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全攻略》分册复习题(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全攻略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shén mò)拼搏(pīn bó)沉着(chén zhù)B. 炽热(chì rè)赋予(fù yǔ)赋闲(fù xián)C. 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惊愕(jīng è)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因为连续几天下雨,所以他的衣服都湿透了。
B. 他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这使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C. 我对这次考试非常有信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答案:D3. 下列词语中,与“脚踏实地”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B. 精益求精C. 持之以恒D. 轻车熟路答案:C二、填空题4. 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在说:“你终于……了。
”A. 突破B. 胜利C. 胜利了D. 成功答案:C5.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纵横捭阖B. 纵横拽阖C. 纵横摆阖D. 纵横摆合答案:A三、阅读题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语文中考全攻略》分册复习题(试卷)答案

分册复习题答案七上中考考点复习(一)一、文学常识填空1.世说新语魏晋2.丘仲尼春秋论语儒3.朱自清民主战士春4.老舍舍予人民艺术家5.曹操东汉6.香山居士唐7.元马致远曲牌8.法法布尔9.礼记·学记小戴礼记儒秦汉戴圣10.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晓岚清11.印度泰戈尔12.丹麦安徒生二、根据拼音写汉字隐秘凝成诱惑喧腾训诫啜泣点缀卑微贪婪威慑尴尬褪色焚烧憔悴诀别懊恼嘹亮烘托水藻贮蓄澄清宽恕洗濯酝酿玷污伫立一瞬间宛(婉)转葱茏峰峦孪生匀称一霎间一刹那崩塌扰乱狩猎喧嚣停滞萤火虫翘起须臾屏息绰号惊讶宽恕嫩芽拆散祷告滑稽赏赐聘请爵士妥当头衔绵延预兆裹藏蜷曲篡夺笼罩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恍然大悟水波粼粼瘦骨嶙峋小心翼翼冉冉升起轻飞曼舞头晕目眩问心无愧蛛丝马迹繁花嫩叶抖擞精神仙露琼浆一丝不苟三、给汉字注音迂yū 敛liǎn 扒pá 诅zǔ 迸bèng 倔jué 磕kē 撩liāo晕yùn 雏chú 著zhuó 奢shē 寐mèi 寥liáo 宰zǎi 蔓wàn痪huàn 洌liè 涸hé 榆yú 虬qiú 叨dāo 猝cù骸hái 喑yīn 谧mì 塞sài 憔qiáo 恶wù 菡hàn萏dàn匿nì 攲qī 荫yìn 炫xuàn 称chèn 髀bì 跛bǒ 陋lòu踉liàng跄qiàng 据jù 辰chen 嘈cáo 和hè 榛zhēn 窣sū偌ruò 栅zhà 槐huái 檐yán 倏shū 蹦bèng 愕è 棂líng拽zhuài 擎qíng 觅mì 吆喝钳qián 捣dǎo四、词语运用(一)写成语:1.各得其所2.喜出望外3.絮絮叨叨4.自作主张5.形影不离6.美不胜收7.小心翼翼8.混为一谈9.花团锦簇 10.恍然大悟11. 宽宏大量12.不求甚解13.独具慧眼14.蛛丝马迹15.滚瓜烂熟 16.整装待发17.洗耳恭听18.鸦雀无声19.持之以恒 20.花枝招展21.仙露琼浆22.忍俊不禁23.头晕目眩24.高不可攀25.一丝不苟 26.海枯石烂 27.更胜一筹 28.津津有味 29.不可救药30.骇人听闻31.随声附和(二)判断成语使用正误1.×(“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
语文中考全攻略模拟试卷

语文中考全攻略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词与文学常识填空。
(12分)(1)蒌蒿满地芦芽短,▲。
(作者:▲)(2)▲,膏之沃者其光晔。
(韩愈《答李翊书》)(3)▲,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4)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5)▲,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岑参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8)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幸福社会”,这种老老少少其乐融融的社会状况,可用《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来形容。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辨的主权。
中国坚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定不移,hàn(▲)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遏(▲)制hàn(▲)卫(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市桑迪胡克小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枪击惨案,令美国社会陷入极大的震惊和悲痛之中。
B. 大丰港景区珍禽园、海底世界陆续开放,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C.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举行,消息一出,很多同学跃跃欲试,想在各项活动中一展自己的风采。
D. 中国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圆满完成着舰试验、成功降落的消息一经传出,举国上下弹冠相庆。
4.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 土地的长度和面积可以用丈、用公里、用亩、用公顷来计算,然而在含有国土意义的时候,它的计算单位应该是一寸、一撮来衡量。
20xx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通关全攻略答案

20xx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通关全攻略答案成功既不是靠天才,成功也不是靠努力,成功是靠正确的方法。
只有方法正确才可能取得成功。
我们周围的同学甚至是我们自己,学习不可能不努力,可是成绩就是就始终上不去,不断增加学习时间,希望自己能够提高考试成绩,总是事与愿违。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方法有问题。
