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妈祖像返津(图)
泗阳天后宫千里运河唯一妈祖遗存

2020/3泗阳天后宫:千里运河唯一妈祖遗存◎李昌富(泗阳县地方志办公室,江苏泗阳223700)在宿迁市泗阳县城众兴镇运河畔的古骡马街上,如今依然保存着一片旧时道观式的古建筑,这就是泗阳妈祖庙,也叫泗阳天后宫,它是千里运河目前唯一的妈祖文化遗存。
天后宫是泗阳妈祖信众的集聚圣地,每逢妈祖生日或其他宗教节日,大批信众在此焚香诵经、拜谒祭祀。
三百多年来,晨钟暮鼓、梵音绕梁,香火不断。
妈祖文化是流行是于福建、台湾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宗教信仰,后来随着海路传到海外。
泗阳并不是一个沿海城市,妈祖文化为什么能传播到泗阳并在这里落地生根的呢?提 要:泗阳天后宫作为千里运河上唯一一处妈祖供奉地,庙宇三百余年香火不断,信仰经年不衰,信众广泛。
泗阳地区的妈祖信仰,除具备闽浙沿海妈祖信众的共性外,还将本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融入了中华妈祖文化信仰之中,具有苏北黄、淮、运、泗交汇地区的鲜明地域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2015年,泗阳妈祖庙被列入大运河珍贵文化遗存,是运河申遗项目之一,也是大运河中段(淮安至泗阳)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妈祖文化建筑群,是千里运河上的文化地标和闽台客商的精神家园。
2014年新建成的泗阳妈祖文化园则是全球近万座妈祖庙中罕见的集水利工程、生态园林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是千里运河独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关键词:妈祖文化 大运河 泗阳 天后宫 妈祖文化园2020/3一、泗阳妈祖文化源流妈祖文化是最早兴起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信仰文化,祭祀的元神是福建湄洲林氏女。
妈祖原名林默,也称林默娘,北宋建隆元年(960)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林默自幼聪慧,异于常人,10岁信佛,13岁学道,通法术,精佛法。
这位善良的民间女子心怀慈悲,乐善好施,生前帮助百姓预测天气、救助海难、采药治病、悬壶济世,被人们尊称为“娘娘”。
北宋雍熙四年(987)28岁时,因遇台风在海上救人而献身。
据传,妈祖娘娘死后羽化为神,专司水运。
在海上每遇灾难,常见娘娘显灵,救险救难,拯救无数生命;她还常于危难处现身,扶危济困,救援大批灾民,功德无量。
各地妈祖

宋雍熙四年(987年),妈祖升天后,人们崇奉海神,在湄洲岛建庙祭祀,此庙宇即最早的妈祖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
有华人即有妈祖庙。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20多个国家与地区,信奉者近2亿人。
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以及东北部的上海、江苏、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贵州、辽宁、吉林等地也建有妈祖庙。
台湾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妈祖,岛上妈祖庙宇500多座。
港澳地区也有妈祖庙50多座。
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它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新西兰及非洲等地。
妈祖庙宇各地名称不一,或称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或称天后寺、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天后祠、安澜厅、双慈亭、纷阳殿等等,在这些妈祖庙宇中,福建湄洲妈祖庙(987年)、天津天后宫(1326年)、台湾北港朝天宫(1694年)(以上被成为世界三大妈祖庙)、福建泉州天后宫(1196年)、湖南芷江天后宫(1748年)、台湾澎湖天后宫(1592年)、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宁波天后宫即庆安会馆(1853年)、澳门天后宫(2003年)新加坡天福宫等在年代、规模、地位及影响方面均极富特色,为妈祖庙宇建筑中的佼佼者。
1、福建地区:莆田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福建沿海地区有妈祖庙60多座;山区地区有妈祖庙30多座。
大陆其他地区:广东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区30多座;威海、营口、秦皇岛、青岛、长岛、烟台、蓬莱、北京、湖南、贵州、辽宁、丹东、锦州等地都有妈祖庙。
2、港澳台地区:台湾有妈祖庙500多座;香港的妈祖庙有50多座;澳门地区有2座,其中妈祖阁建于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
身边的历史——天后宫

