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合集下载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一般来说,自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内容导航】《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向人们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贫困,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

【自主学习】1.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散文家,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2、给加点的注音:嗜酒(shì)辄.(zhé)吝.情(lìn)短褐.(hè)箪.(dān)箪瓢屡空(dān lǚ)晏.如(yàn)黔.娄.(qián...)汲.汲(jí)俦.(chóu)....lóu衔觞.(xián shāng)欤.(yú)3、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重点拼音:辄(zhé)吝情(lìn) 短褐(hè)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黔(qián) 汲汲(jí)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2、注意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第一段: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设计《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4、熟读、背诵课文。

二、知识链接:1、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

《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

”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 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之义。

所以“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 展拓文章的境界。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 ) 酒辄) 尽吝( ) 情短褐( ) 箪( ) 食汲汲( ) 俦( ) 觞(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尽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1)赞曰3. 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因以为号焉( 古义:,今义:)每有会意( 古义:,今义:) 造饮辄醉( 古义:,今义:)4、课文节奏划分:先生/ 不知/ 何许人也,亦/ 不详/ 其姓字,宅边/ 有/ 五柳树,因/ 以为/ 号焉。

闲静/ 少言,不慕/ 荣利。

好/ 读书,不求/ 甚解; 每/ 有会意,便/ 欣然/ 忘食。

《五柳先生传》学案

《五柳先生传》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生:(第组号)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体会本文朴素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从否定句的角度来赏析本文;3.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重点难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知识链接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散文家。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种,和农民交朋友。

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写下了表达理想和志趣的名篇佳作:《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2.传(zhuàn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

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

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一、注音嗜()辄()吝()褐()汲()侍()箪()俦()觞()黔()娄()二、文学常识《五柳先生传》,选自。

作者:,名潜,字,东晋浔阳柴桑人,自号“五柳先生”著名、。

代表作有、、、等。

三、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积累文言知识;2.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领会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语气。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陶渊明(365~427),名,字,(朝代)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2.题目解说: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3.初读,整体感知:(1)加点注音: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晏.()如黔.()汲.汲()俦.()衔觞.()欤.()(3)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不详: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会意:亲旧:或:造饮辄醉:期在必醉:晏如: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短褐穿结:自终:衔觞赋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多义词理解: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颇示己志.其: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言兹若人之俦乎5.再读,注意节奏。

在课本中划分节奏:【展示交流、教师评价】第二课时【合作探究】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今义:陶渊明的不求甚解: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性格:生活:志趣:形象: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不戚戚于贫贱”照应“不汲汲于富贵”照应“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6、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7.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是唐代文学杰出代表之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陈子昂所撰写的一篇散文。

本篇文章在描写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才华方面,突出了五柳先生具有的博学多才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五柳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道德的高尚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导学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感知阅读内容、思考文本主题、理解文本内涵、文本创新研究。

一、感知阅读内容1、阅读课文,了解文中主人公五柳先生的生平和才华。

2、分析文中五柳先生的代表性事迹和言行。

3、了解作者陈子昂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4、掌握课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现形式。

二、思考文本主题1、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和意义。

2、思考五柳先生的性格和特点,为何能被作者如此荐举?3、五柳先生的学问和才华为何能在文中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4、通过对五柳先生的事迹和言行进行分析,理解作者对五柳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理解文本内涵1、分析“柳下惠”的故事和“五经注”等内容在本文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先生”一词的含义和特点,分析其与现代人们认知中的“教授”“学者”的异同点。

3、理解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段,如引用古代典故、旁征博引、比兴等。

4、通过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文本创新研究1、对比现代学者和五柳先生的学识和阅历,思考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启迪和影响。

2、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知识精华,进行文化深度挖掘和重构,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3、通过文本的创新研究,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形式的热爱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总之,《五柳先生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因此,深入理解和研究本文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五柳先生传》是一篇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内涵的古代文学经典。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五柳先生传》一文塑造了一个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的真实的陶渊明。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学习难点:1、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回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五、与作者对话,走进一种境界。

1、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评价)六、拓展迁移(一)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七、达标测试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③环堵萧然:④晏如也:⑤不戚戚于贫贱:⑥不汲汲于富贵:2、翻译(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部分:导学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著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历史背景,感知宋代士人的风度和审美情趣;2. 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并领悟其中寓意;3. 能够运用本篇文章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等语言元素,构建自己的思想世界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二部分:导学步骤活动1:引入《五柳先生传》引入方式:通过翻阅《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让学生先自行探究一下《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和内容,并在讨论中抛出以下问题:1. 《五柳先生传》是谁写的?写在什么时候?2. 《五柳先生传》有什么特点和意义?3. 《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活动2:深入探究《五柳先生传》了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袁枚,探索他的人生故事及文化背景。

阅读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五柳先生传》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语言、词句和情感上感受袁枚对五柳先生的赞美之情。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组,对《五柳先生传》中的不同段落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中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和寓意,撰写读书笔记。

活动3:商讨语言表述技巧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漂亮的比喻、诗意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等语言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活动4: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在学习了《五柳先生传》的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篇,并展示给同学或老师。

第三部分:学习评价本篇文章将《五柳先生传》作为本篇文章的主题,从人物、情感、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在引导学生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受益,并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写作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述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五柳先生传》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袁枚这位文学巨匠的人生故事和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托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文章从思想、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学习难点:
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
是陶渊明。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音
辄zhé尽短褐hè黔qián娄曾zēng不箪dān瓢俦chóu衔觞shāng
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

3、老师范读,听并用\ 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
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
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饮酒---------“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
4、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但是他“晏如也”
---------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5、“赞”语中哪句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并谈谈你的看法。

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
6、写作特点: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眼目(共九个)
六、作业设计
1、读注释,自主翻译。

2、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