【语文的学习】语文学习“七步法”,觉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别是:(1)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
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
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
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
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
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
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
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全攻略语文中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C.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D.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答案:A解析:A选项“潜移默化”中的“潜”字读作qián,意为在不知不觉中;B选项“欣欣向荣”中的“荣”字读作róng,意为茂盛;C选项“惟妙惟肖”中的“惟”字读作wéi,意为非常;D选项“美轮美奂”中的“奂”字读作huàn,意为华丽。
只有A选项的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C.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并不骄傲。
D. 我对他的帮助感到非常感激。
答案:B解析:A选项中的“只要……就”搭配不当,应改为“只要……就一定能”;C选项中的“虽然……但是”搭配不当,应改为“虽然……但是并不”;D选项中的“对他的帮助”有歧义,应改为“对我的帮助”。
只有B选项没有语病。
3. 下列成语中,形容人机智、聪明的有()A. 聪明伶俐B. 才高八斗C. 学富五车D. 满腹经纶答案:A解析:A选项“聪明伶俐”形容人机智、聪明;B选项“才高八斗”形容人才华横溢;C选项“学富五车”形容人学识渊博;D选项“满腹经纶”形容人满腹经纶,有学问。
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1.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答案:名列前茅解析:根据句意,横线处应填入表示成绩优秀的词语,故选“名列前茅”。
2.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成语是()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
中考分册复习试卷语文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下)

中考分册复习试卷语文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下)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0分)⑴,谁家新燕啄春泥。
⑵葡萄美酒夜光杯,。
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⑷,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⑸《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看是咏煤炭,实际上表明了作者于谦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尤其是“,”这句表现明显。
⑹“,”只要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把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灾后重建”目标上来,一个更加文明、和谐、安康的新汶川一定会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填空)⑺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作者心忧故土家国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2.下面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顶礼漠拜孤陋寡闻煞有介事声嘶力竭B.炉火纯青比比皆是手舞足踏新陈代谢C.今非昔比相安无事无所适从邪雀无声D.拔苗助长惴惴不安唇枪舌剑锲而不舍3.阅读下面文字,选择家乡某处风景名胜,或叙述或描写或抒写感悟,两三句起四五句止。
(2分)玄武湖:一块硕大的玉,贴在南京细腻的脖颈上,冬暖夏凉。
中山陵:游人纷纭如浪的气息,该没有惊扰先行者的歇息吧!秦淮河:依然是桨声灯影,依然是游人沉醉。
我的脚步匆匆,不知是否惊动了,三百五十年前,李香君遗下的一缕香尘。
雨花台:高高的台基上,矗立着高高的石碑。
在这稀疏的秋雨里,生命因理想和不屈的表现,显得更加高伟。
4.阅读下面名著摘录,回答后面问题。
(3分)其实,当时A却是一名琢玉高手,瓶炉杯盏、花鸟鱼虫、刀马人物、亭台楼阁、舟车山水,无一不精。
寻常一块璞料,他能一眼看穿藏于其中的玉质优劣;剖开之后,因材施料,随形而琢,每每化腐朽为神奇。
但A虽然手艺高强,却秉性木讷,不擅言辞,又无文化,没有本事应付生意场中的交际和争斗倾轧,足不出户,只会埋头做活儿。
这段话是选自哪一篇名著?这篇名著的作者是谁?选段中的A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叫什么名字?5.励志中学新建了校舍,校园需要布置一新,学校准备向全校同学征集文明醒语,制作成标牌或书写于墙壁,如果你是励志中学的学生,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下面任务。
2023年上海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冲刺全攻略第1讲:说明文段落位置判断 含详解

编者小k君小注:本专辑专为2023年上海中考二轮冲刺及中考总复习冲刺研发。
思路设计:分为知识讲解、强化练习、全真模拟卷,知识讲解部分主要细分知识点,便于二轮及中考最后阶段的精细化复习,后期还会上线其他版块的精细化讲义组合,强化练习适合中等及以上学生使用,题目源自于2022、2013年一、二模试卷及近两年名校名卷真题,全真模拟卷,模拟中考考试卷型与方向,便于学生做摸底测试。
第01讲说明文段落位置判断【多元导入】导入:考题剖析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上海中考试卷来看,说明文阅读测试的考点有:1.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2.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3.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4.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整体理解说明的内容,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6.阅读图形,辩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内容设计表格;7.从结构上分析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8.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悟、发现或创造、发明。
