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详解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的类型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指南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原则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许崇涛

精神分裂症治疗史

?宗教治疗:驱魔治疗

?18-19世纪:鸦片镇静

?1933年:胰岛素昏迷疗法

?1938年:电休克治疗(ECT)

?1952年:氯丙嗪应用

?1959年:金标准药氟哌啶醇问世

?1971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问世?1990s:多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继问世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进展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

ECT

氯丙嗪 氟哌啶醇 氟奋乃静 硫利达嗪 洛沙平

奋乃静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氯氮平 利培酮 奥氮平 思瑞康 阿立哌唑

齐拉西酮

抗精神病药的新分类

抗精神病药EPS/TD 催乳素疗效

第一代

(如氟哌啶醇、氯

丙嗪)

EPS/TD严重升高仅对阳性症状有效

第二代

(如利培酮、齐哌西酮) EPS (TD?)与

剂量有关

升高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

有效

疗效广谱

第三代

(如氯氮平、再普

乐、奎硫平)

EPS/TD较少不升高Maguire G.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002. 63 (Suppl 4): 56-62.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临床标准

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EPS + -

催乳素增高+ -

阴性症状-±

认知症状-±

多巴胺通路与抗精神病药物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

α1 受体阻断:

- 低血压

- 眩晕

- 嗜睡 副反应:

?EPS ?催乳素水平升高 D 2 受体阻断: - 抗精神病作用

D 2 α1 M 1 抗精神病药 H 1受体阻断:

- 体重增加

- 嗜睡 M 1 受体阻断: - 便秘

- 口干

- 视物模糊 阻断 5HT 2A 受体: -调节多巴胺的释放, 减轻EPS -改善阴性症状/情

感症状 Antipsychotics Binding Affinities Haloperidol Clozapine Risperidone Olanzapine H 1 a 1 MUSC D 2 D 1 a 2 Quetiapine 5-HT 2

7

美国初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规范?第1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第2步:第二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第3步:氯氮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处方模式美国95%

德国、法国70%

中国、日本、香港、新加坡50%

中国氯氮平

香港奥氮平

组1:经典抗精神病药 组2:利培酮

组3:氯氮平 组4:新的抗精神病药—思瑞康,奥兰扎平 从组1、2或4中选择一种药物

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从组1、2或4中选择一种不同

的药;如果EPS ,TD 或催乳素

增高已成为问题,考虑组4 A 继续 反应良好

副作用小

阳性症状 的反应不好 从组2、3或4中选择

一种不同的药

B 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继续 阳性症状

的反应不好 反应良好 副作用小

返回到B 反应良好 副作用小

阳性症状

的反应不好 返回到A ; 考虑ECT ; 考虑对治疗有抵抗

病人的有关建议。

返回到A 从组1(如果组1中的药没有被首选)、2、3或4中选择一种

不同的药

继续

-0.30 -0.20

-0.10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与氟哌啶醇比较效应值大小* p=2x10-8 p=3x10-7 p=2x10-12 p=3x10-9 p=0.03 p=NS p=NS p=NS p=NS p=0.08

新型 药物 传统药物

Davis JM, et al. 《美国精神病学档案》. 2003; 60:553-564 *效应值=(新型药物-传统药物进步分数)/总体标准差

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原则

单一用药

充足剂量

足够疗程

个体化

用药原则:单一用药

?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约50%左右患者疗效不理想?无证据表明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急性期和首发患者应单一用药

?联合用药需慎重

–难治性病例

–共病状态(如抑郁、焦虑)

–副反应严重

用药原则:充足剂量

?充足剂量:等价于氯丙嗪300~1000 mg/日?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缺乏对照研究提示治疗的有效阈值,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常常小于治疗量。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范围药物治疗范围疗效弱点

氯丙嗪200-800mg/

日镇静作用强,对幻觉妄想疗效

好,阴性症状疗效差

副作用大, 对慢性疗效

奋乃静10-60mg/日作用缓和,阴性症状疗效欠佳副作用较轻,作用缓

氟哌啶醇6-20mg/日对阳性症状同氯丙嗪, 对兴奋

及慢性病人疗效好

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

舒必利200-1500mg/

日治疗分裂症需要较高剂量;对

幻觉、妄想作用不如酚噻嗪类

及丁酰苯类,对紧张型及慢性

退缩、淡漠的病人效果较好。

本药可影响睡眠,不

宜晚服,主要副作用

为引起内分泌变化,

如体重增加、泌乳、

闭经、性功能减退。

氯氮平100-400mg/

日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疗

效,难治型病人疗效好

粒细胞减少,肥胖,过度

镇静,可能加重或引起

糖尿病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

药量

8-10周8个月1-5年甚至终生

新型抗精神病药

(喹硫平,氯氮平除外)加量

?急性期 Acute Phase

–2周内达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通常为8-10周?巩固期 Stabilization Phase

