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实验报告5

合集下载

dsp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总结

dsp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总结

dsp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总结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探索了DSP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实验一:数字滤波器设计与性能测试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了数字滤波器,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其滤波效果。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滤波器进行设计和实现,我们了解到数字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实验二: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的过程,了解数字信号的传输原理与方法。

通过模拟调制与解调过程,我们成功实现了数字信号的传输与还原,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可行性。

实验三:数字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分析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析方法,可以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揭示信号的频谱特性。

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掌握了频谱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实验四:数字信号的陷波滤波与去噪处理陷波滤波是一种常用的去除特定频率噪声的方法,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数字信号的陷波滤波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去噪处理中的有效性。

实验五:DSP在音频处理中的应用音频处理是DSP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本实验中我们探索了DSP在音频处理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音频信号的降噪、均衡和混响处理,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

实验六:DSP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图像处理是另一个重要的DSP应用领域,本实验中我们了解了DSP在图像处理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实现了图像的滤波、边缘检测和图像增强等处理,并观察到了不同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DSP的原理与应用,并对不同领域下的信号处理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解,也为日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基础。

通过实验的结果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DSP作为一种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报告](软、硬件实验)实验名称:[《DSP原理及应用》实验]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第一部分.基于DSP系统的实验 (1)实验3.1:指示灯实验 (1)实验3.2:DSP的定时器 (3)实验3.5 单路,多路模数转换(AD) (5)第二部分.DSP算法实验 (13)实验5.1: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FIR)算法实验 (13)实验5.2: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IIR)算法 (17)实验5.3: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 (20)第一部分.基于DSP系统的实验实验3.1:指示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ICETEK–F2812-A评估板在TMS320F2812DSP外部扩展存储空间上的扩展。

2.了解ICETEK–F2812-A评估板上指示灯扩展原理。

1.学习在C语言中使用扩展的控制寄存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ICETEK-F2812-A实验箱(或ICETEK仿真器+ICETEK–F2812-A系统板+相关连线及电源)。

三.实验原理1.TMS320F2812DSP的存储器扩展接口存储器扩展接口是DSP扩展片外资源的主要接口,它提供了一组控制信号和地址、数据线,可以扩展各类存储器和存储器、寄存器映射的外设。

-ICETEK–F2812-A评估板在扩展接口上除了扩展了片外SRAM外,还扩展了指示灯、DIP开关和D/A设备。

具体扩展地址如下:C0002-C0003h:D/A转换控制寄存器C0001h:板上DIP开关控制寄存器C0000h:板上指示灯控制寄存器详细说明见第一部分表1.7。

-与ICETEK–F2812-A评估板连接的ICETEK-CTR显示控制模块也使用扩展空间控制主要设备:108000-108004h:读-键盘扫描值,写-液晶控制寄存器108002-108002h:液晶辅助控制寄存器2.指示灯扩展原理3.实验程序流程图开始初始化DSP时钟正向顺序送控制字并延时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连接实验设备:请参看本书第三部分、第一章、二。

DSP实验报告(综合)

DSP实验报告(综合)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D SP课内系统实验课程名称DSP系统设计||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 掌握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线性相位FIR 数字滤波器特性。

了解各种窗函数对滤波器特性的影响。

2. 掌握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IIR数字滤波器特性。

了解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3.掌握自适应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掌握LMS自适应算法及其实现。

了解自适应数字滤波器的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直方图统计的原理和程序设计;了解各种图像的直方图统计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5.了解边缘检测的算法和用途,学习利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的程序设计方法。

6.了解锐化的算法和用途,学习利用拉普拉斯锐化运算的程序设计方法。

7.了解取反的算法和用途,学习设计程序实现图像的取反运算。

8.掌握直方图均衡化增强的原理和程序设计;观察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增强的效果。

二、所用仪器、设备计算机,dsp实验系统实验箱,ccs操作环境三、实验原理(简化)FIR: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基础理论,模拟滤波器原理(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椭圆滤波器、贝塞尔滤波器)。

