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高可靠性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八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八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

NFV基础设施(NFVI)
虚拟计算
虚拟存储
虚拟网络
虚拟化层
计算
存储
网络
图6 NFV架构
NFV 管理
和 编排
NFV优势
✓ NFV 是从运营商角度出发 提出的一种软件和硬件分 离的架构,将虚拟化技术 引入到电信领域,采用通 用平台来完成专用平台的 功能。
✓ NFV 能 实 现 软 件 的灵 活 加 载,从而可以在数据中心 、网络节点和用户端等不 同位置灵活地部署配置, 加快网络部署和调整的速 度,降低业务部署的复杂 度,提高网络设备的统一 化、通用化、适配性等。
同发展,实现网络变革。 ✓ 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将引入互联网和虚拟化技术,设计实现基于通用设
施的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关键技术是NFV和SDN。 ✓ 新型的5G网络架构包含接入、控制和转发三个功能平面。
核心网 接入网
转发功能 控制功能 接入功能
5G网络逻辑架构
分布式组网 集中式组网 动态自组织网
Mesh网 Wi-Fi
➢ 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场景 ➢ 海量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
场景 ➢ 超 高 可 靠 、 低 时 延 通 信 ( 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 mMTC应用场景
• 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 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具有小数据包、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 点。这类终端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不仅要求网络具备超密集连接的 支持能力,满足每平方公里100万连接数密度的指标要求,而且还要保 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

(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第8章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第8章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代理具有自治性,可以独立于其他代理进行操作,并能够与其他代理进行协调。基于代理的设计方法强调动态性 和灵活性,适用于构建可扩展、可重构和自适应的分布式系统。
基于服务的架构设计方法
总结词
基于服务的架构设计方法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通过将系统功能封装为可复用的服务,实 现松耦合的分布式系统。
详细描述
01
02
分布式性
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可以 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03
通信能力
组件之间通过通信进行协调和交互。
可靠性
分布式系统具有容错性和可恢复性, 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05
04
并发性
多个组件可以并行执行,提高系统的 整体性能。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场景
云计算平台
如亚马逊AWS、谷歌云等,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 服务。
总结词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通过使用智能 代理来处理分布式任务,具有自治性、 智能性和协作性等特点。
详细描述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案例包括:1. 分布式 计算市场案例,如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平台, 通过智能代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易;2. 智 能家居案例,通过智能代理实现家庭设备的 互联和控制,提高生活便利性。
运维
分布式系统的运维需要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 和性能,以及服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这需
要使用一些监控工具和技术,如 Prometheus、Grafana等,以便及时发现 和处理系统中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完 善的运维流程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
性和高可靠性。
05
分布式系统案例分析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案例
测试方法
对于分布式系统的测试,需要采用一些特定 的方法,如模拟测试、灰度测试、故障注入 测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模拟各 种实际运行场景,以便更好地发现和修复系 统中的问题。

教学课件:第八章-DeltaV-串级控制

教学课件:第八章-DeltaV-串级控制
教学课件:第八章-deltav串级控制
• 引言 • deltav系统概述 • 串级控制原理 •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串级控制
串级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系统架构,通过将多个控制器串联在一起,
环境条件,同时保障家庭安全,降低能源消耗。
应用实例三:机器人控制系统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在机器人控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能够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自主性。
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精确、快速的控制,以确保其稳 定性和安全性。deltav串级控制系统通过将主控制器和子 控制器进行串联,实现对机器人各个关节的精确控制。这 种控制方式能够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自主性,使其在 复杂环境中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deltav串级控制系统 还能够降低机器人的能耗,延长其使用寿命。
应用实例二:智能家居系统
总结词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家庭提供舒适、安全和节能 的生活环境。
详细描述
智能家居系统需要实现对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能够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机串联,实现集中控制和智能化管 理。通过主控制器和子控制器的协同工作,能够为家庭提供舒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学习者应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对DeltaV串级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 以通过实验室或实际工业现场的实践操作,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 法。
关注DeltaV串级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系统物理模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系统物理模型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与设计
总结词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 心,其选择与设计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在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数据量、 数据类型、数据安全性、并发访问以及与其他软件的 兼容性等因素。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 MySQL、SQL Server等。在数据库设计时,需要建 立合理的数据表结构、数据关系以及索引等,以提高 数据的查询效率和处理速度。同时,还需考虑数据的 备份、恢复和容错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通过合理的物理配置和布局,系统物 理模型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 的运行效率。
控制项目成本
通过合理的资源规划和预算分配,系 统物理模型有助于控制项目成本,避 免资源浪费。
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
系统物理模型应适应组织的业务需求和发展 变化,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可扩展性
系统物理模型应具备可扩展性,能够支持未 来的业务增长和技术发展。
据存储、软件组件等。
系统物理模型将逻辑模型转换为实际的物理实现,为系统的实
03
施提供具体的指导。
系统物理模型的重要性
指导系统实施
系统物理模型为系统实施提供了具体的 指导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建设符合设计
要求。
确保系统可靠性
系统物理模型关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组成,能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优化系统性能
总结词
操作系统的选择与配置是系统软件设计的基础,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扩展性以及与硬件的兼容性。
详细描述
在选择操作系统时,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评估,如Windows、Linux、Unix等操作系统各有优缺点,需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配置操作系统时,需要设置合理的用户权限、防火墙规则等安全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 性。同时,还需对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信息安全学第8章 可信计算平台[精]