做好说明文的阅读,首先要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相关常识,如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九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说明文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分说、总结、过渡、照应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等。
其次要从整体着眼,准确地抓住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了解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探寻文段的组合规律,概括文段内容。
最后还要结合文段内容,运用联想、想像、推理、印证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表达。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2023年上海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冲刺全攻略强化练6:驳论文综合专练 含详解

强化练06 驳论文综合专练(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1.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的敌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的正面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册复习题答案七上中考考点复习(一)一、文学常识填空1.世说新语魏晋2.丘仲尼春秋论语儒3.朱自清民主战士春4.老舍舍予人民艺术家5.曹操东汉6.香山居士唐7.元马致远曲牌8.法法布尔9.礼记·学记小戴礼记儒秦汉戴圣10.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晓岚清11.印度泰戈尔12.丹麦安徒生二、根据拼音写汉字隐秘凝成诱惑喧腾训诫啜泣点缀卑微贪婪威慑尴尬褪色焚烧憔悴诀别懊恼嘹亮烘托水藻贮蓄澄清宽恕洗濯酝酿玷污伫立一瞬间宛(婉)转葱茏峰峦孪生匀称一霎间一刹那崩塌扰乱狩猎喧嚣停滞萤火虫翘起须臾屏息绰号惊讶宽恕嫩芽拆散祷告滑稽赏赐聘请爵士妥当头衔绵延预兆裹藏蜷曲篡夺笼罩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恍然大悟水波粼粼瘦骨嶙峋小心翼翼冉冉升起轻飞曼舞头晕目眩问心无愧蛛丝马迹繁花嫩叶抖擞精神仙露琼浆一丝不苟三、给汉字注音迂yū 敛liǎn 扒pá 诅zǔ 迸bèng 倔jué 磕kē 撩liāo晕yùn 雏chú 著zhuó 奢shē 寐mèi 寥liáo 宰zǎi 蔓wàn痪huàn 洌liè 涸hé 榆yú 虬qiú 叨dāo 猝cù骸hái 喑yīn 谧mì 塞sài 憔qiáo 恶wù 菡hàn萏dàn匿nì 攲qī 荫yìn 炫xuàn 称chèn 髀bì 跛bǒ 陋lòu踉liàng跄qiàng 据jù 辰chen 嘈cáo 和hè 榛zhēn 窣sū偌ruò 栅zhà 槐huái 檐yán 倏shū 蹦bèng 愕è 棂líng拽zhuài 擎qíng 觅mì 吆喝钳qián 捣dǎo四、词语运用(一)写成语:1.各得其所2.喜出望外3.絮絮叨叨4.自作主张5.形影不离6.美不胜收7.小心翼翼8.混为一谈9.花团锦簇 10.恍然大悟11. 宽宏大量12.不求甚解13.独具慧眼14.蛛丝马迹15.滚瓜烂熟 16.整装待发17.洗耳恭听18.鸦雀无声19.持之以恒 20.花枝招展21.仙露琼浆22.忍俊不禁23.头晕目眩24.高不可攀25.一丝不苟 26.海枯石烂 27.更胜一筹 28.津津有味 29.不可救药30.骇人听闻31.随声附和(二)判断成语使用正误1.×(“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
)2.×(句中是指马的神情与颈部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此处宜用“相得益彰”。
(相得益彰是指两个人或者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各得其所”是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3.×(“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在家里妈妈有权处置,不必请示谁。
)4.√5.×(此处应该用“相提并论”。
)6.×(“花枝招展”指姿态优美。
“招展”是迎风摆动的意思,商场不能“摆动”。
)7.√ 8.×(此处应为“相提并论”。
)9.√10.×(“独具慧眼”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的判断。
此处不合语境。
)11.×(“洗耳恭听”指恭恭敬敬地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指自己专心听,不能针对别人听自己。
)12.√ 13.√ 14.√ 15. √16. ×(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含贬义。
)17. √18. ×(塞翁失马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这里应改为“马失前蹄”。
)五、文言文复习(一)解释词义1.家庭集会2.子侄辈诗文3.差不多相比4.不如凭借5.约定6.不在等候(放弃)离开,离去7.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8.丢下、舍弃9.拉 10.回头看 11. 按时 12.通“悦”,愉快 13. 生气,发怒 14. 每天反省 15. 尽心竭力 16. 老师传授的知识 17. 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8. 独立做事情 19.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20.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21.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22.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3.疑惑 24.能忍受 25.喜欢以……为乐 26.吃饭冷水 27.胳膊 28.停止 29.忠实,坚守 30.好、美 31.甘美 32.达到极点 33.不通,理解不了 34.反省自己 35.自我勉励 36.教 37.岸,边 38.倒塌39.一起 40.