【收尾】在四个场面中莺莺的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五、赏析第一部分:“送别途中”(长亭路上、赶赴长亭)。

(一)赏析【端正好】1、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作用:借凄凉的暮秋景象写莺莺的离愁别恨。

(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是怎样情景交融的?(1)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作者如椽之笔,由头顶之天至脚下之地,从耳边之风到眼中之归雁、经霜的红叶,大块设色,融情于景,只捕捉几样形象,稍加点染,就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柳永的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而痛苦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满山的红叶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离人眼里,霜林之所以醉,是由惜别的血泪染红的。

“醉”字,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至此,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最新2017最新版尔雅课程《西厢记》导读期末考试试卷资料

最新2017最新版尔雅课程《西厢记》导读期末考试试卷资料

精品文档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西厢记》矛盾冲突的起因在老夫人方面是()。

(1.0 分)1.0 分 A、顽固的门阀观念 B、认为张生无所作为 C、女儿已有婚约 D、张生容貌较差我的答案:A2《西厢记》中对崔张的爱情和红娘的决定起了关键作用的情节是()。

(1.0 分)1.0 分 A、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传简》 B、《酬简》 C、《寺警》 D、《赖婚》我的答案:C3红娘是在()之后对张生的看法发生了极大改变。

(1.0 分)1.0 分 A、《请宴》 B、《寺警》 C、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赖婚》 D、《传简》我的答案:B4《六幻西厢》是()的本子。

(1.0 分)1.0 分 A、金圣叹 B、贾仲明 C、钟嗣成 D、闵寓五我的答案:D5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莺莺传》中对张生背叛爱情的行为是持()态度。

(1.0 分)1.0 分 A、批判 B、中立 C、无视 D、赞美我的答案:D6真正可以看出崔莺莺性格多面的情节是()。

(1.0 分)0.0 分 A、《拷红》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 B、《哭宴》 C、《赖简》 D、《闹厢》我的答案:A7王世祯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王西厢》的语言,其中不包括()。

(1.0 分)1.0 分 A、骈俪中的景语 B、骈俪中的情语 C、骈俪中的诨语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 D、骈俪中的诗语我的答案:D8“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变又从头”出自()。

(1.0 分)1.0 分 A、《逍遥乐》 B、《金菊香》 C、《集贤宾》 D、《黄莺儿赠燕》我的答案:C9与《王西厢》不同,《董西厢》中的张生是一个()的形象。

(1.0 分)1.0 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A、酸腐文人 B、才子 C、情场老手 D、柔弱书生我的答案:B10王国维对元杂剧的时代划分,不包括()。

(1.0 分)1.0 分 A、蒙古时期 B、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统一时期 C、元末时期 D、战乱时期我的答案:D11金圣叹真正完成评点的书目除《西厢记》外,还有()。

《西厢记》赏析 超星 2017

《西厢记》赏析 超星 2017
C、鲁迅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莺莺传》中对张生背叛爱情的行为是持()态度。
D、赞美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一般被认为写张生、崔莺莺爱情故事最早的文学作品是()的《莺莺传》。
A、唐代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崔莺莺送张生玉璧,是希望他们的爱情不要中断,像玉一样牢固。()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2.5
1
【单选题】“调笑转踏”是()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
B、宋代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2
【单选题】“调笑转踏”是用()的语言形式来叙述故事。
D、诗歌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董解元的“解元”在古代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3
【判断题】自元代起一直未实现科举制度。()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元代杂剧不仅吸收了当时的说唱艺术,还有音乐艺术。()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4
1
【单选题】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
A、《西厢记》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王国维对元杂剧的时代划分,不包括()。
3
【单选题】“九儒十丐”的说法起源于()。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历史上的元代历经时间不到100年。()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6.1
1
【单选题】元杂剧每一本的题目正名大多是有()句。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古代文学期末作业)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古代文学期末作业)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之唱词艺术分析《西厢记》唱词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那优美抒情的语言,以及运用这种生动语言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正因为其语言华美,辞藻艳丽,有人誉之为“花间美人”。

戏剧的唱词既是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创造环境的重要工具。

张生、莺莺的唱词,把唐诗、宋词的佳句日常生活口语熔为一炉,点化成优美靓丽的诗句语言,既有诗词含蓄深远的意境,又有生活口语的明快流畅。

现在就浅要的把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之唱词艺术分析如下。

这出戏的内容是写老夫人逼张生赴试,崔、张长亭离别。

时当暮秋,地在郊外,长亭、野山、落叶、西风,一副凄凉景象。

崔莺莺出场时,先是几句自白,表现出一片离别的伤感、凄凉:“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

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继之两句慨叹人生聚散无常的诗句:“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唤起充满诗意的离情别绪,令人黯然神伤。