–巩固治疗期至少应在6个月以上

–剂量保持急性期的治疗剂量

?维持期 Stable Phase

–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1-2年

–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5年, 甚至终生

–有自杀倾向和有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维持终生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300~600 CPZ equiv mg/day –新型药物:维持期剂量应尽量保持有效治疗剂量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与换药

?选药原则:根据疾病的表现形式、病程、躯体状况、既往用药史,及对药物长短期疗效, 安全性的评估

?首发患者:激越、躁动、攻击和失眠等兴奋症状,可在2~3周内控制;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多在3~4周左右见效。在药物疗效未发挥前不应随意换药

?慢性患者:阴性症状需长时间才能改善。一般 3~6月治疗无效才考虑换药。

?如果一种药物充分治疗(足量治疗6~8周)无效需要换药时:应换用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换药前,应分析是否采用了充足的剂量,是否使用了充足的时间,以及患者服药是否合作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规范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以及护理方法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以及护理方法 幻觉妄想:在精神病领域,妄想尤指难以纠正的病态信念,与现实不符,与个人处境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也不一致。思维涣散。表达方式混乱。 心境的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主要有二种心境障碍模式。其一是情感迟钝。这种情感消退经常伴有快感缺乏。快感缺乏是愉快情 感的消退,它经常稳定地伴随着精神分裂症。其二是主要模式是不恰当的情感。即产生与情境不相称的情绪言。 社会性退缩: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预兆是对外部世界正在进行的事件缺少注意,缺乏兴趣。精神分裂症患者会一心沉湎于自己的想法中,逐渐减少与环境的接触。 百合60克,加水3碗,煎至2碗,然后取鸡蛋2个,取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文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调味,分2次一天内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多言善惊、烦躁不眠者。 枸杞子280克,猪心1个,洗净,切成小块,同放入油锅内炒熟,加食盐、味精调味。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烦躁不眠、心悸易惊者。 石菖蒲10克,猪心1个,切开洗净,加水适量,放炖盅内隔水炖熟,加精盐调味,饮汤食猪心。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目瞪如愚、傻笑自语者。 莲心3克,研末,大枣10枚煎汤送服,每日1次,饭后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时而躁狂者。 苦瓜300克,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换汤出苦味。瘦猪肉150克,切片,油煸后,入苦瓜丝同炒,加调味食用。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狂暴无知,便秘溲赤者。 黑木耳30克,用水浸泡发开,加豆腐300克,核桃7个(去皮),用水炖熟,连汤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形瘦面红、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者。

避免暴晒: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对阳光过敏,引起光敏性皮炎,身体的暴露部位会发红、发痒,因此平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 避免诱发因素:精神病患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患病的诱发因素,以防病情复发。 注意事项:精神病人千万不能练气功,否则会加重病情。也不能喝酒、抽烟和看惊险电影,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的精神刺激。 充足的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加强防范:病人由于缺乏自知力,常会发生自我伤害或攻击他人的行为,家人应加强防范,多关心病人。尤其在病人服药时,家人应从旁监督,防止病人拒绝服药或过量服药,甚至服药自杀。 猜你感兴趣:

