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复习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1概述.答案62页文档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1概述.答案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考试资料

构还必须保持必要间隙。如采用液压挺杆,可从根本上消除气门间隙,从而消除传动中的撞击,并可有效地 控制气门落座速度。从而使得配气机构的噪声显著降低。 ◆发动机燃烧噪声控制措施? (课件版) (1)隔热活塞 采用隔热活塞可提高缸壁温度,缩短滞燃期,降低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噪声。 (2)延迟喷油定时 一般而言,喷油时间早则燃烧噪声大,而喷油时间适当延迟,可减小燃烧噪声。但 喷油过迟,燃烧进入气缸时的空气温度和压力反而变低,从而使着火延迟期延长,燃烧噪声增大。 (3)改进燃烧室结构形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直喷式燃烧室中的球形和斜置圆桶形燃烧室的燃烧 噪声最低, 分隔式燃烧室的燃烧噪声一般也较低, ω 形直喷式燃烧室和浅盆形直喷式燃烧室的燃烧噪声最大。 (4)调节喷油泵 喷油率对燃烧噪声的影响很大。 试验表明, 喷油率提高一倍, 燃烧噪声就会增加 6dB, 可用减少喷油泵供油率的方法来减少燃烧噪声,但也要注意高速性能的恶化和增加怠速噪声的问题。 (5)废气再循环和进气节流 提高废气再循环率可减少燃烧率,使发动机获得平稳的运转,而进气节流 可使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和着火时间延迟,两者结合能有效降低燃烧噪声。 (6)采用增压技术 柴油机增压后可使进入气缸的空气充量密度增加,使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温度和压 力增高,降低燃烧噪声。 (7)提高压缩比 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缩短着火延迟期,降低燃烧噪声。 (8)改善燃油品质 十六烷值高的燃料着火延迟较短,燃烧过程柔和,燃烧噪声降低。 (9)电子控制 根据转速、负荷、进气温度、燃油温度等精确控制喷油定时,降低燃烧噪声。 (课本版) (1)合理设置延迟喷油定时。通常喷油时间早,产生燃烧噪声大,但过迟喷油时间影响动力特性; (2)合理设计燃烧室形状,改进燃烧室结构形状和参数,不但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而且影响着火延迟 期、压力升高率,从而影响燃烧噪声; (3)适当提高压缩比和延迟喷油提前角,使用高十六烷值的燃料,以缩短着火延迟期; (4)采用进气增压,依靠进气压力和温度的增高缩短着火延迟期; (5)调节喷油系喷油率对燃烧噪声的影响非常大,喷油率提高,燃烧噪声就会相应增加,可用减少喷油泵 供油率的方法来减少燃烧噪声,但应注意高速性能的恶化和怠速噪声增加问题。 ◆制动噪声的控制措施? 1.制动器设计时,增加制动鼓的刚性,并减小制动蹄的刚性 增加制动鼓的刚性,可以提高制动鼓的固有频率,减小制动噪声,但不需无限提高鼓的固有频率,当制 动噪声接近环境背景噪声时,鼓的刚性就足够了;降低制动蹄的刚性,使其固有频率降低,并改善摩擦片与 制动鼓的接触及压力分布,可以降低制动噪声。 2.增加制动鼓与制动蹄对振动的衰减 对制动鼓和制动蹄的结构件采用阻尼处理,可以衰减振动能量,降低噪声辐射;在制动鼓和制动蹄的接 触部分,配置减振材料,可以衰减振动。 3.合理匹配制动鼓和制动蹄的刚性 装配后的鼓和蹄的固有频率不是单独设计时的固有频率,而比单独设计时有所增加,并且鼓的固有频率 增加比蹄的固有频率略高。因此,在设计时,可以使鼓的固有频率比蹄的高,制动噪声能够降低。 4.改善摩擦衬片特性和衰减振动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减小摩擦系数、降低制动蹄的刚度、减小摩擦衬片的包角等措施可降低噪声,但是,减小 摩擦系数会降低制动效果,此时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制动容量。 5.盘式制动器优化结构设计 增大制动盘对振动的衰减、限制摩擦衬片振动及控制振动的传播,是盘式制动器优化结构的主要措施。 合理设计零部件结构,限制衬片振动,选用阻尼大的材料等。
噪声与振动复习题及答案

噪声与振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40题)参考资料1、杜功焕等,声学基础,第一版(198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1986年,国家环境保护局。
3、马大猷等,声学手册,第一版(1984),科学技术出版社。
4、噪声监测与控制原理(199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一、填空题1.在常温空气中,频率为500Hz的声音其波长为。
答:0.68米(波长=声速/频率)2.测量噪声时,要求风力。
答:小于5.5米/秒(或小于4级)3.从物理学观点噪声是由;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噪声是指。
答:频率上和统计上完全无规的振动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4.噪声污染属于污染,污染特点是其具有、、。
答:能量可感受性瞬时性局部性5.环境噪声是指,城市环境噪声按来源可分为、、、、。
答:户外各种噪声的总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其它噪声6.声压级常用公式Lp= 表示,单位。
答:Lp=20 LgP/P°dB(分贝)7.声级计按其精度可分为四种类型:O型声级计,是;Ⅰ型声级计为;Ⅱ型声级计为;Ⅲ型声级计为,一般用于环境噪声监测。
答:作为实验室用的标准声级计精密声级计普通声级计调查声级计不得8.用A声级与C声级一起对照,可以粗略判别噪声信号的频谱特性:若A声级比C声级小得多时,噪声呈性;若A声级与C声级接近,噪声呈性;如果A声级比C声级还高出1-2分贝,则说明该噪声信号在Hz 范围内必定有峰值。
答:低频性高频性2000-50009.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
