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守株待兔优秀课堂实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课堂实录

5.《守株待兔》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4个生字。
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
好不好?生:好!师:(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
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想知道吗?生:想!师: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
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板书课题)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师:(指着‘守’)这个字怎么读?生:读做“守”。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生:防守。
生:守护。
师:“守”在这里指的“守侯”。
(板书:守侯)师:谁能用“待”来组词?生:看待。
生:等待。
师:“待”在这里指的是“等待”。
(板书:等待)师:“株”指什么?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课件演示课文录像)伴随着老师的朗读请大家来欣赏课文录像。
师:谁记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株”在文中指的什么?生:“株”指的是树桩。
师:你们同意吗?大家看看老师在画什么呢?(板画:树桩)。
树桩是露出地面的大树的一部分。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生(齐):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守株待兔课堂实录(2)

守株待兔课堂实录(2) 守株待兔课堂实录第⼆课时 ⼀、深读课⽂,明⽩寓意 (⼀)学习第⼀⾃然段。
种⽥⼈守株待兔的起因是什么? ⽣:有⼀天他在⽥⾥⼲活,⼀只野兔忽然从树林⾥窜出来,撞到⽥边的树桩上死了。
师:这只野兔不知怎么的,它⼀头撞在⽥边的树桩上死了。
想⼀想,“撞”会发什么样的声⾳?板书:撞 师:这只野兔怎么会⼀头撞死在树桩上呢?请⼤家拿起书来,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然段。
⽣:兔⼦从树林⾥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死了。
师:“窜”是什么样⼦呀?我们跟着种⽥⼈⼀起去看⼀看。
(课件演⽰野兔从树林⾥窜出来的动画)你们注意看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跑出来? ⽣:野兔飞快地从树林⾥跑出来。
⽣:野兔向闪电⼀样从树林⾥跑出来。
⽣:野兔慌慌张张地从树林⾥跑出来。
师:同学们,像刚才⼤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板书:窜 师: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家猜⼀猜? ⽣:也许是⼀只⽼虎在追它。
它就从树林⾥窜出来,不⼩⼼撞到了树桩上。
⽣:也许是猎⼈在追它。
它跑得太快,就撞到到了树桩上。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
想⼀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读? ⽣:朗读第⼀⾃然段。
师:声⾳真洪亮,读得很流利。
⽼师也想读⼀读⾏吗? ⽣:⾏! 师:范读第⼀⾃然段。
谁能评价⼀下我的朗读? ⽣:⽼师把“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这样的事情。
⽣:⽼师把“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飞快地跑了出来。
师:⼤家听得真仔细。
我们⼀起读第⼀⾃然段。
还可以把你⾃⼰的体会也融⼊到朗读中。
⽣(齐):读第⼀⾃然段。
(⼆)学习第⼆⾃然段。
师:(课件出⽰句⼦:种⽥⼈急忙跑过去,没花⼀点⼉⼒⽓,⽩捡了⼀只⼜肥⼜⼤的野兔。
)师范读。
“⽩捡”是不是⽩天捡呀? ⽣:不是。
师:那“⽩捡”指什么?(板书:⽩捡) ⽣:没花⼀点⼉⼒⽓就捡了只⼜肥⼜⼤的野兔。
⽣:不费吹灰之⼒。
师:⾯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的⼼情怎样?谁能⽤课⽂中的⼀个词来形容? ⽣:乐滋滋。
部编小语三下《守株待兔》课堂实录及点评

守株待兔1.了解历史背景,通过背、演、说、评等学习方式,明白寓言的劝诫作用,丰富对寓意的理解。
2.以本单元中的插图、选文、成语等为阅读材料,通过单元群文阅读,发现中国古代寓言与成语的关联,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兴趣,进一步积累寓言类成语。
一、古文今答,复习导入1.复习导入:用文言文回答三个问题。
(1)谁守株待兔?(2)宋人为什么守株待兔?(3)宋人守株待兔的结果是什么?2.复习第一课时感受到的寓意,说说宋国的人为什么笑话这名农夫。
(因为农夫心存侥幸,希望不劳而获。
)二、古文今演,劝中悟理1.教师引出历史背景: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五蠹》。
在23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韩非的人。
因为他很有学问,后人尊称他为韩非子。
韩非子是韩国人。
他发现韩王治理国家的办法比较老套,其他国家都在变,韩国却没什么变化,所以国力越来越弱。
2.出示填空式剧本,填一填,演一演,了解寓言的劝诫作用。
(1)同桌合作演,演中背诵《守株待兔》,初步理解韩非子讲故事的原因。
(2)师生合作演。
在演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白韩非子想劝韩王什么。
(治国也要变革创新,不能一味守着旧的治国方法。
)3.引入课后“阅读链接”,继续感受寓言的劝诫作用。
韩非是韩国人。
在战国时期,还有一个国家叫魏国。
魏国和韩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
魏王希望称霸战国七雄。
于是魏国经常攻打其他国家,没有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
有一次,魏国想出兵攻打赵国。
一个叫季梁的大臣也用一个故事劝谏了魏王。
(生默读本课“阅读链接”中的故事《南辕北辙》)(1)了解故事大意:故事讲的是谁?讲他干什么?(2)人物评论:你觉得这个赶车的人可笑吗?(3)明白意图:季梁讲这个故事其实是想告诉魏王什么?(虽然魏王想称霸,可是做的事并不能让魏国强大。
)4.引导学生将《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两个故事进行比较,发现相同之处。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炼。
(①都是寓言故事;②都是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③都是臣子用故事来劝君王……)(2)总结:中国古代的这一类故事虽然短小,却能够劝诫他人,给人启发,这样的故事叫做“中国古代寓言”。
部编版《守株待兔》优质教案1