精神分裂症药物分类

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简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因发病突然、治疗过程漫长、病程多迁延而难以治愈。受病情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尽折磨,十分痛苦,往往会丧失治疗信心而半途而废。 其实,患者发病期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同时应予以药物治疗,并力求治疗的系统化和充分化,以期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及其类别如下: 1.二苯氧氮平类 代表药物有:洛沙平、氯氮平、氯噻平等。 2.苯酰胺类 代表药物有:舒必利、泰必利、舒托必利等。 3.硫杂蒽类 代表药物有:泰尔登、氯噻吨、三氟噻吨等。 4.丁酰苯类 代表药物有:氟哌啶醇、氟哌啶醇葵酸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司必林等。 5.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有: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奋乃静葵酸酯、甲硫达嗪、氯丙嗪、奋乃静等。 6.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氨磺必利、舍吲哚等。 总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类型。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药方各有不同,而且这些药物的作用复杂,用药的技术性和技巧性很强,所以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患者切勿盲目服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舍吲哚等,这些药物多数是在氯氮平的化学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药物对DA、5-HT二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目标,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锥体外系反应和肝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后生活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催乳素水平升高的副作用又是新的医学问题,常常出现体重增加、泌乳、闭经、血糖血脂升高等,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特点,但总体而言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其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其中阿立哌唑因为作用机制有较为特殊,无明显的催乳素水平升高问题。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听幻觉 B.视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味幻觉 2.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感不稳 B.情感不协调 C.情感高涨 D.情感低落 E.情感脆弱 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主题多为:()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疑病妄想 D.影响妄想 E.贫穷妄想 4.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病人出现忐忑惶恐,坐力不安,精神十分紧张。这个症状为() A.易激惹 B.情绪不稳 C.恐惧 D.焦虑 E.情感低落 5.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最有意义的一组症状是:() A.思维迟缓,情绪低落,企图自杀 B.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速 C.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D.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症状 E.思维敏捷,动作增多 6.注意增强常见于:()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E.未分型精神分裂症 7.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幻听 B.幻视 C.幻触 D.幻嗅 E.内脏幻觉 8.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主题为()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自罪妄想 D.疑病妄想 E.嫉妒妄想 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主要是:() A.假性幻听 B.言语性幻听 C.幻视 D.内脏幻觉 E.幻嗅 10.问一女病人年龄时,病人答到:“二十二,二月初二生,二八月乱穿衣,衣服脏了没人洗,洗衣机是我买的,我属猴”你认为这个回答说明病人有下列何症状:() A.思维散漫 B.病理象征性思维 C.音联意联 D.强制性思维 E.思维破裂 11.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依据:() A.幻觉突出 B.无自知力 C.思维情感不协调 D.青壮年 E.妄想 1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谵妄状态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C疲劳D以上都对 13、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中,目前最重要的因素是()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精神因素 D 性格因素 14.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 思维障碍 B 记忆障碍 C 意志障碍 D 行为障碍 15.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错误的是() A 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好 B 病前性格健全预后较好 C 无明显发病诱因预后较差 E 病程长、发病迟、未及时治疗效果差 16.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关的是() A 焦虑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 17.有关精神分裂症,下述错误的是() A 多起病于青壮年 B 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 C 具有思维、意识等多方面障碍 D 在重性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最高 18.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的是() A 被控制感 B 情感障碍 C 幻听 D 智能障碍 19.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维持治疗是() A 较长时间住院 B 坚持服药 C 坚持服药并参加工作 D 渐减药并参加工作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4. 齐拉西酮: 这个药的突出优点是不引起嗜睡,不引起肥胖,副作用小是其优点,缺点是要监测心电图,有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如果出现QT间期延长就要停药。常用剂量80-120mg/日,价格进口的40mg每粒16元多,国产的40mg大概是6元吧。 服用这个药有一点注意:要与餐同服,这样吸收的好,不这样的话,吸收的药量要减少三分之一。开始吃的时候小剂量下可能会引起患者激活,患者表现的可能会兴奋一些,继续加量就会好了,厂家宣传该药对抑郁有治疗作用。 4. 五氟利多: 唯一口服长效药物,每片20mg,每周服用2-3次,每次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片,别按说明书吃,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治疗精神分裂症一般,但是维持治疗不错,服用简单,也可以给不配合吃药的患者暗服药,方便。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一) 发布时间:2011-07-21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系:性格特点,不良事件,压力,意外因素,遗传因素等等,真正的病因不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是大

脑的疾病,作为最复杂的器官:大脑,内部结构极其复杂,以亿为单位的大脑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着异常复杂的联系。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的神经递质出现了失衡,尤其是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最大。那么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治疗精神疾病的原因就在于:作用于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使大脑神经递质趋向平衡和正常。 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 1、按照药物发明的先后,分为老药: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等,还有新药: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喹硫平,氨磺必利,利培酮等。 2、按照药理的不同又分为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等以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 3、按照药品的剂量,分为高效价药物:氟哌啶醇,奋乃静,利培酮等,还有低效价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喹硫平等。区分的方法是看每一片的单位:如果一片的剂量是1mg,2mg的就是高效价药物。剂量是25mg,50mg的,就是低效价药物。两种药物各自有着不同的药理特点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4、按照药物的作用时间长短,又分为长效药:只有一种口服长效药:五氟利多,管一周,其他长效药均为针剂:哈利多,氟奋乃静癸酸酯,哌泊塞嗪棕榈酸酯,利培酮长效微球等,打一次能管2-4周的病情。以及短效药:几乎所有口服药都是短效药。。 5、价格不同又分为便宜药和贵的药物。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话,吃便宜的国产药就行,如果经济条件很好,那就吃进口的,进口的药物品质要稍好一些,但是国产药性价比更高,大家不要盲目迷信进口药。 注意:药物的疗效和价格不成正比,贵的药不一定疗效更好。

