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导游词
沈阳故宫导游词(精选11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沈阳故宫导游词(精选11篇)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沈阳故宫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沈阳故宫导游词篇1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
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
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
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
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
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
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
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
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
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
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三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三篇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一:历史沧桑的见证大家好,欢迎来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之一。
现在,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宏伟的宫殿,探索历史沧桑的见证。
首先,我们来到午门。
午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也是皇家婚丧大典的举行地。
午门的两侧是八旗营房,这里曾经是满洲八旗的驻地。
通过午门,我们进入了内城,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是沈阳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地方。
太和殿的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殿内有雕梁画栋,壁画绚丽多彩,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精华。
我们继续向前,来到了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后和嫔妃的居所,也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宫内有各种精美的家具和陈设,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宫廷生活。
在乾清宫的后花园,有着精心修剪的花草,让人感受到宫廷的优雅和宁静。
最后,我们来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是皇帝处理政务和接见官员的地方。
殿内的宝座上有一幅巨大的龙纹屏风,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在养心殿的后面,是一个宽阔的御花园,供皇帝享受休闲和散步。
沈阳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和皇权的更迭。
通过参观故宫,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和建筑艺术。
希望大家在游览中能够领略到沈阳故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沈阳故宫导游词解说二:宫廷生活的瑰丽大家好,欢迎来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之一。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宫廷生活的瑰丽。
首先,我们来到午门。
午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也是皇家婚丧大典的举行地。
通过午门,我们进入了内城,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是沈阳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地方。
殿内的宴会场景再现了宫廷宴会的盛况,金碧辉煌的装饰和丰盛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沈阳故宫导游词(集锦15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集锦15篇)沈阳故宫导游词1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
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
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
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
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
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
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
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
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
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
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
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
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
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沈阳故宫导游词2大家好!我是小吴,这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导游词(共6篇)(精简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共6篇)沈阳故宫导游词(共6篇)篇一:沈阳故宫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此次游览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 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
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旧时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努尔哈赤建立政权之初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
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
其中东路为老罕王努尔哈赤进沈阳以后修建;中路为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为了安放《四库全书》而修建。
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组院落。
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宫殿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样式。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故宫门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故宫门前,东西各有一座牌坊。
东边为文德坊,西边为武功坊。
老沈阳人俗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古时候大臣上朝之时从东华门入朝。
先在东西朝房侯朝。
我们眼前的这座挂有郭沫若题词《沈阳故宫》牌匾的建筑就是大清门,大家可能会问,这座像房子一样的建筑为什么叫做门,它与我们常见的门有很大的区别!门作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等级制度直观体现。
如我们常听说的“柴门”,柴门是用柴木搭建的一个只有门框的门,这也是等级地位最低的门。
再有单开门,双开门。
有钱有势人家的门要高出地面修建在台基上。
我们眼前这座大清门是五间硬山顶的屋宇式的大门,中间三间为门,南北都设有台阶,两梢间有槛墙木窗,皇家的大门明显异于常人。
