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的模式在《基础护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的模式在《基础护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的模式在《基础护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的模式在《基础护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模式教学,针对护理教学重点为主体制定计划,实施以临床病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方法以《基础护理》教学素材中重点知识点结合病例通过提问,查证,用证,评价讨论,让学生易于掌握学习重点部分。结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了对书本知识和前人经验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结论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护理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点的掌握。

Abstract:Objective To use the teaching model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the nursing teaching focus as the main body plan,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cont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linical cases. Methods The “basic nursing” teaching material of key knowledge points with case by asking questions,check,credit evaluation,discussion,making it easy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key part. Result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learning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on book knowledge and previous experience. Conclusion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basic nursing problems of the master.

Key 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Nurse teaching;Teaching application

基础护理课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备的基础知识,而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决定了其能否准确、及时和有效的治疗为患者解除疾苦。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的状况和专业护理技能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我们通过用循证护理的模式教学,使课程中的知识点结合病例通过提问,查证,用证,评价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老师与学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校2011级护理学专业大二学生86人,年龄19~20岁,男7人,女79人。

1.2 方法

1.2.1 循证护理模式有4个连续过程①循证问题:找出事物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②循证支持:查询权威书籍,研究,护理指南和护理专家意见;③循证观察: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法实施解决问题或试图改变的实践模式;④循证应用: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信息基础上对其进行评判性分析。即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观察,综合评价观察效果找出最佳方案。

1.2.2 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施教以临床病案肺叶内分泌物特殊体位引流为例:先讲解肺部的解剖,特殊体位引流的目的、适应症。然后提出问题:①如何利用不同的体位有效的把肺部不同部位的分泌物引流出体外?②有哪些方法和措施可选择?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与护理相关书籍的查阅为主要依據;③指导学生哪些所得信息是设计合理的方法来实施肺部各部位的引流体位;④循证应用

循证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 近十余年来,全球多数国家的护理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实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二是采用了临床路径这一全新的工作方式;三是实施了以实证为本的循证护理[1]。循证护理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遵循证据的护理科学,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是一种科学、有效提高护理水平的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客观明确、最新的科学证据基础上开展护理实践工作。 1 循证护理的概念、内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循证护理(evidence - based n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EBN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制定患者护理计划时应将上述三个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患者生命的潜在的信息[2]。同时护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案、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判断和评价。而如果没有适时使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实践将有陈旧过时,弊大于利,乃至危及病人生命的危险。因此,护理决策应基于充分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并根据病人愿望及经济等实际情况综合作出[3]。 1.2 循征护理实践(evidence - based practice ,EBP)是依据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指针对病人主、客观资料与科学研究证据的最佳状态,它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又是护理顺应时势发展的必然产物[4]。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医疗、护理问题和循证实践的结合。最好的护理研究证据不仅可以否定已被接受的临床护理措施,也随时可被更强、更准确、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新证据取代。EBP为护士提供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最新型护理,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从而取得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5]。 1.3 20世纪70年代,英国内科流行病学家Cochrane认为应将医护工作实践基础建立在合理的证据之上而不是主观的经验之上[5]。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这一术语[6]。1992年,在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的努力下,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Cochrane中心,1993年又正式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旨在通过制作、保存和更新EBN研究中的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医护人员制定遵循证据的决策。1999年我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加入了国际Cochrane中心,也是亚洲唯一的循证医学中心。目前Cochrane协作网已发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15个中心[5]。加拿大国家健康论坛(National Forum on Health)积极倡导创建一种用实证来决策的文化。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 -based healthcare),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病人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启发和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5]。 2 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2.1循证问题从临床护理实践中选定特定的护理问题,如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包括实践和理论的问题,靠传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解决,却又需要搞清楚,就可作为循证问题提出。如肺水肿病人吸入氧气时加酒精的浓度是75.0% ,还是95.0%或50.0%:冠状A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是24h或是12h等问题都可提出并进行循证。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具有前瞻性的指导实践的理论问题。