精神分裂症治疗原则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治疗原则是什么 健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关爱健康是生命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1、早发现,早治疗; 2、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治疗时需足量、足疗程,并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 4、精神分裂症治疗是长期治疗,药物选择考虑症状、副反应、个体耐受性,同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可获得性; 5、药物的剂量应个体化,并随不同的治疗阶段进行调整; 6、患者会面临心理和社会问题,是疾病表现的一部分,也是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要进行心理社会的干预; 7、家庭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知识,支持患者治疗,帮助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径; 8、精神分裂症治疗是长期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复发作,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9、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012878819.html,/jsflz/2012/1130/45618.html

精神分裂症到底能不能根治

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病人家属提出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是 否断得了根。”病人家属所说的“断根”,意指经治疗病愈后,终身不再复发。郑州 精神病医院专家指出,家属的这种顾虑可以理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精 神疾病,很多患者经过长期治疗后病情仍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仍旧反复发作,很多患 者因此放弃治疗。精神分裂症到底能不能根治?下面我们请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我们做详细介绍。 【专家解读】精神分裂症能不能根治? 精神分裂症要“断根”确实不容易。但是,要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提 高缓解率还是有可能的。一般来讲,起病急者预缓好,缓慢、隐匿性起病的,预缓较差;起病年龄越小,预缓越差;有精神文明病家族史的病人,预缓较差,无遗传史的病人,预缓较好;临床症状中情感色彩丰富者,预后较好,情感淡漠者,预后较差;已婚、家庭融洽者,预后较好,虽已结婚但家庭关系紧张者,预后较差;独身、分居、丧偶、离异、生活自理能力差者预后较差,虽独居,但生活自理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者,预后较好;工作能力较强者,较工作能力差者预后好;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的,预后较好,反之,则差。 从精神分裂症的类型来看,紧张型和偏执型的病人,较青春型和单纯型者预后好。病程越长,越容易复发,发病的最初3年是治疗的重要时期。若3年后再治疗,会明 显降低治愈率,同时增加了疾病复发率。由此可见早期治疗的重要。不少家属虽已发 现病人不正常,却碍于面子,不去正规医院治疗,结果,转为慢性,给治愈带来了难度。提高治愈率,药物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措施,若结合家庭关怀和社会功能训练,可使不复发率提高到75%;若单独用药,不复发率仅为38%,只有及时治疗,采取综 合性康复措施,才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精神分裂的危害不可轻视 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的患者常出现情绪波动大,喜悦、悲伤、兴奋、抑郁、焦虑等,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或易于伤感。久而久之,会产生其 它并发症,如眼花、耳鸣、胸闷、气短等。精神分裂的孩子会记忆力下降、精神疲惫,脑力迟钝,常常感到身体疲劳乏力,行为懒散,心烦意乱,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思维 能力下降,对学习造成破坏作用。

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摘要】精神分裂症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1 %。临床表现多样,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及现实检验障碍;阴性症状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生活自理能力差和动机缺乏、认知缺陷、抽象推理缺陷,记忆缺陷大多数病人经药物治疗可得到改善。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对心理、社会因素非常敏感,需要综合持久的支持,绝大多数的病人通常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位大夫和一种治疗,他们需要系统的照顾体系,而心理治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关键词】精神分裂;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被称为世纪顽症,由于病因不清,至今尚无根治的方法。据卫生部最新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疾病总负担(经济上、精神上) 已超过癌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现代医学已由原生物性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模式转变,作为精神疾病的精神分裂症尤为如此,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转归和愈后方面极为重要。 急性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个别心理治疗最适宜的对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则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也就是不承认有病,因而主动要求治疗的欲望不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需强迫治疗,而且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皆受症状影响,理解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已经逐渐引起研究者和治疗者的重视,心理治疗虽不能消

