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建筑上蒙文与满文的历史蕴涵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三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三篇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一:历史沧桑的见证大家好,欢迎来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之一。
现在,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宏伟的宫殿,探索历史沧桑的见证。
首先,我们来到午门。
午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也是皇家婚丧大典的举行地。
午门的两侧是八旗营房,这里曾经是满洲八旗的驻地。
通过午门,我们进入了内城,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是沈阳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地方。
太和殿的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殿内有雕梁画栋,壁画绚丽多彩,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精华。
我们继续向前,来到了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后和嫔妃的居所,也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宫内有各种精美的家具和陈设,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宫廷生活。
在乾清宫的后花园,有着精心修剪的花草,让人感受到宫廷的优雅和宁静。
最后,我们来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是皇帝处理政务和接见官员的地方。
殿内的宝座上有一幅巨大的龙纹屏风,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在养心殿的后面,是一个宽阔的御花园,供皇帝享受休闲和散步。
沈阳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和皇权的更迭。
通过参观故宫,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和建筑艺术。
希望大家在游览中能够领略到沈阳故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二:宫廷生活的瑰丽大家好,欢迎来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之一。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宫廷生活的瑰丽。
首先,我们来到午门。
午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也是皇家婚丧大典的举行地。
通过午门,我们进入了内城,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是沈阳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地方。
殿内的宴会场景再现了宫廷宴会的盛况,金碧辉煌的装饰和丰盛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沈阳故宫简介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
清军入关后
民国期间
清军入关前
第2页/共9页
清朝入关前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 月,后金汗努尔哈赤将都城 从东京迁移至明沈阳中卫城, 同年开始在沈阳中卫城中心 部位偏东南角的位置修筑宫 殿,即现存的大政殿和十王 亭。这组建筑主要是作为理 政和朝贺的场所,努尔哈赤 居住的寝宫在原沈阳城的北 门——安定门。 1626年,皇 太极继承后金汗位。从1631 年起,用5年的时间对盛京城 和皇宫进行了改建。他在其 原来王府的基础上修建了新 的大内宫殿,并将原沿袭自 沈阳中卫城的十字形街道系 统改为井字形街道系统,从 而将皇宫置于城池的中央。
因皇帝东巡时在此举行典礼, 但殿内屏风宝座等均系皇太 极时遗留,不便使用,所以 乾隆皇帝命重新制作。乾隆 九年,又命于殿前增设日晷、 嘉量。文溯阁等西路宫殿建 成后,直到终清之时这里的 建筑未再有明显变化。
第5页/共9页
民国期间
辛亥革命后,根据《清皇室优 待则例》条文规定,宗庙陵寝 及皇室私产受中华民国特别保 护。奉天皇宫也专设机构进行 管理。 1924年10月23日,冯 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皇 帝尊号,将溥仪赶出紫禁城, 奉天皇宫收归为政府所有。不 久决定在奉天故宫旧址内设立 “东三省博物馆” 。
第7页/共9页
第8页/共9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谢您的观看!
第9页/共9页
此后又在大清门前东、 西两侧分别建文德坊、 武功坊两座牌坊,因坊 心有“崇德二年孟春吉 日立” ,可知建成于 1637年。这也是清入关 前唯一有确切年代记载 的宫殿建筑。
第4页/共9页
清朝入关后
清朝入关后,沈阳故宫 失去了作为皇宫的地位, 成为陪都行宫。康熙帝 和乾隆帝东巡祭祖期间, 曾在此居住。乾隆四十 六年,即1780年,增建 了西路建筑,包括戏台 嘉荫堂和用于储藏四库 全书的文溯阁,并在中 路修建了东所、西所和 盛京太庙。以及对某些 入关前宫殿的局部进行 改造,其中比较重要的 一处是崇政殿,
沈阳故宫主要宫殿介绍

沈阳故宫主要宫殿介绍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中国现存两座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之一。
是清朝入关前,后金统治者为祭祀后金始祖努尔哈赤而建的家庙。
沈阳故宫的主要宫殿有清宁宫、关雎宫、启祥宫、凤凰楼等。
清宁宫:位于沈阳故宫中部,建于1625年,是努尔哈赤和
皇太极平时理政和居住之处,也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正室,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
清宁宫主要建筑有崇政殿、垂拱殿、东
西六宫等。
崇政殿为努尔哈赤时期所建,是举行重大朝会的场所。
垂拱殿是清宁宫中唯一保存较好的建筑。
关雎宫:建于1623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大妃叶赫纳喇
氏所建的家庙。
清宁宫与清穆宗长孙皇后所建的寿康宫均为后金时期修建,清穆宗时曾对两处宫殿进行修缮。
清太宗皇太极时期重新修建并改为沈阳行省省城衙门后,建于1636年,是后金时期修建的家庙。
—— 1 —1 —。
沈阳故宫1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 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硬山 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顶铺黄琉璃 瓦, 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 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 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 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 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 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 魄。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 的常朝之处。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 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 旗亭; 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 的现象,历史上少见。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 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 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 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 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 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 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 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 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 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关于故乡的故事:第一次访问故乡—沈阳

