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P12、环境的基本特性:P2(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区域性: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2)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状态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3)资源性与价值性资源性: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这就是环境的资源性。

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当然就具有价值性。

3、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P54、环境影响的分类:P5(1)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2)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不利影响是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

反之,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则为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1章概论第1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熟悉]按评价对象划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时间顺序划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正确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选择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替代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第2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工程分析[熟悉]:(1)工程分析的原则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先复核校对再引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2)工程分析的对象工艺过程,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厂地的开发利用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发生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3)工程分析的重点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的开发利用是否进行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

(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工程分析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5)工程分析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一:名词解释1.环境:系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3.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4.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为了保护人群身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

5.环境标准体系:系指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由于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使其相互依存、衔接、补充和制约,从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6.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手段;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环境质量评价: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和评定。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清洁生产:指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二:选择题1.中型湖泊取样点的布设时,当平均水深≥10m时,( B )。

A.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0.5m各设一个取样点B.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距河底0.5m以上处各设一个取样点C.水面下0.5m处设一个取样点D.水面下0.5 m处和距河底0.5m处各设一个取样点2.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00m3/d时,中型湖泊一级评价时,每( C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环评必须了解的六大知识点

环评必须了解的六大知识点

环评必须了解的六大知识点一、什么是环评?环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简称,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评”是政府要求的,评审通过后项目才能开始建设。

也就是说,没有环评的仓库厂房(除不要求环评的仓库),均是违章建筑,属于未批先建。

如果相关部门管理较严的话,有些仓库厂房则面临货品场地被扣押、工厂停工整治的风险。

二、什么是大环评、小环评?所谓“大环评”指的是:业主方面,建设项目开始之前就应就厂房用途、生产设备数量、工厂排污指标等问题进行环境评价申请和报备,这时候拿到的就是大环评报告。

(即项目立项时政府批准的土地用途)“小环评”指的是:租用厂房的租户方面,一定会涉及到生产加工,一定会使用生产设备,就需要对生产作业、设备数量、排污情况等进行登记报备,这个叫做小环评。

(小环评是在大环评基础上的做的,此处小环评的厂房用途应该以大环评为准)三、什么情况租厂房的企业需要新办环评?具体看当地政府要求,现在管理较严格的地区,正常租户与业主在从事行业、生产设备与数量还是污染指标等方面,任何一个不匹配都得新办环评。

需要新办环评的是绝大多数企业,因为很难有企业租户能找到与自身生产业务、生产设备都相同且设备数量、排污指标又相互吻合的业主。

(因为不新办环评就意味着租户全用业主的指标,租户相当于是业主下的一个生产小组而已)租户在新办环评的时候,要注意报备的设备数量、污染指标要在大环评指标之内,否则很难办下来。

例如,甲厂是房东,乙厂是租户,甲乙所用设备一样,但是甲的指标是150台,那乙在租仓的时候申请环评,设备数量只能申请小于或等于150台。

四、环评类别有哪些?办理大概需要多少钱?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环境影响从大到小分被需要环评报告书、环评报告表、环评登记表,编制难度也是从高到低递减的。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1.名词解释3分/个共5×3分/个=15分( 10个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p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评价p1: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3、国家环境质量标准p14: 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气温垂直递减率p60: 单位高差(通常100m)内气温变化速率的负值,表示为γ=-dT/dz。

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时γ>0,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时γ<0,正常大气中γ=0.65℃/100m。

5、水体污染p94: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6、等效连续A声级p144: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Leq),单位dB(A)。

7、生物自净P104:水中微生物在溶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物当做食饵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8、环境噪声P140: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的可听声范围内)。

9、固体废物P165: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定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0、危险废物P167: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环评基础知识点归纳

环评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1点源调查的内容:a污染源的排放特点(排放形式:分散、集中;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b污染源排放数据(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等的数据;c用排水状况(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d废水(污水)处理状况(排污单位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事故状况等)2非点源调查内容:a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对方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

b其他非点源污染:对于山林、草原、农地非点污染源,应调查有机肥、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流失率、流失规律不同季节的流失量等;对于城市的非点污染源,应调查雨水径流特点、初级城市暴雨径流的污染物量。

c污染源采样分析方法。

d污染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1)填埋场渗滤液泄露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

(2)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

(3)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6)填埋场孽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7)垃圾填埋场中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

(8)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4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应该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和潜在影响因素,能量化的要给出量化指标。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

介绍工程的名称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和工程特性并给出工程特性表。

(2)施工规划。

结合工程的建设进度,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对与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关系的规划建设内容和施工进度要做详细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料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爱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爱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限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确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爱护的规范(2)环境爱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爱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爱护法令, 法规和条例(6)环境爱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爱护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打算阶段,主要工作为探讨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料和评价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变化或是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基本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外部世界的全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外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又包括经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街道、水库、园林等。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反作用。

环境影响的分类:根据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根据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的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层体系四层体系: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

(P6:图1-1)三层体系:政策、规划及计划、项目战略环境评价(SEA)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保证开发活动选址与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是法律关于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应当事先对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坏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保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控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决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的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6)环境保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专题的工作深度的划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环境风险评价分两个等级。

