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的不同点

合集下载

辽宁沈阳故宫

辽宁沈阳故宫

辽宁沈阳故宫【故宫简介】沈阳故宫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座古建筑群,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历史背景】沈阳故宫始建于清朝初期,原为满洲王朝建立者努尔哈赤的皇宫。

后来经过几代皇帝的迁建和扩建,成为了清朝崇政殿和行宫之所在。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后者。

【建筑特色】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满、蒙古和藏等多个民族的建筑元素。

宫殿群共有114座大殿、大院和楼阁,占地面积达到约60000平方米。

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是乾清宫和重华宫。

乾清宫位于沈阳故宫的中轴线上,是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宫殿的建筑风格独特,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室内装饰金碧辉煌,体现了尊贵和权力的象征。

重华宫是沈阳故宫的核心建筑,也是皇帝举行重要典礼和宴会的场所。

它的建筑风格虽然受到北京故宫的影响,但也融入了满洲的建筑元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此外,沈阳故宫的庭院布局也很有特色。

故宫内有着美丽的园林景观,如泮池、锦鸡园等,给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感觉。

这些园林景观与建筑相得益彰,使沈阳故宫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文化影响】沈阳故宫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承载了满洲文化和清朝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沈阳故宫展示了满洲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满洲建筑与汉族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满洲的特色。

从建筑结构到装饰细节,都能看到满洲民族的独特风格,为满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其次,沈阳故宫成为了清朝文化的代表。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清朝的皇家建筑之一,沈阳故宫成为了清朝文化的象征,见证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辉煌。

此外,沈阳故宫也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建筑风格精美独特,融合了多种民族的建筑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技艺。

沈阳故宫的前门与北京故宫的后门

沈阳故宫的前门与北京故宫的后门

沈阳故宫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建筑对比
沈阳故宫的前门与北京故宫的神武门(大家知道前门就是天安门这边是正午门)
沈阳故宫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建筑对比。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古城的中心。

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创建并使用的宫殿。

也是清迁都北京后皇帝到东北地区巡幸和祭祀祖陵时的行宫,是全国仅存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宫殿,也是除北京故宫外,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

它代表了满族早期皇宫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体现了满族早期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将满、汉、蒙、藏建筑艺术融合在宫殿建筑中,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富有特色而珍贵的范例。

1926年,在原皇宫的基础上辟为博物馆。

目前沈阳故宫博物院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宫廷历史艺术性质博物馆。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四面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2011年国庆期间,故宫8万人限流措施一度“失守”,对此,故宫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故宫将考虑推行分时段限流,日限8万人不变。

2013年故宫将修复“地上天宫” ,在神武门外将打造特色文化街。

论明清历史遗址之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论明清历史遗址之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论明清历史遗址之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中国现存两座古代故宫,一座在首都北京,一座在辽宁沈阳。

2004年7月1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清发祥地,两代汗王宫”世人谈到沈阳时,往往会想到一句民谚,那就是“大清发祥地,两代汗王宫”。

距今380年前的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初三,努尔哈赤率部众从辽阳抵达沈阳,并于当年建造了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这一迁都之举,不仅改写了后金的历史,也改写了沈城的历史,沈城由此而从明代中卫城逐渐发展成为关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盛京皇宫便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清朝统治的200多年中,这里发生过太多的事件,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传说故事。

即使在今天,仍然有许多缺乏史料记载的谜团。

例如,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皇太极当初的王府是否现在的故宫?作为在清朝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庄妃即孝庄皇太后,是否曾经劝降了曾誓死不降的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帮助年仅六岁的福临战胜多尔衮等强大对手登上帝位?等等,都为沈阳故宫披上了多重神秘的面纱。

这里,且说故宫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皇太极当初的王府是否就是现在的故宫。

沈阳市位于浑河北岸,浑河古称沈水,因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沈阳”由此得名。

清代的盛京皇宫究竟始建于哪一年,说法不一。

例如《盛京通志》、《奉天通志》所记为后金崇德二年(1637年),却被史学界公认有误。

通常的说法是,推测故宫建在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后,因为迁都沈阳事出突然、时间非常仓促,不可能提前在沈阳盖造宫殿。