除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全部症状,达到科学治愈的目的,但通过心理治疗,可清除病人的部分症状,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恢复自知力。给恢复期病人以心理支持,恢复自信心,改善情感,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不无益处。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 1分析性心理治疗 尽管弗洛伊德(freud)认为,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外界相隔离,并缺乏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他们很难有效地参与精神分析治疗,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带头人,如阿德勒(adler)、荣格(jung)、沙利(sullivan)等及其支持者仍努力探索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个别治疗的方法和技术,由于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见解不见,他们采用的技术及治疗的重点也各不相同。①缺陷理论的治疗,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心理发展中的某一缺陷,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具备利用早期亲子关系及发展稳定自我的能力。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器质性或遗传性的,也可能来自儿童时期也父母关系中创伤性经历。无论何种原因,这样的孩子不能准确的区分幻想(内部体验) 与现实(外部世界) ,因此不懂得压抑原始的俗望和冲动以保护自我,治疗师应该起到教导性自我的作用,坚决可靠地向病人提供理性的外部结构以代替病人所缺乏的内部认识结构。②防御理论的治疗,这一观点认为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法承受的情感的反应,原因来自婴儿期情感的剥夺或被母爱拒绝(缺乏母爱) 。有学者认为这种无法承受的原始情感是愤怒,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失去生活中某一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谭红阳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通常是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疾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所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0.07‰~0.14‰。各国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来自欧洲的资料表明,丹麦发病率较低,而英国发病率则较高。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衰退和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受到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脑部影像学等研究资料显示,该病的多数患者脑发育还存在缺陷。生物化学和精神药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脑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如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强、5-羟色胺功能紊乱,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系统也可能参与其生理病理过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不过,这类患者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松弛药,是指能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针对一些临床精神病症状具有有效治疗作用的一类药物。随着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而提出按主要药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1、坚持服用药物,维持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在用药1至2个月后,精神症状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完全不依靠药物治疗而继续生活,病程与疾病复发次数可能会导致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家属也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2、培养一个兴趣爱好,锻炼自己接触社会:有时候你也许还会听到一些让你难受的声音,他们试图钻进你的思想里!这个时候,培养的兴趣爱好也许可以帮助你进入一个避难所,从而远离这些让你难受的东西! 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就如躯体疾病患者处在康复期一样,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也“需要调理”,很多家属都发现出院以后病人越来越懒了,也不爱做家务。实际上,许多平时我们不注意的小细节如生活能力、沟通交往等等,对于精神障碍康复者来说都是需要“重新调理”的一个环节,有的甚至需要重新学习和训练。 1、首先需要说的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确实是有遗传的可能的,如果出生在有精神分裂症历史家族中,患上精神分裂症几率应高于常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把这个病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2、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病因,不单单是因为遗传的因素,虽然现在具体的定论没有,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普遍认为是因为遗传的因素,然后还有就是社会因素,导致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共同作用的。 3、最后需要总结的就是,对于精神分裂症会不会遗传来说,是会有遗传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是发病唯一的因素,生育的后代是否会发

病这个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所生活的环境,和其他的一些因素一起起作用的。 1、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百合 百合60克,加水3碗,煎至2碗,然后取鸡蛋2个,取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文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调味,分2次一天内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多言善惊、烦躁不眠者。 2、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苦瓜 苦瓜300克,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换汤出苦味。瘦猪肉150克,切片,油煸后,入苦瓜丝同炒,加调味食用。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狂暴无知,便秘溲赤者。 3、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黑木耳 黑木耳30克,用水浸泡发开,加豆腐300克,核桃7个(去皮),用水炖熟,连汤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形瘦面红、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者。 4、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生萝卜 生萝卜200克,洗净切丝,浇上香麻油,加精盐、味精少许,拌匀,分次服食,一日内食毕,连日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多怒伴大便秘结者。 5、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莲心 莲心3克,研末,大枣10枚煎汤送服,每日1次,饭后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时而躁狂者。 6、精神分裂症的的饮食原则 6.1、患者有被害妄想拒食者,除劝食外,应提供密闭包装食品,有条件的可以让家属提供符合口味的饮食。但应按医嘱调配,达到合理供应。 6.2、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多食绿色蔬菜以及新鲜水果,这样就可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精神分裂症药物分类

