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实验》(甲乙)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路》教学大纲

《电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311230课程名称:电路英文名称:Circuit Theory学分:5学时:75(其中:讲课学时:75 分析讨论: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课程内容:“电路”课程是一门研究电路理论、电路分析与综合的基础工程学科,它属于电类以及相关各专业共同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谐振电路、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继相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性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课对象: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农业电气化、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的本科学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教材:《电路原理》(第2版)陈晓平李长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电路Circuit Theory课程编号:05311230学分:5学时:75 (其中:讲课学时:75 分析讨论: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农业电气化、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教材:《电路原理》(第2版)陈晓平李长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开课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课程是一门研究电路理论、电路分析与综合的基础工程学科,它属于电类以及相关各专业共同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是电类专业以及相近专业的入门课。

《电路原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电路原理实验课程代码:XXXXX学分:X学分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无教材:《电路原理实验教程》参考书:《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指导书》教学目的: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熟悉基本的电路元件和电路器件的使用,掌握电路的组装和测量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的观察、分析、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熟悉与使用。

2.基本电路元件和器件的性质和特点。

3.电阻、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

4.串并联电路的组装和测量。

5.基本交流电路的组装和测量。

6.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特性测量。

7.模拟电路的组装和测量。

8.数字电路的组装和测量。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践相结合。

2.示范实验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3.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

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一:电路仪器的熟悉与使用实验项目二:电热效应的测量实验项目三:串并联电路的实验实验项目四:基本交流电路的实验实验项目五: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特性测量实验项目六:模拟电路的组装和测量实验项目七:数字电路的组装和测量实验项目八:综合实验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项目完成后,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实验感想等内容。

实验考核:1.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提交。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分析能力。

3.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实验的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1.每个实验项目完成后,学生的实验报告将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打分。

2.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评估。

3.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将通过平时的表现和讨论来评估。

参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第二周:电路仪器的熟悉与使用第三周:电热效应的测量第四周:串并联电路的实验第五周:基本交流电路的实验第六周: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特性测量第七周:模拟电路的组装和测量第八周:数字电路的组装和测量第九周: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第十周: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提交。

《电路》教学大纲

《电路》教学大纲

《电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路英文名称:electric circuit课程类型: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或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数:60 学分数:3开课对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积分变换》、《复变函数》、《大学物理》等参考教材:电路基础. 蔡启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路原理的概况,理解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门课程,为今后从事有关电的工作,为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理解集总假设、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电源的电压电流关系(VCR)。

充分了解电压、电流、能量、功率等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关联一致性、两类约束及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充分了解等效的概念,理解串、并联等效方法、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方法和输入电阻的求法,并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相互等效变换方法。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了解图、连通图、有向图、树、树支、连支、单连支回路等图论有关概念,了解KCL 方程及KVL方程独立性的含义,熟悉并理解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即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及结点电压法等。

第四章电路定理理解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了解替代定理。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自学)了解含有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储能元件了解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以及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的等效参数。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理解换路定则和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及分解。

电路实验课程大纲

电路实验课程大纲

电路实验课程大纲
电路实验课程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引言和基础知识:介绍电路实验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概念。

包括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基本电路理论知识。

2. 仪器和设备:介绍在电路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电压源、电流表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基础技术:包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如电路连接、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等。

4. 基本电路实验:介绍常见的基本电路实验,如串并联电阻电路实验、电阻和电容的时间常数测量实验、二极管特性实验等。

5. 放大电路实验: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如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差动放大电路实验等。

6. 滤波电路实验:介绍滤波电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如RC 低通滤波器实验、LC高通滤波器实验等。

7. 调制解调实验:介绍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如调幅解调实验、调频解调实验等。

8. 数字电路实验: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如逻辑门电路实验、计数器和时序电路实验等。

9. 项目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室条件,安排一些小型项目实践,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实现。

10.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电路实验课程大纲,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

每个实验课程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加强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电路原理 实验指导书

电路原理 实验指导书

4.83
-3.67
2US1 单独作用
8.5
-2.4
-6.2
4.40
-2.41
-3.20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用电流插座测量电流时,要注意电流表的极性(红正蓝负)及选取合适的量程,切勿使仪表 超过量程。
2. 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防止稳压电源的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 3. 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表极性,重 新测量。如果仪表指针正偏,可读出电压或电流值。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 电压或电流值。 六、思考题
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 ISC
,则等效内阻 R0
UOC I SC

(3)加压求流法
将有源二端网络 N 中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在 a、b 端施加一已知直流电压 U,测量流入二端网络
的电流
I,如图
2-3
所示,则等效内阻 R0
U I