关于故乡的故事:第一次访问故乡—沈阳1984年的3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区划办组织全疆各地省县区划办负责人赴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区划成果展览。
伊犁州区划办下发通知要求我参加,当时还有两件事赴内地办理:一是到上海打字机厂与厂方协商锡伯文打字机的试制工作;二是到沈阳民族研究所协商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出版工作。
由于以上工作需要我决定带赵春生和肖昌一起赴内地。
我们从乌鲁木齐乘坐火车,过了大坂城,通过天山隧道,很快到了吐鲁番车站。
吐鲁番车站是南北疆铁路公路的交汇点,吐鲁番盆地是全世界最低的盆地,又是我国最热的地方。
火车沿着天山山坡往东行进,山坡整个是火红的石头;有人说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就是指的这一带。
过了哈密,火车沿着祁连山北坡,在河西走廊艰难地行进,放眼车外看到的全是戈壁沙滩。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关,它依然屹立在风沙地上,向人们述说古往今来的故事。
这一路都是干旱,极度缺水,然而人们节约用水、精耕细作、顽强生存。
引起我们好奇的是一家一户的围墙修的很高,从外面看不到院内的任何东西;这主要是为了防风沙袭击。
过了兰州,火车进入黄土高原纵横切割带,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种风景线:连绵不断的梯田;处处可见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耕地极度缺乏。
过了天水市,火车穿过了一百多个隧道到达宝鸡市;然后一马平川,奔驰在八百里秦川的中原大地上,我们一路目睹了古秦地中原大地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脑海中一幕幕历史画卷瞬间而过;五千年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的主人是人民大众,得人心者得天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才是英雄。
到了北京住在新疆办事处,用两天的时间参观了全国农业区划成果。
参观结束后,我们找到当时任中央民族出版社社长的德林同志,我们向他简单汇报了锡伯文打字机研制情况,发现先前设计出来的拼写字母,比例严重失调,字不好看,于是我们请民族出版社满蒙文专家提供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德老他建议打字机应该命名为满锡伯文打字机,他说这种打字机国内外都没有生产的,听说台湾试制过,但没有成功,希望我们一定研制成功。
栉风沐雨大清门

栉风沐雨大清门——纪念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系列报道之“古建神韵”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日报共同出品辽河奔流,浩渺不辞涓滴;天柱凌霄,巍峨积土成峰。
辽河畔、沈水滨,追寻着辽河文明的远古脚步,不乏先民犁锄的铿锵与战马的嘶嚎!沈阳故宫,一部东北先民力与火的史诗!那栉风沐雨的岁岁月月,无不在大清门的瞩目下成为历史的云烟。
今天,当人们迈入沈阳故宫的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清门的牌匾。
大清门,在沈阳故宫的位置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午门,是沈阳故宫的门户,是整个沈阳故宫的正门。
在大清门外,伫立着两个高大的牌坊,东为文德坊,西为武功坊。
大清门建于清天聪六年(1632年)。
史料中,对大清门也有称其为“朝门”等称谓的,这里是出入盛京宫殿的主要通道,也是文武百官候朝时的室内空间,也用于接收群臣特别是罪臣的谢恩,以及接待蒙古和朝鲜使臣等国事活动的场所。
大清门的两侧小门称为东门和西门。
到了崇德元年为宫殿定名的时候,这个门称为大清门后,东门为东翼门,西门为西翼门。
这座楼门为什么叫大清门呢?有一说是,在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后,听说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门叫作“大明门”,为了针锋相对,克其锋芒,就把这座大门命名为“大清门”。
还有一说,就是大清门的由来,与当时改国号“金”为“清”有关,为什么皇太极要把“金”改为“清”呢?据说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因此皇宫的大门也就被称为了大清门。
扩建完善庄严富丽大清门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面阔五开间,进深六架椽,其中前(后)檐明间和左右两个次间(共三开间)为栅栏门,两个次间为一码三箭的直棂窗。
室内无柱。
现在南侧有两个小柱子,其柱础样式和大小都明显地表示出这两根柱子是后来维修时所加。
大清门的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
此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精选16篇)

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精选16篇)关于沈阳故宫讲解篇1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
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
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
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
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
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
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顺着大清门北面的御路拾阶而上,台正中便是气势宏伟被称作“金銮殿”的政殿。
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
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
殿顶盖为黄琉璃,十分壮观。
殿内掾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 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
殿内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篇2(东路)沿着后花园主路东行。
从后门进入东路。
在门前有一处影壁墙,又称照壁。
个位仔细看墙上的图案。
大家会发现上面所雕绘的图案为仙鹤,而非我们在电视中常见的北京故宫中的龙图案。
沈阳故宫导游解说词

沈阳故宫导游解说词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十王亭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
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
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
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大清门大清门是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
此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
原称大门、正门。
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
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为门)。
崇政殿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 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
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
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
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
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