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姜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炮姜饮片生产工艺规程教程文件

1.产品概述1.1 品名:炮姜,成品代码CP10042。
1.2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
质轻泡,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1.3 性味与归经:辛,热。
归脾、胃、肾经。
1.4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1.5 用法用量:3〜9g。
1.6规格与包装规格:1kg/包、2kg/包、5kg/包。
1.7贮存: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2.处方依据及制法2.1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江西中药炮制规范》(2008年版)。
2.2 处方干姜2.3 批量每批按100kg进行换算物料消耗定额。
2.4制法取原药材,砂烫。
3.生产工艺流程图4.饮片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4.1生产准备4.1.1 文件准备4.1.1.1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明确了饮片批品种名称、批号、生产批量、检验单号、投料量等。
4.1.1.2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明确了包装品种名称、规格、批号、包装批量、包装用量等。
4.1.1.3生产品种应有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程序。
4.1.1.4生产地点应有卫生要求的文件规定和卫生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5使用设备应有相应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6容器具清洁应有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4.1.1.7应有岗位所需生产记录(含清场),工序运行状态标志、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物料领料单等空白表格。
4.1.1.8其他有关执行文件。
4.1.1.9上述文件均应为现行文件。
4.1.2物料准备4.1.2所用物料与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或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或工艺规程相符。
4.1.2.1核对领(配)料单或物料标签等内容,如物料名称、批号、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书(检验单号)等,应准确无误。
4.1.2.2检查物料外包装或容器,应完好、清洁、物料无污染,并称量、复核。
4.1.3现场检查4.1.3.1检查生产场所清洁、卫生、应符合该区卫生要求,有清洁、清场合格证。
炮姜一法

作者单位:戴妙Biblioteka (江苏省通州市中医院 226300)
炮姜一法
更新日期:2011-09-22 点击: 戴妙庆
炮姜为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加工品,具有温中散寒和温经止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制备炮姜,199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规定是照烫法,用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中药炮制学》指出,炮姜,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而传统方法是以干姜饮片清炒而成。以清炒方法炮制,火候不易掌握,既使不停地翻动,亦根本不会发泡,还往往出现凸面已经枯焦,而凹面尚未变色,或者凹凸面枯焦,而凸面又已灰化,从而使炮姜的功效有所减弱。同时,翻动时有一股较强的辣味,刺激眼、鼻、喉部。
中药炮姜的制作方法

中药炮姜的制作方法中药炮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制剂,它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化痰、驱寒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性呕吐、胃寒呕吐、寒疝腹痛等病症。
下面将介绍中药炮姜的制作方法。
制作中药炮姜的原料主要是生姜。
制作中药炮姜需要将生姜炮制,可以有效地增强其药效,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制作中药炮姜的步骤如下:1.选取新鲜的姜根,洗净外皮的泥土。
2.将洗净的姜根切成薄片,厚度约为0.2-0.3厘米。
3.将切好的姜片放入开水中焯水,焯水时间约为1分钟。
4.将焯水后的姜片捞出,放在凉水中浸泡10-15分钟,以去除其辣味和异味。
5.将浸泡好的姜片捞出沥水,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晾干。
6.将晾干的姜片放在瓦斯灶或电炉上炒烤,火候要适中,不宜过旺。
7.在炒烤的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姜片,使其受热均匀,防止焦糊。
8.炒烤至姜片表面略带金黄色,有香气散发出来即可取出。
9.将取出的炮姜晾凉,装入干燥、无异味的密封容器中保存。
炮制好的中药炮姜激发了姜的药效,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寒疝腹痛、难产等疾病。
使用中药炮姜时,一般可以将其研成粉末状或用刀剁碎后泡水饮用,也可以用来炖煮食物,增加味道的同时还能带来一些药性。
制作中药炮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新鲜的姜根,避免使用变质或长时间存放的姜。
2.在焯水时,火候要掌握好,不宜过长时间,否则会影响姜的药效。
3.在炒烤过程中,火候要适中,防止焦糊,影响药效。
4.晾凉后存放要放在干燥、无异味的容器中,以免受潮或发霉。
总之,中药炮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制作它可以增强姜的药效,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掌握,以及储存的条件,以确保中药炮姜的质量和药效。
炮姜的功能主治异同