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简汇 精神分裂症就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因发病突然、治疗过程漫长、病程多迁延而难以治愈。受病情与药物副作用得影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尽折磨,十分痛苦,往往会丧失治疗信心而半途而废。 其实,患者发病期在接受心理治疗得同时应予以药物治疗,并力求治疗得系统化与充分化,以期获得较好得疗效。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得常用药物及其类别如下: 1、二苯氧氮平类 代表药物有:洛沙平、氯氮平、氯噻平等。 2、苯酰胺类 代表药物有:舒必利、泰必利、舒托必利等。 3、硫杂蒽类 代表药物有:泰尔登、氯噻吨、三氟噻吨等。 4、丁酰苯类 代表药物有:氟哌啶醇、氟哌啶醇葵酸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司必林等。 5、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有: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奋乃静葵酸酯、甲硫达嗪、氯丙嗪、奋乃静等。 6、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氨磺必利、舍吲哚等。 总之,治疗精神分裂症得药物有很多类型。根据患者症状得轻重与临床表现,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得药方各有不同,而且这些药物得作用复杂,用药得技术性与技巧性很强,所以必须在专科医生得指导下才能服用,患者切勿盲目服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舍吲哚等,这些药物多数就是在氯氮平得化学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主要通过药物对DA、5-HT二个系统得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与认知障碍得目标,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锥体外系反应与肝脏等方面得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后生活体验与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得优势。但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催乳素水平升高得副作用又就是新得医学问题,常常出现体重增加、泌乳、闭经、血糖血脂升高等,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得药理学与临床学特点,但总体而言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其一定得临床应用优势。其中阿立哌唑因为作用机制有较为特殊,无明显得催乳素水平升高问题。 1、利培酮 利培酮就是目前国内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最为常用得药物之一,除成人使用疗效良好外,儿童与青少年使用也就是相对安全高效得药物之一。利培酮设计剂型较多,长效针剂、口服液、口腔崩解片与普通片剂,兼顾了临床上各种需要层次,为此价格上有差异较大,普 通 片剂相对价格便宜,能为中国一般家庭承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公共管理学院 201430842202 陈嘉琳周二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众多精神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往往患者在病发后,在情感表达、思维意识、行为表现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这不仅对患者自身产生了痛苦的煎熬,对周边的亲友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治疗精神分裂症,为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为其回归社会作准备,治疗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综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5. 0‰、4. 2‰与3. 7‰。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00 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这导致患者精神反复无常,容易冲动,莫名的焦虑不安,不能理智地控制自我情绪,更为严重的,以暴力对待他人,甚至自杀,所以研发精神分裂症有其可行性与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有以下这些: ⑴偏执型(也称妄想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妄想、言语性幻听为主要临床特征,青壮年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通常此型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如能及早治疗,可获较好的疗效,但应防止复发。 ⑵青春型: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和行为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在青春期急性发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 ⑶紧张型(也称木僵型):木僵为此型的特征性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兴奋冲动行为。多年来,典型的木僵型症状在临床上已少见。药物治疗和ECT对此型有效,有时ECT的效果优于药物,通常预后较好。 ⑷单纯型:以逐渐加重的情感淡漠,行为孤僻,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效果均差,预后不佳,容易精神衰