大清门虽然只是出入宫殿的通道,但作为皇宫的门面装饰也力求华丽美观。
除黄绿两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雕梁画栋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墙体四角的琉璃“墀头”,每组都由上下相联的四部分组合而成,黄、蓝色调为主,间以红、白、绿等色,浮雕云龙飞凤,瑞兽奇花,鲜艳多彩,烧造精致,虽然不处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却成为最亮丽斑斓的艺术杰作。
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9篇

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9篇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1游客朋友们好,欢迎游览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0xx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老城区中心,即沈河区沈阳路。
初建时叫“盛京宫阙”,清迁都北京后又称“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并被尊为“国初圣迹”。
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xx年),建成于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
清世祖福临也在这里继位称帝,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10次“东巡”盛京祭祖,都到此“恭瞻”,或驻跸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并有所改建。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也是清统一全国后在东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现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
东路建筑为努尔哈赤时期所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路建筑,主要是皇太极时期所建,曾演绎过许多的历史故事;西路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储藏《四库全书》而闻名。
接下来,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自东向西游览。
一、沈阳故宫东路建筑沈阳故宫东路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
从建筑形式上看,它们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十一座“帐殿”依次排列在宽阔的广场中。
这种建筑形式脱胎于女真戎马生涯中的帐殿,是游牧民族“帐殿制”在皇宫建筑上的反映。
从建筑布局上看,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10个亭子,从北向南,呈八字形展开,在视觉上使大政殿更为深远,这种空间的处理方式在中国宫殿中仅此一例。
这种把汗王听政的大殿与八旗王公大臣后朝议事的亭子建在一起的格局,正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所决定的,反映了努尔哈赤晚年一汗独尊、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历史风貌。
1、大政殿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外高18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式”建筑,下面约有1.5高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青石围栏,栏上有各种精美的雕刻。
沈阳故宫导游词3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 3 篇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 4A 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沈阳故宫, 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 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沈阳 故宫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沈阳故宫导游词 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
这 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 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 它们分别是东路、 中路、 西路。
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
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 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 1625 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
在大政殿的房脊上, 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 牵引着八条铁链, 象征着“八方归一”。
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 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
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 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 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 上演。
1643 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 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
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 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
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 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
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 反映了满 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 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
远在努尔哈 赤立国之初, 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
辽宁沈阳故宫导游词范文5篇最新

辽宁沈阳故宫导游词范文5篇最新沈阳故宫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你去过沈阳故宫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辽宁沈阳故宫导游词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辽宁沈阳故宫导游词范文1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
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
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
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
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
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
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顺着大清门北面的御路拾阶而上,台正中便是气势宏伟被称作“金銮殿”的政殿。
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
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
殿顶盖为黄琉璃,十分壮观。
殿内掾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 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
殿内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装饰之物。
沈阳故宫导游词4篇

