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有答案)
2017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汇编-1(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汇编-1 (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6份)目录1.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2.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38)3.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58)4.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77)5.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99)6.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3)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21分)1.(5分)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 (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字第笔的“ (斜勾)”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10分)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朝花夕拾》展品图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小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
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乡宴(2017·宁夏区中考)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
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
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
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
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
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
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
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
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
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
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
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
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全国各省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一)

全国各省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一)(9份)目录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 安徽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4 福建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3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3 江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1 吉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51 山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0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0 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80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说明:1.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于我如浮云。
(《论语》)(1分)(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喜悦之情。
(2分)(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分)(4)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1分)(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4分)□□□□□□□,□□□□□□□。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rón g yīng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4)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zài jié nán táo。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有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有答案)2017年中考记叙阅读汇编(黑龙江绥化2017)(五)阅读美《低到尘埃的愿》,回答26-29题(8分)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
“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
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
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
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
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
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
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
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
比如一个贫困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
2017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成都市2017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题A 卷(共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 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 分,共12 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收敛.(liǎn)重荷.(hè)豁.然贯通(huò)B. 琐屑.(xuè)媲.美(pì)锲.而不舍(qiè)C. 簇.新(cù)倔强.(jiàng)长吁.短叹(xū)D. 绮.丽(qǐ)卓.越(zhuó)心会神凝.(níng)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A. 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B.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
C. 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D. 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C.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 分,共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与解析)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3分)选择你喜欢的两幅作品,把正文内容用简化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沧桑数千载,磨练百代人。
中国书法用它那的甲骨文、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的楷书、的行书、的草书,陶治了东方,熏陶了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为炎黄子孙赢得荣光,它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世界艺术的奇葩.。
学习中国书法,就要揣摩那纵横万象的点画,推敲那千恣百态的结构,探索那疏密相称的布局,体会那提按顿挫.的律动,膜拜那揖让开合的神思,迷恋那诗词曲赋的意韵.﹣﹣让音乐的节奏、舞蹈的逢望、数学的比例、力学的原理、平面的构成……都造化在一起,交相辉应,灵光四射,那该是何等动人的画面啊!(节选自《少儿书法艺术自修汇编》)(1)依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huái bā cuō yùnB.guī pā cuò yùnC.huái pā cùo yòngD.guī bā cūo yòng(2)文中画线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沧桑陶治灵光四射 B.陶治揣摩交相辉应C.揣摩膜拜诗词曲赋 D.膜拜造型千恣百态(3)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填上正确的修饰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潇洒狂飞古朴端庄 B.古朴狂飞端庄潇洒C.狂飞潇洒端庄古朴 D.古朴端庄潇洒狂飞。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往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C.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D.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4分)下列句子描述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1)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被表哥毒打,但她自尊、自立、自强,后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最终和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 .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 .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 .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2.(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壁垒 易拉罐 娇生惯养 独竖一帜B .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黯然失色C .静谧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见影D .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别出心裁3.(8分)(2017•河南)古诗文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2)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4分)(2017•河南)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5.(2017•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6.(4分)(2017•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有答案)2017年中考记叙阅读汇编(黑龙江绥化2017)(五)阅读美《低到尘埃的愿》,回答26-29题(8分)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
“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
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
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
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
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
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
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
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
比如一个贫困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
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26.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中作者是通过一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2分)27.中第④段的划线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28.阅读强调情感共鸣。
选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2分)29.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
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
(提示:至少从三个角度谈;0字以上)(2分)答案:(五)阅读美《低到尘埃的愿》,回答26-29题(8分)26.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1分,精神状态1分。
27.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答题,各1分。
28.“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29.提示: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2017湖北荆州)11新年礼物侯发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越浓了。
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
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
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
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
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了。
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礼物。
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礼物。
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
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
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
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
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
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
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
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
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
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
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
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
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
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
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
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
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
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
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受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
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
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
”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
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
我有时间就回去。
”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⑪“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⑫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
”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
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⑬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Τ“姐,你别生气啊。
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
姐,你几年没回了,你就回一趟吧。
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陪她睡一晚上……” ⑮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
(1)小说第一段用大量笔量写越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小说第六段在全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3)小说第是一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
(4)结合全,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一遍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的回家的火车票。
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为什么?答案:11(1)本题考查情节结构作用的分析.在首段写越越浓的年味,在内容上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表明春节将至;也正因为春节将至,才有了李娟买礼物的情节,所以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情节的作用.(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第六段,在内容上,承接上买礼物的情节,引出下母亲反而为自己买礼物,从而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在结构上,很明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买礼物的情节过渡到收礼物.(3)本题考查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内涵.“怯怯”本义指害怕,在这里指母亲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同时又怕女儿得知自己给她寄火车票,催她回家而不高兴;当然从结尾弟弟的话也可以知道,这里的“怯”还表现为怕女儿当面拒绝她的请求.(4)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中与人物相关的事行为分析.李娟常看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可见她勤劳、不怕苦;李娟每年都会给母亲买礼物,可见她对母亲的关心;当她在电话里感觉到母亲对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可见她的细心、能母亲的孝顺.()本题是阅读的开放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回答只要从字顺且理由充足即可.答案:(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引出下写“礼物”;②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新年礼物.母亲自然也盼望女儿回家团聚.(2)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叙事的转折点.从上李娟想给母亲买新年礼物,转到母亲给自己送了新年礼物,从而提示出的主旨.(3)①母亲从没出过远门.她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②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做主给女儿订了回家的火车票,母亲心里不安;③女儿工作忙,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母亲担心这次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4)①吃苦耐劳,勤奋苦干.她常看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②孝敬长辈,疼爱母亲.她总是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能够享福③心思细密,耐心体贴.当她意识到母亲对于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的回答只要从字顺且理由充足即可.示例:我认为李娟应该回家陪母亲过年.因为中说了,李娟过年是陪一个老人,她的儿子在国外,一个人独居很寂寞,这个老人的境况和母亲很相似,能陪别的老人却不陪自己的母亲,这怎么说的过去呢?再则,她如果将回家过年的原因和这个老人的儿子说,他也会同意的,并能触发老人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儿子回家过年,让老人也感受到儿子的关爱,反而是一举两得的事.[解析]: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部分(②~⑫),写在外打工的李娟到超市为母亲买礼物却不知买什么好,打电话给母亲得知母亲反给她礼物,心里不解;第三部分(⑬~⑮),写李娟打电话给弟弟,才得知母亲希望她能回家一趟,给她寄的礼物是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本阅读第(4)题是阅读的典型题,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注意事项: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2017湖南益阳)(五)阅读下,完成2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