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注意事项
家是什么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家是什么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嘿呀!家是什么?这可是个能让人深思的半命题作文呢!
首先呀,咱得先想好“家是什么”后面要补充啥。
比如说“家是什么温暖的港湾”“家是什么心灵的寄托”等等。
这补充的部分可太关键啦,它决定了你整篇文章的方向呢!
接下来,咱得有个清晰的思路。
可以先讲讲自己对家的初步感受,哎呀呀,这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哟!然后再深入地分析你补充的那个内容,比如说“家是温暖的港湾”,那为啥是港湾呢?是因为在外累了能回来休息?还是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这可得说清楚呀!
写的时候呢,别忘了多举些例子。
比如说,你生病时家人的照顾,遇到困难时家人给的鼓励,这些具体的事例能让你的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哇!
还有哦,语言表达得自然、亲切。
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把心里对家的想法都倒出来。
可别用那些太生硬、太复杂的词句,不然读者读起来会觉得累呢!
另外,注意段落的划分,要有条理。
一段一个意思,这样读者读起来轻松,也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想法。
结尾的时候呀,别忘了总结一下,升华一下主题。
让读者读完之后,能深深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和美好!哎呀呀,你说是不是?
总之呢,写“家是什么”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只要用心去感受家,把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多举例子,注意语言和结构,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哇!。
中考作文复习《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中考作文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他在著作《颜氏家训·文章篇》中就曾经提出过,写文章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文章当以理致为心旅,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而为冠冕。
理致为心旅,心中要有格局,要有格调,要有思路,要有思想。
气调为筋骨,气调是字词和音韵背后的一个东西。
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气调,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好文章。
事义为皮肤,颜之推要求文章中要有“事义”,要用典合宜,以事实意义为文章的皮肤。
华而为冠冕,意思就是,对于人来说,身上的穿戴要美观好看,而对于文章来说,需要讲究行文的华丽优美。
一、中考作文四大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比如:微笑面对生活。
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比如:给自己一些话题作文: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你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
比如: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
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
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
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比如: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
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成就大事业。
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上面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大业;长者的指导与教诲,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人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自命不凡。
小学语文试卷命题思路及答案

一、命题思路1. 考察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命题时,应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汉字书写、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
2. 考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命题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材料,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3. 考察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命题时,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水平,如作文体裁、结构、语言等方面。
4. 考察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命题时,应结合生活实际,考察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1. 基础知识部分(30分)(1)汉字书写(10分):考察学生汉字书写规范、美观程度。
(2)词语辨析(10分):考察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同音字的掌握。
(3)句子仿写(10分):考察学生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
2. 阅读理解部分(40分)(1)短文阅读(20分):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2)古诗鉴赏(10分):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赏析能力。
3. 写作部分(30分)(1)看图作文(20分):考察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2)话题作文(10分):考察学生写作技巧、表达水平。
4. 综合运用部分(10分)(1)生活应用题(10分):考察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答案示例1. 基础知识部分(1)汉字书写:书写规范、美观。
(2)词语辨析:正确使用近义词、反义词、同音字。
(3)句子仿写:运用正确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
2. 阅读理解部分(1)短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2)古诗鉴赏:理解古诗意境,赏析古诗修辞手法。
3. 写作部分(1)看图作文: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表达流畅。
(2)话题作文:写作技巧娴熟,表达水平较高。
4. 综合运用部分生活应用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表达清晰。
四、命题注意事项1. 试题难度适中,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综合运用能力。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作文注意事项

Hale Waihona Puke 2018年1月25日题目
题目必须写在第一行中间。(自 命题时题目必须新颖鲜活)
开头 二 开头务必简洁(最多不 超20字),必须做到开篇 点题 。
文不对题
开头
可用题记,揭示主旨。
•中间至少两次现题(可参 考《白杨礼赞》)。
主体部分
内容必须详细具体 结构一定自由无拘
(允许虚构,但不能离谱) (可以移花接木)
结尾
• 必须扣题,做到收束有力,首尾呼应。 (体现章法、结构严谨) 方法:可将开头稍作改动或直接在结尾 再写一遍(可参考《驿路梨花》、 《背影》等文章)。
• 本学期习作重点回顾 1、叙事类 那一轮明月挂中天 那一股暖流 厉害了,我的国 值得珍藏的财富 生活,是一面镜子 我找回了---那一刻,我流泪了 ----的魅力 2、人物类 写给---3、自命题作文
好题共赏
• • • • • • 1、最美的遇见 2、你是我最----的人 3、岁月的礼物 4、行走在---5、我找回了---6、那段被照亮的时光
1、古诗文默写中必须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眼。 2、古诗词鉴赏中要学会自选角度(修辞角度、炼字 角度、创作手法角度等)但赏析古诗词时应先将诗 句解释一遍。
语文的差距在写作! 写作的差距在书写!