循证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循证这一新概念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发展循证护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护理科研成果 是发展循证护理的基础,循证护理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循证护理的发 展是21世纪临床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学科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循证医学护士实践 1.循证医学是一门通过正确利用及合理分析临床资料来制定医疗卫生决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而能够提供经济高效的医疗服务的科学。它是建立在重视他人最可性的临床证据,特别是以患者个体为对象的旨在寻找更多准确的诊断试验,预后指标和更有效而安全的疾 病防治措施,以及对患者经济承受力伦理价值观同等关注的基础上的,它弥补了经验医学强调通过医生个人在临床积累的经验和直觉、听从专家意见与权威参考书中的观点,或根据动物试验结果和基础医学理论的推理来诊疗疾病的缺陷,从而使诊疗方案的决策包含了“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利益、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制定出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体现了医学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渐变和满足患者期望值的提高。 2.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的意义 2.1节省时间,降低消耗 在目前条件下,循证医学对护理工作的作用不仅是节省时间,还可以节约费用,使护理实践 工作在效率和效益方面双受益。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步骤,一些低效率的操作也能被经过实践证明更有效的操作所取代。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试验性治疗。因此,花费在低效率操作和试验性干预上的时间和费用就可大大缩减,使之得以最有效的分配。 2.2 护理服务个体化 用研究结果指导实践还可以使护理干预做到高度个体化,对患者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健康状况、家族史以及医疗条件等进行全面考虑,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大多数研究选取的病例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其研究结果也最适用于具有类似特点的患者个体。这可以使医务人员根据病人所处的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特定服务,从而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 分配和利用,而研究工作为个体化护理服务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指导。 2.3 提高护理人员判断力 循证医学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它可以使护理人员对病人预后判断的精确度达到最高。循证医学可以通过对证据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临床操作指南,从而协助医疗工作者在特定的医疗条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徐巧丽张淑英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护理学校的140人,80例作为观察组,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着重传授循证护理知识,课堂根据内容加入循证护理进行教学,对照组用传统方式授课,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以理论、实践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运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教学;批判性思维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是对基础护理知识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批判性思维是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理念[1],是将患者的资料,去除繁杂的表象,不断整合,直接披露实质,将不确切决策的几率降到最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护理。为研究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意义,笔者对140名护理系学生进行考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护理学校护理专业学生140名,包括男生14例,女生126名,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0.3±3.4岁,其中大专生92名,中专生48名。按照以往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实践能力进行分析,随机分两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成绩、能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授课,按基础护理学顺序讲解。观察组着重传授循证护理知识,课堂根据内容加入循证护理进行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1.2.1课前准备每次开课前,首先讲解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选择部分适合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包括开启状态时,保存无菌溶液的时间,治疗压疮的方法和进展,导尿管的更换时间,肌内注射和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推药手法、拔针手法、按压方法等[2]。在循证护理中,尤其注意开展循证护理的意义、临床信息收集、步骤程序、护理现状、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解决方法。 1.2.2授课方式注重讲授与讨论结合,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小组式的实践和讨论。讨论前,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讨论,并将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开启状态时的无菌溶液保存方法在各版教材中,有2h、12h、24h几种不同,通过学生查阅文献,并通过实验操作证实,在条件达标时,开启的无菌溶液有效期以4h为宜;但如果条件不达标,即空气中污染增加,安全期在2h以内;根据结果,无菌溶液开启后,保留时间少于2h为宜。肌内注射和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以45o、推药平稳缓慢、顺进针方向拔针、与体表垂直按压方法等进行[3]。

