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P相关技术标准
VOIP的基本原理与实现形式

VOIP的基本原理与实现形式基本原理VOIP是建立在 IP 技术上的分组化、数字化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1)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2)把这些语音数据按 IP 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3)经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4)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5)经过解码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 IP 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
IP 电话系统就是把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可在因特网上传送的 IP 数据包,同时也将收到的 IP 数据包转换成声音的模拟电信号。
经过IP电话系统的转换及压缩处理,每个普通电话传输速率约占8~11kbit/s带宽,而普通电信网使用传输速率为64kbit/s的带宽,所以 IP 电话数是原来的5~8倍。
VOIP的核心与关键设备是 IP 电话网关。
IP 电话网关具有路由管理功能,它把各地区电话区号映射为相应的地区网关 IP 地址。
这些信息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有关处理软件完成呼叫处理、数字语音打包、路由管理等功能?/span>?/p>在用户拨打 IP 电话时,IP 电话网关根据电话区号数据库资料,确定相应网关的 IP 地址,并将此 IP 地址加入 IP 数据包中,同时选择最佳路由,以减少传输时延, IP 数据包经因特网到达目的地 IP 电话网关。
对于因特网未延伸到或暂时未设立网关的地区,可设置路由,由最近的网关通过长途电话网转接,实现通信业务。
目前 VOIP 系统一般由 IP 电话终端、网关(Gateway)、网(关)守(Gatekeeper)、网管系统、计费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IP 电话终端包括传统的语音电话机、PC、IP电话机,也可以是集语音、数据和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业务终端。
由于不同种类的终端产生的数据源结构是不同的,要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这就要由网关或者是通过一个适配器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统一的 IP 数据包。
IP电话网关提供 IP 网络和电话网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 PSTN 本地环路连接到 IP 网络的网关,网关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打包,成为可以在因特网上传输的 IP 分组语音信号,然后通过因特网传送到被叫用户的网关端,由被叫端的网关对 IP 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压和解码,还原为可被识别的模拟语音信号,再通过 PSTN 传到被叫方的终端。
视频会议协议标准

视频会议协议标准H.264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视讯会议系统规约标准。
但是所提供的质量更优于H.263,接近MPEG4-port10的等级。
H.264影像压缩技术是H.263的两倍,不论在IP或ISDN网络环境下,384kbps的频宽下即能表现出如同H.263在768kbps频宽下的影像画质,画面平顺清晰,即使人在移动也不会有马赛克或残影出现,不但呈现出最优质的画质,使用者只要花费过去频宽费用的一半就能以过去一半的频宽达到如同以往的视觉效果,堪称是业界视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H.239双影像输出标准(Duo Video),为TANDBERG首创,并由ITU-T归纳成正式标准。
H.239旨在使用双屏幕同时显现远程的与会者画面以及数据画面。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ES)使用最广的数据加密标准(DES)在1997年被美国国家标准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所采用。
国家标准局现在已改名为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而DES比就成为NIST发布的第46项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 46、FIPS PUB 46)。
DES会使用一把56位的钥匙来对64位的数据区段进行加密。
这个算法会透过一连串的步骤将64位的输入转换成64位的输出。
而同样的步骤与钥匙也会被用在解密上。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2000年10月,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宣布通过从15种侯选算法中选出的一项新的密匙加密标准。
这个加密体系据说是一种分群群组加密方法,因为信息的内容是以128位长度的分群群组为加密单元的。
加密密匙长度有128,192或256位多种选择,AES与目前使用广泛的加密算法─DES算法的差别在于,如果一秒可以解DES,则仍需要花费1490000亿年才可破解AES,由此可知AES的安全性。
OIP与VOFR技术比较

OIP与VOFR技术比较一、VOFR和VOIP的简介:VOIP:Voice Over IP,俗称IP语音,正是我们目前能用IP电话打长途的关键技术。
不过平常我们使用的IP电话不是今天要讨论,平常拨打的IP电话只是运营商(如电信局等)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新的电话业务,利用的网络还是电信局的网络,自然还需要另交电话费。
这里提到的则是在我们企业或某行业(如银行、公安等)在组建自己的内部数据网如:业务网、内部办公网等的时候,通过这个数据网进行语音传输,打内部IP电话,由于数据网的费用是固定的,在通过这个网络打IP电话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话费用。
当前组网,言必称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VOIP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技术之一。
VOFR:Voice Over Frame-Relay(帧中继),在VOIP正式成为目前三网合一的语音标准的之前,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也希望在三网合一上大展前途,语音方面最重要的几项技术包括VOATM(Voice Over ATM)、VOFR等。
这些技术发展的起源在于前几年的ATM、Frame-Relay、IP的技术之争。
不同的技术拥护厂商和技术拥护队伍开发了不同的三网合一语音解决方案。
借助于Internet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借助于IP的灵活,IP成了桌面技术的实事标准,而Frame-Relay、ATM逐渐成了承载IP的物理网络;从而基于IP的各种应用逐渐被广泛推广,并逐步标准化,而基于Frame-Relay、ATM的应用则逐步萎缩,放弃了标准化的工作,各成体系,在小的范围使用,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相互之间不能互通。
所以这些技术逐渐走向了发展恶性循环,最终会推出三网合一的语音解决方案的历史舞台。
二、VOFR和VOIP的比较:从一个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技术的总体优劣性,但一个技术既然出现就有其道理,所以VOFR、VOATM 既然有出现就有其出现的原因,也必然存在很多可取的地方。
我这里主要比较VOFR和VOIP在技术和使用方面的优劣。
呼叫中心系统技术标准 V1 0

