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郁达夫简介

作品以黑暗污浊的大都市为背 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深刻的 阶级矛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 展示了他们自发的反抗意识及纯洁 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出,在那 样的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与穷苦 工人之间是可以沟通的,并且歌颂 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郁达夫的作品在前期都属于"零余者"小说,主人 公大多是留学生,愤懑的落魄知识分子.基调显得很颓 废,很多的自怨自艾,呼喊式的直接抒情,而且有很多 暴露的色情描写.,但《春风沉醉的晚上》,整篇文章 平淡,但充满了真挚的感情,令人甚至感到有点温馨. 而且写了"我"这个知识分子与一个萍水相逢的女工陈 二妹互相关心,扶持.知识分子开始走向民众,这是题 材方面的跨越. 本文分析了郁达夫前后期小 说创作之三大变化:从题材看, 经历了从“性的苦闷”到 “生的苦闷”的变化;从人物 形象看,经历了从“知识分子” 到“下层劳苦大众”的变化; 从结构看,经历了从“散文化 结构”到“完整情节”的变 化。
《移家琐记 》 《杂谈七月 》 《烂柯纪梦 》 《仙霞纪险 》 《出昱岭关记》 《屯溪夜泊记 》 《故都的秋 》 《杭州 》 《达夫游记》 《达夫散文集》 《 闲书》 《我的忏悔》
小说分析
《沉沦》
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了 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祖国呀祖 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 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 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自自叙传的写法 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病态的心理,潜意识心理的描写
散文分析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 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 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 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郁达夫式抒情小说特征

论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学院:科技学院07汉文(1)班姓名:邹莉学号:2007185430论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摘要】: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人物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文体,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浪漫抒情主要特征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 , 具有独特的小说文体 , 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在艺术表现上也有有一些共同的主要特征。
第一、自我的写真。
郁达夫虔信法朗士关于 "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 这一断言 , 他的小说大多带有 " 自叙传 " 的色彩。
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 , 尤为郁达夫所喜用 ( 在他全部 50 多篇小说中 , 采用第一人称的就有 40 来篇 ) 。
这个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 , 几乎支撑着郁达夫的全部小说。
这是一个以 " 自我 " 为原形、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 " 零余者 " 的文学形象。
小说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 , 宣泄着一己的情怀。
他推崇卢梭勇于暴露个人私欲与卑劣的《忏悔录》 , 也偏嗜日本佐藤春夫、田山花袋、葛西善藏等的 " 私小说 " 。
他还特别青睐德国哲学家尼采、无政府主义思想家施蒂纳 , 那种 " 否定一切权威 ", 力倡 " 破坏偶像 ", 推崇个性自由和自我尊严的思想。
他的小说中 , 既有卢梭式的自白 , 也有维特式的自怜 , 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 , 构成了时代的 " 零余者 " 的心史、情绪史 , 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荫生,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郁达夫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郁达夫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普通家庭。三岁丧父,家庭窘迫。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哥打工。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值抗日时期,妻子王映霞红杏出墙,与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许绍棣(郁达夫旧日同学)有染。郁达夫忍痛说:“许君究竟是我的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比敌寇来奸淫强的多,并且国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并作词《贺新郎》:“匈奴未灭家何恃?且由他,莺莺燕燕,私欲弥子,留取吴钩拼大敌,宝剑岂能轻试?歼小丑,自然容易。别有戴天仇恨在,国尚亡,妻妾宁非妓?先逐寇,在驱雏。”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郁达夫 朱自清 史铁生

郁达夫朱自清史铁生:三位作者其人其文——主要经历和创作特点1.1郁达夫经历:(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1.2郁达夫的创作特点:早期:1920年-1933年。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年-1938年。
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
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年-1945年。
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19]1.3郁达夫的作品风格: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色