炮姜的功能主治异同异同概述炮姜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虽然它与生姜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其他方面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炮姜的功能和主治的异同进行详细介绍。
炮姜的功能炮姜具有以下的功能:1.温中散寒:炮姜可以温中散寒,特别适用于寒性胃痛、腹冷腹痛等症状。
它能够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减轻肠胃冷症带来的不适。
2.行气止痛:炮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减少胸腹胀满、腹痛腹泻等症状。
它对于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3.小有毒性:炮姜虽然有一定的毒性,但经过炮制之后可以降低其毒性,同时保留了一定的药效。
因此,适度的使用炮姜可以产生理疗效果。
炮姜的主治炮姜主治以下疾病:1.胃寒胀满:炮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能,可以有效缓解胃寒胀满带来的不适。
2.腹痛腹泻:炮姜的行气止痛作用可以缓解腹痛腹泻等肠胃问题。
3.寒性胃痛:对于寒性胃痛,炮姜的温中散寒效果理论上可以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炮姜与生姜的区别虽然炮姜和生姜都属于姜科植物,但它们在功能和主治方面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功能方面的差异1.温中散寒:炮姜在温中散寒方面的功效更强,特别适用于寒性胃痛等症状。
而生姜在这方面的效果相对较弱。
2.行气止痛:生姜在行气止痛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对于胸腹胀满、腹痛腹泻等症状有着较好的缓解效果。
而炮姜在这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
主治方面的差异1.胃寒胀满:由于炮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能,对于胃寒胀满的治疗效果较好。
而生姜在这方面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2.腹痛腹泻:生姜的行气止痛作用可以缓解腹痛腹泻等肠胃问题。
而炮姜对于这类问题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弱。
3.寒性胃痛:由于炮姜的温中散寒效果,理论上可对寒性胃痛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生姜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作用。
总结炮姜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等功能。
它主治胃寒胀满、腹痛腹泻等疾病。
与生姜相比,炮姜在温中散寒方面功能更强,对寒性胃痛的治疗效果较好,而生姜在行气止痛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
炮姜实验报告

炮姜实验报告炮姜实验报告引言:炮姜,又称姜炮,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止痛等功效。
近年来,炮姜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炮姜的药理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炮姜提供参考。
实验一:炮姜的抗炎作用方法:1.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2. 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注射炮姜提取物。
3. 注射后观察小鼠体温变化,并记录炮姜提取物注射后小鼠的行为活动。
4. 24小时后,采集小鼠血液样本,检测白细胞计数和炎症介质的水平。
结果:实验组小鼠注射炮姜提取物后,体温下降明显缓解,活动性增加。
血液样本分析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炎症介质的水平也较低。
讨论:炮姜具有抗炎作用,能够降低炎症介质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这可能与炮姜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炮姜的抗炎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和抑制炎症信号通路来实现。
实验二:炮姜的抗氧化作用方法:1. 取新鲜姜和炮姜样本,制备姜提取物。
2. 将提取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3. 在实验组中加入氧化剂,观察姜提取物的颜色变化。
4.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吸光度,分析姜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实验组中加入氧化剂后,对照组姜提取物颜色迅速变深,而实验组姜提取物的颜色变化较为缓慢。
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姜提取物的吸光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讨论:炮姜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氧化剂对姜提取物的影响。
这可能与炮姜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性质有关。
炮姜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实验三:炮姜的镇痛作用方法:1.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2. 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注射炮姜提取物。
3. 注射后使用热板法检测小鼠的痛觉反应时间。
4.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痛觉反应时间差异。
结果:实验组小鼠注射炮姜提取物后,痛觉反应时间明显延长,表现出较强的镇痛效果。
炮姜的炮制方法

炮姜的炮制方法
炮姜,又称炮制姜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炮姜的炮制方法主要是通过炒制姜片,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炮姜的炮制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新鲜的生姜。
选择姜块外皮光滑、无损伤的生姜,洗净后切成薄片,厚度约为2-3毫米,以便于炒制时均匀受热。
接着,将切好的姜片均匀地铺在炒锅中。
炒锅不需要加油,直接将姜片放入锅中,用小火炒制。
在炒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翻动姜片,以免烧焦。
炒制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待姜片呈现出金黄色并散发出浓烈的姜香时即可出锅。
炒制好的姜片需要晾凉后,放入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存放。
在存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姜片的质量。
炮姜的炮制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火候掌握好。
炒制姜片时火候不宜过大,以免炒焦影响药用
价值;火候不宜过小,以免影响炮制效果。
2. 炒制过程中要不断翻动姜片,使其受热均匀,避免局部过热
或烧焦。
3. 存放时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
影响姜片的质量。
总之,炮姜的炮制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火候和存放环境,以确保炮制出的姜片具有更好的药用价值。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
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中药养身法炮姜的温中散寒功效