天后宫是天津市现存的著名道教宫观,主要是为了祭祀道教 女神天后。它位于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原名天妃宫、 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 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最初创建于元朝(1206-1368 年)时期的1326年,后来的朝代又多次重修。从东向西,主 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 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主体建筑是大殿,建 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中间面阔3间,进深3间,7檩单檐庑 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是典型的明代 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该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 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宫之一。 天后宫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历代海祭中心,也是 古代船工海员娱乐聚会的场所,除了举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 的仪式外,还经常有各种中国特色的酬神演出。据说在每年 农历3月23日为天后妈祖的诞辰,这里经常举办民间花会, 吸引了很多游人。 早在1954年,天后宫就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 政府又重新修复天后#34;娘娘宫",原名"天妃宫",宫内从元朝始为天津道教 历史三个派别之一清微派(清微正乙派)为主,在天津旧 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如今的古文化街上。始建于 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 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天后宫坐西朝东, 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 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 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 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 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 闹非常。现存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 南、宫北大街, 全长580米,宽7米。这里的建筑大多是仿清代民间小式建 筑。街内有近百家店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古旧书籍、 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 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刻等都在这里设了专门店铺。 天后宫如今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 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天后宫,不仅是妈祖文化在北方传播的中心,也是天津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
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350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
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
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时,作为城市概念的天津卫还没有形成,万灶沿海河及运河而居。
以元代至元年间始建、泰定三年(1326)又由朝廷下令敕建的天后宫为中心,先后建起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宫前街、水阁大街和玉皇阁大街等。
直到明代永乐二年( 1404),朝廷才在这个天子渡津之地正式筑城凿池,如此算来天后宫早于天津设卫筑城近百年。
因此可以说,天后宫与天后娘娘不仅伴随着天津人的民俗生活走过漫长的岁月,而且还见证了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与这座运河、港口城市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精神血缘关系。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即是这种关系的真实写照,更为天津民间留下了脍炙人口、意蕴深刻的历史佳话。
在天津历史上共有16座天后宫,其中最著名的两座,建于1316年的坐落在大直沽的天妃宫被称为“东庙”,多年之后为八国联军战火所毁。
现已建成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建于1326年的坐落在三岔口小直沽的天妃宫被称为“西庙”,幸免于难保存下来,即现存的天津天后宫。
天津大直沽天妃官又称天妃灵慈宫 , 是天津市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通柱式妈祖雕像成为该宫的标志。
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妈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中文名: 妈祖文化 类别: 海洋文化起始: 宋代 起源地: 湄洲岛 目录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 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编辑本段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

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作者:田思源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9期摘要:天津天后宫是中国民俗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妈祖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传承、发展的作用。
无论天后宫建筑群还是天后皇会,皆为民间艺术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用影像来记录,使天后宫众多历史资料更为丰富,摄影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使资料的留存更为真实、可信,是影像学中最为重要的品质。
关键词:天后宫;世界文化遗产;纪实摄影;影像学记录1 用影像学记录的方式为天津天后宫留下历史资料人类的模仿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内容丰富。
狩猎、祭祀、耕种等等,形成绘画的最初形态。
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留存下来成为人们绘画的基本目的。
而摄影作为最便捷最真实的留下影像的艺术,成为人们记录的最终选择。
而摄影用它最公正、最直接的独特的客观性,全面真实的记录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摄影这种对客观事物做真实记录的本性被人们接受,认可。
因此,用照相机记录的行为从发明摄影术之初就成为沟通摄影与社会的直接方式。
摄影师用社会真实形态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
在天津这个拥有民俗、历史、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直辖市,用镜头记录下它的发展变化成为急不可待的影像学责任,保留真实的天津城貌在我看来是既严肃又有趣的事。
2 天津天后宫的发展简史天津自明成祖赐名“天津卫”距今已有612年的历史,在这个经历数代变迁,见证文化历史洪流的城市中,几乎处处可见岁月留给它的痕迹。
天津人有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天后宫是天津市区内著名的道教宫观。
主要供奉的是女神“天后”。
“天后”名叫林默,福建人,生于海岛,善习水性。
常常救助在海上遇险的渔夫渔民,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被称为“通元灵女”。
27岁时在台风中失去生命。
相传,在其死后常有显灵救助的事情发生,海舟危难,有祷必应。
于是,跑船的富商纷纷捐钱修筑妈祖庙,又称娘娘庙,称为人们祭拜供奉的女神。
2.1 元代时,疆土广阔,大量的瓷器、药材、绸缎、米粮都需走京杭大运河运输由于内河航运船只过量,经常引发阻塞,所以元朝政府鼓励海运。
福建七日游14——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

