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靠性概论概述
最新第1章 可靠性概述-本科PPT课件

(1-8) (1-9)
2.失效率
失效率也称故障率λ(t) --工作到时刻t时尚未失效的产品,在时 刻t以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也称为故障率函数或风险
为f(t),可靠度函数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R(t) f(t)dt(t≥0) t
(1-4)
显然,可靠度是时间的单调减函数,随着时间t的增加,可靠度函数R(t)单调下
降,且有0≤R(t)≤1。
与之对应,产品失效概率F(t)定义为:
t
F(t) f(t)dt
0
显然,R(t)+F(t)=1。
(1-5)
可靠度、失效概率的统计意义可表述如下:
Defect Rate Cost of Control
3 4 5 6
Quality improvement
《可靠性工程》课程内容
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制造
可靠性试验
1.2 可靠性工程发展历史
德国学者最先提出了可靠性问题。
可靠性学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电子产品领域发展起来的。在机械工程领域,A.M.
经验表明,更为实际的状况如右下图所示。随着可靠性 的提高,总费用会继续下降。
“用在有效可靠性工作上的所有费用都是一种投资,通 常都会在短期内就有较大的回报。”
传统的质量模型/六西格马质量-成本模型
成本
缺陷率
控制成本
为进一步提高质量的投资 使经济效益降低的分界点
失效数
Cost
Fail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
不同领域的可靠性问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人的可靠性问题与设备可靠性问题不同,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与硬件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不同,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与电子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也有明显的不同。
可靠性概论

可靠性概论(一)一,可靠性工程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历史实践教育我们,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它的定义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也就是说,它是用时间尺度来描述的质量,是一个产品到了用户手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否稳定保持原有功能的问题。
可靠性高,意味着寿命长。
故障少、维修费用低;可靠性低,意味着寿命短、故障多、维修费用高;可靠性差,轻则影响工作,重则造成起火爆炸、机毁人亡等灾难性事故。
对于许多产品,我们不能只关心它的技术性能,而且要关心它的可靠性。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宁可适当降低性能方面的指标,而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
可靠性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39年。
当时美国航空委员会提出飞机事故率的概念和要求,这是最早的可靠性指标。
1944年,纳粹德国试制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还没有起飞就在起飞台上爆炸。
经过研究,人们提出了火箭可靠度是所有元器件可靠度的乘积的结论,这是最早的系统可靠性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由于飞行事故损失飞机21000架,比被击落的还要多1. 5倍。
1949年美国海军电子设备有70%失效,每一个使用中的电子管,要有9个新电子管作为备件。
1955年美国国防预算30%用于维修和使用,以后又增加到70%,成为不堪忍受的负担。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在可靠性工程与管理的理论与应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1950年,成立了国防部电子设备可靠性工作组,以后改组为国防部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AGREE)。
这个组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AGREE报告棗美国可靠性工作的指导纲领。
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元器件可靠性管理委员会。
失效数据中心(FARADA)、政府与工业界数据交换网(GIDEP )等组织,研究元器件失效规律,定期发布可靠性数据,为研制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经过长期研究,制订了一系列通用军用标准,有力地指导了可靠性工程与管理实践。
可靠性基本概念PPT培训课件

医疗设备行业对可靠性的要求也非常高,因为医疗设 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治疗失败或造成额外的伤 害,同时也会给医疗机构带来经济和声誉损失。因此 ,医疗设备行业在可靠性工程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 力和物力,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6
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方法与 技巧
设计阶段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冗余设计
降额设计
01
确保团队成员对可靠性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通过具体指
标进行衡量。
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
02
根据可靠性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资源分配、时间
安排和责任分工等。
监控目标实现过程
03
定期评估目标的实现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
目标的顺利达成。
可靠性数据收集与分析
建立数据收集机制
确定需要收集的可靠性数 据类型、来源和频率,建 立可靠的数据收集机制。
生产阶段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严格的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 个组件或系统都符合设计要求
和规格。
环境应力筛选
通过在生产阶段施加环境应力 ,如温度、湿度、振动等,以 检测和剔除潜在的不合格产品 。
过程控制
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 数,确保每个产品的性能和质 量都符合要求。
人员培训
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 们的技能和意识,以确保产品
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医疗设备行业
医疗设备行业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随 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疗保健 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 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在医疗设备行业中 ,可靠性工程涉及到设备的设计、生产、检测和维修 等多个环节,旨在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稳定可靠, 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和效率。