循证护理

1.循证护理与循证实践定义 1.1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定义:即遵循证据的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科学地应用最佳科研结论和证据,并与其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转化为临床证据,以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指导护理实践的科学工作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的用于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强调以临床护理工作中特定的、具体化的问题为出发点,不盲目接受已经发表的科研文章的结论,将最佳科学研究的结论与其临床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患者需求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直接和间接经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1.2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P)的定义:是应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决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着重考虑:①所有可获得的来自研究的最佳证据;②护理人员的专业判断;③患者的需求; ④应用证据的情境。循证护理实践是一个系统地过程,涉及所有的护理人员,其包括3个阶段: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或8个步骤《循证护理护理实践步骤:明确问题-文献检索-评价证据-汇总证据-传播证据-引入证据-应用证据-评价效果》。 蔡文智.循证护理研究与实践[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2.循证护理的背景知识 2.1 起源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个人素质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医疗卫生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但目前整体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有限,而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均不一定有最新和最完善的依据,这样就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医疗及护理科研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在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的努力下,1993年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对医学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加拿大Mcmaster大学David Sackett教授于1996年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并将其定义为“审慎的、明确的、明智的将临床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最佳的科学证据应用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丰富性、便利性和时效性特点的网络资源,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信息来源,并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使“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即把在全世界收集的某一特定疾病各种疗法的单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查询、严格评价和统计分析,将尽可能真实的科学结论进行综合后形成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并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提供给临床人员,以促进推广真正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剔除尚无明确证据证明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循证实践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卫生资源,并可以推进临床疾病的研究和科研。随着循证实践的发展,其实践的过程得以完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 (学术名词) 编辑锁定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文名 循证护理 地区 加拿大 提出者 Guyatt 时间 1991年 目录 1. 1产生背景 2. ?起源 3. ?运用 4. 2发展历史 5. 3概念内涵 1. 4关于实证 2. 5实践程序 3. 6基本步骤 4. 7深远影响 1. ?学术 2. ?病人 3. ?行业 4. ?社会 5. 8前景展望 1. 9现实意义 2. 10实证科研 3. 11发展状况 循证护理产生背景 编辑 循证护理起源

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 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在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的努力下,1993年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对医学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目前已发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加拿大国家健康论坛(National Forum on Health)积极倡导创建一种用实证来决策的文化.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care),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运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同时。有关临床实践和健康服务的护理研究论文显著增多,加之护士掌握了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这些变化极大促进了循证护理的发展。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渐兴起。例如,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一项研究应用模式(OMRU),旨在针对压疮问题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实证;英国的McInnes等,系统提出了治疗腿部压疮的RCN循环护理指南,美国的Rasmussen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成功探索了胸疼的最佳管理方法。 循证护理发展历史 编辑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1992年,加拿大MeMaster大学的David Sackett等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发表了其代表作(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ldence Based Medicine)。同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Cochrane 中心。1993年又正式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英国、加拿大和美国,遵循证据的观念被不少护士所接受,循证护理研究得以相继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在不断地被尝试。1996年,英国的York大学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NHSCRD)。1998年,英国创办了《循证护理》杂志。在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1999年首先开始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实践的相关培训,并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于2004年11月成立国内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致力于推广循证护理实践,进行证据转化、证据传播、证据应用,翻译并传播“最佳护理实践临床指南”,以推动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 循证护理概念内涵 编辑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一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 (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 (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 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英国里滋大学的Closs和Cheater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广泛倡导的循证护理概念进行澄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普遍只重视实证,忽略了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病人的个体条件。实证不等于随机对照实验,提醒护理人员应注意实证的本质。 循证护理关于实证