数字滤波器系数的确定方法。

IIR: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基础理论。

模拟滤波器原理(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椭圆滤波器、贝塞尔滤波器)。

数字滤波器系数的确定方法。

、自适应滤波:自适应滤波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系数可调的数字滤波器和用来调节或修正滤波器系数的自适应算法。

e(n)=z(n)-y(n)=s(n)+d(n)-y(n)直方图:灰度直方图描述了一幅图像的灰度级内容。

灰度直方图是灰度值的函数,描述的是图像中具有该灰度值的像素的个数,其横坐标表示像素的灰度级别,纵坐标是该灰度出现的频率(像素个数与图像像素总数之比)。

图像边缘化:所谓边缘(或边沿)是指其周围像素灰度有阶跃变化。

经典的边缘提取方法是考察图像的每个像素在某个邻域内灰度的变化,利用边缘临近一阶或二阶方向导数变化规律,用简单的方法检测边缘。

DSP实验报告5_2

DSP实验报告5_2

DSP 第五次实验1.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matlab 实验环境和语言。

(2)掌握求序列圆周翻褶的MATLAB 方法。

(3)掌握求序列DFT 及IDFT 矩阵的MATLAB 方法。

(4)掌握用MATLAB 求解用圆周卷积计算线性卷积的时域的方法。

(5)掌握用FFT 计算有限长序列的线性卷积和线性相关的方法。

2.实验内容及总结:1.圆周翻褶【例3.27】 已知()[2,3,4,5,6],8X n N ==,求x(n)的8点圆周翻褶序列88(())()x n R n -。

代码:clc;clear allx=[2,3,4,5,6];N=8;x=[x,zeros(1,N-length(x))];nx=0:N-1y=x(mod(-nx,N)+1);subplot(121),stem([0:N-1],x);title('原序列');xlabel('n');ylabel('x(n)');grid;subplot(122),stem([0:N-1],y);title('圆周翻褶序列');xlabel('n');ylabel('x((n))8 R8(n)');grid;结果:总结:对于圆周翻褶(0),0()(())()(),11N Nx ny n x n R nx N n n N==-=⎨-≤≤-MA TLAB可用y=x(mode(-nx,N)+1)求得。

因此,要求X(n)=[2,3,4,5,6],N=8的8点圆周翻褶序列,要先将x(n)补零到8点长度再求圆周翻褶。

x=[x,zeros(1,N-length(x))];nx=0:N-1 %x补零到8点长y=x(mod(-nx,N)+1); %圆周翻褶从一开始,因此得到8点长%序列,应该再加一2.DFT矩阵,IDFT矩阵【例3.29】已知N=4的DFT矩阵w4,求IDFT矩阵w4I。

dsp实验报告五

dsp实验报告五

DSP 实验报告(实验五)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五混合编程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实时运行库;2. 熟悉用C和汇编混合编程的方法;3. 掌握混合编程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环境1. 集成开发环境Code Composer Studio2.0(简称CCS)2. 实验程序mix.c,mix.h(由程序自动加载,可不加,后同),mix.cmd,addfun.s54,rts.lib(有C的混合编程需要有库文件),c5402.gel(要有,有C的混合编程要用gel 初始设置。

选芯片时设置已自带,可不添加;如无则加)三、实验步骤1. 改设置:Build option子菜单linker中Basic项Autoinit Model 改为load-time Initialization或Run-time Initialization(不同的设置,SP初始值将不同。

No Initialization也可以,但效果不如前两个好)。

2. 为使效果更明显,屏蔽前两条printf( )语句(可与第三条对比,编译后将出现警告,可忽略),编译项目文件得到.out程序。

另外装载程序前,在Edit->Memory->Fill 中,对Data Memory从0x0000到0xFFFF用全0x1111或0x2222等填充(注意:填充后必须对Gel文件重新Load一次)。

然后装载程序,了解在混合编程环境下变量、函数的定义方法以及项目文件的编译方法。

3. 打开View Memory,用SP值(Debug_>Go main后的值)作为开始察看地址,从主程序main开始用Single Step方式调试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

尤其是在C 程序中调用汇编子函数以及返回的过程,注意当前SP和PC的变化。

4. 看懂代码,比较结果,并画出程序流程图;四、实验结果1、从主程序main开始用Single Step方式调试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

dsp实验报告

dsp实验报告

实验五直流电机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 要求学生掌握2407 通用IO 口的使用方法;2. 掌握2407 对直流电机的控制。

二、实验设备1. 一台装有CCS 软件的计算机;2. DSP 实验箱(插上电机模块);3. DSP 硬件仿真器;4. 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电机模块的原理图如下四、实验步骤连接好仿真器、实验箱、计算机;上电复位后正常进入后,载入程序,全速运行,可以查看电机运行状况,观察直流电机的速度和方向指示灯。

实验六步进电机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2407 通用IO 口的使用方法;2. 掌握2407 对步进电机的控制。

二、实验设备1. 一台装有CCS 软件的计算机;2. DSP 实验箱(插上电机模块);3. DSP 硬件仿真器;4. 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给步进脉冲电机就转,不给脉冲电机就不转,步进脉冲的频率越高,步进控制电机就转的越快;改变各相的通电方式可以改变电机的运行方式;改变通电顺序可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行方式;改变通电顺序可以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