沈阳故宫导游词4篇沈阳故宫导游词1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
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得大内宫阙。
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得正门。
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得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得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得接见。
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得地方,因是天子得祖庙也称太庙。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
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得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得寝区。
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得高楼凤凰楼。
它得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
凤凰楼是清宁宫得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
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
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
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得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得道。
风凰楼既是后宫得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得制高点。
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
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得景观。
凤凰楼正门上额得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得御笔。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
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
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得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得。
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得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得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
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得崇政殿和东路得大政殿。
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得影响,把居住得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得侵袭。
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得供给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故宫导游词公营子中心小学雨萌亲爱的朋友们,非常高兴我能陪同大家一起浏览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的规模比占地72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
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
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
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
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政殿,这里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
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
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廷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
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制。
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
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
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
希望朋友们能在这里拥有一次愉快之旅!篇二:史上最完整的沈阳故宫导游词史最完整的沈阳故宫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此次游览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 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
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旧时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努尔哈赤建立政权之初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
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
其中东路为老罕王努尔哈赤进沈阳以后修建;中路为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为了安放《四库全书》而修建。
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组院落。
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宫殿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样式。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故宫门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故宫门前,东西各有一座牌坊。
东边为文德坊,西边为武功坊。
老沈阳人俗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古时候大臣上朝之时从东华门入朝。
先在东西朝房侯朝。
我们眼前的这座挂有郭沫若题词《沈阳故宫》牌匾的建筑就是大清门,大家可能会问,这座像房子一样的建筑为什么叫做门,它与我们常见的门有很大的区别!门作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等级制度直观体现。
如我们常听说的“柴门”,柴门是用柴木搭建的一个只有门框的门,这也是等级地位最低的门。
再有单开门,双开门。
有钱有势人家的门要高出地面修建在台基上。
我们眼前这座大清门是五间硬山顶的屋宇式的大门,中间三间为门,南北都设有台阶,两梢间有槛墙木窗,皇家的大门明显异于常人。
大清门虽然只是出入宫殿的通道,但作为皇宫的门面装饰也力求华丽美观。
除黄绿两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雕梁画栋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墙体四角的琉璃“墀头”,每组都由上下相联的四部分组合而成,黄、蓝色调为主,间以红、白、绿等色,浮雕云龙飞凤,瑞兽奇花,鲜艳多彩,烧造精致,虽然不处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却成为最亮丽斑斓的艺术杰作。
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哪?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宫殿的门又叫国门,所以叫“大清门”。
还有个传说:这座宫门在建成以后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
后来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后,听说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门叫做“大明门”,为了针锋相对,克其锋芒,就把这座大门命名为“大清门”。
古时上朝之时文武大臣按照文东武西排列站在大清门前两侧侯朝议事。
在大清门的东侧有一座封闭的院落——太庙。
所谓“太庙”即皇帝奉祀祖先的宗庙。