循证护理的模式在《基础护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的模式在《基础护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模式教学,针对护理教学重点为主体制定计划,实施以临床病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方法以《基础护理》教学素材中重点知识点结合病例通过提问,查证,用证,评价讨论,让学生易于掌握学习重点部分。结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了对书本知识和前人经验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结论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护理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点的掌握。 Abstract:Objective To use the teaching model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the nursing teaching focus as the main body plan,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cont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linical cases. Methods The “basic nursing” teaching material of key knowledge points with case by asking questions,check,credit evaluation,discussion,making it easy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key part. Result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learning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on book knowledge and previous experience. Conclusion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basic nursing problems of the master. Key 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Nurse teaching;Teaching application 基础护理课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备的基础知识,而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决定了其能否准确、及时和有效的治疗为患者解除疾苦。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的状况和专业护理技能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我们通过用循证护理的模式教学,使课程中的知识点结合病例通过提问,查证,用证,评价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老师与学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校2011级护理学专业大二学生86人,年龄19~20岁,男7人,女79人。 1.2 方法 1.2.1 循证护理模式有4个连续过程①循证问题:找出事物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②循证支持:查询权威书籍,研究,护理指南和护理专家意见;③循证观察: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法实施解决问题或试图改变的实践模式;④循证应用: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信息基础上对其进行评判性分析。即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观察,综合评价观察效果找出最佳方案。 1.2.2 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施教以临床病案肺叶内分泌物特殊体位引流为例:先讲解肺部的解剖,特殊体位引流的目的、适应症。然后提出问题:①如何利用不同的体位有效的把肺部不同部位的分泌物引流出体外?②有哪些方法和措施可选择?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与护理相关书籍的查阅为主要依據;③指导学生哪些所得信息是设计合理的方法来实施肺部各部位的引流体位;④循证应用

循证护理在护理学中运用

---------------------------------------------------------------范文最新推荐------------------------------------------------------ 循证护理在护理学中运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以下简称(EBN)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学科所属分支学科。随着临床实践的应用,其内容得到完善和丰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扩展到医疗卫生各个方面,它的科学性、实用性越来越被广大护理人员所重视,相继在临床各科开展探讨和研究,得到医护患认可,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和发展的空间,将成为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EBN在护理教育领域中开展、研究较临床滞后,没有专著及教材介绍EBN。我们根据护理学基础教学有关内容运用EBN,使学生初步了解EBN基本概念和内涵,使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1向学生介绍EBN概况1.1课堂教学时向学生详细介绍EBN起源、产生背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到EBN。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Sacktt和Elebcher倡导下建立了流行病学学科和工作网,目的是指导临床医师阅读医学文献,保持知识不断更新,形成医学文献评价标准。到20世纪90年代,SackttDL等对文献的评价标准加以改进形成“使用者指南“(User’’’’sGuides)来指导临床医师如何收集和评价有关文献,找出相关证据,解决所碰到临床实际问题[2]。EBN受其影响而产生。将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概念引入到护理领域中,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力求摆脱以经验基础的传统护理概念,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学方向发展。1.2让学生明确EBN概念和实践程序, 1 / 3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为院校培养专业性护理人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循证护理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使广大职业院校培养出具有良好循证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的学生,培养锻炼出能够服务临床、服务患者,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专业护理人才。本文主要基于现实护理教学的工作经验,对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分析循证护理的有效应用策略。 标签:循证护理;护理教学;应用分析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它起源于循证医学领域,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利用一些相关研究领域、先进的科学证据来实现优质护理目的的技术。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精神生活的追求,对自身健康的维护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因此,社会发展对于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加,这就为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实际教学应用[1]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然而就目前循证护理教学经验来看[2],循证护理的应用仍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使其难以发挥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循证护理的能力。因此,如何做好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实际教学应用就成为了广大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循证护理教学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现阶段存有的护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尚不完善、不够合理,循证护理教学并没有纳入高等护理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检索能力、综合素质都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院校采用EBN教学所需要的学时比较多,教学难度也相对较大;除此之外,我国现阶段严重缺乏临床循证护理专家和循证护理骨干人员,在循证护理的实践领域经验几乎空白,因此造成了循证护理的信息资源不够广泛地现状。 2 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必要性 2.1 能够满足护理实践的需要 护士需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护理技能,才有可能做好护理循证工作。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并能够对结果进行准确无误的分析与处理,将个人护理经验与病人需求相结合,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如果在日常的护理教学中能遵循循证护理工作原则,将循证医学理念、護理观念渗透入护理教学实践中,将会有效的缩短循证护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并且为日后的临床循证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2.2 培养护理人才的需求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第二节 内容及实践程序 一.循证护理的内容 循证护理三大基本要素包括:证据+护理人员的经验和实践技能+病人的需求 循证护理模式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循证问题(Evidence triggered )、循证支持(Evidence supported )、循证观察(Evidence observed )、循证应用(Evidence based )。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寻找最佳的护理行为,再用批判性的眼光来评价它能否取得最佳成效,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如此循环,不断地上升,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二.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第一阶段 循证问题(提出问题) 最佳诊疗效果 循证医学/循证护理实践示意图