呼叫中心系统技术标准2005年11月目录1 总则 (4)1.1 前言 (4)1.2 标准框架 (5)1.3 原则和目标 (5)1.4 适用范围 (6)1.5 编制单位 (6)1.6 解释权 (7)2 名词术语 (8)2.1 技术类 (8)2.2 应用类 (9)3 呼叫中心技术架构 (11)3.1 呼叫中心平台 (12)3.2 呼叫中心应用构成 (13)3.2.1 媒体接入层 (13)3.2.2 生产支撑层 (13)3.2.3 运营管理层 (13)3.2.4 系统管理层 (14)3.3 接口 (14)4 呼叫中心功能规范 (16)4.1 呼叫中心平台功能规范 (16)4.1.1 接入功能 (16)4.1.2 排队及路由功能 (16)4.1.3 CTI功能 (17)4.1.4 自动语音服务功能 (18)4.1.5 传真功能 (19)4.1.6 外拨功能 (20)4.1.7 录音功能 (21)4.2 呼叫中心应用功能规范 (21)4.2.1 媒体接入层 (23)4.2.2 生产支撑层 (24)4.2.3 运营管理层 (28)4.2.4 系统管理层 (30)4.3 接口规范 (33)4.3.1 B/S结构调用方式 (33)4.3.2 Socket通信方式、消息中间件方式 (33)4.3.3 API、OCX等插件方式 (34)4.3.4 中间库方式 (34)4.3.5 数据文件传输 (34)4.3.6 WebService (35)5 呼叫中心性能规范 (36)5.1 语音接入设备性能要求 (36)5.2 CTI性能要求 (36)5.3 IVR性能要求 (36)5.4 传真系统性能要求 (37)5.5 录音系统性能要求 (37)5.6 座席软件性能要求 (37)5.7 服务器性能要求 (38)5.8 数据库性能指标 (38)5.9 接口性能要求 (39)6 呼叫中心系统安全规范 (40)6.1 影响客服网络安全的渠道 (40)6.2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40)6.2.1 网络结构规划 (40)6.2.2 技术防护 (41)6.2.3 维护管理 (42)6.3 网络管理 (42)6.4 应用级安全管理 (43)7 附录一:呼叫中心组网方式参考 (44)7.1 集中式组网模式 (44)7.2 集中+远端坐席模式 (45)7.3 分布式组网模式 (46)8 附录二:呼叫中心平台技术参考 (47)8.1 基于板卡的呼叫中心 (47)8.2 基于一体化机的呼叫中心 (47)8.3 基于PBX的呼叫中心 (48)8.4 IP呼叫中心 (49)8.5 互联网呼叫中心 (50)9 附录三:呼叫中心规模计算方法参考 (52)9.1 BHCC值估算 (52)9.2 接入中继数量估算 (53)9.3 忙时人工呼叫量和忙时自动呼叫量 (53)9.4 IVR通道估算 (54)9.5 人工座席数估算 (54)9.6 远端坐席电路估算 (54)9.7 数据存储容量 (55)10 附录四:呼叫中心建设过程参考 (57)11 附录五:呼叫中心供应商选择方法参考 (61)1总则1.1 前言随着北京市政府部门和企业建设呼叫中心的不断增多,陆续在呼叫中心行业出现了一些相关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呼叫中心行业在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
VOIP 基本概念