清朝有太庙制度始于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之时,前殿供奉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后。
叶赫纳拉氏(皇太极生母)神位,后殿则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即猛哥帖木儿、福满、觉昌安、塔克世及其妻的神位。
太庙建成后,每年逢清明、除夕等日,皇太极都要亲自前往焚香祭祀。
顺治迁都北京后,先是把太祖朝的神位移往北京太庙,原来的盛京太庙因为只剩下四祖神位,改称为“四四祖庙”。
清朝历代皇帝东巡祭祖陵的皇帝在进入沈阳故宫之前,都要先到庙中向自己祖先的玉宝玉册上香行礼。
(中路)我们走进大清门,在右侧有一个沈阳故宫的微缩,可以领略沈阳故宫的全貌。
穿过大清门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中路的头道院落。
我们正面的建筑就是沈阳故宫的“金銮殿”——崇政殿。
兴建之初名字叫做“正殿”。
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
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
其中请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顶的琉璃瓦,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一定会清楚地记得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色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色镶绿剪边。
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
我们走上台基。
在台基两侧分别有用于计时的日晷,和存放标准计量单位的嘉量亭。
此外台基上四口盛满清水的大缸大家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当然不是皇帝养金鱼的鱼缸。
这四口缸被称作是“吉祥缸”古代称它是“门海”,是古代皇宫中重要的防火设施。
那又有朋友问了,冬天北方的天气很冷,水都会结冰。
没关系,缸下可以点燃炭火既可以化冰,又可取暖。
我们走上须弥座。
头上牌匾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崇政殿”,请看左边的满文,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
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
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
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二。
崇政殿内现在的陈设是乾隆东巡后按照北京故宫乾清宫的陈设摆放的。
上面“正大光明”匾额为顺治皇帝御笔亲书。
下面就是皇帝的宝座,据说宝座上绘制雕刻有8条金龙,算上坐在宝座上的真龙天子正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阳数九条龙。
宝座后面是金质屏风。
上面刻有康熙皇帝从古代经书中摘出的言十二句铭文圣训,作为自己和后世皇帝治理国家的座右铭镌刻在御座之旁的。
陈设在龙椅前后的有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
从乾隆时起,皇帝还把一些相关的题咏诗章手迹制成匾联悬挂殿内。
宝座前的“念兹戎功用肇造我区夏,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蓝地金字对联出自乾隆皇帝手迹,殿北门内上方还挂有嘉庆、,道光御题崇政殿诗金字木匾等等。
当年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励精图治,1636年皇太极就是在这里发布诏书。
将国号“金”改为“清”;改元“天聪”为“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族”。
那为什么要改国号和族名哪?国号有为什么叫做“清”哪?话说皇太极请遍能人高手,为国家和民族改名。
这群能人高手里有个在深山出家的老和尚,法号无然。
无然长老给他出主意:明朝的“明”字光辉灿烂,属于“火”,要想灭火,就得用水,族号叫“满”,国号叫“清”,这“满清”二字都带三点“水”,六水灭火,可得中原天下。
皇太极信服极了,要改就彻底改,把自己这个罕王也改了,干脆和大明朝并列,也就叫皇帝吧!在崇政殿前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飞龙阁”和“翔凤阁”。
“飞龙阁”和“翔凤阁”主要是为皇帝藏珍纳宝的。
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藏于此间。
“飞龙阁”和“翔凤阁”后面分别是用于存瓷器的东七间楼和存放书籍墨刻的西七间楼。
我们离开崇政殿,穿过左翎门来到崇政殿的后院。
在东西两侧的分别是“日华楼”、“师善斋”、“霞绮楼”、“协中斋”。
后期主要用于皇子教育,也就是“皇家贵族学校”。
在我们的正面有一约四米的高台,台中环绕有女儿墙,台上就是沈阳故宫的后宫部分。
哪为什么后宫要建筑在一座高台上那?这就要从满足民俗说起。
满族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生存状况相对恶劣。
经常受到虎狼这样的野兽的攻击。
于是聪明的满族人将居住之所建住宅一个土台之上,地势较高可以有效的防范野兽的攻击。
这就形成了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三。
北京故宫的前朝建筑在高大的须弥座上,后寝建筑在平地上。
沈阳故宫正好与之相反。
台上有一高楼。
此楼名曰“凤凰楼”。
原名“五凤楼”、“翔凤楼”。
凤凰楼采用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
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通道。
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
此楼为当时沈阳城最高建筑。
沈阳古称“盛京”。
“盛京八景”(天柱排青、辉山晴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凤楼晓日、皇寺鸣钟、万泉垂钓)之一的“凤楼晓日”的典故就出于此处。
站在楼上可以最先看到东方朝气蓬勃的晓日。
传说当年站在凤凰楼上可以看到抚顺城。
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休息小憩和宴请之所。
登上象征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级台阶。
抬头可见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紫气东来”。
“紫气东来”的典故出自汉朝刘向的《列仙传》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后世引用为“紫气东来”。
乾隆用紫气东来比如大清王朝自东方兴起,向西入关定鼎中原。
北侧的两口大锅里清水煮熟,先放入木槽内供奉给神灵享用,然后再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们,称为“吃福肉”,满族人相信吃了福肉,福气就会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
每年正月初一,满族的祭祀活动最为盛大。
初一早晨王公大臣都要到皇帝家来做客。
皇帝会将煮好的福肉赏赐给他们吃(清水煮肉),吃的时候不蘸任何调料。
那位能吃到最大的那一块,则他今年的福气会最好。
其余剩下的部分会放到门内左侧的案板上。
在杀猪的时候,猪内脏也是有用处的。
将猪内脏取出,置于院中的神杆索伦干上,供奉满族的神鸟乌鸦。
索伦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
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
乌鸦为什么能成为满族的神鸟哪?这就要从乌鸦救凡察的故事说起。
满族的先祖有一次背仇家所害。
全家只有一个叫凡察的小孩逃了出来,仇家要赶尽杀绝。
凡察跑的精疲力竭之时卷曲在一棵棵树边。
这时恰巧一群乌鸦落在树上和凡察的身上。
仇家经过此地,认为乌鸦是不会在有活人的地方停留,凡察一定不会再这。
就这样凡察得救了,凡察后来成为了满族的英雄,为族人报了仇。
于是满族开始供奉乌鸦为神鸟,祭祀的时候用猪内脏来供养乌鸦。
当有流浪的乞讨者经过时也可抓取索伦干上的东西吃。
言归正传。
清宁宫内东侧被隔开里面称之为“暖阁”。
也就是皇帝皇太极和皇后哲哲的卧室。
暖阁内部分为南北两间,两间都有火炕(龙床)。
这种设计非常巧妙,完全适于北方气候温差较大的特点。
在漫长寒冷的冬季,住在临窗的南炕,既明亮,又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自然十分暖和;而在炎炎夏日,避暑移居到北炕,则很凉爽,是理想的居住之所。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端坐在南炕上“无疾而终”,卒年五十二岁,葬在昭陵(即沈阳北陵)。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左高右低”,在清宁宫左右两侧按照地位级别分别是: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我们下面逐一参观。
关雎宫就是皇太极一生中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宸妃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之女,也是中宫皇后哲哲的亲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