信息安全学第8章 可信计算平台[精]

3. 安全管理
示范者:Intel主动管理技术。 Intel主动管理技术(AMT)技术是 为远程计算机管理而设计的,这项技术 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 和重要的作用,而且AMT的运作方式与 TPM规范所提到的方式非常吻合。
在支持AMT的计算机系统当中, 即使在软件系统崩溃、BIOS损坏 甚至是没有开机的状态下管理员 仍然能在远程对计算机完成很多 操作。
2. 网络保护
示范者:3Com嵌入式防火墙。 3Com公司提供集成了嵌入式防火 墙(EFW)的网卡产品,用以向安装了 该产品的计算机提供可定制的防火墙保 护,另外还提供硬件VPN功能。
由于支持基于TPM规范的认证, 所以用户能够利用这类网卡执行 更好的计算机管理,使得只有合 法的网卡才能用于访问企业网络。
这一特性能防止攻击者在远程计算 机上控制合法用户的计算机执行恶意 程序。
8.1.4 可信计算应用
可信计算的实际应用,主要是针 对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信计算平 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安全防 护。 下面以PC平台为主线了解目前主 要的可信计算应用。
1. 操作系统安全
示范者:微软Windows。 微软在Windows操作系统当中应用 较多的一项技术是微软加密文件系统 (EFS),这是微软向操作系统中集成可 信计算技术的最早尝试之一,Windows 2000及之后出现的Windows XP等系统 都支持该特性。
所以,最低层的故障,引起数据输 出的差错,导致系统最后的失效。
1. 按失效的范围划分
●内容失效 当系统服务所传递的内容与系统规
定所要求实现的内容不同时 ●定时失效
主体的可信性可以定义为其行为的预 期性,软件的行为可信性可以划分级别, 可以传递,而且在传递过程中会有损失。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姜志海黄玉清刘连鑫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第1章概述 ............................................................. 2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 (5)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10 第4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13 第5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资源的应用 ................................. 18 第6章 MCS,51系列单片机并行扩展接口技术 ............................... 23 第7章 MCS,51系列单片机串行总线扩展技术 ............................... 28 第8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 (30)第1章概述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在硬件上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部分;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存储器是存放数据与程序的部件;输入设备用来输入数据与程序;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用数字、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这三部分称为计算机的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则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关键部件,所以常将它们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 Unit)。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将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做在一块集成电路上的一个独立芯片。

(网络信息检索)第8章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

(网络信息检索)第8章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
(网络信息检索)第8章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
目录
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概述 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的核心概念 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的架构与设计 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的算法与技术
目录
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的未来展望
01
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概述
定义
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检索技术,通过将检索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并分配给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同时处理,以提高检索效率和响应速度。
云计算为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未来将更加注重云平台上的信息检索服务的开发和应用。
与知识管理的交叉融合
知识管理是信息检索的重要应用领域,未来将更加注重知识库建设、知识表示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与数据挖掘的交叉融合
数据挖掘是信息检索的重要手段,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
总结词
在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中,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是一个重要挑战。需要确保用户数据不被泄露或被恶意利用。
详细描述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来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此外,还可以采用匿名化和伪名化技术来隐藏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并行和分布式信息检索中,跨语言和跨领域的信息检索是一个常见挑战。需要支持多种语言和领域的数据检索。
常见的信息检索算法包括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概率模型等。
信息检索算法的应用领域包括搜索引擎、信息推荐系统、知识管理等。
信息检索算法是用于从大规模数据集中检索相关信息的算法。
信息检索算法的性能和效果取决于数据集的特点和查询的复杂性。
01
索引技术是用于加速数据检索速度的技术,通过建立数据结构来组织和存储数据。

