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完整word版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1.罗盘的结构(1)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
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悬锥)4(.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
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
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 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
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
地质罗盘仪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仪使用方法
1.测磁方位角
将仪器的两个挂钩挂在测绳上,使用罗盘的零端指向测量前进方向。
待磁针静止后读取北磁针的读数。
2.测量岩层产状
(1)测量岩层走向;
将仪器上盖打开,并扳至与底盒成一平面。
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使园水准器中的气泡居中,待磁针稳定后,指北针(或指南针)所指的方向角即为该岩层的走向。
(2)测量岩层倾向;
将仪器上盖开至与下壳体大约相垂直的位置,将竖直的上壳体贴紧岩层层面,调整仪器,使园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待磁针稳定后,指北针所指方位角,即为岩层倾向。
(3)测量岩层倾角:
将仪器上盖打开,并扳至与底盒成一平面。
将长边(底盒刻有半园读数的一边)顺岩层的倾向侧立于岩层面上,然后转动手把,使长水准器的气泡居中,游标指示盘所指的度数即为岩层倾角。
上述方法可同时用于断层面及裂缝面的产状测量
3.测量斜坡的坡角
将仪器上盖打开并侧立,通过底盒瞄准器(下挂钩)和上壳体之透视孔,,瞄准前方与视线等高之点,板动把手,使长水准器气泡居中(可以从反光镜中看出),游标指示盘所指度数即长斜坡坡角。
4.作校准用
将上盖向后打开,扳平,调整指示器使之刻线指在90°,并让长水准器气泡居中,测仪器两边及反光镜刻线形成垂直线,可以校准垂直角,当指示器刻线指在0°时,让长水准器气泡居中,则仪器盒两边及反光镜形成水平线,可以校准水平。
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介绍

精心整理地质罗盘目录原理地质罗盘上有一个指针,用它指明次子午线的方向,可以粗略确定目标相对于磁子午线的方位角,并利用水准器装置测其垂直角(俯角或仰角)以确定被测物体所处的位置。
编辑本段详细资料一、地质罗盘的结构: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
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S,90度,以S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五)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六)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偏为(方位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
(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握。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地质罗盘仪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用于确定地面上的方位和角度。
本文将介绍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地质罗盘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罗盘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其指针是否灵敏、指南针是否平稳,以及表盘是否清晰可读。
其次,将罗盘仪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调整其底座,使其保持水平状态。
2. 校准罗盘仪:在使用地质罗盘仪之前,需要进行罗盘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罗盘仪指示的方向准确无误。
通常,校准地质罗盘仪需要找到一个已知方位的参考点,例如地理北极或已知方位的建筑物。
将罗盘仪对准参考点,并使用罗盘旋钮进行校准,使指针准确指向北方。
校准完成后,即可开始进行测量。
3. 测量方位:地质罗盘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方位。
在测量方位之前,需要确定观测点和目标点。
将地质罗盘仪对准观测点,并保持水平状态,读取指针所指的方位角度。
然后,将地质罗盘仪对准目标点,并记录指针所指的方位角度。
通过计算两个方位角度的差值,即可得到观测点和目标点之间的方位角。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应该保持罗盘仪与观测点和目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较短,以减小误差。
4. 测量角度:除了测量方位角度外,地质罗盘仪还可以测量地质构造中的角度。
在测量角度之前,需要确定待测角度的两条线。
将地质罗盘仪对准其中一条线,并记录指针所指的方位角度。
然后,将地质罗盘仪对准另一条线,并记录指针所指的方位角度。
通过计算两个方位角度的差值,即可得到待测角度。
5. 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磁场干扰:在使用地质罗盘仪时,需要远离磁场干扰源,如电子设备、金属物体和高压线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注意环境条件:地质罗盘仪的精度和稳定性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天气状况、地形地貌和地形变化等因素,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 轻拿轻放:在携带和使用地质罗盘仪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摔落,以防损坏或影响测量精度。
地质罗盘仪使用说明(一)

地质罗盘仪使用说明(一)引言概述:地质罗盘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表面磁场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导航和测绘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结构、操作指南、读数解释和注意事项。
正文:一、地质罗盘仪的结构1.主轴和底座的组合:主轴负责指向磁北方向,底座用于支撑和调整仪器的位置和姿态。
2.刻度盘和刻度环:刻度盘用于读取方位角和倾角,刻度环负责校准和修正误差。
3.望远镜和光栅:望远镜可放大视野,光栅用于校准方位和测量角度。
二、地质罗盘仪的操作指南1.放置和调整仪器的位置:确保地理罗盘仪平稳放置,并根据需要调整其位置和姿态。
2.校准仪器:利用校准环和偏差调整钮将罗盘仪的指针和刻度环校准到磁北方向和水平状态。
3.读取方位角:通过准星对准目标点,读取指针和刻度盘上的角度,并用正确的标度解释方位角。
4.测量倾角:调整罗盘仪的位置和姿态,通过读取刻度环上的角度来测量倾角。
5.记录数据和观测现象:将测量所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观察地磁现象以判断地质环境。
三、地质罗盘仪读数的解释1.方位角的读取:根据指针和刻度盘上的刻度,将读数与刻度表对照,确定方位角的真实值。
2.倾角的读取:根据刻度环上的刻度,将读数与刻度表对照,确定倾角的真实值。
3.误差的校正:如有误差,可通过调整校准环和偏差调整钮来校正测量结果。
四、地质罗盘仪的注意事项1.避免磁场干扰:在使用地质罗盘仪时,要尽量避免靠近有磁场干扰的物体或设备。