学会藏拙。
命题作文注意事项

命题作文注意事项命题作文是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
写命题作文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审准题目:文章的中心要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一定要弄清主题的内涵,确立与文章联系的主题思想,表达不能游离于主题,否则即使内容再精彩,也是跑题作文,得分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写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先审清题目,确立要表现的中心。
二、构思结构:就是开放思路,启动联想,构想表现形式,勾勒出文章的结构层次,依次写出引言段,主题句,发展段和结尾句,努力使之新颖,别致。
三、选择材料: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围绕想表现的中心去选择组织材料,所选的材料必须典型精要。
四、表达:就是用最确切明了的语言贯穿材料,表达自己的思想,力争用符合英语语法规则。
英语表达习惯,最顺畅自然的词,句,段去表达中心思想,与表现中心无关的话即使再生动形象也不要去写。
就写作的目的表现形式来看,命题作文分为三种形式:1、记叙文类;2、说明文类; 3、议论文类。
下面就谈一谈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章。
在初中写作训练中,记叙文是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的书面表达形式。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篇记叙文只要把这些要素写清楚,文章就会内容具体, 眉目清晰,中心意思明确。
一般情况下,这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作为开端,要写在文章的开头。
事件,原因常作为记叙文的段落发展,又称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应该放在文章的中间。
结果作为记叙文的结局常放在文章的末尾处。
记叙文从写作的线索上来看,有三种表现形式:1、以人物为主,围绕人物组织材料。
2、以事物为中心,围绕事件组织材料或围绕事件写人。
3、以写景状物,描写为主。
写好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写作目的:写文章的目的就是确切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文章的一切内容应自始自终地为展开中心服务。
2、选择细节材料:选择好的细节材料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所选择的材料要有代表性,典型性。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教案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命题作文的基本审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的针对性和质量。
二、教学内容1.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原则2.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步骤3. 不同类型命题作文的审题要点4. 审题实例分析5. 审题练习与反馈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高考命题作文的重要性和审题的必要性。
2. 讲解审题原则:整体性原则、单一性原则、限定性原则。
3. 讲解审题步骤:理解题目含义、确定题目类型、分析题目要求、提炼题目核心、构思立意。
4. 讲解不同类型命题作文的审题要点:a. 材料作文: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主题、角度等。
b. 现象类作文:分析现象的内涵、原因、影响等。
c. 观点类作文:明确观点、论证角度、反驳观点等。
d. 故事类作文:理解故事寓意、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主题等。
5. 审题实例分析:分析历年高考真题,讲解如何审题。
6. 练习与反馈:学生进行审题练习,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高考命题作文的基本审题技巧。
2. 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审题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3.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独立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高考命题作文真题及解析。
2. 审题技巧相关资料。
3. 写作练习纸张。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历年高考高分作文,让学生感受审题准确的重要性。
2. 主体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审题心得,教师穿插指导。
3. 实践活动:现场模拟高考作文题,学生独立审题,教师点评。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审题技巧。
2.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采用实践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试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避免代替学生审题。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个别指导。
九、课后作业1. 收集历年高考命题作文题,进行独立审题练习。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及技巧!全文2600字+,包含高考作文【审题】【构思】【表达】【注意事项】4大内容,看到就是赚到!首先明确一下关于高考作文写作的一些总原则:①审题要准确,不能偏题;②不带外伤——缺题、字数不够、错别字、篇章不完整;③不带内伤——观点不可偏激和错误;内容重心把握不当;观点过于晦涩和情感混乱等;④从结构到题材熟记三至五篇作文,认真翻看作文讲座写作指导材料以及印发的作文素材。
⑤作文的时间花费控制在50分钟左右。
总原则(一)审题高考作文命题一般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这三种题型,而在这三种题型中,“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是主流题型,“话题作文”将逐渐淡出。
1. 新材料作文是近年来考查的热门,要注意分析材料,首要要确保观点的正确。
命题作文看似简单,但要注意挖掘内涵,否则会千篇一律。
2. 对于比喻性的命题作文,要注意由本体到人生与社会。
3. 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有由四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一定要仔细审查思考。
(二)构思所谓构思,指的是: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找到恰当的表现形式。
1.文章立意要在对材料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缩小范围、以小见大。
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2.文章立意的思想要健康、向上、积极,少一些愤世嫉俗。
立意要明确,不要太隐晦。
好的作文要遵循“思想第一性”的原则,看问题不能尖刻,思想不能“灰”。
作为一篇好的作文,基调可以沉重但一定要有健康的东西,体现“哀而不伤”的内涵,让人读后有所启迪,要给人以力量和活力,不要只流露出悲观甚至错误的思想。
3.材料引用既要突出典型,又要体现新意。