不过,猜测终归是猜测。

随着《盛京城阙图》和《侯氏宗谱》的发现,沈阳故宫始建年代得以确认。

《侯氏宗谱》在鞍山的发现,为解开沈阳故宫始建时间之谜提供了最直接的文献依据。

据《侯氏宗谱》记载:“余侯氏居于晋地,历来科甲。

及我大清长白发祥,而创业于东土,即升于始祖时,虎公以为辽东宁卫都指挥使,特授骠骑将军。

是以余曾祖振举公随任辽东,以同辅弼太祖高皇帝。

故宫的观后感-作文

故宫的观后感-作文

故宫的观后感到了游沈阳故宫的时候,我对中国现存的三个故宫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

北京紫金城故宫当然是一座金碧辉煌、无与伦比的皇家宫殿,其建筑年代、规模、气势、造型和豪华程度等诸方面都是首屈一指、无可挑剔的;长春的伪皇宫显然是一座落魄潦倒的溥仪寄人篱下的住宿,其建筑规模、造型和布局等简直就是一座二层楼的办公楼,伪皇宫附属的所谓跑马场、东西御花园和游泳池,也不过是类似一般公园里的娱乐场所,与北京紫金城内的御花园及皇家颐和园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这两个皇家建筑的对比,也反衬出一个帝王鼎盛时期的辉煌气势和一个末代皇帝时代的没落潦倒。

而沈阳故宫既不像北京紫金城那样的雄伟辉煌,也不似长春伪皇宫一般的寒酸萧条。

它仅是一个我国现已废弃的、曾经的少数游牧民族首领弃游牧变定居后曾经居住过的宫殿。

在那里,游客感受不到北京故宫天天人满为患八万人限额的拥挤,而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也根本不会产生对建筑的辉煌而发出的啧啧称道声。

人们只是慕名而来到此一游。

沈阳故宫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公元年),离清兵入关还有八年。

因此,这里仅是后金和前清的首府和大本营。

怒尔哈赤和皇太极曾在此居住,皇太极在这里改汗制为帝制。

按理说,一个满民族的建筑应该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征,一个有游牧民族象征的穹顶圆形帐篷样的毡房。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沈阳故宫却是一个道地的汉民族建筑外型,其代表性建筑崇政殿、凤凰楼、大政殿和十王亭等,无一不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秦砖汉瓦琉璃面,八角重檐歇山顶,其中主体建筑大政殿的门柱上还雕刻着华夏民族的图腾——双龙戏珠。

即便是文溯阁那种二层楼的建筑,也完全是汉民族的几间亭那样的建制。

而建筑物的阁名、楹联、挂图上的题字等,也几乎是清一色的以汉字为主。

从沈阳故宫的建筑样式等特征上看出,在清兵入关前还没有一统中原时,满清已经完全接受了汉文化,并已经被汉文化异化并脱胎换骨了。

由此而想到汉文化的倔强伟大而源远流长。

据说,在世界文化史上,只有汉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没有被异化、没有被消灭、没有被断截的一种民族文化。

第一讲 宫殿景观欣赏——故宫、沈阳故宫

第一讲 宫殿景观欣赏——故宫、沈阳故宫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中国 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 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
宫、紫宫。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
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 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 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 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
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
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妃居 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 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天安门在中国的明朝、清朝两代是两代皇城的正门。天安 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 “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建于皇太极天聪年间<1627—— 1636年>,崇德元年,将其正式定为该名)
凤凰楼
大政殿
大政殿和十王亭
举世闻名的北京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代的皇宫。故宫始建于明 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先后经历了24代帝王的朝政和居住,至今已有 560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 屋9999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 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是我国现存最完整、 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帝宫殿。
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
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 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沈阳故宫的特色

沈阳故宫的特色

我看到的沈阳故宫的特色我趁在沈阳学习的机会,游览了沈阳故宫。

5月27日我趁在沈阳学习的机会,游览了沈阳故宫。

虽然只是一人前往,我还是聘请了导游,导游费100元、门票60元。

导游的讲解让我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了解沈阳故宫。

因为以前多次去过北京故宫,免不得把它们做了一番比较。

因为以前多次去过北京故宫,免不得把它们做了一番比较。

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之处:1.沈阳故宫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1625年。

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约为北京故宫的1/12。

2.牌匾均是满文在左、汉字在右,重满清文化。

而北京故宫均为汉文在左、满文在右。

3.建筑檐口采用黄琉璃瓦加绿剪边,而北京故宫均采用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

4.沈阳故宫的后宫居住建筑,凸显了满族建筑的三大特点,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建筑,在东起第二间开门,东侧是其寝宫,是典型的“口袋房”。