第8章-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第8章-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由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组成。 通信处理机(IMP):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一方面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连接的接 口,另一方面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 结点。 通信线路:连接主机、通信处理机,为它们之 间传输数据提供通道。
.
14
8.1.5 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传输距离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 传输速率高,可达10Mbps以上 误码率低 一般用专线连接
计算机
路由器
路由器
计算机
计算机
.
28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用于连接几十公里内的企业、机关的局域网 ❖ 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
计算机
计算机
路由器
路由器 城域网络(公用网)
.
返回 5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资源子网
主机
通信子网
CCP
主机 CCP
CCP 主机
CCP 主机
.
6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了计算机网络的 标准化时代。
典型代表:Internet
网络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更为迫切。 制定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 随着Internet的发展,TCP/IP协议族的广泛应用。 局域网的全面发展。
都要单独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费用贵。解决的方法是在 终端聚集的地方采用远程线路集中器,以降低通信费用。 这种结构属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
3
第一代网络:
.
4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这一阶段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之间,这一阶 段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通过公用通信子网实现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rtual IP address 10.100.10.4 VRID 1:Priority 100:Virtual IP 10.100.10.1
Gateway:10.100.10.1 Gateway:10.100.10.1 Actual IP address 10.100.10.11 Actual IP address 10.100.10.12
16

IRF高可靠性

堆叠系统由多台成员设备组成,Master设备负 责堆叠的运行、管理和维护,Slave设备在作为 备份的同时也可以处理业务。 一旦Master设备故障,系统会迅速自动选举新 的Master,以保证通过堆叠的业务不中断,从 而实现了设备级的1:N备份。 成员设备之间物理堆叠口支持聚合功能,堆叠 系统和上、下层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也支持聚 合功能,这样通过多链路备份提高了堆叠系统 的可靠性。
目录
高可靠性技术简介 链路备份技术
设备备份技术
堆叠技术
IRF
Master
Slave
IRF堆叠
Slave
Slave

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 构)是将多台设备通过堆叠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台“联 合设备”。用户对这台“联合设备”进行管理,可以实 现对堆叠中的所有设备进行管理。
高可靠性技术概述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构建H3C高性能园区网络 1.0
引入
随着园区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承载在园区网上的应用 也越来越丰富,许多关键应用要求网络提供不间断服
务,这就要求网络设备具备高可靠性,不存在单点故
障。
课程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
了解什么是高可靠性技术 了解高可靠性技术包含哪些技术类别
链路聚合 RRPP Smart
Link

7
链路聚合
SWA
SWB

链路聚合是把多条物理链路聚合在一起, 形成一条逻辑链路。 采用链路聚合可以提供链路冗余性,又 可以提高链路的带宽。

8
RRPP
SWA
RRPP网络
SWB
SWC
SWD

RRPP(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快速环网 保护协议)是一个专门应用于以太网环的链路层协议。 在以太网环上一条链路断开时,RRPP能迅速恢复环网 上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路,具备较高的收敛速度。
Gateway:10.100.10.1 Gateway:10.100.10.1 Actual IP address 10.100.10.13 Actual IP address 10.100.10.14

VRRP将可以承担网关功能的路由器加入到备 份组中,形成一台虚拟路由器。

14
平均无故障时间,衡量稳定程度
故障平均修复时间,衡量故障响应修复速度
MTTR: Mean Time to Repair


4
高可靠性在园区的应用

网络高可靠性主要是指当设备或网络出现故障 时,网络提供服务的不间断性。

可靠性达到5个9以上 可靠性99.999%意味着每年故障时间不超过5分钟
可靠性99.9999%意味着每年故障时间不超过30秒
链路备份技术

园区网高可靠性技术

设备备份技术:包含设备自身备份技术以及设备间备份技 术
堆叠技术

5
目录
高可靠性技术简介 链路备份技术
设备备份技术
堆叠技术
链路备份技术

链路备份技术用于避免由于单链路故障 导致的网络通信中断。当主链路中断后, 备用链路会成为新的主用链路。

9
Smart Link
SWA
SWB
SWC
SWD

Smart Link解决方案,实现了主备链路的冗余 备份,具备快速收敛性能,收敛速度可达到亚 秒级。
10

目录
高可靠性技术简介 链路备份技术
设备备份技术
堆叠技术
设备备份技术

设备备份技术用于避免由于单设备故障 导致的网络通信中断。当主设备中断后, 备用板卡或备用设备会成为新的主设备。
主备备份应用于分布式网络产品的主控 板,提高网络设备的可靠性。


13
设备间的备份技术VRRP
Internet
Master Backup
Actual IP address 10.100.10.3 VRID 1:Priority 110:Virtual IP 10.100.10.1
设备自身的备份技术 设备间的备份技术VRRP

12
设备自身的备份技术

主备备份指备用主控板作为主用主控板 的一个完全映象,除了不处理业务,不 控制系统外,其它与主用主控板保持完 全同步。

当主用板发生故障或者被拔出时,备用 板将迅速自动取代主用板成为新的主用 板,以保证设备的继续运行。
目录
高可靠性技术简介 链路备份技术
设备备份技术
堆叠技术
可靠性
M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
正常运行 MTTR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1年


可靠性: Availability

可靠性=MTBF/ (MTBF+MTTR)
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17
本章总结
介绍了什么是高可靠性技术
园区网中常用高可靠性技术是链路备份技术、设
备备份技术、堆叠技术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