紧接着是一段凄楚感人的名曲:(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里是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塞上凝波,波上寒烟翠”一句的的意境。

色彩绚丽,景物凄迷。

深秋的天空高远,空阔的大地黄花烂漫,秋风呜咽,雁声嘹唳,整个世界都是寒秋的凄凉,莺莺带着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来为张生送行,她的所有怨尤都是通过对暮秋景色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她在路上看到的是满目红叶,引起了她无尽的遐思:是谁把枫林染红的呢?不是霜,那该是离人的血泪。

但字面上并不点明一个“红”字,却用一个“醉”字把“红”字藏了起来;泪红得象血,但字面上不把“血”字点明,却用一个“泪”字把“血”字藏了起来。

这种文词的含蓄,正是莺莺含蓄性格的写照。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生“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古代名剧鉴赏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古代名剧鉴赏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1.0分1.0分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 分)1在唐代传奇《莺莺传》中,生是被动抛弃崔莺莺的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借妻》中古董在月城中过了一夜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3学者普遍认为《东海黄公》是中国最早的戏曲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关汉卿一生写过100部戏剧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是《西厢记》的唱词。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6《十五贯》中熊友兰和苏戌娟最后都屈打成招,并被判杀头。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7《西厢记诸宫调》属于宋代诸宫调的作品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桃花扇》中香君和侯方域双双出家是因为看透红尘,从俗世中得到解脱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9“诸宫调”是起源明清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0《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秋波”的意思是秋天的波浪。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1元曲《氏孤儿》中“氏孤儿”的身份是驸马。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2为寻求真相,况钟亲临案发现场,他假扮算命人引娄阿鼠上钩,探得案情真相。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戏曲中音乐的元素一般可追溯到“优孟衣冠”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4《汉宫秋》中很多词都是对朝廷大官的赞扬()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5明代代戏曲家尤侗创作《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6《莺莺传》中崔莺莺住在东厢房。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7在徐克电影《青蛇》中,突出了法海的人性一面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8“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一句来源于戏曲家尤侗。

《西厢记》赏析 超星 考试复习难点

《西厢记》赏析 超星 考试复习难点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是崔莺莺
2
【单选题】“元和令”唱词是张生针对莺莺的动作、语言而唱的版本是()。
D、刘龙田本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金圣叹本的《西厢记》更偏重于表现舞台效果。()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1
【单选题】序文《恸哭古人》和《留赠后人》是()中的。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对的舞台形象
3
【判断题】《董西厢》中老夫人“赖婚”主要是因为对张生的鄙视。()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王西厢》中张生为接近“可喜娘”采用的计策不包括()。
D、赖简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通过对莺莺性格的比较,可以看出《董西厢》所表达的思想与《王西厢》不同。()
A、思想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大部分《西厢记》是一共有()折。
C、二十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戏剧的首通常是指每一本戏的楔子。()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西厢记》中“哭宴”是在文本结构的第()本。
C、四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C、崔莺莺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西厢记》中戏剧冲突最激烈的一折是()。
D、《赖婚》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请宴》一折的主唱者是()。
A、红娘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译文及赏析答案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译文及赏析答案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译文及赏析答案《西厢记·长亭送别》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同学们肯定很好奇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了吧?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厢记·长亭送别》朝代:元朝|作者:王实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赏析》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下列关于故事的各版本中目前保留完整的是()。

(1.0分)1.0分•A、《知远诸宫调》••B、《天宝遗事诸宫调》••C、《雍熙乐府》••D、《西厢记诸宫调》•我的答案:D2金本《西厢记》中将莺莺许配给退兵之人的建议是()提出来的。

(1.0分)1.0分•A、生••B、老夫人••C、红娘••D、莺莺•我的答案:B3“罗敷”是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1.0分)1.0分•A、杂剧••B、传奇••C、词赋••D、乐府•我的答案:D4《读莺莺传》是()的作品。

(1.0分)1.0分•A、王国维••B、寅恪••C、金岳霖••D、鲁迅•我的答案:B5相较于《莺莺传》,《董西厢》中的“惊人之笔”情节并不包括()。

(1.0分)1.0分•A、乱兵围困普救寺••B、赖婚••C、私下结合••D、一见钟情•我的答案:D6王世祯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王西厢》的语言,其中不包括()。

(1.0分)1.0分•A、骈俪中的景语••B、骈俪中的情语••C、骈俪中的诨语••D、骈俪中的诗语•我的答案:D7《董西厢》中的武戏在情节设置上是为了()。

(1.0分)1.0分•A、丰富情节•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D、突出的爱情•我的答案:B8《寺警》之后莺莺对生的感情是()。

