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汇率的因素
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

一、国家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和利率的变动而实现的。
如果一国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则该国货币的汇率将下跌,反之如果政府因通胀压力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升利率,则该国货币的汇率将上升。
中央银行的汇率政策取向也会对本币汇率产生影响。
二、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从长期看,一国的财政经济状况是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比价的基本因素。
一国的财政收支或经济状况较以前改善,该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就提高,该货币对外币就升值;如一国经济状况恶化或财政赤字增大,该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就减少,该货币对外币就贬值。
一般来说,财政经济状况对本国货币价值的影响相对较慢。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英文名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通常缩写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是各项经济指标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表明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力也随之增强,该国政府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那么其货币的汇率将上升;反之,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即表示该国的生产转弱,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下降,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那么其货币的汇率也将下降。
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也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映通货膨胀的经济指标很多,常用的有:(1)、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
消费物价指数主要反映城市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情况,是广泛用来反映通货膨胀情况的工具。
当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显示通货膨胀率上升,国家会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提升利率从而利好该国货币;而如果通货膨胀受到控制,利率也可能会趋于回落,则利淡该国货币。
(2)、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PPI。
汇率变动的因素和影响因素

汇率变动的因素和影响因素
汇率的变动是由多种因素和影响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和影响因素:
1. 利率差异:利率差异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较高,那么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至该国,这将导致其货币的升值,从而影响汇率。
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指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
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较高,那么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导致汇率下降。
3. 政治稳定性:政治稳定性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不稳定,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其他较为稳定的国家,从而影响汇率。
4. 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如经济增长率、贸易平衡、就业率等。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较好,那么投资者很可能会增加对该国的投资,从而导致其货币升值。
5. 货币政策: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会影响到汇率。
货币政策的调整,如加息或降息,可以影响投资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进而影响汇率。
6. 外部事件: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等,也可能对汇率产生
影响。
这些事件可能引起投资者的担忧或不确定性,导致资金的流动和汇率的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各种因素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汇率的变动。
影响汇率的因素