精神分裂症与心理治疗理论

1956年,Bateson和他的同事发表了著名的“指向精神分裂症理论”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介绍了双重束缚的概念。他们认为精神病行为可能会在病态的家庭沟通情景下出现。在自治的情况下,病人不会出现疯狂的行为,病人是疯狂家庭环境的延伸。想像一个人身处重要的人际关系中,他无法逃离这一环境,他必须出现必要的反应。当他或她获得二个相关但在不同水平上自相矛盾时,而他们又很难发现并评价矛盾时(Bateson,Jackson, Haley,&Weakland,1956)这个人就处于双重束缚状态。 由于这个难懂的概念经常被看成自相矛盾的同义词或简单的矛盾信息而得到错误使用,我们有必要回顾作者所列出的双重束缚的每个特征,共包括6个: 1、二个或更多的人身处重要关系中; 2、重复经验; 3、呈现第一个负性强制性指令,如:“不要做某事,否则我会惩罚你”; 4、第二个强制指令更抽象,与第一个指令有冲突,也伴随着惩罚和感知到的威胁; 5、第三个负性指令禁止当事人回避,并要求他做出反应,没有这个限制“受害者”不会感 到被约束; 6、最后,一旦受害者条件化地用双重束缚的观点感知这个世界时,所有的上述因素已不再 需要,任何一个特征都足以引发恐慌和暴怒。 举一个并不充分的例子,因为它们没有包括这一概念的所有关键特征。例如,Robin Skynner 引述道:“男人应该象男人,而不该有娘娘腔”-但“不要太粗暴——不要对你们的母亲态度粗鲁”。有一点混乱?是的。自相矛盾?可能是。但是这二个信息并没有构成双重束缚,它们只是自相矛盾。在面对这样的二个说法时,孩子会随意地听从其中的一个或另外一个,或者甚至抱怨二个信息的矛盾性。该例子和许多相似的例子忽略了这样一个详细的说明:这二个信息应在不同的水平上传达出来。在Bateson,Jackson, Haley,&Weakland的早期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例子。一位住院的年轻人正从精神分裂症状态中康复过来,他的母亲来看他。当他的手臂放在他母亲身上时,他母亲的身体僵硬起来。但当他撤回手时,母亲问:“你不再爱我了吗?”听了母亲的话病人的脸变红了。母亲说:“亲爱的,你不要这么容易就感到窘迫不安,不要害怕表达你的情绪。”这段交流之后,病人马上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会见后,他攻击了医院的一个助手,医生只能将他关到隔离室。 可以发现双重束缚的六个特征都表现在这段交流中,而且病人也因此明显的受到影响。如果被试没有受到限制也就没有约束,真正的问题在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个双重束缚的例子是一个教师要求他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实际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因提出意见而打断他的话时,教师变的很不耐烦。这时令人困惑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一些奇怪的原因,科学家要解释事实,而学生倾向于课堂不发言。他们的意见不受重视或受到嘲笑。当教授最终要求学生提问而没有得到任何反应时,他显得很生气,(“学生这么被动”)。如果学生敢于发表教授缺乏理解力的意见,那么教授可能会更生气。于是学生们将因准确地认识到教授其实只需要他自己的观点为大家所赞同和认可而可受到“惩罚”(当然,这个例子完全是虚构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偶尔遇到双重束缚的影响,但精神分裂症却持续不断的重复处理双重束缚的问题-结果是使人发狂。由于无法对二难局面做出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做出防御性反应,可能是具体或文字的反应,也可能是隐喻的形式表达出来,最终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认为在每个陈述背后,都隐含着其他意思。 发现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于一些家庭情景下可能是一个科学进步,但它同时又具有道德层面或政治层面的寓意。这些探索者不仅吧他们自己看成杀死家庭的怪龙、解救被界定病人的复仇爵士,他们同时还反对现有精神病法规中的圣洁战争中的改革者。 Theodore Lidz-Y ale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 物稀为贵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物稀为贵” 王传跃 概述: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中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要比在西方国家更为常见,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临床医生的盲目信念有关,即认为用多种药物治疗更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抗精神病药物的联用及大剂量使用只会大幅增加风险而不会提高临床疗效。人们普遍认为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以及多药联用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程度更严重等相关。新近的研究证据还表明,抗精神病药联用及抗精神病药物总剂量相应增高会导致较高的纹状体D2受体占有率(致使药物耐受及停药困难),并使精神分裂症中已受损的突触可塑性恶化(使与此状态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雪上加霜”)。临床医生需要在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药物治疗中遵循“物稀为贵”的原则。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联用;认知功能障碍;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突触可塑性 [该文仅为英文文章的中文翻译版本,引用此文为参考文献请写:Wang CY. Psych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less is more. Shanghai Arch Psychiatry . Epub 2015 Nov 10. doi: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2878819.html,/10.11919/j.issn.1002-0829.215086] ?论坛? 减少精神病治疗中的多重药物使用 中国北京安定医院 通信作者:wang.cy@https://www.360docs.net/doc/2012878819.html, 在2014年召开的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年会 (Europe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ENCP) 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Lieuwe de Haan 教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物以稀为贵 (less is more)”原则表示支持,并阐述了低剂量和有时限的治疗策略[1]。充分领会并在临床实践中执行这一原则,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并提高治疗患者的疗效。 抗精神病药物的联用在亚洲 (32%) 和欧洲 (26%) 比在北美(16%)更为常见[2]。根据跨国研究——亚洲精神药物处方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Asian Psychotropic Prescription Patterns, REAP) 的报道,中国多个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率在2001年和2009年分别为25%和36%,均低于其它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 (47%和43%)[3]。另一项2006年在中国十省进行的研究表明,门诊及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24% (1439/5898)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有54% (3191/5898)同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4]。 抗精神病药的联用尚未获得充足的循证支持。相反,某些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的联用与住院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用药总剂量增加、更频繁和严重的副作用、高额治疗费用以及死亡率的增加有关。临床上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是为了在单药疗效不足时提高临床疗效,并且逐渐完成由某种药物改用另一种药物的转变[5]。2009年的一篇meta 分析[6]表明,当单一抗精神病药物(非氯氮平)疗效不足时,联用 第二种抗精神病药物有可能提高临床疗效;然而,当剔除来自中国的样本之后,结果不再有统计学意义[6]。目前,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s, APA)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7]推荐:当除氯氮平之外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无效时,使用氯氮平进行单药治疗;只有当单药完成整个氯氮平疗程治疗后仍无效时,才考虑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辅助使用其它精神药物。美国精神分裂症结局研究组 (the Schizophrenia 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eam, PORT)[8]报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抑郁症状(而非阴性症状)辅助使用抗抑郁剂治疗可能有效,没有证据支持对伴有情绪激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激动药物是有效的。事实上,一项芬兰的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HR, 1.91; 95% CI, 1.13-3.22)[9]。总的来说,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必然是治疗首选,也就是说“物以稀为贵”。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时,经常会出现高剂量甚至超高剂量的情况。临床医生希望通过增加剂量以提高疗效,而高剂量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很可能是它们疗效低的原因之一。高剂量用药无疑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然而没有证据表明高剂量用药实际上能够提高疗效。2000年的一篇meta 分析表明,无论是在疗效或是耐受性上,日剂量大于12mg 的氟哌啶醇或等效量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疗效都不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10]。