守株待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寓意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重点难点1.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2.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联想,感知寓言1.游戏激趣我们来玩一个和故事有关的小游戏,我会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展开联想,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故事?(出示图片)《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狐假虎威》2.明白寓言蕴含一定的道理这些故事都很特别,特别在哪?与我们平时的故事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3.引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的也是一篇寓言故事,这又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出示图片《守株待兔》)你是怎么从图片上看出来的?(理解“守株待兔”)4.范写课题,学生书空,特别提醒“待”。
儿歌帮助识记:横画多,有长短,间隔距离要均衡。
5.齐读课题二、多种形式,朗读寓言1.师范读,生评价。
2.出示要求,生自读(读通句子,注意读准字音,至少读三遍。
)3.过关字词①宋人耕者释其耒冀身为宋国笑②理解“耕”“耕”其实是个会意字,左边是个耒,是农夫的工具,你能从课文插图中把“耒”找出来吗?(学生批注。
)右边的井是方块田,所以耕的意思就是种田,耕者指的就是种田人。
谁还能给“耕”组个词?③书写“耕、其、待”,利用儿歌评价观察发现相似之处,注意横画。
4.读通文言文(指名读)5.读出节奏停顿①师带读,生划节奏。
②生练读③指名读④师生接读、男女生接读⑤齐读三、借助绘本,读懂寓言1.出示图片,配上文字为了让更多小朋友了解文言文,邓老师准备了一本供小朋友阅读的绘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翻开第一页,一起读。
部编版《5、守株待兔》课堂教学实录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是替的意思。
②“笑”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明确:嘲笑,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③大家说一说,这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明确:白日做梦、想不劳而获、不知灵活变通......
二、感悟道理
1、生谈自己的理解
读了这则寓言,你懂提了什么道理?
于是,就放下手中的工作,天天来等着捡兔子,可是,却再也没有捡到了。(相机板书:自捡野兔、整天坐等、再无收获)
(2)学习第一句
①谁在等兔子?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相机出示“宋人有耕者”
指名说,再次强调“耕”是后鼻音,师领读两遍。
明确句意:宋国有一个在田间耕作的人,或者说宋国有
个农夫。
②标红“者”字,理解为“...的人”。
4、学生自主书写,四人小组内互相评价书写。
5.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6.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耕”——左面的部分不是“来”,而是“耒”。
“释”——左右等宽,注意与“彩”的区别。
7、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8、投影展示学生书写。
9、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部编版《5、守株待兔》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课题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寓意进行体验,交流。
5.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学生拿出练习本在课堂上完成。
一年级语文:29守株待兔(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一年级语文:29守株待兔(教学实录)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一年级语文:29守株待兔(教学实录)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读9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和分析合体字字形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
3.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主动努力做事,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二、教学重点1.会认读9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守株待兔”成语的含义以及告诉人们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朗读课文录音带,投影片,生字卡,作为奖励用的绿、黄、红色星若干颗。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故事导入。
1.(出示本课的三幅图)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故事的种类可多了,有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等。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成语故事。
请你看看图中有谁?他在干什么?结果怎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为学习课本的规范语言做准备。
)2.谁能用简短的句子或词语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以此种方法了解学生对故事的主题把握的情况,从而发现学习的小骨干。
)3.借助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4.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守株待兔”这个词语的意思?5.你们看图后的猜想和给故事起的名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瞧,这是三颗不同颜色的星星(出示星)想不想得到?这是需要经过努力的。
《守株待兔》课堂实录