第一章可靠性概论01 [修复的]
![第一章可靠性概论01 [修复的]](https://img.taocdn.com/s3/m/2b48862ebcd126fff7050bd6.png)
6
§1-2 可靠性特征量
可靠性的特征量主要是:可靠度、失效概 率、失效率、失效概率密度和寿命等。 一、可靠度 R(t) 1、可靠度定义
可靠度 — 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 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 的函数,记作 R(t)。
设 T 为产品寿命的随机变量,则可靠 度函数为:
R(t)=P(T>t)
式中—— n f (t ) 在 (t , t t ) 时间间隔内失 效的产品数。
当产品的失效概率 密 度 f(t) 已 确 定 时 , 由式( 1-4 )、( 1-7 ) 可知 f(t)、F(t)、R (t)之间的关系可用图 1-5表示。
图1-5
19
四、失效率 (t ) 1.失效率的定义 失效率——是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 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记 作 (t ) ,称为失效率函数,有时也称为故障率 函数。 按上述定义,失效率是在时刻 t 尚未失效的 产品在 t~t+Δt 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条件概 率,即: 1 (t ) lim P(t T t t / T t ) (1-9) t 0 t
因此,不论对可修复产品还是不可修 复产品,可靠度估计值的计算公式相同, 即:
10
= ns (t)/ n
(1-2)
对不可修复产品,是将直到规定时间区 间(0,t)终了为止失效的产品数记为nf(t); 可修复产品,将无故障工作时间T不超过规 定时间t的次数记为nf(t),所以nf(t)也是 (0,t)时间区间的故障次数。故有关系式:
20
t 时刻失效的速率,故也称为 瞬时失效率。
(t ) 反映
P(t T t t ) P(t T t t / T t ) P(T t )
可靠性基础理论概要课件

03
系统可靠性分析
系统可靠性与元件可靠性关系
01
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元件 可靠性是构成系统可靠性的基础,元件的可靠性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 性。
02
元件故障会导致系统故障,因此需要选择高可靠性的元件,以提高整个系统的 可靠性。
03
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元件的可靠性,还受到系统结构、工作条件、维修保 养等因素的影响。
可靠性指标计算
01
02
03
可靠度函数
可靠度函数描述了产品在 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是 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指标。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描述了 产品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 障的概率,是评估产品可 靠性的重要依据。
平均寿命
平均寿命是描述产品寿命 的统计量,常见的平均寿 命有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等。
03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可靠性工程开始萌芽,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 。
20世纪60年代
可靠性工程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电 子产品、汽车等。
20世纪70年代
可靠性工程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 系和实践方法。
21世纪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靠性工程的应用领 域不断扩大,涉及到众多行业和领域。
总结词
航空航天领域可靠性工程实践案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工程实践提高航空航天产品的可靠性 。
详细描述
航空航天领域可靠性工程实践案例主要介绍了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工 程实践,如严格的质量控制、环境适应性设计、冗余设计等,提高航空航天产品的可靠 性。该案例还涉及到了对航空航天产品可靠性的测试和评估,以及对故障的预防和应对
可靠性概念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故障率曲线分析
(c)损耗时期:零件磨损、陈旧,引起设备故障 率升高。如能预知耗损开始的时间,通过加强 维修,在此时间开始之前就及时将陈旧损坏的 零件更换下来,可使故障率下降,也就是说可 延长可维修的设备与系统的有效寿命。
作的产品数之比。λ(t)可由下式表示。
(t) 1 dNf (t)
Ns(t) dt
式中dNf (t)为d t时间内的故障产品数。
(7-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设计、制造、加工、装配等质量薄弱环 节。早期故障期又称调整期或锻炼期, 此种故障可用厂内试验的办法来消除。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故障率曲线分析
(b)正常工作期:在此期间产品故障率低而且 稳定,是设备工作的最好时期。在这期间内产 品发生故障大多出于偶然因素,如突然过载、 碰撞等,因此这个时期又叫偶然失效期。
故障率的单位一般采用10-5小时或10-9小时 (称10-9小时为1fit)。
故障率也可用工作次数、转速、距离等。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01 可靠性概述

1可靠性概述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应用的日益深入,各种增值业务(如IPTV、视频会议等)得到了广泛部署,网络中断可能影响大量业务、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作为业务承载主体的基础网络,其可靠性日益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在实际网络中,总避免不了各种非技术因素造成的网络故障和服务中断。
因此,提高系统容错能力、提高故障恢复速度、降低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1.1 可靠性需求1.2 可靠性度量1.3 可靠性技术1.4 高可靠IP网络组网原则1.1 可靠性需求可靠性需求根据其目标和实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个级别,各级别的目标和实现方法如表1-1所示。
表1-1可靠性需求的级别第1级别需求的满足应在网络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予以考虑;第2级别需求的满足应在设计网络架构时予以考虑;第3级别需求则应在网络部署过程中,根据网络架构和业务特点采用相应的可靠性技术来予以满足,后续将重点介绍这些可靠性技术。
1.2 可靠性度量通常,我们使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这两个技术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可靠性。
MTBFMTBF是指一个系统无故障运行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MTBF越多,可靠性也就越高。
MTTRMTTR是指一个系统从故障发生到恢复所需的平均时间,广义的MTTR还涉及备件管理、客户服务等,是设备维护的一项重要指标。
MTTR的计算公式为:MTTR=故障检测时间+硬件更换时间+系统初始化时间+链路恢复时间+路由覆盖时间+转发恢复时间。
MTTR值越小,可靠性就越高。