2.保持水平和稳定:使用地质罗盘仪时,要保持仪器水平和稳定,以减小误差。
3.正确操作仪器: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地质罗盘仪,避免误解和错误使用。
4.防止损坏和污染:地质罗盘仪是精密仪器,使用时要小心防止损坏和避免将其暴露在潮湿或污染环境中。
5.定期维护和校准:地质罗盘仪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地质罗盘仪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地质罗盘仪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并掌握了解释读数和注意事项的技巧。
地质罗盘的详细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的详细使用方法地质罗盘是一种测量方位角度的仪器,主要用于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和地质地图测绘等工作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地质罗盘的结构和特点地质罗盘由底座、转盘、刻度盘、罗盘盖、刻度环、可调脚架等部分组成。
其主要特点是:尺寸小巧、重量轻、可读性高、使用方便。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前准备使用地质罗盘前,首先要将其调校至零度,即调整使其正确定位北方。
具体操作如下:1.在水平地面上放置地质罗盘底座,并调整脚架,确保仪器水平。
2.将罗盘盖打开,转动转盘,使罗盘盖上的指南针针尖指向大气中不受磁场干扰的北极星。
3.将刻度盘上的刻度与指南针盖上的指南针刻度尽量对齐,确保调整准确。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1.方位角的测量方位角是指从观测点指向目标点的线段与北方的夹角。
在测量方位角时,首先要站立在观测点上,面向目标点(如山峰、河流交汇点等),然后按以下操作进行:(1)将地质罗盘底座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并调整脚架使其保持水平。
(2)将地质罗盘的转盘转动到正对北方,即与方向盘的刻度尽量对齐。
(3)通过尺盘上的刻度盘和刻度环,测量目标点与北方之间的夹角,即为方位角。
2.斜角的测量斜角是指地表两点之间的高程差。
测量过程中,首先要站在目标点上,朝向观测点,然后按以下操作进行:(1)将地质罗盘底座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2)将地质罗盘转动至观测点所在的位置,使转盘上的刻度与北方对齐。
(3)通过刻度环和刻度盘上的读数,测量目标点与观测点之间的斜角。
3.倾角的测量倾角是指地表上特定点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
在测量倾角时,首先要站在目标点上,然后按以下操作进行:(1)将地质罗盘底座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2)将地质罗盘转动至观测点所在的位置,使刻度盘的朝向与目标点在地表上的指向相同。
(3)通过刻度环上的读数,测量目标点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
四、地质罗盘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地质罗盘时,要远离强磁场干扰源,如高压电线、磁铁等,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地质罗盘使用

将罗盘的长边紧贴倾斜岩层面上,然后移动罗盘,使罗盘气泡居中即使罗盘水平。待指针稳定后,读出指针的度数,即为走向的方位角。走向有两个指向,二者相差180°。因此,仅记录一个方向即可。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先将罗盘的北端指向岩层倾斜方向,将罗盘的南端紧贴在岩层层面的走向线上,水平放置(水泡居中),读出指针N在罗盘上的度数,即为倾向方位角,倾斜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在野外实际工作中,只要测出岩层的倾向,再加上或减去90°即为岩层的走向。
将罗盘长边平行于AB线,将罗盘S端指向目标B,读磁针N在罗盘上所指的读数即为A点位于B点的何方位。
注意,在读罗盘磁针的读数前,一定要使气泡居中,罗盘水平,且使指针稳定下来,或者取左右摆动磁针的平均指数。
(二)、产状要素的测定
产状要素是一项主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岩层、断层面、接触面等产状要素的测定基本方法如下:
(2)露头的描述主要是观测点附近露头的好坏,出露了哪些地层;出露的原因(人工露头或天然露头);浮土;碎石和植被覆盖等情况,并说明露头的范围、面积大小、延伸情况和风化程度。
(3)地层描述一般应由老到新进行描述,描述的方法是先将界面两组地层的时代和接触关系略加说明。然后,描述其岩性和具体特征,包括岩层中所有有用矿物和化石,另外还要描述地层厚度及在纵横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一、地质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是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利用罗盘可以测定方位,测定方向,测量岩层和构造面的产状等。
(一)、方位的测定
1.自己位于基点A,要测定目标B位于自己的方位
将罗盘长边(N/S)平行A-B线,将罗盘N端指向目标B,读磁针N在罗盘上的读数,即为目标B为于基点A的方位。
2.自己位于基点A,要测定A点位于目标B点的何方位
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行业内容

NWW
NEE
W 270 °
90 °E
SWW
SEE
225 °
SW
135 °
SE
SSW
SSE
180 °
S一类课
10
一类课
11
磁偏角的校正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 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 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 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 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 西偏为(-)。
16
地质罗盘使用-1.目的物方位角测定
一类课
17
地质罗盘使用-2.岩层产状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 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称走向;
产 倾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
状 要
的直线,称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
素 投影线所指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间的夹角
一类课
18
一类课
30
一类课
21
地质罗盘使用-2.岩层产状
tg =cos tg
一类课
22
地质罗盘使用-2.岩层产状
在野外通常使用地质罗盘来测量岩 层产状的三要素:
测量走向:使罗盘的长边(即南北 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 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 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 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 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
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
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1.罗盘的结构(1)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
