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与历史关联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第一篇: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第二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试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呢?我们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区别,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介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不发达阶段。
第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虽然社会主义经济占据领导地位,但在开始时,私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这种私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是逐步被公有经济取代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5.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 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 •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 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主要是反对它买办性、封建性和 垄断性的一面,而不是反对它资本主义的一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
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 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 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日益走向破产,是革命的动力之 一。 • 小资产阶级不是剥削者,是劳动者。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为什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 • 第一,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 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 第三、十月革命后的中国无产阶级,迅速成长为一 支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肩负起革命的重任。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 • 一方面,官僚资本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反对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 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从反对资产阶级的意义上 来说,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4.保护民族工商业 • 与封建主义相比,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的生产关系, 中国需要经过一段资本主义的发展才能走向社会主义。 • 毛泽东指出: “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 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 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 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引导语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提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一).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原因: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中国分裂,阻碍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措施:首先,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特权,争得民族独立,使中华民族和人民摆脱外来压迫;其次,形成国家经济统一和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再次,扫除封建势力靠山,为推动政治进步创造条件。
(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原因:是帝国主义借以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军阀官僚政客勾结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困难的根源。
措施: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军阀地主,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直到消灭封建剥削本身,解放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
(3)官僚资本主义原因: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成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压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损害城市资产阶级利益,依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三大任务中,反帝是民族革命的内容,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内容。
中国革命注定要同时承担起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历史重担。
(二).革命的动力1、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2、农民是最广大的动力,最可靠的同盟军。
1852年,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在总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如果能争取到农民,“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习方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习方案一、学习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学习目标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时代特征;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三大法宝及意义。
三、学习内容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钱,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性质和矛盾决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840-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民主专政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对象:即“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他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合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什么意义?答:(1)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是要求我们埋头苦干,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
(3)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肋于我们树立信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灰心丧气。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什么主要区别?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都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社会性质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而后者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2)它们之间社会性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
前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有主体地位,已经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后者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二,主要矛盾不同。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后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三,根本任务不同。
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
4、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
答:(1)党的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概括:“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金冲及【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史【专题号】K4【复印期号】2009年01期【原文出处】《党的文献》(京)2008年5期第59~62页【英文标题】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and the Initial Stage of Socialism【作者简介】金冲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北京 100017)[文章编号]1005-1597(2008)05-0059-04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事情本来很清楚,大体说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一共七年。
这时的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从这时起中国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大约需要100年,也就是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阶段中。
既然事情是清楚的,为什么还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呢?因为事实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例如,有的同志认为,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放弃了新民主主义,要搞社会主义;也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是回归到新民主主义。
这两种看法,恐怕都不符合实际。
新民主主义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质的阶段。
1949年人民政协讨论《共同纲领》,有人提出既然如此,就应该明确地把这个前途规定出来。
周恩来当时回答:“筹备会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而且这个纲领中经济的部分里面,已经规定要在实际上保证向这个前途走去。
”①可见,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是要走向社会主义的。
并不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突然提出来的新问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最重要的是看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否处于主体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新民主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适用于中国革命的策略,它的根本思想是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民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影响,建立一个政治独立和文化自主的国民国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解放后的必然历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初级经济制度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初级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为基础,逐步改变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建立具有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化国家。
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的一场伟大斗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和铺垫。
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创造了必要条件。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社会主义的初步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及精神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第一时间提出了进军社会主义的口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它的成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从一个极度贫困的国家变为了一个过渡国家。
它是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化的国家转型。
通过十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扬民主,反对特权,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过程中,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依据中国的具体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措施,如土地制度改革、合作化运动、国家经济的逐步社会化等,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较研究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106-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较研究陈 辉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二者之间的相似处和差异,这不但对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似处;差异对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作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设想,后来列宁接受并发展了这种设想,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我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先后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但又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两者之间会有怎样的异同,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似点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党的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因此,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相同之处。
首先,在经济方面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方面规定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又主张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方面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在政治上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文化上都坚持无产阶级领导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其次,二者都坚持生产力标准。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重视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与历史关联
(1)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并用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两大思想理论。
(2)两者的区别:
第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于民主革命时期并直接服务于民主革命,以革命为中心,并以毛泽东的思想创造为其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史实践之中,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为其关键,以建设为主旨。
第二,社会主义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中国当是的社会背景制定的救中国的路线方针,其目的是怎样救中国;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其目标不仅是救中国,而且是怎样发展中国,怎样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三)两者的关联:新民主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了理论的和实践的前提和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前者的历史和逻辑的发展。
第一,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两个历史巨人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
第二,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赖以形成的思想方法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三,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其实践基础都是中国的国情。
第四,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质上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比如,在政治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强调要突出“人民主权”,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的政体;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则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经济建设方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允许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存在,强调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和利用外资。
在文化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整个国民文化还是新民主主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全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并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