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色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自叙传小说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TX心理。
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它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抒胸臆,表现个人情绪和心理变化郁达夫《沉沦》里通过人物的日记披露内心的痛苦和企求。
自叙传小说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而是努力写出自己个人的情绪流动和心理的变化,用直抒胸臆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于事件的叙述中做坦率的自我解剖,甚至是用长篇独白的形式去直接拨动读者的心弦。
(2)塑造“零余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郁达夫的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里,现代工厂的女工以及已沦为都市流浪汉的“我”都是此类形象的代表。
在自叙传小说中,作者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零余者”的形象,他们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往往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3)感伤美、病T美的艺术表现小说《沉沦》的主人公本来是个“心思太活”的人,因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专制弊风,被学校开除,又为社会所不容,结果酿成“忧郁症”。
作者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T的心理言行,从中揭示出一种“时代病”,这在“五四”运动G潮过去之后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
(4)注重人的情Y表达在《沉沦》中,主人公因自身情欲不满足表现出了生理和心理的畸形。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受西方人道主义特别是卢梭的“返归自然”,及日本“私小说”的思想影响,注意人的情Y在表达人的内在世界的重要性,试图用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Y问题。
(5)富于情绪的感染力《迟桂花》全篇抒写女主人公天真健全的美的人格,纯洁无邪的美的感情,与清新自由的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和谐的诗的意境,不仅完满地传达了“人性返归自然”、心灵净化的主旨,而且完成了从感伤美向宁静美的转化。
从灵肉冲突的比较中看个性解放的不同追求——郁达夫、丁玲自传体小说评析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 0 年第 3 09 期
从 灵肉冲突的 比较中看 个性解 放的不 同追求
郁达夫、 丁玲 自传 体 小说 评 析
理 。一 次次 的“ 被窝 里 的犯 罪 ” 重 了 “ ” 自责 心 加 他 的
与恐惧心 , 竞觉得洗澡或吃鸡子、 牛乳都成了犯 罪的
证据。“ 无意间偷看 了房东女儿洗澡 , 自家打 他” 便“ 自家 的嘴 巴”“ 里 怕 得 非 常 , 得 非 常 ”最 后 由 于 ,心 羞 ,
多 疑 和 悔 恨 , 心 吊 胆 地 搬 出 了旅 馆 。在 野 地 里 , 提
有作家个人的印记 , 而郁达夫和丁玲有着不同的人生 经历 、 性别身份和创作时间, 因而“ 和莎菲所经历 他” 的灵肉冲突存在着很大程度 的差异 。通过对二者 的 比较 , 可以看 出两位作家透过作 品传达出的对个性解
放 的不 同追求 。
一
过正常的渠道来追求爱情 , 明明非常爱慕旅馆老板的 女儿 , 却又不敢 向她倾诉 、 白, 表 而是将这种对爱 的需 求加以压抑 、 窒息和扭 曲, 最终发展成为变态的性 心
与“ 的冲突 。 由于主 人 公 的遭 遇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带 肉”
使她的肉体 与心灵全 归我有 , 就心满 意足 了oE 我 "] z
“ 渴望得到爱情 的甘露 , 他” 以滋润 自己干涸 的心 田。
但 是 ,他 ” 为 自己在 日本 人 的 眼 里是 “ 那 人 ” 日 “ 认 支 , 本 的女 性不 可 能把 爱 给 予 弱 国 的子 民 。“ ” 敢通 他 不
郁达夫简介

创作于1932年3月,在郁达夫的小说中算不上佳作。作者 自己是这样评价的:“这一篇小说,大约也将变作成我作品之 中最恶劣的一篇。”后来,他在《沪战中的生活》中又对创作 《弱女子》的意图作了说明:“我的意思,是在造出三个意识 志趣不同的女性来,如实地描写出她 们所走的路径和所有 的结果,好叫读者自己去选择应该走那一条路。” 理论界对《弱女子》的评价和研究,大多取批评和 否定的态度,并且,主要是围绕三位女性人物(特别是“弱女 子”郑秀岳)进行的,而对差不多贯穿小说后半部分的“弱女 子”的丈夫吴一粟却几乎没有提及。笔者以为,郁达夫在小说 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吴一粟应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关 于吴一粟这一人物,有些问题值得探讨,如:作者为什么要在 《弱女子》中塑造了一个比“弱女子”还弱的“弱男子”? “弱男子”吴一粟是否也属于“零余者”?为此,本文想对这 一人物作些初步探讨。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 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 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 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 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 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 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 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 所接纳的作品。
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 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 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 人民的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 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 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 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在艺术上,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 浓重的主观色彩,既有表现对旧社会的抗争 与愤激的直抒胸臆,也有坦率的自我暴露、 病态的心理描写、悒郁感伤的心灵倾诉,形 成感情意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
郁达夫作品特点

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1.主观抒情郁达夫说他写小说时的状态是:“正如人感到了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
他的小说无论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是“内聚焦”,由独白式的抒情语言构成,不太注意情节的完整与否。
因而读者直接感受到的是主人公强烈的情绪波动,主人公的宣泄式的内心描写推动叙述向前进行。
如〈沉沦〉开篇便是“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
”他来到草地上看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感叹道:“Oh,you serene gossamer! You beautiful gossamer!”,然后无缘无故地流下了眼泪。
“他”再次环顾四周之后,感触有所不同了,自言自语道:“这里就是你的避难所。
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妒忌你,轻笑你,愚弄你;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还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慈母,还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与那些轻薄的男女共处去,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了罢。
”他的自卑和忧郁使他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
”“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背脊上面。
”当其他同学都自顾自寻乐子,没人搭理他时,他在心里说:“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
”病态的心理使他怀疑别人总在嘲笑他,在路上碰见两个女子就呼吸急促起来,怨恨自己没有勇气和她们搭讪,骂自己懦弱:“Oh,coward, coward!”想起女子的可爱,责备她们不理睬自己,在爱和恨中居然滚下了冷泪,接下来全是抒情式的内心独白,自怜自悼。
把一个男子对情欲和肉欲的强烈渴望赤裸裸暴露于世。
他偷窥店主人女儿洗澡后受到良心的谴责,搬进梅园之后,忧郁症加重。
不想在清晨的户外活动中发现两个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他偷听他们的谈话后,立即在心里骂自己“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小说的结尾,主人公从日本酒馆出来后又悔又惭,无法容忍自己的堕落行为,他在蹈海前的宣泄更为夸张:“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2.自我暴露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郁达夫是第一个大胆而坦率暴露自己精神、性格、气质和心理的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
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
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