影响汇率的因素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格得表现形式,汇率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
同时,除了受到经济因素影响之外,往往还受到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汇率的变动常常变换不定,很难准确预测。
所以以下是影响汇率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或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严格意义来说,是指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收入和支出。
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是,即为国际支出的顺差;反之则为逆差。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国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汇率变动。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当国际收支在出现顺差时,外汇降低,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原因是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说明该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出口持续大于进口使得该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
(注:但是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导致出口商品成本上升,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然而却增加商品的进口,最终会导致进口商品多于出口商品,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导致外汇升高,本币贬值。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水平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变量,体现了本国商品市场上货币供过于求的情形,通货膨胀水平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国际贸易和本国利率政策来实现的。
一方面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内物价上涨,出口商品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商品减少,进口商品增加;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供过于求,外国货币供过于求,从而本币贬值。
另一方面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的央行一般会采取提高利率抵抗通货膨胀。
(注:通货膨胀和央行提高利率并不是必然的联系。
案例如2008/年第一季度,在全球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成本也不断提升,美国面临通胀率上升的压力。
但是为推动经济发展,缓解金融市场和就业市场持续疲软,美国一直采取降息政策。
当然这种政策难以持续,日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美元贬值的压力。
)3.宏观经济状况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除了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国民收入,投资环境,经济开放程度等多方面。
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汇率是指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因此了解汇率的影响因素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至关重要。
以下是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1.利率水平:利率是吸引外国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较高,那么相对来说,该国的货币会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因此,国际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转移到利率较高的国家,这会增加需求并推高该国货币的价值。
2.经济增长率: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且提高对该国货币的需求。
因此,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会拥有较强的货币。
3.贸易平衡:如果一个国家的进口多于出口,那么该国将需要更多的外币来支付进口产品,这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多于进口,那么它将不断获得外币,从而推高该国货币的价值。
4.政府干预: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会通过购买或出售外汇市场上的货币来干预汇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过快,可能会对该国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加昂贵。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会出售本国货币来抑制升值趋势。
相反,如果货币贬值过快,可能会引发通胀,政府可能会购买货币来提高其价值。
5.政治稳定性:政治不稳定会对汇率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国际投资者会更倾向于将资金转移到政治较为稳定的国家。
因此,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度也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6.通货膨胀率:高通胀可能会导致货币贬值,因为购买力下降。
相反,低通胀率可能会使货币升值。
7.市场预期: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会直接影响汇率。
如果市场预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将增长,那么该国货币的需求可能会上升,从而导致升值。
相反,如果市场预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将衰退,那么该国货币的需求可能会下降,从而导致贬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因素并非独立存在,它们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汇率。
因此,要准确预测和解释汇率的波动,必须同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总结起来,利率水平、经济增长率、贸易平衡、政府干预、政治稳定性、通货膨胀率和市场预期是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家货币的价值,即外汇的价格,所以外汇汇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
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
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
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
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
由此看来,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
但如果考虑到货币保值的作用,汇兑心理学有另一种解释,即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外汇供需双方对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对比就是汇率。
而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则主观评价相对就高,该国货币坚挺。
2.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
关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作用,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葛逊就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之后,资产组合说也有所提及。
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
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
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3.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
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
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
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
反之,就趋于升值。
4.利率水平的差异。
所有货币学派的理论对利率在汇率波动中的作用都有论及。
但是阐述的最为明确的是70年代后兴起的利率评价说。
该理论从中短期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汇率的变动。
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
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2、通货膨胀的差异: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
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
3、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一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别国来说上
升较快,其国民收入增加也较快,会使该国增加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结果会使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于其可得到的外汇供给来说趋于增加,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4、利率差异:利率高低会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
一国
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从而导致资本内流,汇率升值。
5、财政收支状况: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常常也被作为该国货
币汇率预测的主要指标,当一国出现财政赤字,其货币汇率是升还是降主要取决于该国政府所选择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措施。
6、外汇储备的高低: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
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
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
Aetosas提供。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长期因素:1.国际收支差额(主导作用)国际收支通过直接决定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影响本国货币的汇率。
在国际间资本流动规模不大时,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尤其是贸易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
国际收支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外汇收入增加,国际储备增加,则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币值上浮,该国货币汇率随之上升。
国际收支逆差,即进口大于出口,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另外,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一般来说肯定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降,而一般性的,短期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通过国际资本流动,相对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变化,政府对外汇市场上的干预来弥补,不一定会影响最终汇率。
2.相对通货膨胀率(最基本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的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决定的。
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物价相应上升,即货币对内贬值,货币购买力随之下降,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减少。
即表现为该国货币对外贬值,该国货币的汇率趋于下降,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汇率:一是影响经常账户,主要是影响进出口贸易,从而影响外汇的供求和汇率。
当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物价上升,出口成本上升,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品价格较低,进口增加。
外币需求大于供给,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二是金融项目当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时,实际利率下降,资本转移到国外;同时由于通胀造成的货币币值下降引起它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减少,供过于求,本币汇率下降。
3.经济增长差异(多方面的)就经常账户而言,一方面收入增加,进口增加,本国外汇支出增加,本币趋于贬值。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本国产品竞争力增加,出口增加,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有升值的趋势。
就资本项目而言,一国经济增长时,国内对资本需求加大,外国资本也会因有利可图而流入本国,从而资本供给增加,本币有升值趋势。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比率,汇率的变动对于国内外贸易、旅游、外资流入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汇率的变动与国际市场上外汇供求关系密切相关。
如果国内
市场上对外汇需求超过供应,人民币将贬值;如果对外汇供应超过需求,人民币将升值。
2. 国际间利率差异:国际间的利率差异也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如果国内的
利率较高,将吸引外国投资者购买人民币资产,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如果国内的利率较低,将导致外国投资者抛售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将贬值。
3. 经济增长与通胀率: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的高低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国内经
济增长快速,通胀压力大,人民币将贬值;相反,如果经济增长缓慢,通胀低,人民币将
升值。
4. 政府政策调控:政府的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也会对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
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比如购买或卖出外汇储备来影响人民币汇率。
5. 贸易顺差与逆差:贸易顺差和逆差也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
的贸易顺差增加,将增加该国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相反,贸易逆差将导
致该国货币的供应增加,从而导致该国货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政府和央行需
要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来稳定汇率,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率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第二,利率。
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第三,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
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竟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
第四,政治局势。
第五:就业。
就业情况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人数是与经济同步发展的一个指标,经济发展状况越好,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就业人数就会随之增加,因此就业人数的增加,反映一国经济蓬勃发展,对该国货币的汇率是一个利好。
在中国经济未见显著下滑迹象、对外贸易和FDI仅是季节性回落、资本流入犹存的情况下,人民币出现贬值可能主要是市场交易策略调整的结果,是短期现象。
FDI英文全称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国直接投资。
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
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
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货币的干预方式。
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
比较央行在公开市场中对短期政府债券所进行的日常交易,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要庞大许多,而且周期也较长。
中国央行在2010年6月19日重启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12年4月16日起,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内波幅限制倍增至1%;而外汇市场交易机构随后亦首次获准卖空美元。
采购经理指数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五个扩散指数即新订单指数(简称订单)、生产指数(简称生产)、从业人员指数(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简称存货)加权而成。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及副行长易纲相继在不同场合表态,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可以双向浮动,形成一个充分弹性的、双向浮动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被产能和房地产两大泡沫所威胁着,而这需要人民币保持强势。
一旦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趋势,则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快速下行,刺破泡沫的代价难以承受。
为了避免经济硬着陆,只能维持人民币强势。
这一方面是顺应市场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对新浪财经分析,人民币下跌原因有三:一是最近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下降,这种出口贸易的差额影响了汇率走向;二是楼市降价等市场唱空声音导致逃离资金获利回吐;三是美国QE退出,资金回流。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
一、对外贸易进入中速增长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001年后的十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7%,进口增长21.8%。
这主要得益于制度变革、人口红利、入世效应以及世界经济繁荣等因素。
展望未来十年,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长周期波动影响,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变革阶段,欧债危机影响欧洲经济发展,美国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日本经济难以摆脱疲势,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增长受到不同程度遏制。
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地位持续上升,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比重不断提升,区域一体化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较快趋势,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将取得长足进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潜在增长率有所放缓,人口红利逐步减退,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入世效应边际递减,资源环境要素日益稀缺,贸易总量基数庞大。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新的增长极形成有待时日。
由此判断,我国对外贸易将进入“稳中趋缓”发展阶段,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放慢至10%以下,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仍然稳固,经常账户略有盈余,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下降。
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收缩。
二是中高端机械、高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将成为出口重点产品。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有一定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很多出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低廉赢得国际市场。
人民币升值迫使出口企业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不是仅依靠价格和资源优势;迫使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升级,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