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
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
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 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
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
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罗盘使用方法(1)测方位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
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
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2)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见图,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
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
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
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二、野外地质记录1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
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
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 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
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
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
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
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 , No.03 ,…。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
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观察内容:详细记录观察的现象,这是观察记录的实质部分。
观察的重点不同,相应地有不同的记录内容。
如果观察对象是层状地质体,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记录。
①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工程特性等;②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字;③岩层时代的确定;④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⑤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⑥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还是轴部等;⑦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延伸的方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⑧地貌、第四系(山形,阶地、河曲等),河谷纵、横剖面情况,河谷阶地及其性质,水文,水文地质特征及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⑨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⑩补充记录。
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如果观测点为侵人体,除化石一项不记录外,其他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内容,如④项应为侵入接触关系或沉积接触关系;⑤项应为岩体,是岩脉、岩墙、岩床、岩株或岩基等;⑥项应为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是褶皱轴部或翼部,是否沿断层或某种破裂面侵入等。
上述记录内容是全面的,但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观察点的性质而有所侧重。
沿途观察、记录相邻观察点之间的各项地质现象,使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
绘各种素描图、剖面图,一般在记录簿的右页记录,在左页绘图。
路线小结,扼要说明当天工作的主要成果,尚存在哪些疑点或应注意之点。
以上记录项目应逐项分开,除日期和天气在同一格内之外,其余各项均要另开新行三、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1 、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
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
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
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
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
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
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 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
四、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如果是横穿构造线走向进行综合地质观察时,应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它表示横过构造线方向上地质构造在地表以下的情况,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图件,既要表示出地层,又要表示出构造,还要表示火成岩和其他地质现象以及地形起伏、地物名称以及其他需要表示的综合性内容。
绘好路线地质剖面图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必须掌握。
路线信手地质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轮廓是目估的,但要基本上反映实际情况,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也是目测的,应基本正确,各地质体的产状则是实测的,绘图时,应力求准确。
图上内容应包括图名、剖面方向、比例尺(一般要求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地形的轮廓、地层的层序、位置、代号、产状、岩体符号、岩体出露位置、岩性和代号、断层位置、性质、产状、地物名称。
具体绘图步骤如下:估计路线总长度,选择作图的比例尺,使剖面图的长度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当然,如果路线长,地质内容复杂,剖面可以绘得长一些。
绘地形剖面图,目估水平距离和地形转折点的高差,准确判断山坡坡度、山体大小,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将山坡画陡了。
一般山坡不超过30°,更陡的山坡人是难以顺利通过的。
在地形剖面的相应点上按实测的层面和断层面产状,画出各地层分界面及断层面的位置、倾向及倾角,在相应的部位画出岩体的位置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