抗精神分裂症药:典型与不典型的三代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分裂症药:典型与不典型的三代抗精神病药(转载) 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即典型抗精神病药,分为高效价和低效价药物,高效价药物阻断多巴胺D2受体功能强,故低剂量(<100 mg/d)就能抗精神病阳性症状,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较重,“三抗”(抗α1受体、抗胆碱受体和抗组胺H1受体)效应较弱,故“三抗”相关不良反应较轻;用量低,故非神经递质效应较弱。相反,低效价药物阻断D2受体功能弱,故高剂量(≥100 mg/d)才能抗精神病阳性症状,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较轻; “三抗”效应较强,故“三抗”相关不良反应较重;用量高,故非神经递质效应较强。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和帕利哌酮。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作用基础上,再加上强效抗5-HT2A受体效应,能改善阴性症状、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减轻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当高效价与低效价的概念引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时,高效价药物不仅强效阻断D2受体和5-HT2A受体,而且“三抗”效应也未必弱,如利培酮高度抗α1受体,中度抗H1受体;奥氮平中度抗α1受体,高度抗胆碱和抗组胺H1受体。第二代比第一代低效价药物只多了抗5-HT2A受体效应,余无特殊,如喹硫平。 3.第三代抗精神病药: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作用基础上,第三代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还是多巴胺系统稳定剂,所谓多巴胺系统稳定剂,是对多巴胺D2受体既部分激动,又部分阻断,当多巴胺水平升高时,它发挥部分阻断剂效应,在边缘系统可抗精神病阳性症状;当D2受体被强效阻断时,它发挥部分激动剂效应,在纹状体减轻锥体外系反应,在结节-漏斗部降低催乳素水平。阿立哌唑部分激动D2受体的强度是多巴胺的6%,部分阻断D2受体的强度是多巴胺完全阻断剂的94%(100%~6%),故阿立哌唑虽说是D2受体部分激动剂兼D2受体部分阻断剂,但实际上还是以阻断为主,故能抗精神病。问题是:多巴胺D2受体部分阻断剂比完全阻断剂(如奋乃静)的抗精神病阳性症状效应弱;当部分阻断剂阻断受体数量过大时,仍可见静坐不能效应。阿立哌唑还激动5-HT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5-HT1A受体,抑制5-HT释放,从而强化阻断突触前膜5-HT2A受体的效应,增加多巴胺释放,故改善阴性症状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突出。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精神病药合称不典型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现状

根据全国的大数据调查显示,患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7.5%其中精神分裂症1%,抑郁症6.1%焦虑症是最多的一种精神疾病。据统计,全国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我们知道,精神疾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影响到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家人的生活。那下面,我们跟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现状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性的精神心理疾病,目前有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有大部分患者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由于家人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不了解,也没有让患者及时就医。所有这也会影响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严重影响了预后。 疾病首次发作是治疗最佳和最关键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小于2年,未经过系统治疗的称为首次发病。医疗实践表明,首次发病治疗及时,正规,系统,对精神分裂症的预后至关重要!精神分裂症发病时,脑中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酰胺系统亢进,会对大脑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最终导致神经元功能的丧失,甚至细胞的死亡。神经元功能的衰退是患者疾病慢性化,社会功能丧失和精神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越早,神经功能损害越小。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同时获得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康复的机会最大,长期预后最好。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需要早期,有效,足量,足疗程的进行药物治疗。一旦确诊精神分裂症,应该立即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及亲属对药物的排斥,对疾病的认识不清等原因,常常没有正规服药,急于减药,停药,造成疾病反反复复。所以建

议长期维持治疗。一般需要维持多长时间治疗呢,如果病情稳定,多数专家认为需要坚持首次发作5年左右,最少不低于3年。 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以上就是带大家了解到的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现状,希望大家看了以上介绍以后如果一旦发现自己或者周围的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要及时的到相关的医院进项正规的有效的治疗,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精神分裂症 的治疗方法 根据专家的介绍,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的病情比较复杂,其病因目前还不明确。现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与遗传、环境污染等方面有关。下面是我整理的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欢迎阅读。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 1、遗传因素是精神病病发的重要原因,遗传因素在精神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事实上,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是精神病病因之一。 2、引发精神病很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内分泌因素,专家介绍说,精神病很多的是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精神病病因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本病的病因。 3、病人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是发病的因素,例如一些患者的个性特征孤僻或是敏感等等,逻辑性思维差的病前个性特征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人是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60%,国内资料分析发现,病前具有胆小、犹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等性格的占40%。 4、外界的环境因素也会引起精神病,主要包括有,病人在在母孕期间会有因受到病毒感染的情况,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而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几点关于精神分裂的病因介绍,目前精神分裂症困扰着很多人,很多该病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苦不堪言,希望了解该病的病因之后能够对您和您的家人有所帮助。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国家卫生部近日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异种干细胞治疗技术、异种基因治疗技术、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暂不得应用于临床。 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的该《办法》还规定,将对中枢神经系统手术戒毒、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瘤苗治疗技术以及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手术等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审核;凡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