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

合集下载

沈阳故宫导游解说词三篇

沈阳故宫导游解说词三篇

沈阳故宫导游解说词三篇第一篇:沈阳故宫导游解说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明清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国宝”。

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当时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为自己的陵墓而建造的。

后来,清朝皇帝顺治帝在此修建了宫殿,并将其作为皇家行宫。

故宫的建筑以黄色为主,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建筑整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达到了60000平方米。

沈阳故宫共有三大部分:外朝、内朝和后宫。

外朝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接见臣民的地方,内朝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后宫则是皇帝妃嫔居住的地方。

故宫内还有众多的殿堂、宫殿和花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大清门、太和殿和十三陵。

大清门是故宫的正门,也是整个建筑群的入口,门楼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之一。

太和殿是故宫内最重要的建筑,曾是清朝皇帝举行重要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

殿内的装饰富丽堂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而十三陵则是清朝皇帝的陵墓,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

故宫的建筑均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融入了丰富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沈阳故宫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定期修复、加强文物保护等,以确保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能够得到保护并传承下去。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沈阳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一座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了解宫廷文化的深厚底蕴。

让我们一起走进沈阳故宫,感受历史的韵味,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第二篇:沈阳故宫导游解说词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沈阳故宫,这里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时期的见证地,也是一座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古建筑群。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明清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之一。

故宫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被誉为“北方故宫”。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三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三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三篇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一:历史沧桑的见证大家好,欢迎来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之一。

现在,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宏伟的宫殿,探索历史沧桑的见证。

首先,我们来到午门。

午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也是皇家婚丧大典的举行地。

午门的两侧是八旗营房,这里曾经是满洲八旗的驻地。

通过午门,我们进入了内城,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是沈阳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地方。

太和殿的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殿内有雕梁画栋,壁画绚丽多彩,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精华。

我们继续向前,来到了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后和嫔妃的居所,也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宫内有各种精美的家具和陈设,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宫廷生活。

在乾清宫的后花园,有着精心修剪的花草,让人感受到宫廷的优雅和宁静。

最后,我们来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是皇帝处理政务和接见官员的地方。

殿内的宝座上有一幅巨大的龙纹屏风,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在养心殿的后面,是一个宽阔的御花园,供皇帝享受休闲和散步。

沈阳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和皇权的更迭。

通过参观故宫,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和建筑艺术。

希望大家在游览中能够领略到沈阳故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二:宫廷生活的瑰丽大家好,欢迎来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之一。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宫廷生活的瑰丽。

首先,我们来到午门。

午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也是皇家婚丧大典的举行地。

通过午门,我们进入了内城,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是沈阳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地方。

殿内的宴会场景再现了宫廷宴会的盛况,金碧辉煌的装饰和丰盛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优秀的沈阳故宫导游词五篇

优秀的沈阳故宫导游词五篇

优秀的沈阳故宫导游词五篇各位朋友如果有对沈阳故宫感兴趣的或者想要从事导游行业的,那么这五段最全的沈阳故宫导游词你就不容错过。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沈阳故宫导游词1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

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

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

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沈阳故宫是清代遗存下来的最早一组宫殿建筑群,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望大家有机会来观光这座气派非凡的帝王宫殿。

谢谢大家。

沈阳故宫导游词2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

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

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狩猎时所搭的帐篷。

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

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

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精选16篇)

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精选16篇)

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精选16篇)关于沈阳故宫讲解篇1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

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

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

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

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

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

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顺着大清门北面的御路拾阶而上,台正中便是气势宏伟被称作“金銮殿”的政殿。

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

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

殿顶盖为黄琉璃,十分壮观。

殿内掾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 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

殿内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篇2(东路)沿着后花园主路东行。

从后门进入东路。

在门前有一处影壁墙,又称照壁。

个位仔细看墙上的图案。

大家会发现上面所雕绘的图案为仙鹤,而非我们在电视中常见的北京故宫中的龙图案。

沈阳故宫导游词(共6篇)(精简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共6篇)(精简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共6篇)沈阳故宫导游词(共6篇)篇一:沈阳故宫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此次游览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 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