(1.0分)1.0分•A、爱慕、感激••B、敬佩••C、爱慕、钦敬•仰慕•我的答案:C9元杂剧的黄金时代是在()。

(1.0分)1.0分•A、至治、泰定年间••B、致和、天顺年间••C、元贞、大德年间••D、至元、元贞年间•我的答案:C10“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是()的唱词。

(1.0分)1.0分•A、红娘••B、生••C、莺莺••D、老夫人•我的答案:B11与《王西厢》不同,《董西厢》中的生是一个()的形象。

(1.0分)1.0分•A、酸腐文人•才子••C、情场老手••D、柔弱书生•我的答案:B12下列版本的题目正名中提到“老夫人再次悔婚”的情节是()。

(1.0分)1.0分•A、金圣叹本••B、弘治本••C、徐士本•王伯良本•我的答案:D13《西厢记》涉及到的文本不包括()。

(1.0分)1.0分•A、乐府••B、诗••C、传奇文••D、戏剧•我的答案:A14“墙角联吟”是属于第一本第()折的情节。

(1.0分)1.0分•A、四••B、三••C、二••D、一•我的答案:A15下列关于《王西厢》语言特点,表述有误的是()。

(1.0分)1.0分•A、叠字运用得很成功•人物语言的性格化••C、典雅••D、朴实•我的答案:D16《请宴》一折的主唱者是()。

(1.0分)1.0分•A、红娘••B、生••C、老夫人•莺莺•我的答案:A17《西厢记》中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悬念情节是()。

(1.0分)1.0分•A、《寺警》••B、《许婚》••C、《赖婚》••D、《闹简》•我的答案:C18《西厢记》中有()组戏剧冲突的发展线索。

(1.0分)1.0分•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B19金圣叹本中的《西厢记》第二折题名是()。

(1.0分)1.0分•A、琴心•酬韵••C、借厢••D、传简•我的答案:C20《录鬼簿》的作者是()时期的人。

(1.0分)1.0分•A、元代••B、金代••C、明代•清代•我的答案:A21《王西厢》与《董西厢》中莺莺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1.0分)1.0分•A、写莺莺初见生前者是羞婉而入,后者是回头顾盼••B、前者写到莺莺与生的私下结合,后者没有••C、生初见莺莺的地方前者是在她的闺房门口,后者则是在佛殿上••D、前者表现莺莺的怀春之情,后者没有•我的答案:D22“调笑转踏”是()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

(1.0分)1.0分•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我的答案:B23“琴心”这一事件的决策者是()。

(1.0分)1.0分•A、生•红娘••C、莺莺••D、杜确•我的答案:B24《董西厢》中是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

(1.0分)1.0分•A、景物、生活场景••B、人物动作••C、景物、人物动作•时间变化•我的答案:C25《西厢记》中的故事情节排序正确的是()。

(1.0分)1.0分•A、围困普救寺——酬简——赖婚••B、生害相思——赖婚——围困普救寺••C、赖婚——酬简——生害相思••D、围困普救寺——赖婚——酬简•我的答案:D26《王西厢》中红娘故意将生的自我介绍说给莺莺,目的是()。

(1.0分)1.0分•A、引起莺莺的关注••B、把生介绍给莺莺••C、告诫莺莺生是个“傻角儿”••D、为了试探莺莺•我的答案:D27《殿前欢》中“老夫人谎到天来大”是()的唱词。

(1.0分)1.0分•A、生•莺莺••C、红娘••D、恒•我的答案:B28莺莺通过红娘给生回简,目的是()。

(1.0分)1.0分•A、试探红娘••B、警告生••C、约会生•与红娘赌气•我的答案:C29序文《恸哭古人》和《留赠后人》是()中的。

(1.0分)1.0分•A、萧腾鸿本••B、弘治本••C、龙田本••D、金圣叹本•我的答案:D30贯穿全剧的悬念设置不包括()。

(1.0分)1.0分•A、《赖婚》••B、《酬简》••C、《哭宴》••D、《赖简》•我的答案:D31现存最早的《西厢记》刊本是()。

(1.0分)1.0分•A、大德本•闵齐伋本••C、弘治本••D、万历本•我的答案:C32《王西厢》中表现红娘高尚的品格主要是通过她的()。

(1.0分)1.0分•A、行动••B、语言••C、衣着•装束•我的答案:A33红娘之所以想要真心帮二人,原因是()。

(1.0分)1.0分•A、她看到了二人之间的感情••B、不满老夫人的赖婚••C、看到生在寺警中的所作所为••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34《西厢记》中对的爱情和红娘的决定起了关键作用的情节是()。