经过,过了 41.划船 42.拖着 43.事物的道理 44.这不是 45.埋没 46.通“癫”,疯狂 47.侵蚀、冲刷 48.逆流 49.主观地判断 50.下雨 51.修补 52.老人也这样说 53.认为……聪明 54.逃跑 55.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56.带领 57.多 58.怎么就 59.打开弓弦 60.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61.保全(二)翻译句子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3.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4.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5.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6.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7.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8.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9.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10.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1.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12.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3.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4.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6.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
17.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
18.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9.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20.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1.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22.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23.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24.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5.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26.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27.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28.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三)简答题1.⑴做人要守信守时;⑵要勇于维护家人尊严;⑶做人要不卑不亢。
2.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温故”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于所学,要时时温习,要真正的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证实了,掌握了,这时才可以说你已经把这门知识学到手了,二是学习要主动。
学过的东西要常常温习。
温习旧的,对新的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在温故的基础上通过领会贯通,通过举一反三,通过比照分析,通过联想分析,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启示,从而进入新的境界,掌握新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的人,学而无穷,学而无厌,常学常新,常有心得体会,常有独到的见解。
3.此句阐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这是孔子极力提倡的,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义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七上中考考点复习(二)一、1.A(B倔jué 晕yùn C贮zhù D猝cù 敛liǎn)2.B(A迂yū C婪lán 恶wù D攲qī )3.C(A蜷曲quán B附和hè D抖擞sǒu)4.A(匿nì 荫蔽yīn)5.D(A称职chèn,B骸骨hái,C顷刻qǐng)6.D(安妮nī 绽开zhàn)7.D(应改为“具体”)8.D(“不可磨灭”有褒义,可改为“不可否认”或“罄竹难书”等)9.C(A“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此句用反词义了。
B自相矛盾。
D“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不能用于要求别人听自己。
)10.C(“肃然起敬”宜用于因某事或某场面而发生敬意,“随声附和”有贬义,“得意扬扬”含贬义。
)11.C(自相矛盾)12.B(“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3.B(“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14.C15.D(A“醒来”的主语是“春天”;B这一句没有说颜色,“五彩缤纷”应改为“生机勃勃”;C比喻的作用理解错,应是表达“我们”的欢悦之情。
)16.C(A“排出”与“噪声”搭配不当,B“第一个”与“首先”重复,D关联词搭配不当。
)17.C 18.B 19.C 20.C 21.D22.D(A儒家经典,B《论语》作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C朱自清字佩弦。
)23.C(A曹操诗悲凉慷慨,B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D法布尔是法国人)24.B(吴承恩是明代作家)25.B(“讽刺”改为“想象和夸张”)二、名著阅读(一)1.冰心泰戈尔 2.母爱与童真 3.母爱 4.伊索寓言寓言故事 5.狼和小羊农夫和蛇 6.动物拟人化豺狼狐狸狮子 7.冰心新生事物/生命(二)1. ①形式短小;②语言自然清新;③富含哲理2.示例:我最喜欢第一首,因为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形象有力地阐明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