第三章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的方法。

2.污染源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物料衡算,经验计算。

3.污染源调查范围:污染源调查范围是根据评价等级进行确定,一级评价为:调查范围内所有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二级:调查范围内与拟建项目相关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三级:拟建项目的污染源4.等标污染负荷(计算)环境规划与管理P89污染源评价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其计算公式为:1)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 i=(Q i/C oi)×10-9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3/a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a C o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2)某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P n=ΣP i(I=1,2,3,4,5,……)3)污染物在污染源中污染负荷比 K i=(P i/ P n) ×100%4)区域等标污染负荷 P=ΣP n(n=1,2,3,4,5,……)5)某污染源在区域的污染负荷比 K n=(P n/ P) ×100%公式中C oi统一选用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日均浓度值,TSP为0.3mg/Nm3,SO2为0.15mg/Nm3。

NO2 0.1m/Nm3第四章1.工程分析方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

2.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1、工程概况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污染源强分析与核算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3.“两本账”: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实施污染防治措施的削减量。

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

“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拟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后的排放量4.水平衡:(计算)5.阶段划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即退役阶段。

6.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工程组成完全,重点工程明确,全过程分析,污染源分析。

第五章1.水污染按污染性质分类:污染物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热污染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域环境功能分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评价等级判定:大河≧150 m3/s ;中河 15-150 m3/s; 小河 <15 m3/s。

4.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调查内容:(1)水域功能和水环境敏感目标调查(3)水环境质量调查(2)水文调查。

评价内容:感观因子:如味、色、浑浊度、悬浮物等;氧平衡的因子:如DO、BOD、COD等;营养因子:如硝酸盐、磷酸盐、氨盐等;毒性因子:如Cr、As、酚氰化物等;微生物因子:如粪大肠菌群;重金属因子:如Cu、Pb、Zn、Cd等。

5.水质现状评价(计算)水质参数取值:P93 式4-796.水体自净: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

7.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定性分析法,有专业判断法和类比调查法两种;定量预测法,指应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预测。

应用水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是最常用的。

8.水质因子的筛选 ISE(记住各个物理量的含义)ISE=C p*Q p/(C s-C h)Q h,从左至右依次表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mg/L;废水排放量,m3/s;水环境质量标准,mg/L;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河流流量,m3/s. 9.一维模型(计算 P73 例题)10.SP模型:是关于BOD和DO的耦合模型。

第六章1.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按排放形式分类:有组织污染源(≧15m)和无组织污染源(<15m)。

按几何形状: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按产生来源:自然,人为(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活)。

按几何高度:高架源,中架源,低架源。

按排放时间长短:连续源,瞬时源,持续有限时间源。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主要适用于城镇规划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主要适用于特定工业区。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指标体系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排气筒高度与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4.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限,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

评价范围:一级 16-20km,二级 10-14km,三级 4-6km5.调查内容:工艺流程,排放量,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毒性较大的物质,污染物排放方式,点源调查统计,面源调查统计。

6.风向玫瑰图:画图求静风C和主导风向7.预测计算点:网格布点,关心点,地面最大浓度点。

8.常规设定的预测情景:污染源类型、排放方式、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第七章1.环境噪声污染超标,扰民2.声环境功能分类 0-4类。

对应噪声限值: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等级(三级), 一级:0类或敏感目标或5dB(A)或显著增多(>5dB(A));二级:1、2类或3dB(A)-5dB(A)或较多3<ΔLp A≤5;三级:3、4类或3dB(A)以下(≤3dB(A))或变化不大。

评价范围:固定声源,一般200m和流动声源,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内。

4.声传播衰减计算:计算。

第八章1.生态区域的敏感保护目标:需特殊保护的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

2.生态影响识别水电站: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工程占用土地,影响农业生产;工程占用耕地,导致人口迁移以及安置问题;对原有地表的扰动,将增加水土流失强度;对植被的破坏和对水陆生动物的惊扰将影响生物多样性。

运营期:影响周围地区的气温和湿度。

淹没森林及灌木林地,破坏原有陆生植物。

使该区域内的鱼类、水生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一定变化,使水质富营养化,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移民。

功能协调。

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级别划分为1、2、3级。

评价范围: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

一般而言应包括:直接作用区,间接作用区,对照区。

4.水土保持方案:山区,丘陵区,风沙区。

第九章1.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工业;农业;生活垃圾。

特性,一般废物;危险废物。

2.固体废物环评特点: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危害具有长期性、潜在性、灾难性;处理过程的终端,污染环境的源头。

3.垃圾填埋场环评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景观,地质,渗滤液,地表径流,噪声,废气,传播疾病,年轻和年老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点:年轻,pH值较低,COD和BOD较高,色度大,BOD5/COD比值较高,重金属较高。

年老,pH(6-8),BOD5,COD较低,BOD5/COD比值较低,重金属浓度下降。

控制指标气体:TSP,NH3,H2S,甲硫醇,臭气。

水质:SS,COD,BOD5,大肠杆菌。

第十章1.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级别: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一级和二级(特别注意不包括核建设项目);划分依据:(1)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2)功能单元,重大污染源的判定(功能单元至少应包括一个危险性物质的主要储存容器或管道;重大污染源指长期或短期各个阶段危险废物量大于或等于临界量)(3)环境敏感区2.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及评价;风险管理。

3.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不为0的事故中,危害最严重的4.风险类型:火灾,爆炸,泄露(易燃易爆气体;毒性气体;可燃液体;毒性液体)。

第十一章1.概念: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2.适用范围:(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

(2)一地:土地利用;三域:区域,流域,海域的开发和规划;十个专项: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3)指导性规划需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非指导性规划需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