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的简介和历史背景介绍如下:
1、万里长城的简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长城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长城的知识资料

序号
项目/内容
详细信息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长城(The Great Wall)
1.2
地理位置
中国北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1.3
分布范围
河北、北京、天津等15个省、市、自治区
1.4
总长度
明长城: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2
历史沿革
2.1
起源
结构
以城墙为主体,结合城、障、亭、标等防御设施
3.2
墙身
平均高度7.8米,高大、坚固、连绵不断
3.3
修筑方式
沿着山岭脊背修筑,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4
文化价值
4.1
历史价值
见证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和文化交流,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
4.2
艺术价值
石墩、石拱、石雕等建筑构件形式美观,技术精湛,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水平
4.3
美学价值
融合山水、建筑、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建筑景观
4.4
社会价值
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国家的象征,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西周时期,用于军事防御
2.2
发展
春秋战国:修筑进入高潮,但长度较短;秦朝: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现存长城多为此时修筑
2.3
保护状况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发布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3
建筑特点
3.1
长城的介绍ppt课件ppt课件

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土和石, 通过夯筑和堆砌等工艺制成墙体
和路面。
砖材料
在部分地段,长城采用烧制的砖作 为建筑材料,提高了墙体的强度和 耐久性。
建造技术
长城的建造技术采用了多种方法, 包括夯筑法、堆砌法、砖砌法等, 这些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的先进水平。
03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长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长城的发展历程
秦朝时期
明清时期
秦始皇是修建长城最有名的皇帝,他 修建的长城主体部分位于今天的陕西 省,全长约885公里。
明朝和清朝时期,对长城进行了多次 修缮和维护,使其更加坚固和完善。 如今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时期 修建的。
汉朝时期
汉武帝时期,长城向西延伸,穿过了 河西走廊,延伸至新疆地区。同时, 在北方也修建了新的长城,形成了内 外两道长城。
长城的介绍ppt课件ppt课 件
目录
• 长城的历史背景 • 长城的结构与特点 •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 长城的现状与保护 • 关于长城的故事与传说
01
长城的历史背景
长城的起源
起源背景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 中原地区的安宁和稳定,秦始皇下令 修建了长城。
最早的长城
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规 模较小,主要用于防御。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将分散的长城连接起来,形 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之一,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见 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 气。
长城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防御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 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中 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影响
长城主要景点介绍

长城主要景点介绍
1.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全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 江口沟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是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被誉为“长城之父”。
3. 黄崖关长城: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是一段保存完整、著名的长城古迹,历史上曾是边防重镇。
4.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一段长约12公里,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古代城墙遗址。
5.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长城西端的起点,历史上曾是边防重镇和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
6. 雁荡山长城: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是一段被世人所遗忘的不朽长城,既有长城的壮丽,又有山水的秀美。
7. 山海关长城: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东端的终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城堡。
8. 琵琶山长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一段被称为“长城里的明珠”的美丽长城,以景观奇特、巧夺天工而著名。
9. 天堂寨长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是一段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遗址,以其险峻、雄奇而闻名。
10.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一段保存全长和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长城遗址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课文

长城课文《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
作品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现整理分享原文、段落大意及长城资料。
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段落大意】《长城》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长城的概貌。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长城的构造。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指出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长城资料】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长城的分类

长城的分类
长城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象征之一,它不仅是一道防御工事,还
是中国古代科技和军事建设的杰出代表。
以下是长城的分类介绍。
1.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指中国古代最长的一段长城,它沿着中国北方的山脊
横跨了数千公里。
这段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防御工事,最早的部分
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史上有近20个朝代修建和维修过。
2. 明长城
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修建最多、保护最好的一段长城。
明朝时期,在前朝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许多新的城墙、烽火台和关隘等军事设施。
明长城以其高大的城墙、严密的工事和永久存在的坚强性能而闻
名于世。
3. 秦长城
秦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之一,有黄河流域和河套地区的
多座长城构成。
秦始皇时期,他下令将这些长城连接起来,同时对现
有的长城进行升级和加固。
这才有了历史上第一个被统一的万里长城。
4. 北疆长城
北疆长城是位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一段长城,是中国古代防御
西方侵略的重要军事要塞。
它由许多城墙、关隘和烽火台组成,防御
面巨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段长城在明清时期进行了维护和加固,现在成为了旅游胜地。
总之,长城是中国的宝藏,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精华。
我们希望能够保护和维护这段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它继续在我们生活中存在。
《长城》课文原文

《长城》课⽂原⽂《长城》课⽂原⽂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个伟⼤奇迹,也是世界⼈民共有的⽂化遗产。
课⽂《长城》为我们带来了怎么的长城呢?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条长龙,在崇⼭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万三千多⾥。
从北京出发,不过⼀百多⾥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段长城修筑在⼋达岭上,⾼⼤坚固,是⽤巨⼤的条⽯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砖,⼗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
城墙外沿有两⽶多⾼的成排的垛⼦,垛⼦上有⽅形的瞭望⼝和射⼝,供瞭望和射击⽤。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就有⼀座⽅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砖,扶着墙上的条⽯,很⾃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块有两三千⽄重。
那时候没有⽕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数的肩膀⽆数的⼿,⼀步⼀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岭。
多少劳动⼈民的⾎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长城。
这样⽓魄雄伟的⼯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的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篇课⽂,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的骄傲。
这篇课⽂作为引领学⽣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扇窗⼝,不但表现了长城的⾼⼤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民的勤劳、智慧和⼒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共有四个⾃然段,第⼀⾃然段配有⼀幅是⽓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然段配有⼀幅长城的近景,使学⽣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势;第三⾃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然段总结全⽂,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的奇迹”。
可以说,它不仅是⼀篇状物类的⽂章,更像⼀⾸动⼈⼼魄的中华历史⽂化的赞美诗。
语⽂课程⽬标的核⼼是全⾯提⾼学⽣的语⽂素养,为学⽣的全⾯发展奠定基础。
以《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长城的历史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将原有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在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进行了修建和加固。
二、长城的地理分布长城分布在中国的北部,东起辽宁省的丹东市,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市,全长约有6000多公里。
长城横跨了山脉、河流和平原,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三、长城的建筑特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建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材料: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土和砖瓦。
其中,北方的长城多使用青砖,南方的长城多使用石块和土墙。
2. 建筑形式:长城的建筑形式有城墙、箭楼、关隘等。
其中,箭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建筑物,关隘是用来控制出入的通道。
3. 建筑风格: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横空出世、雄伟壮丽、精雕细刻等特点。
四、长城的文化内涵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意义: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战争和统一进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2. 文化遗产: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3. 民间传说:长城还有许多关于修筑和使用过程中的传说,如居庸关的八十里居庸关、壮观的不屈不挠、万里长城长、长城的建造者等等。
五、保护与修复长城作为中国的国家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
国家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程,以确保长城的完整和安全。
以上便是关于长城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长城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长城的文化遗产,让这份珍贵的历史留存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