在日常工作当中,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和提供优质服务,使护理人员开始对某些传统的护理操作和护理方式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提出了疑问。例如:①术前只能采用剃毛的方式备皮吗?②保留导尿管更换的间隔时间必须是2周吗?③采用机械通气的病人连续吸痰的次数有限制吗?④压疮病人的创面何时可以用鹅颈灯烘烤?⑤对长期卧床病人骶尾部皮肤何时可以进行按摩?⑥外科手术病人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要求是否可以缩短?⑦静脉留置针的封管使用肝素好还是生理盐水好? 第二阶段循证支持(寻求证据) 针对问题进行实证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经济、决策制定相关的证据。可作为实证的有:循证医疗中心和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系统评价、一般的系统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仪器制造商的建议、护理专家的意见等。 第三阶段循证观察(评价证据) 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法并在小范围内实施试图改变的实践模式。如临床研究、特殊人群的试验性调查、模式改变后的影响和稳定性的调查,护理新产品的评估、成本效益分析、病人或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等。 第四阶段应用实证(应用证据、评价证据后效、证据传播)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对所要改变的护理干预或行为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如“是否是最佳的护理行为方式?它基于什么证据”。这一阶段,护理人员有责任将结果及时在医院内部或在国家和地区间交流,也可以出版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推广。 提出问题→寻求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评价证据后效→证据传播