1/3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工程频谱测量常用的八个倍频程段是Hz。
答:2 2-1/3 63,125,250,500,1K,2K,4K,8K10.由于噪声的存在,通常会降低人耳对其它声音的,并使听阈,这种现象称为掩蔽。
答:听觉灵敏度推移11.声级计校准方式分为校准和校准两种;当两种校准方式校准结果不吻合时,以校准结果为准。
专用车辆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B.货车
C.私家车
D.救护车
(以下为答题纸,请将答案填写在对应的括号内)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专用车辆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的目的包括以下哪些?()
A.提高乘坐舒适性
B.降低环境污染
C.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A.消声器的材料
B.消声器的尺寸
C.消声器与发动机的匹配
D.消声器安装的位置
16.以下哪些做法可能会导致专用车辆噪音增加?()
A.减少消声器的使用
B.提高发动机功率
C.使用硬质轮胎
D.降低车辆整体质量
17.在解决专用车辆噪音问题时,以下哪些方法可能会被采用?()
A.使用吸音泡沫
B.增加车内隔音材料
C.优化车辆整体结构
D.减少车辆外部空气动力学干扰
18.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专用车辆悬挂系统产生异常振动?()
A.悬挂系统部件损坏
B.轮胎不平衡
C.车辆装载不均匀
D.悬挂系统调整不当
1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专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音水平?()
A.路面状况
B.车辆速度
C.环境温度
D.车辆负载
20.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专用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专用车辆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种车辆不属于专用车辆?()
A.救护车
13.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在车辆制造过程中采取以降低噪音和振动?()
新能源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考核试卷

B.车辆颜色
C.车内温度
D.道路类型
20.下列哪个指标用于评价新能源汽车车内噪声的舒适度?()
A.声压级
B.声强级
C.声音品质
D.噪声频率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能源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中,以下哪些属于减振措施?()
A.驾驶员的听觉疲劳
B.车内音响音量
C.车内温度
D.驾驶员的心情
19.新能源汽车噪声控制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道路噪声的影响?()
A.使用低噪声路面
B.增加车辆隔音性能
C.优化轮胎设计
D.提高车辆速度
20.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振动控制?()
A.振动隔离
B.振动吸收
C.振动抑制
D.振动放大
A.优化电机设计
B.使用低噪音轮胎
C.改善发动机燃烧效率
D.增加车辆隔音材料
11.在新能源汽车噪声控制中,以下哪些方法属于声学包装?()
A.使用隔音垫
B.增加吸音材料
C.车身结构优化
D.使用密封条
12.以下哪些条件会影响新能源汽车车内噪声的测试结果?()
A.测试环境
B.测试时间
C.测试设备
D.车辆状态
A.有限元分析
B.现场测试
C.模态分析
D.计算机模拟
5.新能源汽车车内噪声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使用吸音材料
B.优化车内音响布局
C.增加车辆重量
D.车身结构优化
6.以下哪些部件可能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源?()
A.电机
B.空调压缩车的振动测试中,以下哪些传感器可能被使用?()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振动与噪声控制考核试卷

考生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导致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振动?()
D.所有上述条件
17.以下哪些部件可能参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噪声的产生?()
A.电机转子
B.电机定子
C.传动系统
D.冷却系统
18.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振动的数据?()
A.时域分析
B.频域分析
C.小波分析
D.主成分分析
19.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振动控制中,以下哪些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4.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振动特性?()
A.电机温度
B.电机负载
C.车辆速度
D.路面状况
5.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振动控制中,以下哪些措施是有效的?()
A.使用减振器
B.增加电机的结构强度
C.减少电机的负载
D.优化电机转子设计
6.以下哪些材料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噪声控制?()
A.高密度泡沫材料
1. ABD
2. ABD
3. AB
4. ABCD
5. AB
6. ABC
7. ABC
8. ABC
9. AB
10. ABCD
11. ABC
12. ABC
13. ABCD