步进电机的控制问题可以总结为两点:1. 产生工作方式需要的时序脉冲;2. 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使它始终遵循加速-匀速-减速的规律工作。

对于I/O 口有二类寄存器:1. 控制寄存器和数据方向寄存器,使用方法如下:首先确定引脚的功能,即IO控制器寄存器,为1 表示引脚功能是原模块的功能,否则为IO 功能。

2. 如果引脚被配置为 IO 功能,就需要确定它的方向:输入还是输出,。

为1 表示是输出引脚,否则是输入引脚。

对于IO 功能的输入或输出是通过读写相应的数据方向寄存器来实现。

输入引脚对应读操作;输出引脚对应写操作。

四、实验步骤连接好仿真器、实验箱,计算机;上电复位后,正常进入后,将源程序载入实验箱,全速运行。

观察步进电机的运转。

实验三数码管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2407 的指令系统;2. 熟悉74HC573 的使用方法。

dsp实验报告

dsp实验报告

dsp实验报告实验一:CCS入门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CCS集成开发环境,掌握工程的生成方法;熟悉SEED-DEC643实验环境; 掌握CCS集成开发环境的调试方法。

2.学习用标准C 语言编写程序;了解TI CCS开发平台下的C 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和步骤; 熟悉使用软件仿真方式调试程序。

3. 学习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了解汇编语言与 C 语言程序的区别和在设置上的不同;了解TMS320C6000 汇编语言程序结果和一些简单的汇编语句用法学习在CCS 环境中调试汇编代码。

4. 在了解纯C 语言程序工程和汇编语言程序工程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在C 工程中加入汇编编程的混合编程方法; 了解混合编程的注意事项;理解混合编程的必要性和在什么情况下要采用混合编程5. 熟悉CCS集成开发环境,掌握工程的生成方法; 熟悉SEED-DEC643实验环境;掌握CCS集成开发环境的调试方法。

实验原理:CCS 提供了配置、建立、调试、跟踪和分析程序的工具,它便于实时、嵌入式信号处理程序的编制和测试,它能够加速开发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CCS 提供了基本的代码生成工具,它们具有一系列的调试、分析能力序。

使用此命令后,要重新装载.out 文件后,再执行程序。

使用 CCS常遇见文件简介1. program.c: C 程序源文件;2. program.asm: 汇编程序源文件;3. filename.h: C 程序的头文件,包含DSP/BIOS API模块的头文件;4. filename.lib: 库文件;5. project.cmd: 连接命令文件;6. program.obj: 由源文件编译或汇编而得的目标文件;7. program.out: 经完整的编译、汇编以及连接后生成可执行文件; 8. program.map: 经完整的编译、汇编以及连接后生成空间分配文件; 9.project.wks: 存储环境设置信息的工作区文件。

P.S(CMD文件中常用的程序段名与含义1. .cinit 存放C程序中的变量初值和常量;2. .const 存放C程序中的字符常量、浮点常量和用const声明的常量;3. .text 存放C程序的代码;4. .bss 为C 程序中的全局和静态变量保留存储空间;5. .far 为C 程序中用far声明的全局和静态变量保留空间;6. .stack 为 C 程序系统堆栈保留存储空间,用于保存返回地址、函数间的参数传递、存储局部变量和保存中间结果;7. .sysmem 用于 C 程序中malloc、calloc 和 realloc 函数动态分配存储空间。

dsp实验报告

dsp实验报告

dsp实验报告DSP实验报告一、引言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是一种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通信、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理解DS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DSP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3. 进行一系列DSP实验,加深对DSP技术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和软件1. DSP开发板;2. 电脑;3. DSP开发软件。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信号采集与重构在此实验中,我们将通过DSP开发板采集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连接信号源和开发板,然后设置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接下来,我们将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重构,还原出原始模拟信号,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实验二:滤波器设计与实现滤波器是DSP中常用的模块,用于去除或增强信号中的特定频率成分。

在此实验中,我们将学习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首先,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参数,然后使用DSP开发软件进行滤波器设计。

最后,我们将将设计好的滤波器加载到DSP开发板上,并进行实时滤波处理。

3. 实验三:频谱分析与频域处理频谱分析是DSP中常用的方法,用于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

在此实验中,我们将学习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我们将采集一个包含多个频率成分的信号,并使用FFT算法进行频谱分析。

然后,我们将对频谱进行处理,如频率选择、频率域滤波等,并观察处理后的效果。

4. 实验四:音频处理与效果实现音频处理是DSP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此实验中,我们将学习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并实现一些常见的音频效果。