循证护理模式在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陈红梅

循证护理模式在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陈红梅 发表时间:2018-12-21T13:48:41.4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1期作者:陈红梅[导读] 结论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使用。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模式,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 床中全面推广使用。 关键词:眼科手术;循证护理模式;围术期 随着近年来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的不断改变,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主要是因为超负荷从事眼部工作导致的。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会对患者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1]。就目前而言,手术治疗对眼部疾病效果显著,但手术自身存在的创伤性以及局部麻醉的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适感比较强烈,而这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效果和康复情况。基于此,为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我院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患者年龄分布:6-70岁,平均(46.3±10.4)岁。其中视网膜脱离8例,慢性泪囊炎4例,急性眼科创伤12例,白内障25例,青光眼21例;观察组:男4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分布:7-69岁,平均(45.4±10.3)岁。其中视网膜脱离7例,慢性泪囊炎3例,急性眼科创伤15例,白内障28例,青光眼17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指导,基础护理等为主要内容。在此护理基础上,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模式,依据循证原则,查阅文献和资料,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寻找,并积极落实实施,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措施:术前绝大多数眼科手术患者都会出现恐惧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对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和儿童群体。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与患者保持积极主动的交流沟通,将手术过程、术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进行耐心讲解;针对对治疗效果怀疑心理比较重的患者,需给予分类护理干预,邀请以往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与住院患者分享经验,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决心和信念,促使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确保手术顺利实施。(2)术中护理措施:眼部手术属于精细化操作,多依赖显微镜进行,叮嘱患者在术前和手术过程中均要保持身心放松状态,切勿以手触摸脸部或摇头,术中出现不适感时刻通过拍床等方式向医护人员示意,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术中播放患者喜好的轻音乐,以使其注意力分散到别处减轻疼痛。全麻下高难度手术必须在术中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进行严密监测。发现患者术中出现呕吐现象必须即刻停止手术操作,将其头部向一侧偏离,对呕吐物及时清除,防止出现误吸,确定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进行手术操作。(3)术后护理措施:术后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继续监测,对于视网膜脱离术患者必须保持绝对卧床,时间为1周左右,加强体位护理;针对低龄患者需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术后监护工作中,强化夜间监护,防止患儿出现不适感后不受控制的揉、抓等。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嘱其选择清单、易消化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尽早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并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 1.3 观察指标 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心理状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评定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评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使用(%)予以描述并进行x2检验,心理状况评分、住院时间使用(x±s)予以描述并进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组间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数据比较见下表。 表 1 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护理程序中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护理程序中 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随着实践的深入与知识的拓展,培养和提高了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 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护理程序是解决问题 的原理与步骤,运用到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1]。循证 护理(Evidence-Bac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同循证医学一样,其思想核心是运用现有的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2]。循证护理学,意思就是将最新护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改变了以往以经验为基 础的传统护理,把临床护理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护理程序有了一个理论指导基础[1]。 1. 循证护理的概念及步骤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可简单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 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对病人实施护理。循证护理的真实含义可进一步理解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 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2]。 循证护理的实践包含五个步骤,即建立循证问题,查找实证,评价实证,实践循证护理措施及评价[3]。 2. 护理程序的概念及步骤 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护理程序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步骤,运用到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 具体体现,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问题解决中的逻辑思维和科学 程序[4]。 护理程序共有五步,并且是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①评估:通过收集资料,发现与确认护理对 象的健康问题。②诊断:用护理诊断描述这些健康问题。③计划: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设定预 期行动。④实施:由护士,护理对象及其家属等按照计划共同进行护理活动。⑤评价:评价护 理对象对措施的反应,护理效果与预期目标达成的情况,至此一个循环结束。再根据护理对 象目前的健康状态,对其健康问题重新估计,而引入护理程序的下一个循环。 3.循证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 3.1护理程序五个步骤中的任何问题均可作为循证问题。 循证护理的追求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使病人恢复健康和使病人满意为原则。这与整体护 理有异曲同工之处[5]。然而,整体护理是基于护理的出发点要有“整体”的观念;而循证护理是基于护理的过程,护理活动要基于实证。整理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循证护理也包含有五个 步骤,均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整体护理以护理诊断(护理问题)作为开始,而循证护 理是以循证问题作为开始。在护理程序任何一过程遇到的问题都可成为循证问题。 3.2 循证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 整体护理是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社会健康服务需求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整体观、人、环境、健康、护理是整体护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人、环境、健康、护理4个基本要 素是现代护理学框架,对护理实践产生着重要的作用[6]。护士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进行以人为 中心的系统活动。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只 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略了护理人员的技能、忽视病人的个体化[2]。在这种情况下,循证护理逐渐受到重视,循证护理强调系统评价,它是循证护理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研究方法,是按照特定临床问题和治疗方法,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的原始资料,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如同开展护理研究一样,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循证护理——护理新模式

循证护理——护理新模式 循证护理的产生背景 1991年加拿大学者Goa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Slackest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在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的努力下,1993年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对医学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目前已发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加拿大国家健康论坛(National Forum on Health)积极倡导创建一种用实证来决策的文化.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care),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同时。有关临床实践和健康服务的护理研究论文显著增多,加之护士掌握了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这些变化极大促进了循证护理的发展。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渐兴起。例如,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一项研究应用模式(OMRU),旨在针对压疮问题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实证;英国的McInnes等,系统提出了治疗腿部压疮的RCN循环护理指南,美国的Rasmussen 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成功探索了胸疼的最佳管理方法。 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内涵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一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英国里滋大学的Closs和Cheater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广泛倡导的循证护理概念进行澄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普遍只重视实实证,忽略了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病人的个体条件。实证不等于随机对照实验,提醒护理人员应注意实证的本质。 循证的实践程序 美国高级护理实践中心(the Center for Advanced Nursing Pracitce)于1995年建立,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专业水平。循证护理模式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循证问题(Evidence triggered)、循证支持(Evidence supported)、循证观察(Evidence observed)、循证应用(Evidence based)。从护理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循证护理模式比全面质量改进(Total guality improvement)的模式意义更深远。EBN模式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寻找最佳的护理行为,再用批判性的眼光来评价它能否