14. ABD
15. AB
16. ABCD
17. ABCD
18. ABC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电磁力;机械振动
2.优化设计;隔音处理;吸声处理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4振动控制基础.pdf

2014-5-23
1
第四章 振动控制基础
§4.1 振动评价及标准
§4.1.1 振动的评价 §4.1.2 振动的评价标准 §4.1.3 振动试验
§4.2 振动控制概述 §4.3 转子的平衡—消振 §4.4 动力吸振器
§4.4.1 无阻尼动力吸振器 §4.4.2 阻尼动力吸振器 §4.4.3 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步骤
曲线对加速度值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加速度 。ae
修正加速度值对应的加速度级称为振动级
La
20 lg
ae aref
振动级比振动加速度级应用更广泛。
等感度曲线
2014-5-23
5
§4.1振动的评价及标准
振动级
La
20 lg
ae aref
a
' e
a
2 fe
.10 c
f
.a
fe
a'e-修正后的总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 a fe-频率为f 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 c f-频率为f 的修正值
33
§4.4 动力吸振器
将振动系统考虑成二自由度振动系统,一样可 以得到系统的振动方程:
Mx1
k K
mx2
x1 kx2
kx1 kx2
FA 0
sin
t
方程的解:
X1 X2
k
m 2
k
.
FA
K k 2M .k 2m k 2
2014-5-23
34
§4.4 动力吸振器
FA k
x2
FA k
sin(t)
子系统弹簧力: F kx2 FA sin t
子系统与激励反相,即质量M 受到的激励恰好被来自吸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概述答案共62页文档

END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概述答案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振动理论部分
第一章振动基础理论
1、振动系统的基本元件:弹性元件,惯性元件,阻尼元件
2、解决振动问题的基本方法:解析法和实验法
3、简谐振动的三要素:振幅,圆频率,初相位
4、简谐振动的合成,包括同频率,不同频率公有周期的求解和矢量图的表示
第二章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1、要求掌握单自由度无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包含计算和分析
2、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特征及等效弹簧求解公式
3、单自由度有阻尼系统的衰减振动运动方程求解,阻尼固有频率,衰减振动周期及阻
尼比系数的求解
以上内容以作业题和例题为主要复习内容
第三章受迫振动
1、简谐激励作用下系统的受迫振动响应的计算和分析
2、任意激励作用下系统的受迫振动,以例题和作业题为重
3、受迫振动共振的条件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
4、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的定义
5、隔振系统的设计,以例题和作业题为重
第四章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分析
第五章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分析
1、刚度影响系数的求解
2、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求解,例题和作业题为重点,会画振型图
3、无阻尼系统对初始条件作用下系统的振动分析,重点掌握结论
4、动力减振器的例题复习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复习
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分析与控制
1、汽车发动机工作中主要激励源:不平衡惯性力和不平衡惯性力矩
2、针对单缸发动机,由于惯性力矩的作用产生使曲轴旋转的主动力矩,该力矩会激起曲轴的扭转振动。
3、作用在气缸活塞顶部的气体压力对汽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只会使汽车气缸受到拉伸和压缩,不会传到发动机外而去引起汽车振动。
4、往复惯性力Pj和离心惯性力Pr的铅垂分量会使汽车产生()振动?整车的铅垂振动
5、气体压力Pg和惯性力Pj与活塞对缸壁的压力Pn构成的反转力矩,会产生何种影响?反转力矩将通过发动机支承点传到车架上,整车产生横向摆动,旋转矢量的离心惯性力Pr 的水平分量会传到车架上,引起整车的水平振动。
6、为了减少直列多缸发动机的干扰力和干扰力矩引起发动机和车架的振动,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干扰。
(合理布置曲柄间的相互位置、采取有效的平衡方法、点火顺序和采取隔振措施)
7、V型发动机在计算发动机的干扰力和力矩时,需考虑V型气缸的()。
合成系数或V型角
8、振动隔离分为两种:()和()。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
10、根据振动传递率曲线,可以得知:当频率比()时,才具有隔振效果,此时TR值()1,通常实际采用的频率比常在()之间。
>21/2 小于 2.5-4.5
11、发动机悬置的目的是()控制发动机激振力向车身及车厢内传递,使悬置起到隔离振动的作用。
12、发动机悬置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解决发动机的6个刚体振动模态的运动耦合和频率配置问题。
13、发动机动力总成隔振悬置的布置方案设计必须追求实现动力总成刚体振动模态解耦的目标,首先应实现动力总成在侧倾方向和垂直方向与其他自由度方向上的弹性解耦。
14、发动机悬置系统振动模态频率的合理安排可以改善整车各个子系统振动能量的分配。
15、如何设计发动机悬置系统?