(4)半电压法
电路如图 2-4 所示,改变 RL 值,当负载电压U 0.5UOC 时,负载电阻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
效电阻值。
图 2-3 加压求流法
图 2-4 半电压法
(5)直线延长法
当有源二端网络不允许短路时,先测开路电压UOC ,然后按图 2-5(a)所示的电路连线,读出电压
表读数U1 和电流表读数 I1 。在电压和电流的直角坐标系中标出(UOC ,0)(U1 , I1 )两点,如图 2-5
(b)所示,过这两点作直线,与纵轴的交点为(0,I SC
US1 US2 共
5.34
7.11
-12.44
2.67
7.00
-0.73

电路原理实验课程设计

电路原理实验课程设计

电路原理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作用、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习并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利用其分析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及电阻,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 能够设计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进行实验操作,并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路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实验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年级,已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电路原理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索电路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基本元件的作用、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电路元件及其符号》2. 电路连接方式: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连接方式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电路的连接方式》3. 欧姆定律:阐述欧姆定律的定义、应用及其在分析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欧姆定律》4. 实验操作: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设计并搭建串联和并联电路,观察电路现象。

教材章节:实验部分《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研究》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2)二端口网络参数与方程,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含负反馈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回路法、节点法;叠加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4)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求解一阶电路的经典方法和三要素法。
5)二阶电路响应性质,二阶电路动态分析,单位阶跃响应与单位冲激响应,卷积积分求动态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状态方程的列写。
2)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4学时)
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方程的列写,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段线性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方法。
用MOSFET构成模拟系统的基本单元——小信号放大器。
3)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8学时)
电容和电感,动态电路中起始条件的确定。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求解一阶电路的经典方法和三要素法,MOSFET反相器的传输延迟,含正反馈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支路法、回路法和节点法。
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方程列写、求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分段线性法和小信号分析方法。用MOSFET构成的小信号放大器。
电容和电感,线性动态电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卷积积分,状态变量法。
正弦激励下动态电路的稳态分析,频率响应和滤波器,电路中的谐振,互感和变压器,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响应。
③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④李瀚荪.简明电路分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①Electric Circuits (8thEdition),James W. Nilson and Susan A. Riedel,Prentice Hall,2007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电路分析实验的目的电路分析实验是《电路分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教学,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进行电路分析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⒈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电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增强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训练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常见的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测量技术、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⒊通过电路分析实验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中学到的基本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电路分析实验的要求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每次实验课,必须认真预习,阅读实验指导书,弄懂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对所用的仪表进行检查,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要求应选择好仪表的类型及测量范围(量程),了解实验室的电源情况,以便配合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⒉实验工程中的工作⑴实验中:实验用的仪器、仪表、实验板以及开关等,应根据连线清晰、调节顺手、操作方便和读数观察正确的原则合理布置实验。

⑵接线:按先串联后并联的原则,先接无源实验电路部分,再接电源部分,两者之间必须经过开关,接线时应将所有电源开关断开,并将可调设备的旋钮、手柄置于安全位置。

接好线后,经检查无误,方可通电进行实验。

合上电源开关时,要注意各仪表的偏转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在改接线路前,须关断电源,不得带电操作。

⑶实验进行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仔细读取实验数据,随时分析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找出原因。

⑷实验完毕后:先切断电源,并由本人检查实验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合理方可拆线,并把仪器设备排放整齐。

⑸要爱护仪器设备:注意仪器设备及人身安全。

切实遵守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

⒊实验课后的整理工作整理工作主要是书写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原理实验(甲)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主撰人:孙盾
大纲审核人:姚缨英
课程号:101C0060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实验(甲)Ⅰ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Experiment (Ⅰ)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开放实验项目数:3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6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课程总学分:0.5 实验学分:0.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二年级涉电类专业本科生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电路原理实验(甲)Ⅰ»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验技术基础课程,着重对学生进行电类实验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独立实验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通过电路实验一方面巩固和理解电路原理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掌握对电类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

基本要求:本课程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熟悉实验的常用测量仪器、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之后学习设计实验方案,掌握多种实验与数据分析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类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参数的测量、数据误差的分析与计算等等。

学会实验方案的设计,了解仪表内阻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实验曲线的绘制,间接测量中误差的传递,以及有关仿真软件的使用。

四、主要仪器设备
1、DG-X现代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系统装置;
2、MS8200G数字多用表;
3、DG07多功能网络实验组件
4、DG08动态元件实验组件
5、DG05单相灯负载实验组件
6、DG11单相变压器实验组件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本课程要求递交纸质实验报告,如涉及到仿真实验内容,允许递交打印稿件。