H323 协议栈
Audio Audio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G.7XX G.7XX RTCP RTCP RTP RTP UDP UDP Network Layer(IP) Network Layer(IP) Link Layer Link Layer Physical Layer Physical Layer TCP TCP RAS RAS H.225.0 H.225.0 H.245 H.245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VOIP 基本概念
分组语音技术的特点
有效利用带宽,占用带宽小 QoS问题:延迟,时延抖动
语音编码
固定采样标准:PCM和ADPCM编码 LPC方式(线性可预测代码):G.729 G.7231
G.7231
每帧压缩30ms的语音,压缩后的数据包有三种 (24byte分:H225 协议
基于TCP的可靠传输 使用Q.931用户信令作为载体
主叫 setup callproceeding alerting connect release complete 被叫
H323媒体控制协议:H245协议
基于TCP的可靠连接 共有9个协议实体,使用了4个 能力交换(capabilityset) 主从协商 (masterslave determination) 打开逻辑通道(open logical channel) 关闭逻辑通道(close logical channel)
OpenLogicalChannel OpenLogicalChannelAck OpenLogicalChannel
tsg 标准(一)

tsg 标准(一)TSG标准什么是TSG标准?TSG标准是指电信标准化工作组(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Group)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
TSG标准是为了确保电信领域的设备和服务可以互相兼容和互通而制定的。
TSG标准的分类TSG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类:•无线通信标准:包括GSM、CDMA、LTE等与移动通信有关的标准;•网络标准:包括TCP/IP、Ethernet等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语音通信标准:包括VoIP、音频编解码等与语音通信有关的标准。
TSG标准的重要性TSG标准的制定对于电信行业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可以互相兼容,并且可以与不同运营商的网络进行互通。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更加便利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设备和服务,而不用担心兼容性的问题。
此外,TSG标准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
它为厂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技术标准,使得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的研发和改进。
同时,TSG标准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TSG标准的应用TSG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语音通信等。
无论是手机、路由器还是视频会议设备,都需要符合相应的TSG标准才能正常工作。
此外,很多国际组织和标准化机构也在采用TSG标准作为参考。
例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就参考了TSG标准来制定全球统一的通信标准。
结语TSG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推动电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使得设备和服务更加便利和兼容,促进了技术创新和进步。
让我们充满期待,期待TSG标准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上是对TSG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理解TSG标准有所帮助。
朗视IPPBX技术文档_常用语音编码带宽要求

朗视_IPPBX_常用语音编码带宽要求关键词速读:朗视, Yeastar, 朗视IPPBX, 语音编码, 带宽要求适用范围适用型号:SIP / PJSIP 协议适用版本:ALLG711u与G729编码格式比较G711a—编解码格式为G.711 alawG711u—编解码格式为G.711 ulaw (the default)G729—编解码格式为G.729G729a—编解码格式为G.729a上面的就是VOIP使用的编码解码格式的,我们到底选择哪个好些呢?针对不同平台包括不同,在这里包月网络电话选择顺序优先选择:G711u,在我们的使用思科linksys p2pt测试时候,使用G729时候,会出现对方自动断线一下然后再接上的情况,而使用G711u的时候很好解决了这问题,没有多次重连接的情况。
我们还有文章:包月网络电话打通但听不到声音解决方法里面说到这个编码的问题,压缩编码也是重点的问题所在,把编码选择:G729, G711u 和G711a,以便更好地提升音质,例如这里的如果使用DBL的网关,在选择语音编码标准请参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列:G729G729aG729abG711uG711aG723.1就是按这上面的排序了。
G711u在前,G711a在后,排序好就能相应解决听不到声音的问题。
这是语音包传输的解决问题。
此次解决方案很好地解决了包月网络电话打通听不到声音解决方法。
G711/G723/G729占用带宽带宽=包长度×每秒包数=包长度×(1/打包周期)=(Ethernet头+IP头+UDP头+RTP头+有效载荷)×(1/打包周期)=(208bit +160bit+64bit+96bit +有效载荷)×(1/打包周期)=(528bit+(打包周期(秒)×每秒的比特数))×(1/打包周期)=( 528 / 打包周期 ) +每秒比特数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G711:20ms打包,带宽为 ( 528/20 + 64) Kbit/s=90.4 Kbit/sG729:20ms打包,带宽为 ( 528/20 + 8 ) Kbit/s= 34.4 Kbit/sG723:5.3k,30ms打包,带宽为 ( 528/30 + 5.3 ) Kbit/s=22.9 Kbit/s业界一般按照下表提供的IP网带宽系数和以太网带宽系数来设计网络带宽:注:采用某种编码方式时,用64K乘以相应的带宽系数就可以得出其实际占用的带宽。
VoIP全面详解