例如,均衡器、混响、合唱等。

我们将使用DSP开发软件进行算法设计,并将设计好的算法加载到DSP开发板上进行实时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信号采集与重构、滤波器设计与实现、频谱分析与频域处理以及音频处理与效果实现等一系列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原理:
1、无限冲击响数字滤波器的基础理论;
2、模拟滤波器原理(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贝塞尔滤波器);
3、双线性变换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复习有关巴特沃斯滤波器设计和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知识;
2、阅读本实验所提供的样例子程序;
3、运行CCS软件,对样例程序进行跟踪,分析结果;
4、填写实验报告。

5、样例程序实验操作说明
1)正确完成计算机、DSP仿真器和实验箱连接后,开关K9拨到右边,即仿真器选择连接右边的CPU:CPU2;
2)“A/D转换单元”的拨码开关设置:
JP3
3)检查:计算机、DSP仿真器、实验箱是否正确连接,系统上电;
4)置拨码开关S23的1、2拨到OFF,用示波器分别观测模拟信号源单元的2号孔“信号源1”和“信号源2”输出的模拟信号,分别调节信号波形选择、信号频率、信号输出幅值等旋钮,直至满意,置拨码开关S23的1到ON,两信号混频输出;
三、程序分析:
cpu_init(); //CPU初始化
fs = 25000; //设置采样频率为2500HZ
nlpass = 0.18; //设置通带上限频率归一化参数为0.18
nlstop = 0.29; //设置阻带下限截止频率归一化参数为0.29
biir2lpdes(fs,nlpass,nlstop,a,b); 根据双线性变换法求滤波器的系数a和b
set_int(); //调用低通滤波器子程序对信号进行滤波
中断程序注释:
interrupt void int1()
{
in_x[m] = port8002; //读取port8002端口的数值
in_x[m] &= 0x00FF; //取后八位送入X[m]
m++; //每取一个数字m加1
intnum = m;
if (intnum == Len) //当取到128个字节时,重新读取port8002端口的数值
{
intnum = 0;
xmean = 0.0;
for (i=0; i<Len; i++) //将128个字节的数加起来求和
{
xmean = in_x[i] + xmean;
}
xmean = 1.0*xmean/Len; //求平均数
for (i=0; i<Len; i++)
{
x[i] = 1.0*(in_x[i] - xmean); //做归一化处理
}
for (i=0; i<Len; i++)
{
w2 = x[i]-a[1]*w1-a[2]*w0;
y[i] = b[0]*w2+b[1]*w1+b[2]*w0; //将a和b 数组代入,求出y,实现滤波的处理
w0 = w1;
w1 = w2;
}
m=0;
flag = 1; //中断返回时会检测flag是否等于1,如果等于1,则在断点处画图
}
四、实验运行结果:
1、
从由图可知,输入波形有很多毛刺,但是经过FIR滤波器后,波形变得平滑,毛刺也少了很多,原因是滤波器滤去了某些频率的波形。

2、
五、思考题:
1.试述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数字滤波器的过程?
答:任何一个数字滤波器都有自己的滤波原理,而滤波原理一般是一个激励响应函数,而双线性变换法可以求得激励响应函数中的参数。

利用双线性变换法求出函数中的参数,再用其它子函数求得输出响应,用这种思路可以设计出一个数字滤波器。

2.实验中,计算每个二阶滤波器的输出序列时,如何确定计算点数?
答: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数字滤波器时,一般总是先将数字滤波器的各临界频率经过式(2-1)的频率预畸,求得相应参考模拟滤波器的各临界频率,然后设计参考模拟滤波器的传递参数,最后通过双线性变换式求得数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这样通过双线性变换,正好将这些频率点映射到我们所需要的位置上。

3.对滤波前后的信号波形,说明数字滤波器的滤波过程与滤波作用。

答:滤波器滤去一定频率的波,使得波中不再有杂波,使有用波形的信噪比增大。

六、实验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熟悉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方法,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计算机仿真方法,通过观察对实际信号的滤波作用,获得对数字滤波的感性认识。

在调节IIR滤波器滤波效果时发现,当改变其滤波参数时,滤波效果变化不大,当剧烈变化是才会出现明显效果。

带上限频率归一化参数和阻带下限截止频率归一化参数要小于0.5是因为关于Y轴对称,所以在小于0.5是才有意义,如果上下限取值差过大,则会造成滤波变化不大。

这是DSP实验的最后一次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并不困难,实验操作主要是新建一个project,添加.c,.h,.cmd,.lib等文件后,运行代码,没有出错后,点击“load program”,选择“.out”文件,选择图形观察界面即可。

有时候程序出错了,调整程序参数或者调节实验箱的按钮,达到实验要求的结果,整体上操作还是挺简单的,但是对于原理,还是需要自己在课后好好地把握弄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