关于材料的引用,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尽量选用鲜活的、近期的、有较高知晓度的典型材料,尽量避免陈词滥调,像“伟大诗人李白、发明家爱迪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人民公仆孔繁森”之类的缺乏新意的材料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第二,对所举材料一定要及时地展开分析阐述,要避免光举例不分析、以事例的堆砌替代论证的现象,对材料的分析是联结文章主旨和所举材料的桥梁,只有架构了这座桥梁,所举材料对文章主旨的支撑作用才能显现出来。
半命题作文 命题注意事项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1)扬长避短,熟悉为先。
每个考生所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同的,惟有扬长避短,方能奏凯考场。
在考虑考场作文文体的情况下,补题时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运营文思。
考场作文是一种“速成”作文,很难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构思。
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须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
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2)创新求异,独树一帜。
为半命题作文补题,最易题目雷同、题材“撞车”。
为避免这一点,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作求异思维。
选词所表现的内容,最好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不曾抒写过,甚或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写不出的。
为此,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尽量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
如2004年河南卷文题一“我与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等)的对话”,多数考生从提示语中选择“春天”、“智者”、“母亲”等词,但有一位考生却自出机杼,将文题补为“我和崇高的对话”,抒写自己一次真实而独特的心路历程,呼唤崇高人格的回归,充满情趣、理趣。
文有鲜腐之分,题有新俗之别。
而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
半命题作文补题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运动思维。
思维发散得越开,联想和想像越奇特,则与其他考生的区分度就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
(3)力避空泛,小处切入。
补题虚空浮泛、大而无当,是半命题作文又一高发的“写作事故”。
中考作文,字数要求一般在600左右。
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诚非易事。
因此补题时就应“就实避空”,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地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也就越大。
半命题作文命题中设置的思维空白,为考生展开自由联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可补入空白处的词语很多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准,如2005年无锡市作文题“精彩____(一幕、瞬间、人生等)”,按说以提示语中的“一幕”、“瞬间”入题,也非常不错,然而却有考生为了“创新”,将文题补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纪”之类,范围越扩越大,文题越变越虚,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作文的注意事项命题作文虽然题目唯一,但要写出新颖的好文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审题要准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见审题是多么重要。
命题作文,审题应当做到:(1)辨明文体虽然现在多数命题作文不限定文体,但有时,文章的文体又是固定的,因此,辨明文体就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
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
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
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
(2)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
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我们自己悟出来。
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
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4)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
如:题目“校园新风”.写记叙文,可写人也可写事,地点要在校园内,内容为好的现象,宜与过去对比。
(5)抓住“题眼”确定中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
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
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选择”、“生日”等。
②词组型题目中,偏正短语中的“偏”是“题眼”,动宾短语中的“动”是“题眼”。
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盼过年”的“题眼”是“盼”。
③题目是句子的,谓语是“题眼”,如“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
(6)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
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
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有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
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
那么在选材中我们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使所选材料新颖.如“感谢”.学生感谢老师为常见,老师感谢学生就为奇、为新。
(7)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按文体写即可: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每当此时有些同学就无所适从。
多是成段的感慨.而没有实际的内容。
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
选择了记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把人写好.把事写实。
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若选择议论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2. 选材要新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材料真实“真实”是指选择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
它要求我们选择的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行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但一些同学总喜欢在作文中胡编滥造。