以系统侧倾振动与其他方向的振动之间的模态解耦为目标,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配置为目标,同时使各个方向的振动之间尽量解耦,以悬置元件和悬置系统的力传递率最小化为目标,以车内评价点的振动响应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模态解耦的能量目标。
如果采用液压悬置等复杂悬置元件,可将悬置的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通过调节悬置原界的特性达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目标。
16、习题:设计一个转速为1300——2600r/min的洗衣机提供效率为80%的隔振,问所用的无阻尼隔振器的最小静变形应为多少?
17、一个质量为20kg的仪器安装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与地板用螺栓连接,测试结果显示由于附近的泵以2200r/min速度工作时有一个0.3mm的稳态位移,设计一个无阻尼隔振器安装在仪器与工作台之间使仪器的加速度小于0.4m/s2。
第七章:汽车动力传动与转向系统振动
1、汽车动力系统振动包含: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
2、汽车动力系统扭转振动激励源分析
(1)汽缸内燃料点火燃起爆发压力产生的干扰力矩
(2)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质量及惯性力产生的干扰力矩;
(3)功率负载部件所吸收的转矩不是定值而产生的干扰力矩。
3、汽车动力系统的弯曲振动主要激振源
1)传动轴不平衡惯性力(与转速一次方成正比)
2)发动机往复质量产生的惯性力
3)由于万向节的安装角产生的力
4、解释什么是前轮及前桥的摆振,包含哪些振动?前轮摆振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八章汽车平顺性
1、平顺性的定义,研究平顺性的主要目的?引起不适的主要因素?
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取决于哪些因素?
3、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个不同界限,每种界限的具体要求?
1)暴露极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这个极限之内,将保持安全或健康,通常此极限为人体可以承受振动量的上限;(其值通常为疲劳功效降低界限值的2倍)
2)疲劳-工效降低界限:能准确灵敏地反应,正常地进行驾驶;
3)舒适降低界限:此界限与保持舒适有关,在这个界限范围内,人体对所暴露的振动环境主观感觉良好,能顺利完成吃、读写等动作。
(其值通常为疲劳功效降低界限值的1/3.15倍)
4、疲劳功效降低界限振动加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振动频率,振动作用方向,暴露时间
5、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六种运动:
6、影响汽车平顺性的结构因素:悬架刚度包括前后悬架系统刚度的匹配,悬架系统的弹性特性,人体座椅的参数选择,轮胎,非悬挂质量
第九章发动机及动力总成噪声
1、汽车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底盘噪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噪声、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噪声、喇叭噪声以及特种车辆的警报噪声等
2、发动机噪声包括:机械噪声,燃烧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和风扇噪声
3、发动机噪声的主要影响因素:转速,尺寸,缸数,缸径,行程与缸径之比,负荷
4、机械噪声的主要来源:活塞与气缸壁撞击噪声和气门机构与传动齿轮的噪声,影响这两个噪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具体有何种控制措施?
5、柴油机燃烧噪声与汽油机燃烧噪声的区别?为什么?
6、燃烧噪声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7、传动系噪声的主要来源:齿轮噪声和轴承噪声
8、进排气噪声及冷却风扇噪声的主要组成
第十章底盘系统噪声
1、直接噪声的分类:轮胎花纹噪声、道路凹凸噪声、轮胎弹性振动噪声、轮胎自激振动噪声、轮胎空气紊流噪声
2、车外噪声的主要激励源:轮胎的不均匀性导致轮胎成为激励源;路面凹凸不平,使得路面激励成为主要原因引起轮胎弹性振动,以车身为媒介发生车内噪声。
第十一章底盘系统噪声
1、车身噪声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噪声和车内噪声
2、为什么承载式车身比非承载式车身更易产生结构振动噪声:原因在于:承载式车身直接承受路面的冲击。
3、空气动力学噪声的构成?主要影响因素车速和车身外形
1)空气通过车身缝隙或孔道进入车内而产生的冲击噪声;
2)空气流过车身外凸出物而产生的涡流噪声;
3)空气与车身的摩擦噪声。
4、车身结构噪声的控制
5、车内噪声的影响:增加驾乘人员的疲劳,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车内噪声水平——反映了车辆制造厂家的设计和工艺水平,成为确定车辆品质的重要因素。
车内噪声的控制——取决于乘坐空间的减振隔声性能,判断汽车舒适性的主要指标。
6、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传播途径(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及控制方法
7、汽车噪声的有源控制:用人为产生的受控制的声波与原来的噪声叠加,通过声波的相互作用以达到噪声下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