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送别诗)教师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咏史诗)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咏史怀古诗一.主要知识点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一是着眼于写景,二是着眼于寄情。
)(2)三四两句诗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妙处?答: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谴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腐朽生活和空虚的灵魂。
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在婉曲的格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huǎng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nán 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答:燕子兴亡3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边塞诗)教师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边塞诗一.主要知识点(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小提示: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yuán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hàn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qiāng笛、胡笳jiā、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1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重庆卷)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咏物抒怀诗)教师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1)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咏物抒怀诗一.主要知识点1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里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①?[注:①阿谁,即“谁”。
]3.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①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
②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阮ruǎn郎归曾觌dí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nán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cù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yáng,轻盈体态狂。
为怜流去落红香,衔xián将归画梁。
4.全词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zhī谟mï在《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
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
”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
答: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街”正是燕子的动作。
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2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2013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

201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1)2013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鱼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2013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观点评论型)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观点品评类一.常式问: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注意: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七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二.答题步骤: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三.答题公式:(1)同意。
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
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四.专题训练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案参考]①同意。
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②不同意。
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2013年高考分类汇编古诗鉴赏(带译文版)

2013江苏卷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 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心境?(4分)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பைடு நூலகம்。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 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 一脉相承。(2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 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 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 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 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 么手法?(4分)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 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 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 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2013年广东卷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 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咏史诗)教师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咏史怀古诗一.主要知识点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一是着眼于写景,二是着眼于寄情。
)(2)三四两句诗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妙处?答: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谴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腐朽生活和空虚的灵魂。
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在婉曲的格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huǎng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nán 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答:燕子兴亡3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比较评价型)教师_______安乡一中_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比较评价类一.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二.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三.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考]①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②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送别诗
一.主要知识点
1
2
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
是,从抒情手法看,李诗;王
诗。
答:送别诗,李诗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王诗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 “洒脱” “伤感” 亦可)
二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颔联的写景反映了诗人离开家乡四川时怎样的心情?
答:前句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06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4.“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四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6.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7.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
舟”一句的作用。
答: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五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8.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9.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
答:运用了设问、想像(虚写)的手法。
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
示长安君[1]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1]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kuí之妻,封长安县君。
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yîu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10.诗中表现了“怆chuàng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
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颔联:“草草杯盘”“昏昏灯火”用叠词来渲染离
3
别的凄惨情景,烘托悲怆之情;“供笑语”写相见之乐,“话平生”写沧桑之感,千言万语道不完,可惜分别在即,悲从中来,此处以乐事写悲情,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颈联:“自怜”与“又作”强调内心的不舍和长久分离的无奈;“湖海”写阻隔,“尘沙”些路途艰险;“三年”说时间之长,“万里”说距离之远。
字字蕴含“怆情”。
七
(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1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8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bào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4.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15.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九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07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6.“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17.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十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8.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本诗借劳歌、秋景、日暮、醉酒、风雨、西楼等意象来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愁。
19.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
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
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十一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chǎn水送别韩琮cïng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20.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
简要说明。
(06湖北卷)
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1.《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
析。
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