口袋房即房屋的门不居中、偏开,因此称做“口袋房”。

它体现了满族注重御寒防冷的特点。

万字炕,实为“转圈炕”,火炕是满族使用和发明的。

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来供热的,烧水或做饭的热气都通过火炕下的坑道,所以炕总是热的。

炕大,烟囱也粗,烟囱用砖和泥垒成长方形。

烟囱高出屋檐,通过孔道与炕相连。

凡烟通过的坑道上部均会发热,连地面也是如此,满清在400年前就发明了地暖。

5.沈阳故宫“宫高殿低”,内廷门户凤凰楼及后宫建筑均建于高台之上,高于崇政殿。

凤凰楼建在24级台阶之上有三层楼,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而北京故宫三大殿都建于高台上,高于内廷的寝宫。

6.显示清初君臣合署办公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与北京故宫皇帝端坐的“太和殿”不同,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实际是清初统治者举行大型政治活动的办公“大衙门”和发布政令的“广场”,反映了清初满族社会“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因而成为独一无二的建筑式样。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蒙古包。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有什么不一样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有什么不一样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有什么不一样提起故宫,大多数人会想到北京那座气势恢宏的明清皇家宫殿。

而在辽宁沈阳,也有一座故宫。

它是清代定都沈阳后至迁都北京前的帝王宫殿,又称盛京皇宫,与北京故宫并称为中国现存两大宫殿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自努尔哈赤后金天命十年也就是1625年始建,至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基本建成,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超6万平方米,共有古建筑114座、房间500余间,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分为东、中、西三路。

东路为努尔哈赤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为皇帝举行大型庆典和集会时使用,也是皇帝与八旗诸王和大臣议政之处。

1644年,顺治皇帝在此登基继位。

大政殿东西两侧有10座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亭子,称为十王亭。

离殿最近、略微向前突出的两座为左右翼王亭,其余八亭呈雁翅状排列,东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王亭,西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王亭。

八旗亭是各旗官员处理本旗日常事务的衙署。

大政殿与十王亭的布局,与满族皇帝和八旗旗主出征狩猎时扎设营帐的排列方式一致,体现了满清八旗制度的文化特色。

中路又称皇太极皇宫,自1627年开建,由“前朝”和“后寝”组成。

南半部为“前朝”,即皇帝处理政务、接见使臣及举办庆典之处。

大清门北侧正面的崇政殿为沈阳故宫正殿,即皇太极时期的“金銮殿”。

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崇政殿举行。

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东巡盛京期间都曾坐在殿里接受群臣朝贺。

崇政殿北侧为凤凰楼,这是沈阳故宫最高的建筑。

楼下层是进入寝宫区的通道,中层和上层是皇帝后妃便宴和读书之处。

凤凰楼北侧正面为清宁宫,其东间为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寝宫。

乾隆行宫分两期修建。

1748年在中路两侧建成东、西二所,东所为皇帝东巡时皇太后居住之地,西所为帝后行宫。

1781年,乾隆帝下令修建嘉萌堂和文溯阁等建筑,形成后来的西路。

清朝陪都宫殿沈阳故宫

清朝陪都宫殿沈阳故宫

清朝陪都宫殿,沈阳故宫相信很多FANS只知道北京有个故宫,而且老外们也都把它当作中国的标志。

孰不知,在沈阳也有一个故宫,至于其它地方还有没有故宫,不太清楚了,哈哈!今天就带大家到沈阳故宫去见识一番。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是世界仅存的满族风格的宫殿建筑群。

这是一张故宫的结构图,方便大家游览“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

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

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

其中东路为老罕王努尔哈赤进沈阳以后修建;中路为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为了安放《四库全书》而修建。

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组院落。

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宫殿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样式。