护理教学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护理教学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02T14:46:23.8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阳亚群[导读] 摘要:在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护理人才地培养带了巨大的挑战。 身份证号码:51062319900525XXXX 德阳广播电视大学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在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护理人才地培养带了巨大的挑战。循证护理教学法地出现使得广大职业院校为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循证思维以及实践能力,进而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对此,本文将基于笔者多年护理教学的工作实践,首先对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必要性展开概述,随后在此基础上会重点围绕循证护理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教学;循证教育前言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这一理念是在1991年由加拿大Dicenso教授率先提出,它指的是护士能够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一切研究证据,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程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美国高级护理实践中心将循证护理程序归纳为4个连续性过程: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我们不难看出,该理念明确的提出临床经验、临床证据与病人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为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 1 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必要性概述 1.1 满足护理实践的需求 当前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可以根据病人实际需求来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将病人诉求与个人护理经验相结合做出正确的评价。然而当前大部分护理人员仍未具有该项能力,部分护理人员学历较低,统计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较为薄弱,其主要任务往往是执行医嘱,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技术操作,其独立操作能力不强,对于不合理操作往往也不会提出质疑。而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则能够有效缩短了临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距离,将循证医学理念有效融入到护理实践过程中,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做好铺垫。 1.2 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需求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当前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普遍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然而结合实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其相关能力培养上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便严重影响到职业院校优秀护理人才地培养。而通过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使得职业院校借助于循证护理在培养学生众多能力上的优势,不但有助于他们良好地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职业院校培养出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优秀护理人才。 2 循证护理的临床特点 循证护理是针对每位患者的健康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综合评价、采取措施,以及效果再评价。现在临床上倡导的整体护理是指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与其相应的护理程序,而在护理程序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视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做到有据可循。整体护理顺利而准确的实施有赖于循证护理,而循证护理能够保证整体护理科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说循证护理目前在临床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教育必须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服务。 3 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 3.1 护理教育界对EBN理念更新不够 造成EBN教育领域发展滞后,十几年里我国护理教育中几乎未引入该理论及教学法。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护理教育模式上,也未重视对学生循证技巧的培养。 3.2 教师对EBN的内涵学习理解不透 检索医学领域的新发现、护理学的新进展不足。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强调知识传授多,讲解认知和思维方法少;基础理论知识多,联系护理实践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不足。不注意与学生互动,对具体临床病例不善于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寻找多种更好的解决方法。 3.3 学校护理研究者与临床护士对护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从事护理研究的需求不同,使得护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有些研究结果缺乏临床验证及临床应用困难,这主要是由于超出《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规定范围,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加上没有行政支持、医疗人员的反对和惯性工作抵抗等原因。使得护理科研的临床实验和临床应用困难较大。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循证护理研究机构。全国的循证护理研究和实践尚未形成合力,因此,缺乏完善的循证护理资源库为护理人员、教师、学生提供最佳、可靠的信息来源。 4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1 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能力 第一,应重视开展循证护理基础教育课程,包括了循证护理的理论知识、原则、理念、流程等讲解,并详细分析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优点与缺点,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应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全局的观念,能够对客观环境悉心观察,并能够采取快速对思维来判别事物,进而做出正确对决策,这也是循证护理的必要环节。所以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循证思维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转变学生传统对思维方式,通过将学生思考和教师讲解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循证思维。 4.2 提高学生护理循证实践能力 在实际护理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如若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研究过程,然而却忽视了训练学生采用循证思维,利用循证方式来实践循证护理,如此一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更无法有效掌握实施循证护理所需要的护理技能。有鉴于此,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循证护理的理论教学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更应当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如此一来将有助于促使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循证护理实际结合运用。 4.3 教师循证观念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