1.3 可靠性技术通过提高MTBF或降低MTTR都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在实际网络中,各种因素造成的故障难以避免,因此能够让网络从故障中快速恢复的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的可靠性技术主要从降低MTTR的角度,为满足第3级别的可靠性需求来提供技术手段。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主要科目概览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主要科目概览可靠性工程师考试涉及的考试科目通常涵盖了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多个方面,以确保考生具备全面的可靠性工程知识和技能。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简称中质协)举办的CRE考试认证的相关资料,考试科目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可靠性基础理论●可靠性概论:包括可靠性工程的重要性、发展概况、基本概念、故障及失效的基本概念、产品可靠性度量参数、可靠性要求确定、产品故障率浴盆曲线等。
●可靠性数学基础:涉及概率论基础知识、可靠性常用的离散型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连续型分布(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可靠性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
二、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建模:熟悉可靠性建模方法,包括各种可靠性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掌握常用可靠性预计和分配方法,确保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具备预期的可靠性水平。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包括潜在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A)、失效树分析(FTA)等,用于识别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
●可靠性设计准则:熟悉各种可靠性设计准则,如降额设计、热设计、耐环境设计等,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三、可靠性试验与评价●可靠性试验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可靠性试验,包括环境应力筛选试验(ESS)、可靠性增长试验(TAAF)、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ALT)等。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掌握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的方法和流程,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四、软件可靠性与人-机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包括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失效原因、设计方法及验证等。
●人-机可靠性:涉及人-机可靠性基本概念、人为差错概念及人-机可靠性设计基本方法等。
五、数据收集、处理与应用●数据类型与收集:熟悉数据类型、来源及收集方法。
●数据处理与评估:掌握数据的处理与评估技术,以支持可靠性分析和决策。
●数据管理及应用:了解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51 值是指直到 规定的时间区间终了为止,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产 品数与在该区间开始时投入工作产品数之比,即:
1.4.2 可靠寿命
可靠寿命是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时间,一般记为t(R)
一般可靠度随着工作时间t的 增大而下降,对给定的不同R, 则有不同的t(R),即 t(R)=R-1(R) 式中R-1——R的反函数,即由 R(t)=R反求t
27/51
失效率曲线
λ(t) 失效率
A
使用寿命
B 规定的失效率 t时间 耗损失效期
偶然失效期 早期失效期
28/51
7
2012/9/28
失效期的成因分析:
可靠性特征量间的关系
可靠性 特征量 R(t) F(t) f(t) λ(t) R(t) (可靠度)
早期失效期:设计、制造、存储缺陷及使用不当; (DFR——Decreasing Failure Rate) 偶然失效期:意外过载、误操作、不可抗拒因素等; (CFR——Constant Failure Rate) 耗损失效期:疲劳、磨损等。 (IFR——Increasing Failure Rate)
1/51 2/51
主讲:刘长虹
可靠性概述
3/51
第1章 可靠性设计概论
1.1可靠性设计的发展及重要意义 1.2可靠性基本概念 1.3可靠性定义 1.4可靠性特征量(可靠性指标)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8章
可靠性设计概论 机械可靠性设计概述 机械可靠性设计基本原理 系统可靠性设计 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优化设计与可靠性提高 可靠性试验
4/51
1
2012/9/28
1.1可靠性设计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1.1.1可靠性设计的发展(可靠性研究的历史) 1952年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委 员会” 1957年美国发布了“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报告 1965年美国宇航局(NASA)开展了机械可 靠性研究
1.1.1可靠性研究的历史
( x)
, 0, a x b, 0 其他
1. 均匀分布
1 , p(x) ba 0,
axb 其它
则称X服从区间[a,b]上的均匀分布。
E( X ) 1
记为X ~ U(a, b)
0, xa , F ( x) ba 1,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 间、有效寿命、有 效度
失效率、平 均寿命
失效率、更换 寿命
成功率
成功率
8
2012/9/28
2.3 常用的概率分布
5.已知某产品的失效率为常数 可靠度函数 R t e t ,试求可靠度 R=0.999的相应可靠寿命t0.999,中位寿命 t0.5。
t 0.30 10 4 / h
23/51
24/51
6
2012/9/28
1.4.3 累积失效概率
1.4.4 平均寿命
累积失效概率:累积失效概率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 内未完成规定功能(即发生失效)的概率,也称为不可靠度。 一般记为F或F(t)。 因为完成规定功能与未完成规定功能是对立事件,按概率互 补定理可得 F(t)=1-R(t)
-
1-F(t)
F(t) (累积失效率)
1-R(t)
-
f(t) (概率密度)
-
λ(t) (失效率)
29/51
-
各类产品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使用条件 连续使用 一次使用 可否修复 可修复 不可修复 可修复 不可修复
第1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重视和研究可靠性? 2.可靠性、可靠度、失效率、平均寿命的概念。 3.画图说明典型产品的失效率曲线,并说明失效率 曲线中三个区间的失效率特点及构成曲线段状态 的原因。 4.某零件工作到50h时,还有100个仍在工作,工作 到51 h时,失效了1个,在第52小时内失效了3个, 试求这批零件工作满50h和51h时的失效率 (50)和 (51)。
规定条件:一般指的是使用条件,环境条件。 包 括应力温度、湿度、尘砂、腐蚀等,也包括操作 技术、维修方法等条件。
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区别于产品其他质量属性的重要 特征,一般也可认为可靠性是产品功能在时间上的稳 定程度。 规定功能:要明确具体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算 是完成规定功能。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称为失效,对可 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
k Pn ( k ) Cn p k q n k , q 1 p,
P (k ) P( X k )
k
k!