2.师:听过这个故事吗?你最早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生:从书上看的、听妈妈讲故事、老师读的……师:有没有做梦梦到的呢?生:学生笑而摇头。
师:古代有个大思想家叫“韩非“,他经常看到周围的事或做梦梦到什么就写下来。
(课题下板书”韩非“。
)3.师:我们应该怎么读故事呢?生:要有感情、有力、大声、朗读……二、读故事,概括复述1.自读故事,认读生字词语。
要求:4分钟时间大声读故事,把故事读通。
(板书:通)读完一遍用一根手指头表示,读完两遍就用两根手指头表示,读完三遍就用三根手指头表示……假如手指头不够用怎么办?那就用下面的吧。
【学生初读故事的时间,老师给足了4分钟,读得尽心尽力。
】2.再读故事,找找哪里生字最多最难读。
学生读完后,老师进行朗读遍数的统计:读完4遍的请举手。
读完三遍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完3遍,最多的学生读了五遍。
3.出示句子,指名读。
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这句话生字多,怎样读准呢?指名读句子。
师:“此”用什么好办法记?生:跟“比”差不多,还有“些”。
教师拿出一些白纸,说:“这是一些纸。
”然后他丢掉一些,再丢掉一些,最后只剩下一张纸,说:“这些纸——此张纸。
”【理解“从此”】师:课文中的“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古时候。
师:古时候的这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生:从捡到野兔之后。
【这一环节,我认为教师的引导非常无痕又巧妙,其实学生原本回答的“古时候”与理解“从此”可以说完全不契合,但教师很自然地再问“古时候这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多么机智啊,简简单单就化解了一个小小的“危机”。
】师: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呢?(建议学生可以编儿歌来记。
)生:“锄”就是铁来帮助你来挖土。
(师:古人造字很有意思,真有办法啊。
)生:“撞”就是“撞倒”。
(师:你组了个词,也行。
)生:“撞”就是儿童出生用手爬。
生:“桩”就是一个“木”加一个“庄稼”的“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第1篇】《守株待兔》教案《守株待兔》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守株待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守株待兔》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
(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
“颈”,应读三声。
“冀”字正音。
“冀”与“翼”对比识字。
出示:羽翼、希冀。
身为宋国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
立足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语文课就是和语言文字亲近的过程,先跟文言文寓言亲近一下(师出示文言文寓言三步走和怎样读出韵味),生自由读。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谈话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学经典文言文
寓言中,(出示图片),看是什么?
2. 板书课题,解题:伸出手咱们共同写课题。
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3. 了解韩非子:出示图片:这是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我们尊敬地称他——。
韩非子不仅是尊称,他也是——。
出示书图。
这本书是后
人集结他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书中记载了300多个小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4. 回忆方法:对于今天学的课文先干什么?出示读出韵味的方法,生回忆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 读易错的句子
师:读好字音断好句是关键,能读好吗?考考大家
(1)折颈而死指名读红字,大家读,说字意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好断句
指名读句
出示标有断句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指名读,大家读: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咱们就明白了。
学会生字:
学“耒”:生谈了解,出示图片师介绍,回忆带有耒部的字
学“冀”:找出与冀易混的字“翼”,说出不同
师介绍两个字的字源来历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指名读,大家读)
过渡: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2. 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
指名读(到前面读)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课文读好了,下面咱们得好好地来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1. 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 交流理解
出示: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交流:
(1)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说“走”的意思,回忆含有走的句子
(3)想象画面
过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
被谁看到了?(种田人)种田人看到装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结合图片和提示看谁能绘
声绘色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过渡:白白得到一只兔子,还美美地吃一顿,种田人有了这次意外的收获后,第二天他是怎么做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交流第二句
说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为什么种田人“因释其耒而守株”?
小结: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一二两句很
自然地连接起来了。
所以在“因”后停顿。
古人中一个字往往表达一个意思。
再
读读这句,注意停顿。
导读这一句:
因为白白捡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为没费一点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结合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试试。
出示:他这是: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交流第三句:
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适时板书:为宋国笑
看板书小结、过渡: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
做梦……(生看板书回答),他等来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你嘲笑他吗?为什么?
3. 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想到我们平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出示:
生自由读读,理解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
注意称呼。
(必要让学生先说说怎样称呼)
生动笔写劝诫的话
交流,评价
小结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
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1. 指导背诵:这么简短的小故事能背下来吗?自由背,齐背(别把韵味丢了)
2. 过渡:古人用简短的故事教我们做事、做人,我们今人也在活学活用中展现我们的智慧,你能活学活用这个成语吗?(估计有困难)
对联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态坐等世间闲财生填横批
还有,课下可以阅读一下资料,可能对打开你的思维有帮助。
五、总结作业:
1. 阅读资料
2. 猜字谜:守株待兔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