如写《逆境》的作文题目,就可能有60%的同学会在作文中写自己从小是个残废的孩子,没有胳膊或没有腿”。
或者说“我从小就死了爸爸,13岁又死了妈妈,自己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等。
像这种类似的编叙故事的现象,在作文写作中不胜枚举。
这类作文不是从作者生活中来的真实事,所以在写作中,往往漏洞百出,给阅卷人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其实,我们生活中深入参与生活,并在作文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写出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材料新颖作文写作中,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这里讲的就是话题作文的新颖选材。
现在,在中学生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高中生就写初中时期的人和事;初中生就写小学时期的事。
在文章的选材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尽量写新近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件,以增强文章的鲜活性。
二是拓宽思路,使文章以新以奇打动读者。
如上面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写感激某一件事、感激某一物、感激某一次机遇、感激某一次相逢、感激失败、感激贫困、感激挫折等,通过拓宽思路,文章的选材就新颖了。
(3)材料典型“典型”指材料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说服力强。
新颖的材料不一定具备典型性,即使是新颖的材料,如果不具备典型性,选择时也不能用。
典型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例如,我们以《三峡移民人家》为题写篇文章,如果我们不深入移民中间去,就很难了解移民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如果盲目去写人人都有“舍小家、顾大家、主动移民为国家”的高尚思想,个个都乐于移民,就不是三峡移民的真实写照,就不具有典型性。
如果我们深入到移民中去,就会发现许多移民都是由“不想移”到“主动移”的,这样去写,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了。
3. 立意要奇命题作文的立意是命题作文创新的关键。
经过多年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话题作文立意创新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尝试:(1)转换角度、质疑传统“转换角度、质疑传统”是指写作中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对传统已成定论的观点、看法的质疑、反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模式让我们形成了总喜欢从正面去认识事物的习惯。
如说到“愚公”,我们总喜欢去赞美他的勤劳、持之以恒的美德;说到邹忌,总喜欢去赞美他的“讽齐王纳谏”的功劳等等。
由于老师这么教,我们这么学,作文自然也就这么写,其结果往往就会写出千人一面,百口同腔的文章,使文章索然无味。
有句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我们如果放弃正面的思考,转换一个角度,从反面或侧面去思考,就会实现创新。
比如,我们为何不可以去透视愚公的破坏环境,去直击邹忌的护短内心呢?(2)转换角色、反客为主在这世界上,我们人类总喜欢把自己当着世界的主人,把动物、植物当着我们的附属物,试想,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将自己和周围一切的主客关系交换一下,并写出来,结果又如何呢?我敢肯定会大受欢迎的。
《西游记》就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猴子孙悟空的形象;《聊斋志异》成功地刻画了狐仙鬼怪的形象等。
这些就是反客为主的成功典范。
如果让我们写《我是图书》的文章,将自己反串成图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图书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刻画阅览者的形象,批判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人不爱惜书、偷书、撕书的丑恶行为,赞扬了爱爱惜图书的优良品质。
使文章塑造出新的形象,从而给人以新颖之感。
(3)想象幻想、合情合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合情合理的想象幻想是作文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上三点,是命题作文在立意选材方面的应该掌握的一些方法,希你在作文写作和复习中认真领会、认真揣摩,写出最好的文章来。
【真题演练】题目:幸亏有你要求:①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文题解读】要写好这篇文章,一是要注意准确把握题意。
要扣准“幸亏”,把“幸亏”的缘由写出来。
“幸亏”是带有很特殊的环境的。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幸亏,表示由于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某种不利的事情。
如,幸亏他带了雨衣,不然全身都得湿透;他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可见,幸亏,带有很大的特殊性、必要性、唯一性。
所以,一定要把“幸亏”的情感、感受写出来。
文题中的“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写作本文时用第三人称的“他”取代“你”,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二是选材可虚可实,可有形可无形。
文题中的“你”, 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
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知识、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三是内容要丰富,要具体,要有情感。
文章的核心是内容的丰富,“你”给我什么启发,什么认知,什么精神的涌动,给了我什么鼓励,“你”的精神、气质如何影响了我的认知、境界等等,都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来。
【佳作示例】幸亏有你时光荏苒,难忘的六月,幸亏有你。
时钟“嘀嗒嘀嗒”地敲过十二下,我抬起头,揉揉蒙胧的睡眼。
窗外的天空,星星和月亮都悄悄地隐藏了光辉,模模糊糊,飘飘渺渺,想必它们也困了吧!我极力打起精神,试图继续与眼前做不完的习题抗衡。
可是,不出几秒工夫,两眼皮就不由自主地打架。
当“投降”的小白旗快要举起的时候,你推门而入,伴着浓浓的奶香,轻轻地来到我身旁。
当你我目光交汇的时候,你露出了笑容,温柔,甜美。
你没有说话,轻轻地把玻璃杯放到我的手上,示意我将它喝下。
我轻轻地啜了一口,浓浓的奶香自舌尖泛起,又从喉咙滑下,直抵心间。
醇醇的奶香里,我品出了浓浓的母爱。
夜色悄悄地拉开帷幕,丝丝墨一般的寒气浸染膝头,冷冷清清,酸酸涩涩,忽明忽暗如疲惫的双眼般的星点,聚集于环着皎洁光辉的月亮妈妈身边。
夜,好寒!我拖着疲惫的身躯睡下,却又被这寒气惊醒。
我蜷缩着身子,双手习惯性地去寻找妈妈。
妈妈似乎也早已知会我的寒冷,轻轻地将我拥入怀里,双手紧紧地握着我冰凉的小手。
一时间,我感受到了妈妈奔腾的血液,听到了妈妈均匀的呼吸声,于是,轻轻地入了梦乡,这梦很甜。
于是,在这个灿烂的六月,在妈妈的辛勤照料下,我播下了等待收获的种子;在这个难熬的六月,伴随着逼人的折磨和重重的压力,还有妈妈浅浅的祝福。
难忘的六月,我很幸福……如今,立足于放飞梦想的中考考场,我想,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妈妈,至少我心里还藏了一个你!风吹起如飞花般破碎的身影,而你的笑容依旧。
细数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细水长流。
难忘的六月,幸亏有你!【评点】这是一篇写母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