下马碑:诸王以下官员等至此下马故宫门前,东西各有一座牌坊。

东边为文德坊,西边为武功坊。

老沈阳人俗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古时候大臣上朝之时从东华门入朝。

先在东西朝房侯朝。

文德坊与之相对的就是武功坊此门为沈阳故宫东路之“东大门”,里面是“大政殿”和“十王亭”。

正对故宫大门(大清门)的“沈阳故宫博物院”,请大家忽略门口那两辆充满现代气息的车车。

沈阳故宫的大门叫“大清门”。

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宫殿的门又叫国门,所以叫“大清门”。

还有个传说:这座宫门在建成以后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故宫建立在满族人的生活习惯上的,所以皇宫与城市融为 一体,但作为皇宫,不设城墙使安全与防御存就在一定问题,也是 皇权地位不够突出,所以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处组成了一个城市广场, 形成城市设计的虚空间,且宫殿地势最高,突出了皇权。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 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 重檐庑殿顶 重檐歇山顶 重檐攒尖顶 单檐庑殿顶 单檐歇山顶 单檐攒尖顶 悬山顶 硬山顶 盝顶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崇政殿——硬山顶
十王亭——歇山顶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凤凰楼——歇山顶
奏乐亭——单檐攒尖顶
三,建筑结构和营造技术的比较
抬梁式又称叠梁式是在立柱上 架梁,梁上又抬梁。
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木构架做法——抬梁式
三,建筑结构和营造技术的比较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 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与它的名称息息相关。 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称外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内檐部位,称内檐斗拱。 外檐斗拱又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 内檐斗拱又分为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
四,装饰工艺与装饰风格的比较
紫禁城屋面采用黄琉璃瓦
四,装饰工艺与装饰风格的比较
等着所阁癸按 暖“建是水照 色以的专,古 也水楼为其人 有克阁存色的 这火,贮属“ 一”书清黑五 层之忌代”行 “意火大,八 取。,百黑卦 吉而以科是” 避窗黑全代之 灾柱瓦书表说 ”等为《水, 的不顶四的“ 用饰,库。北 意红寓全文方 。金含书渊 》 壬
不同的是文渊阁却以黑琉璃瓦覆顶
四,装饰工艺与装饰风格的比较
沈阳故宫屋面采用黄琉璃瓦加绿剪边
四,装饰工艺与装饰风格的比较
沈阳故宫门额上的字满文在左, 汉文在右。北京故宫则反之
课题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理 念和使用需求是造成两者不同之处的根本原因。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 建筑的经典之作,他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建造时期是中 国大一统,国力强盛的王朝,由汉族统治者组织修建。沈阳故宫修建 于王朝更迭时期,由满足建造,在规模和等级上都稍逊一筹。单两者 都是仅存的皇家供电建筑。皇家宫殿与城市结合,本身的流线组织, 建筑细节处理都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不同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的融合是明清宫殿建筑发展的共 同趋势。北京故宫历经了明清两代王朝,在继承以往宫殿建筑发展的 成功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清代按沈阳故宫清宁宫形式改建坤宁宫,增 添满文等等。而沈阳故宫可以说是民族风格融合的范例。东路外八字 布局是满族八旗文化的象征,在建筑形式和装饰上借鉴了中原文化的 优秀传统。中路和西路的行宫从建筑布局到形式到装饰,则是全盘吸 收汉文化的产物。两个故宫见证了不同民族建筑文化互相学习,互相 借鉴的过程:同时也证明优秀的建筑风格形成是一个不断吸收不断完 善发展过程。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硬山悬山顶区别
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屋顶的檩伸出墙外,加博风板保护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硬山悬山顶区别
硬山顶 特点就 是其两 侧山墙 把檩头 全部包 封住, 由于其 屋檐不 出山墙, 故名硬 山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
祈年殿——重檐攒尖顶
参考文献: 《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的对比》——张佳璐 《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的比较研究》——黄希明
谢谢观赏
清史专题之
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比较研究
编者:段彦超
一,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的比较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三,建筑结构和营造技术的比较
四,装饰工艺与装饰风格的比较
一,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的比较
紫禁城平面图
东五宫
西六宫
内廷
960m
外朝
753m
一,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的比较
皇太极时期修建
乾隆时期修建
努尔哈赤时期修建
一,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的比较
与城市结合的思路的不同点
北京故宫既是城市中轴线的一个组成,又是城市序列的一个高潮。在 北京外的民居,中间宫殿建筑金碧辉煌,突显皇权至高无上。
一,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的比较
与城市结合的思路的不同点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中和殿——攒尖顶
保和殿——重檐歇山顶
二,建筑造型和屋顶样式的比较
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顶
大政殿八角形平面由来: 一,受八旗制的影响,反映出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的伟大创举; 二,来源于帐幄的形态,以战争形态的固化激发斗志; 三,来源于塔的平面形式,反映出满族崇尚简朴的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