福建七日游14——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湄洲岛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创建于公元987年,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
现存建筑都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
妈祖祖庙位于湄洲岛北部宫下村,始建于宋代,初名叫“神女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是世界妈祖庙宇的祖庭。
祖庙建筑群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包括西线和南线两组建筑群。
西线大小建筑约有36处,南线大小建筑约有20多处,具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誉。
我们到达的时间有点晚了,各殿都已关闭,未能进入。
我们匆匆拍摄了日落,就去餐厅吃晚饭了。
正殿原为朝天阁,明永乐初(1403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
正殿仍保持清初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开间一进深的抬梁式结构建筑。
殿内供奉妈祖及陪神,设有光明灯3万盏,以让广大妈祖信众点灯祈安。
朝天阁因姚启圣把朝天阁改为正殿,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在正殿之后重建了朝天阁。
..期间被毁,现存朝天阁为1989年7月由鹿港天后宫捐资重建。
朝天阁为三层八角塔型建筑,一楼所供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脸妈祖像,二楼前后供奉三尊妈祖像,前中部为鹿港妈,后面为祖庙妈,寓意“共奉一炷香,同祀一神明”。
天后殿,又称“寝殿”,妈祖祖庙最主要殿堂之一,占地面积 238平方米,始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 987 年)。
钟鼓楼,大型妈祖庙必配建筑,东西对峙,属清建筑物,1989年重修。
晨钟暮鼓,原作佛教寺中早晚报时之用,即早晨敲钟,傍晩打鼓。
戏台。
民间信仰有酬神仪式,戏台为每逢纪念妈祖诞辰、升天等重大文化活动时演出莆仙戏的专用场所。
圣旨门,祖庙仪门,清代所建,1989 年由台湾大甲镇澜宫董事会捐资重建,是为纪念历代皇帝36次褒封妈祖都在这里颁布“圣旨”而建的,故称为“圣旨门”。
圣旨门三重檐三开间,正中悬挂“圣旨”竖匾,凌空而建,神圣而威严。
永定西陂天后宫

永定西陂天后宫/tianligong 2013年03⽉11⽇来源:闽西⽇报永定⾼陂镇西陂溪汇集虎岗百流千泾⽽纵贯全村,为永定河的上游。
春夏⽔发,往往⽔过庭巷,漫⽥溢陌。
明嘉靖年间,西陂林⽒客家⼈以闽林始祖林默娘(天后娘娘)为祖,于村尾溪边,建⼀宫塔,门迎来⽔,塔镇妖邪。
⼜从莆⽥湄洲妈祖庙分灵,奉妈祖⼊天后宫,以求出门⽔路平安,居家⽔患不兴。
天后宫内有联为证:圣泽显湄洲万代褒封隆庙宇,母功扬海表千秋史册存馨⾹。
说明天后娘娘是湄洲妈祖,妈祖⽂化与客家⽂化同根同源,同属中华⽂化。
每年农历三⽉廿三天后娘娘⽣⽇,来此朝拜的乡民络绎不绝。
西陂天后宫坐东南⾯西北,由门坪、宫门、戏台、⼤天井,⼤宝殿、塔前⼩天井、宝塔、塔后登云馆组成。
宝塔有七层,是主体建筑,⼟、砖、⽊结构,是⼟楼建筑中罕见的精品。
据说是全国独⼀⽆⼆的塔式天后宫,已被列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塔⾼40余⽶;塔基由巨⼤的天然⽯块砌成;底层为主殿,中间由四根⼤圆⽊柱⽀撑,直达塔顶,是全塔的轴线所在。
⼀、⼆、三层为⼟⽊结构,四、五层为砖⽊结构,六、七层为纯⽊结构,顶部⽤彩⾊的琉璃⽡由铁丝拴联⽽成;塔底两边的偏厅厢房对称分布,呈三堂两落,是标准的客家五凤楼民居建筑。
西陂天后宫有⼗分丰富的客家⽂化内涵,宫塔之内有许多壁画、⽊雕、⽯刻,内容多为⼭⽔风光、花卉鸟兽、神话故事,⽆不栩栩如⽣,是年代久远,弥⾜珍贵的⽂化遗产。
⼆层关帝阁,供奉关帝圣君,寓意要存忠尚义;三层⽂昌阁,供奉⽂曲星君,寓意要崇⽂重教;四层魁星阁,供奉魁星,寓意要出类拔萃,追求卓越;五层仓颉阁,供奉仓颉,仓颉造字,寓意要不断创新。
这些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化,也展现了客家⼈的性格和精神。
西陂天后宫以精美的客家建筑承载着浓重的妈祖信俗,客家⽂化与妈祖⽂化在这⾥互相影响,互动互补,交相辉映,展现的是⼀种多元和谐的盛世⽂化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后宫妈祖像返津(图
本讯(刘静华)在参加了”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之后,天津天后宫妈祖像昨天返抵津门。
这次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是天津妈祖参访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以”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汇聚了湄洲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北港朝天宫世界三大妈祖庙及两岸三地的宫庙及世界各地妈祖像。
同时,上万尊妈祖像齐聚一地也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刘乃文摄
作者:刘静华
本讯(刘静华)在参加了”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之后,天津天后宫妈祖像昨天返抵津门。
这次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是天津妈祖参访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以”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汇聚了湄洲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北港朝天宫世界三大妈祖庙及两岸三地的宫庙及世界各地妈祖像。
同时,上万尊妈祖像齐聚一地也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刘乃文摄
作者:刘静华
本讯(刘静华)在参加了”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之后,天津天后宫妈祖像昨天返抵津门。
这次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是天津妈祖参访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以”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汇聚了湄洲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北港朝天宫世界三大妈祖庙及两岸三地的宫庙及世界各地妈祖像。
同时,上万尊妈祖像齐聚一地也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刘乃文摄
作者:刘静华
zx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