e , k 1, , n
当n=1时,称 B(1, p) 为 0-1分布.
35/51 36/51
9
2012/9/28
2.3.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1. 均匀分布 若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固有可靠性
使用可靠性
19/51
20/51
5
2012/9/28
1.4可靠性特征量(可靠性指标)
1.4.1 可靠度
可靠度
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 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一般记为R。 它是时间的函数,故也记为R(t),称为 可靠度函数。
如果用随机变量T表示产品 从开始工作到发生失效或 故障的时间,其概率密度 为f(t)如右图所示,若用 t表示某一指定时刻,则该 产品在该时刻的可靠度。
均匀分布 U(a, b) 的方差 = (b a)2/12
f (t ) e t
t≥0)
39/51
(λ> 0,
则称t服从参数λ的指数分布。
40/51
10
2012/9/28
2.指数分布
e p(x) 0,
x
,
x0 x0
1 e , F(x) 0,
美国:F-105战斗机,投资2500万美元,可靠度从 0.7263提高到 0.8986,每年节省维修费用5400万 美元。
9/51
1.1.2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3)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使用场所的广泛性、 严酷性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 号在发射后进入轨道前,因助推火箭燃料箱 密封装置在低温下失效,使燃料溢出发生爆 炸——7人死亡,12亿美元损失。 “挑战者”号爆炸情景
2012/9/28
可靠性概述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材:机械可靠性设计(刘混举2009)
参考书:机械可靠性设计(刘惟信1996清华版) 机械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国防版) 机械结构可靠性(航空工业出版社) 可靠性理论与工程应用(国防版2002) 现代可靠性设计(芮延年、国防版) 可靠性工程(金伟娅2005化工版)
2.3.1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 2.3.2 连续型 随机变量分布 2.3.3 概率分布的应用
33/51
34/51
2.3.1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
1 二项分布 记为 X ~ b(n, p).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
2. 泊松分布
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若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均为p,则A在n次重复独 立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记为,X~B(n,P)
7/51
可靠性工程起源于军事领 域,推广应用于各个工业企业 部门,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 的经济效益,使人们更加认识 到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性。
8/51
2
2012/9/28
1.1.2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1.1可靠性设计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1.1.2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1)产品的可靠性与企业的生命、国家的安全紧密 相关;
11/51
3
2012/9/28
1.1.2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4)产品竞争的焦点是可靠性
1.1.2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5)大型产品的可靠性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科技水 平的重要标志
日本:将可靠性作为企业的主要奋斗目标 美国:认为世界产品竞争的焦点是可靠性 苏联:将可靠性纳入25年发展规划 某越野车可靠性对比试验:9台国产车,3台奔驰车 无故障运行里程:国产车:380km—880km; 进口车:28000km。
6/51
5/51
1.1.1可靠性研究的历史
中国: 20世纪70年代从国外引进可靠性标准资料 1976年颁布了第一个可靠性标准“可靠性名 词术语”SJ1044-76; 1979年颁布了第一个可靠性国家标准“电子 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GB1977-79; 70年代后期:开展军用产品可靠性研究工作; 80年代:可靠性研究工作广泛开展; 90年代:开展机械可靠性设计工作。
1.2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 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基本思想 任何参数均为多值的,且呈一定分布。 安全系数大的设备或产品不一定是百分之百 的安全。
15/51
4
2012/9/28
1.3可靠性定义
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 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 件、设备或系统,可以是零件、部件,也可以是 由它们装配而成的机器,或由许多机器组成的机 组和成套设备,甚至还把人的作用也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