中药养身法炮姜的温中散寒功效中药养身法:炮姜的温中散寒功效姜作为中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姜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特别是经过炮制后的姜,更是被视为药用的佳品。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养身法中,炮姜的温中散寒功效。
一、炮姜的基本概述炮姜是指将新鲜的生姜进行炮制处理后得到的一种药材。
炮制过程中,可以采用烘干、煅烧、蒸炒、油炸等方法对生姜进行加工。
经过炮制后,姜的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使其功效更显突出。
二、炮姜的温中散寒功效1. 温中散寒炮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经过炮制后,姜中的辣味成分辣姜酮得到增强。
辣姜酮能够刺激人体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起到温中散寒的效果。
尤其是在寒冷季节,适当食用炮姜可以帮助人体驱寒保暖,增强体内的阳气。
2. 健胃消食炮姜还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姜中的姜酶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尤其是在进食过多或进食过凉的情况下,适量食用炮姜可以帮助消除胀气、健脾开胃。
3. 缓解呕吐炮制后的姜还具有缓解呕吐的功效。
姜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胃肠道的运动,减少胃部不适感,从而缓解呕吐。
临床上,常常建议孕妇或者出现晕船晕车症状的人适量使用炮姜。
4. 抗炎镇痛炮姜中的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姜黄素能够抑制炎症相关的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因此,适量食用炮姜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炎症性疾病。
5. 温肺祛痰炮姜还可以温肺祛痰。
在感冒或者痰多咳嗽的情况下,炮姜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排出,缓解咳嗽症状。
三、炮姜的使用方法1. 炮姜水将适量的炮姜切片,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然后将汤水倒入杯中,可适量加入蜂蜜或枸杞子等调味品。
每日饮用1-2次,有助于驱寒、温中、祛湿等。
2. 炮姜粥将适量的炮姜切末,加入煮好的稀饭中,再搅拌均匀即可。
炮姜粥可温暖胃肠道,促进消化,提高食欲。
3. 炮姜煮鸡蛋将适量的炮姜和鸡蛋一同放入水中煮沸,直至鸡蛋熟透。
炮姜的炮制方法

炮姜的炮制方法
炮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用于改变姜的性能,增强其药效。
下面是一种简单的炮姜方法:
1. 材料准备:取新鲜的生姜,清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2. 切片:将晾干的生姜切成薄片,厚度约为2-3毫米。
3. 炮制:取一锅炒锅,将生姜片均匀地放在锅底,不要重叠。
然后将炒锅置于火上,用中火炒制。
4. 翻炒:用木铲或铁铲轻轻翻炒生姜片,使其均匀加热。
需要不断翻炒,避免生姜片受热过度而焦糊。
5. 炒至发出香味:炒制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姜片的颜色变化。
待生姜片开始变成微黄色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时,表示已经炮制完成。
6. 凉晾:将炮制好的姜片取出,放在通风处晾凉。
等待姜片完全冷却后,即可使用或储存。
需要注意的是,炮制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炮制5-10分钟即可,以免姜片过度干燥导致药效减弱。
另外,炮制好的姜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变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姜
药材名称:
炮姜
拼音名称:
PAOJIANG
别名:
黑姜。
科属:
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性味、归经]苦、涩,温。
归脾、肝经。
功效: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中成药:
共有41种中成药使用炮姜:加味八珍益母膏参芪益母颗粒痛经丸暖胃舒乐片
理中片理中丸(党参理中丸)少腹逐瘀丸香砂理中丸少腹逐瘀颗粒加味生化颗
粒等。
应用:
1、出血证。
本品性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可单味应用,如《姚氏集验方》以本品为末,米饮下,治血痢不止;
临床用以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常配人参、黄芪、附子等同用。
若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可与乌梅、棕榈同用,如如圣散(《证治准绳》)。
2、腹痛、腹泻。
本品性温,善暖脾胃,能温中止痛止泻,适用于虚寒性腹痛、腹泻。
如《千金方》以本品研末饮服,治中寒水泻;《世医得效方》以之与厚朴、附子同用,治脾虚冷泻不止。
若治寒凝脘腹痛,常配高良姜,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者,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
同用,如生化汤(《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3~6G。
注意事项:
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
鉴别用药:
生姜、干姜和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
由于鲜干质
量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亦异。
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之圣药;干姜偏
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
炮制工艺:
以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呈棕褐色,或炒炭至外表色黑,内至棕褐色入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树脂、淀粉等。
2、药理作用:能显著的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
茶疗食谱:
炮姜粥
[材料]炮姜6克,白术15克,八角茴香、花椒少许,粳米30克。
[做法]将炮姜、白术、花椒、八角茴香装在纱布包里,放入锅中加水先煮20
分钟,然后下粳米煮粥。
每日1剂,分3次温月艮。
连服1~2周。
[养生提示]温中健脾,散寒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