实验报告需包含下列内容:
a.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要求;
b.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和实验原理;
c.主要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元器件;
d.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e.实验数据记录、波形曲线绘制、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处理;
f.实验结果与分析解释;
g.讨论、心得。

实验报告批改原则:
5分:内容、格式完整、实验结果比较准确,有独立的个人实验总结(包括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拓展思路等)。

4分:内容、格式完整、实验结果准确。

3分:内容、格式欠完整、实验结果部分错误。

2分:实验结果错误,实验失败。

0分:未参加实验,实验报告视为无效。

(2)考核方式
a.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采用开卷笔试,包含操作测试部分。

b. 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报告50%-60%、考试成绩、实验操作50%-40%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姚樱英主编«电路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二)参考书
钱克猷、江维澄编«电路实验技术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电路原理实验(甲)Ⅱ》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主撰人:孙盾
大纲审核人:姚缨英
课程号:101C0070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实验(甲)Ⅱ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Experiment (Ⅱ)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开放实验项目数:9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
课程总学分:1 实验学分:1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二年级涉电类专业本科生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电路原理实验(甲)Ⅱ»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验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学习科研方法的重要环节,侧重于基本技能、基本测量方法的训练,突出独立分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机辅分析、虚拟实验、数据处理,使学生得到系统训练,达到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正确处理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

基本要求:本课程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电路原理实验(甲)Ⅰ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同学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类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参数的测量、传递误差的分析与计算等等。

能够运用Multisim进行虚拟实验和运用Matlab进行相关实验数据处理。

四、主要仪器设备
1、DG-X现代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系统装置;
2、MS8200G数字多用表;
3、TDS1002数字存储示波器
4、DG05单相灯负载实验组件
5、DG08动态元件实验组件
6、DG09荧光灯实验组件
7、DG10互感线圈实验组件
8、DG11单相变压器实验组件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本课程要求递交纸质实验报告,如涉及到仿真实验内容,允许递交打印稿件。

实验报告需包含下列内容:
a.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要求;
b.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和实验原理;
c.主要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元器件;
d.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e.实验数据记录、波形曲线绘制、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处理;
f.实验结果与分析解释;
g.讨论、心得。

实验报告批改原则:
5分:内容、格式完整、实验结果比较准确,有独立的个人实验总结(包括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拓展思路等)。

4分:内容、格式完整、实验结果准确。

3分:内容、格式欠完整、实验结果部分错误。

2分:实验结果错误,实验失败。

0分:未参加实验,实验报告视为无效。

(2)考核方式
a.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采用开卷笔试,包含操作测试部分。

b. 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报告50%-60%、考试成绩、实验操作50%-40%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姚樱英主编«电路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二)参考书
钱克猷、江维澄编«电路实验技术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
《电路原理实验(乙)》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主撰人:干于
大纲审核人:姚缨英
课程号:101C0090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实验(乙)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Experiment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开放实验项目数:5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
课程总学分:1.0 实验学分:1.0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二年级涉电类专业本科生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电路原理实验(乙)》通过电路实验巩固和理解电路原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掌握对电类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训练电类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独立实验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基本要求:本课程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生掌握电类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数据误差的分析与计算等。

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仪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实验曲线的绘制,间接测量中的误差传递,以及有关仿真软件的使用。

四、主要仪器设备
1、DG-X现代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系统装置;
2、MS8200G数字多用表;
3、TDS1002数字存储示波器
4、DG07多功能网络实验组件
5、DG08动态元件实验组件
6、DG05单相灯负载实验组件
7、DG11单相变压器实验组件
8、DG09荧光灯实验组件
9、DG10互感线圈实验组件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 表示可选做
六、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本课程要求递交纸质实验报告,如涉及到仿真实验内容,允许递交打印稿件。

实验报告需包含下列内容:
a.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要求;
b.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和实验原理;
c.主要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元器件;
d.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e.实验数据记录、波形曲线绘制、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处理;
f.实验结果与分析解释;
g.讨论、心得。

实验报告批改原则:
5分:内容、格式完整、实验结果比较准确,有独立的个人实验总结(包括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拓展思路等)。

4分:内容、格式完整、实验结果准确。

3分:内容、格式欠完整、实验结果部分错误。

2分:实验结果错误,实验失败。

0分:未参加实验,实验报告视为无效。

(2)考核方式
a.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采用开卷笔试,包含操作测试部分。

b. 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报告50%-60%、考试成绩、实验操作50%-40%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姚樱英主编«电路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二)参考书
钱克猷、江维澄编«电路实验技术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