(1.0分)1.0分•A、《传简》••B、《酬简》••C、《寺警》••D、《赖婚》•我的答案:C35《西厢记》中的“五便三计”是()提出来的。

(1.0分)1.0分•A、生•老夫人••C、莺莺••D、法聪•我的答案:C36其名六幻者,曰“剧幻”的是()。

(1.0分)1.0分•A、《莺莺传》••B、《董西厢》••C、《王西厢》•《南西厢》•我的答案:C37套曲《商调·集贤宾》一共收录()支曲子。

(1.0分)1.0分•A、5••B、7••C、9••D、11•我的答案:D38在《王西厢》的《赖婚》一折中,老夫人的态度是()。

(1.0分)1.0分•A、装糊涂••B、模棱两可••C、严厉拒绝••D、委婉•我的答案:C39《西厢记诸宫调》的文本除有若干个套数组成的唱词,还穿插了()。

(1.0分)1.0分•A、变文••B、吟诵••C、叙述对话••D、曲牌•我的答案:C40关于《王西厢》、《董西厢》异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1.0分)1.0分•A、《董西厢》中老夫人是有主见的人••B、《董西厢》中老夫人答应生退兵之后将莺莺许配给他••C、《王西厢》和《董西厢》中老夫人都提到了生退兵后“继子为亲”••D、《王西厢》中飞虎围困寺庙时莺莺主动提出解决办法•我的答案:D41《西厢记》题目正名中提到“老夫人赖婚事”的是()。

(1.0分)1.0分•A、徐士本••B、王伯良本••C、萧腾鸿本••D、金圣叹本•我的答案:D42王国维对元杂剧的时代划分,不包括()。

(1.0分)1.0分•A、蒙古时期••B、统一时期••C、元末时期••D、战乱时期•我的答案:D43杂剧作为戏剧,成熟于()。

(1.0分)1.0分•A、唐代•金代••C、元代••D、明代•我的答案:C44《王西厢》中生为接近“可喜娘”采用的计策不包括()。

(1.0分)1.0分•A、借厢••B、酬韵••C、闹斋•赖简•我的答案:D45一般认为元曲包含两方面的容,分别是()。

(1.0分)1.0分•A、元代的戏曲和杂剧••B、元代的散曲和杂剧••C、元代的散曲和诗词••D、元代的诸宫调和戏剧•我的答案:B46《莺莺传》中对生背叛爱情的行为是持()态度。

(1.0分)1.0分•A、批判••B、中立••C、无视••D、赞美•我的答案:D47贾仲明的吊曲《凌波仙》凭吊对象是()。

(1.0分)1.0分•A、钟嗣成•关汉卿••C、马致远••D、王实甫•我的答案:D48生“弹琴明志”的做法是()出的主意。

(1.0分)1.0分•A、杜确••B、红娘••C、生•法聪•我的答案:B49《西厢记》中()在后来是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折子戏。

(1.0分)1.0分•A、《前候》••B、《拷红》••C、《后候》••D、《赖婚》•我的答案:B50《西厢记》中恒的结局是()。

(1.0分)1.0分•A、争艳成功••B、弃走他乡••C、撞树自杀••D、与莺莺称为兄妹•我的答案:C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董西厢》中红娘在“寺警”之后很明确的想要成全的好事。

()(1.0分)1.0分我的答案:√2“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是生写给莺莺的诗句。

()(1.0分)1.0分我的答案:×3完整保留下来的剧作《贩茶记》目前已被证实是王实甫的作品。

()(1.0分)1.0分我的答案:×4《董西厢》中老夫人的“赖婚”态度是非常委婉的。

()(1.0分)1.0分我的答案:√5《董西厢》中红娘对莺莺“行监坐守”的职责是很明确的。

()(1.0分)1.0分我的答案:×6董解元的“解元”在古代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1.0分)1.0分我的答案:√7老夫人之所以鼓励生考取功名是因为她认可了二人的婚事。

()(1.0分)1.0分我的答案:×8“杂剧”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的文献。

()(1.0分)1.0分我的答案:×9老夫人听信恒的谎言,心为生的背弃感到失落和遗憾。

()(1.0分)1.0分我的答案:×10通过对莺莺性格的比较,可以看出《董西厢》所表达的思想与《王西厢》不同。

()(1.0分)1.0分我的答案:√11《传简》一折中红娘将生写的小简直接交给了莺莺。

()(1.0分)1.0分我的答案:×12《董西厢》与《莺莺传》相比,在情节、人物形象的描述上都有所创新。

()(1.0分)1.0分我的答案:√13在《莺莺传》和《董西厢》中老夫人是一个极其次要的人物。

()(1.0分)0.0分我的答案:√14《王西厢》中莺莺和红娘完全被恒的谎言蒙蔽,得知生变心异常痛苦。

()(1.0分)0.0分我的答案:√15《商调蝶恋花》采用的是诗歌的形式演唱的恋爱故事。

()(1.0分)1.0分我的答案:√16“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是元稹对自己状态的描述。

()(1.0分)0.0分我的答案:√17在古代“妓”和“伎”之间的区分是很明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