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旧时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努尔哈赤建立政权之初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

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

其中东路为老罕王努尔哈赤进沈阳以后修建;中路为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为了安放《四库全书》而修建。

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组院落。

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宫殿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样式。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故宫门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故宫门前,东西各有一座牌坊。

东边为文德坊,西边为武功坊。

老沈阳人俗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古时候大臣上朝之时从东华门入朝。

先在东西朝房侯朝。

我们眼前的这座挂有郭沫若题词《沈阳故宫》牌匾的建筑就是大清门,大家可能会问,这座像房子一样的建筑为什么叫做门,它与我们常见的门有很大的区别!门作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等级制度直观体现。

如我们常听说的“柴门”,柴门是用柴木搭建的一个只有门框的门,这也是等级地位最低的门。

再有单开门,双开门。

有钱有势人家的门要高出地面修建在台基上。

我们眼前这座大清门是五间硬山顶的屋宇式的大门,中间三间为门,南北都设有台阶,两梢间有槛墙木窗,皇家的大门明显异于常人。

大清门虽然只是出入宫殿的通道,但作为皇宫的门面装饰也力求华丽美观。

除黄绿两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雕梁画栋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墙体四角的琉璃“墀头”,每组都由上下相联的四部分组合而成,黄、蓝色调为主,间以红、白、绿等色,浮雕云龙飞凤,瑞兽奇花,鲜艳多彩,烧造精致,虽然不处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却成为最亮丽斑斓的艺术杰作。

沈阳故宫导游词(最新10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最新10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最新10篇)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

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

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

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

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

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的寝区。

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凤凰楼。

它的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

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

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

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

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道。

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

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

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观。

凤凰楼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

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

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的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的。

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的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

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

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

关于沈阳故宫的导游词5篇

关于沈阳故宫的导游词5篇

关于沈阳故宫的导游词5篇关于沈阳故宫的导游词1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

那里就是我们这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光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

这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

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0___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

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

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

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

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

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

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

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

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

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

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

因而构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关于沈阳故宫的导游词5篇关于沈阳故宫的导游词2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9篇

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9篇

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9篇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1游客朋友们好,欢迎游览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0xx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老城区中心,即沈河区沈阳路。

初建时叫“盛京宫阙”,清迁都北京后又称“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并被尊为“国初圣迹”。

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xx年),建成于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

清世祖福临也在这里继位称帝,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10次“东巡”盛京祭祖,都到此“恭瞻”,或驻跸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并有所改建。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也是清统一全国后在东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现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

东路建筑为努尔哈赤时期所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路建筑,主要是皇太极时期所建,曾演绎过许多的历史故事;西路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储藏《四库全书》而闻名。

接下来,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自东向西游览。

一、沈阳故宫东路建筑沈阳故宫东路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

从建筑形式上看,它们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十一座“帐殿”依次排列在宽阔的广场中。

这种建筑形式脱胎于女真戎马生涯中的帐殿,是游牧民族“帐殿制”在皇宫建筑上的反映。

从建筑布局上看,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10个亭子,从北向南,呈八字形展开,在视觉上使大政殿更为深远,这种空间的处理方式在中国宫殿中仅此一例。

这种把汗王听政的大殿与八旗王公大臣后朝议事的亭子建在一起的格局,正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所决定的,反映了努尔哈赤晚年一汗独尊、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历史风貌。

1、大政殿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外高18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式”建筑,下面约有1.5高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青石围栏,栏上有各种精美的雕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
沈阳故宫(英语:Mukden Palace)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20XX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

[1] 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下面是由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希望能够帮到您!
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一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

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

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

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

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

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

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顺着大清门北面的御路拾阶而上,台正中便是气势宏伟被称作“金銮殿”的政殿。

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

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

殿顶盖为黄琉璃,十分壮观。

殿内掾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 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