VoIP全面详解一、VoIP定义V oIP即V oice Over IP,是把话音或传真转换成数据,然后与数据一起共享同一个IP网络(Internet互联网)。
由于话音和传真在Internet上免费搭乘了"顺风车",所以点对点(网关---网关)国际或国内长途通讯是完全免费的。
IP网络可以是Internet、IPLC(国际专线)、无线网络等,只要是采用IP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 就[被屏蔽广告]可以了。
VoIP系统就是把传统的电话网与互联网组合搭配在一起。
二、基本原理及其应用1995年以色列V ocalTec公司所推出的Internet Phone,不但是VoIP网络电话的开端,也揭开了电信IP化的序幕。
人们从此不但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甚至完全免费的通话及多媒体增值服务,电信业的服务内容及面貌也为之剧变。
2.1 实现形式一开始的网络电话是以软件的形式呈现,同时仅限于PC to PC间的通话,换句话说,人们只要分别在两端不同的PC上,安装网络电话软件,即可经由IP网络进行对话。
随着宽频普及与相关网络技术的演进,网络电话也由单纯PC to PC的通话形式,发展出IP to PSTN(公共开关电话网络)、PSTN to IP、PSTN to PSTN及IP to IP等各种形式,当然他们的共通点,就是以IP网络为传输媒介,如此一来,电信业长久以PSTN电路交换网网络为传输媒介的惯例及独占性也逐渐被打破。
2..2VoIP的原理、架构及要求由Voice over IP的字面意义,可以直译为透过IP网络传输的语音讯号或影像讯号,所以VoIP就是一种可以在IP网络上互传模拟音讯或视讯的一种技术。
简单地说,它是藉由一连串的转码、编码、压缩、打包等程序,好让该语音数据可以在IP网络上传输到目的端,然后再经由相反的程序,还原成原来的语音讯号以供接听者接收。
进一步来说,V oIP大致透过5道程序来互传语音讯号:(1)语音—数据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IP相关技术标准
为了在现有通信网络上进行多媒体应用,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了H.32x多媒体通信系列协议,下面就其中主要几个标准做简单说明:H.320,在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N-ISDN) 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H.321,在B-ISDN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H.322,在有QoS保证的局域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H.323,在无QoS保证的包交换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H.324,在低比特率通信终端(PSTN和无线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上述标准当中,H.323标准定义的网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例如以太网、令牌网,FDDI网等。
基于H.323标准的应用也理所当然成为市场的热点,所以下面我们会重点介绍一下H.323。
H.323建议中定义了四个主要的组件:即终端、网关、网关管理软件(也叫关守或网闸)和多点控制单元。
(1)终端(Terminal)--所有的终端都必须支持语音通信,视频和数据通信能力是可选的。
所有的H.323终端也必须支持H.245标准,H.245标准用于控制信道使用情况和信道性能。
H.323对语音通信中的语音编解码器主要参数做如下规定:ITU建议语音带宽/KHz 传输比特率/Kb/s 压缩算法注释G.711 3.4 56,64 PCM 简单压缩,应用于PSTN中G.728 3.4 16 LD-CELP 语音质量同G.711,应用于低比特速率传输G.722 7 48,56,64 ADPCM 语音质量高于G.711,应用于高比特速率传输G.723.1G.723.0 3.4 6.35.3 LP-MLQ 语音质量可以接受,G.723.1为VOIP论坛采用G.729G.729A 3.4 8 CS-ACELP 时延低于G.723.1,语音质量高于G.723.1
(2)网关(Gateway)--这是H.323系统的一个可选件。
网关能把不同系统所用的协议、音频、视频编码算法以及控制信号进行变换以适应系统终端互通。
如基于PSTN的H.324系统和基于窄带ISDN的H.320系统与H.323系统进行通信,就需要配置网关;
(3)关守(Gatekeeper)--这是H.323系统的一个可选组件,是由软件来完成管理功能。
它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是对H.323应用的管理;第二是对终端通过网关通信(如呼叫建立、拆除等)的管理。
管理员可以通过关守,进行地址转换、带宽控制、呼叫认证、呼叫记录、用户注册、通信域管理等功能。
一个H.323通信域可以有多个网关,但只能有一个关守工作。
(4)多点控制单元(Multipoint Control Unit)--MCU实现了在IP网络上进行多点通信,点到点的通信并不需要。
通过MCU使整个系统形成一个星型的拓扑结构。
MCU包含两个主要部件:多点控制器MC 和多点处理器MP,也可以不包含MP。
MC处理终端间的H.245控制信息,建立一个音频和视频处理的最小公共命名器。
MC并不直接处理任何媒体信息流,而将它留给MP来处理。
MP对音频、视频或数据信息进行混合、切换和处理。
当前在业界IP电话有两种并列的体系结构,一种是以上介绍的ITU-T H.323协议,另一种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最近提出的SIP协议(RFC2543),SIP协议更适用于智能化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