殿内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二
(东路)沿着后花园主路东行。

从后门进入东路。

在门前有一处影壁墙,又称照壁。

个位仔细看墙上的图案。

大家会发现上面所雕绘的图案为仙鹤,而非我们在电视中常见的北京故宫中的龙图案。

这也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区别之四。

步入沈阳故宫的
东路。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广场建筑群。

其主要建筑有大正殿,十王亭,銮驾库,奏乐亭构成。

我们先来看看广场正面的大正殿。

远观大正殿形如一座亭子。

他的建筑学名称是:八角重檐攒尖顶大木架结构建筑,清代俗称为“八角殿”。

它既是整个宫殿群中最先完成的建筑,也是装饰艺术和使用制度方面最具特色者之一。

殿顶最高处是五彩琉璃宝顶,由宝瓶、相轮、火焰宝珠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并装饰着浮雕云龙,色彩斑斓,美丽吉祥,是吸收了佛塔塔刹的艺术特色而精心设计的。

同样精彩的是。

紧贴宝顶下部的八条垂脊上,各立有一个彩色琉璃烧制的胡人力士,深目高鼻、紧衣小帽,虽然姿态各异,但都好像是在用力牵引绳索加固宝顶,构思巧妙,仪态生动,十分精彩。

大政殿的两层殿顶都用琉璃瓦覆盖,装饰在殿顶垂脊部位的行龙脊兽、檐下的斗拱彩画,也都以其富丽和别致的风格,烘托出这座大殿的庄严神圣。

大政殿外观共有内外两圈三十二根红柱,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殿门外两柱上的金龙,昂首探爪仿佛正欲争攫中间的火焰宝珠,形态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在殿柱顶端的外侧,各有相貌威猛、非狮非牛的兽面。

据说这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把它装饰在建筑上,既能带来吉祥又可体现统治者的威严。

大政殿内檐柱间的八面,各装有六扇隔扇门而并无砖墙,门的上半部是“斧头眼”式的棂格,下部裙板中间则各镶有木雕的金漆团龙图案,更增添了殿体周围的美感。

夏天时将门卸下形如凉亭,通风效果极佳。

冬天时内生火盆市内温暖如
夏。

大政殿建筑在须弥座台基上。

四面都设有石阶踏跺,正南殿门前的一组中间是石雕云龙陛路,是皇帝出入大殿的御路。

这里的石雕栏板、望柱、抱鼓、石狮等,都带有明末清初东北地区民间的风格,朴实生动,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正殿共有八面,四处台基,寓意大金国四平八稳。

我们走上大正殿参观。

大政殿内是不设天棚的“彻上露明造”装修。

八根十余米高的彩绘金龙大柱直插殿顶。

穹顶正中是圆形的木雕金漆降龙藻井,周围的天花彩画,靠里侧的是万福万寿万禄万喜八个篆书汉字图案。

外侧的一圈则分为八组,每组由一个梵文字图案和四个龙凤图案构成。

这些精美别致的天花装饰,既具有富贵祥和的气氛,又带有神圣的宗教色彩。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殿内各个方向姿态各异的云龙和兽面、莲花、如意等木雕装饰,成为融合多民族艺术风格的壮美景观。

在殿内挂有康熙皇帝手书的对联“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子孙是守长怀绍庭永祚卜世卜年。


大正殿在建成之初叫做“大衙门”。

因为早期满语中并没有与“殿”相应的词,而是用从汉文中音译的“衙门”一词来形容它,所以把“大殿”称为“大衙门”。

皇帝地就在大正殿内处理政务。

在大正殿的两侧分别排列有十座小亭。

这就是有名的“大正殿十王亭”。

大政殿和十王亭不仅体现了当时满族国家的政治特色,在建筑布局和风格上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史书中记载,努尔哈赤、皇太极率领八旗军队外出驻扎时搭设的蒙古包式
帷幄,有时就是皇帝用大一些的“黄幄”,而八旗贝勒大臣们则分别用排列在其前两侧的八座“青幄”,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排布、瓦色、造型都与之十分接近。

因此,人们也把这“一殿十亭”叫做“帐殿式”布局,视为带有游牧狩猎民族特点的宫殿建筑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